第一图书网

江山永续

周永亮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

周永亮  

页数:

287  

Tag标签:

无  

前言

民营企业也需要“江山永续”《江山永续》是本好书!我首先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住了!哪个江山开拓者不需要江山永续呢?其实,民营企业也期望“江山永续”,这个江山不一定是家族的江山,而是企业自身的江山。但是,根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不到3年,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寿命超过100年的也寥寥无几。因此,每个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在苦苦地思索着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基业长青,也就是江山永续!

内容概要

如果说西方的管理精髓主要体现于大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历史中,那么中国的管理精髓一定是展示在历代主要王朝的长寿过程中,展示在中华文明的繁衍持续过程中。  真正的中国管理高手是王朝的某些统治者,他们才是中国管理的主要实践者,甚至是理论的原始创造者。如何构建王朝并使之持续,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基业长青,以往的王朝统治者已经用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  本书从古今中外管理实践者的管理思维对比出发,摒弃了空洞的说教,结合现代企业管理者的翔实案例,总结神秘领导力的核心策略,是展示王朝持续生命活力的典型之作和集大成者。

作者简介

周永亮博士,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著名管理咨询专家、著名培训导师、畅销书作家。
现任国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富创新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大学MBA管理咨询协会高级顾问,担任北京大学、清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民营企业也需要“江山永续”(梁庆德)推荐序二 帝王管理是中国历史的珍贵遗产(王小甫)引子第1章 关注持续 周文王的使命与始皇帝的欲望  渭河之滨的对话:如何拥有天下  始皇帝问计韩非:如何治理天下  刘邦与张良的南宫对话:如何让天下持续  唐太宗与魏征的思维碰撞:天下安定如水与舟  清康熙帝的和谐对话:融合天下各种力量  同途而殊归:李自成与洪秀全关注了什么  王朝管理天条:真正关注了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第2章 三件大事 王朝持续的帝王首略  帝师·帝王·贼人  社会丰裕:长寿王朝帝王的第一件大事  利益平衡:长寿王朝帝王的第二件大事  权力安全:长寿王朝帝王的第三件大事  似是而非:对战国时代的误读和三国思维的误区 第3章 合理权威 王朝管理的五个思维支柱  帝王,靠什么获得人心  思维支柱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性而不是事务  思维支柱二:管理的原则是治理而不是无为  思维支柱三:管理的依据是利弊而不是是非  思维支柱四:管理的前提是合一而不是多元  思维支柱五:管理的关键是合理而不是威权 第4章 非儒非法 王朝管理的七大手段 第5章 成败内核 长短帝王的管理功夫比较 第6章 帝国正道 盛衰君主的管理功夫比较 第7章 政治真谛 成败帝王的领导能力比拼 第8章 相似更远 真假帝王的管理功夫比较 第9章 王道智慧 王朝兴衰的五大管理核心 第10章 领袖若水 王朝长寿的四项管理铁则 后记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关注持续:周文王的使命与始皇帝的欲望有人说,中国是唯一的。确实,在庞大的人类文明史中,唯有中华文明完整的持续数千年。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明,最后因北方民族的入侵而发生毁灭性消亡,而美洲中部的卡坦半岛、叙利亚北部沙漠、非洲的中部都曾有着显赫而发达的文明,但是都灭绝而无人所知了!这是偶然的吗?!当然,有人会说,那是中国大地绵延数千里的广袤易于形成大一统,也有人更离谱的认为,中华大地不断的巨大洪水让中国人愿意接受数千年的专制统治,从而客观上导致了中华文明的数千年延伸。实际上,当你仔细的研读中国历史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中华文明有无数次可能分裂如欧洲,成为大一统倒看起来像一种偶然,因为诸侯和军阀们的分裂倾向都是很强的!最终,一种强势或者仁道的帝王出现,收拾河山,重新进入了一种新王朝!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有的雄心勃勃、看起来很有可能的霸王(如项羽、李自成、洪秀全等)并不能统一华夏,也不能令王朝持续,而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人却成为长寿王朝的开国帝王,甚至有不少的开国皇帝都会令我们大跌眼镜,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之类!仔细想来,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最关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渭河之滨的对话:如何拥有天下周文王出狱回到西岐后,一日,乘车驾马来到渭水边寻猎,遇到了在茅草丛的岸边钓鱼的姜太公,看到姜太公钓鱼的直钩文王感到很奇怪:“这能够钓到鱼吗?“愿者上钩”文王觉得新奇,更觉此人神奇,怀着敬意问道:“您喜欢这样钓鱼吗?”太公说:“我听说君子执着于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而小人只是去做仅仅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我这样钓鱼有自己的目的!”文王问:“那您这样钓鱼与实现伟大抱负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太公道:“哦!至少有三点相似:就像用诱饵钓鱼一样,只有用厚禄才能聘到人才;就像用香饵钓大鱼,只有重赏才能找到效死力的人;就像用不同的诱饵钓不同的鱼一样,要用不同的奖赏方式寻求不同的人才!您看,用人与钓鱼有什么不同呢?”文王大奇其言,忙欠身恭态:请师傅指教!太公说出了下边一番话:“天下的事物,往往是在最为繁华昌盛的时候就开始走向衰亡了!因此,只有那些默默无声、深藏不露而生长的事物才更能持久、更长远!有远大志向的人,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潜移默化的感动人心、以悄悄的恩惠征服人心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所有的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人,才能够得到天下;独霸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只有让天下人都能够得到利益,才算是真正的王道!”多么简明精辟的说法!这番话实际上是对商朝帝王江山沦落的一个总结,不仅为周文王消灭无道的殷商纣王提供了理论的根据,也使得周文王一下子就明白了获得江山并持续下去的根本法则。始皇帝问计韩非:如何治理天下战国纷乱之际,秦王政看了韩非子的几篇文章后拍案叫绝!要求尽快见到此人!身怀治国治才的韩非以韩国使臣来到秦国,秦始皇(当时的秦王政)久闻韩非大名,专门派特使接待,并潜心问计于韩非。韩非才华横溢,但有口吃的毛病,一紧张就说不连贯了,大量的建议都是通过文章呈递的。从行为作风看,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不谙政治潜规则,因直言不讳在韩国受尽排挤,一旦遇到秦王的超常礼遇,便认为遇到了千古明君,他马上就上书秦王:“如今秦国拥有国土数千里、军队有百万之众,影响力远非其他诸侯相比,臣冒死希望面见大王,向您提出兼并其他诸侯的大策。如果这些策略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大王可以欺君之罪杀死为臣。”这些话未免太激进了,也使推荐他的老同学李斯心中充满了嫉妒。显然,单纯的韩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是通过文采飞扬的大段文章将治理主张上递给了秦王政。在他看来,要使得政权持续,需要高超的“主道”:“高明的君主应沉静而使属下自如发挥”。这是韩非强烈主张的第一条君道。用他的话说,就是“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也就是说,只有虚心,才能洞晓事情的真相;沉静,才能了解变化的事物的规律。因此,他主张:“君主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臣属就会投其所好,表里不一;如果君主不轻易的透露自己的想法,臣属就会小心谨慎、千方百计地施展自己的才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同时,君主表现沉静,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取向,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局面,而且才能更好的观察臣属的表现和潜力,有利于增加臣属的事功。”“君主注重任用法势才能使属下尽职”。这是韩非主张的第二条君道。如果第一条君道听起来有点让你感觉到有点道家“无为而治”味道的话,那你就错了,那只是韩非提法的一个侧面,他要求“沉静领导”的同时,提出“英明的君主一定是善用法势的强者。只有君主能够坚持法度,国家才能强大。如果不能很严格的执行法律,人们慢慢地就会轻视法律,逐渐地背叛法律。臣属对于君主的反叛是逐渐形成的,就像地形一样,做君主的就很随意,视法度为无物,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他强调:“英明的君主对于任何事任何人都要用法规衡量,既不能该处罚的不处罚,也不能滥用奖赏。君主执行法规都不守信用,你还希望臣民很好的遵守法规吗?所以,要用严格的法规治理混乱、判决谬误、整治错误,整肃吏治,统一行为规范。只有法规执行有效,国家的治理才能有效。如果君主放弃了法规而以个人意志与好恶进行管理,那也就没有什么规矩了,统治自然会崩溃。”“君主统治主要是运用好两种权力”。韩非在上述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条君道。“天下治者,赏罚而已”,这恐怕是韩非子最为著名的一句口头禅。有时他也会将“赏罚”这种权力称为“刑德”。他认为:一般来说,谁拥有奖罚权力,被奖罚者就服从谁;你奖励什么,什么就会出现。赏与罚是君主驾驭臣属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最不能授予、最需要谨慎、最不能分割下去的两种权力。他说:“君主有两种忧患值得注意:如果任用能干的人,臣属有可能凭借才能替代君主;如果随便提拔人,很多事情就会做不好。因此,君主要抛弃按照自己好恶使用奖罚的做法,公正客观地用好赏罚两种权力。”“剪除朋党以免尾大不掉”是韩非不断重复的第四条君道。用他自己的话说,“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也就是说,君主要管理好国家,就必须砍伐像草丛一般的朋党。如果不及时砍伐,朋党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后果就不堪收拾!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君主对于势力强大集团非常警惕而实施压制的理论依据,不管是不是真的朋党,只要是组织一旦强大起来,就会有话语权,就会对政权有致命的威胁!究其思想根源是对于人们的不信任。在韩非子的心中,王朝要持续,就要永远不放弃戒备之心,不仅防备危险,雄心灭亡,而且要谨防对手的逐渐长大。实际上,这种思维与西方的制度思维是一致的!美国制度的建设也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不信任基础上的,典型的说法来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可怜的理查德的年历》1758年序言。他说:“过分信任别人会毁掉很多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的事务中,人不是被信任挽救,而是被缺乏信任挽救。’”韩非的说法听起来是有些太露骨了,因此也给了嫉妒他能力的李斯以诽谤的借口,李斯清楚:如果韩非得势,他们就显得有些太无能了。于是,他开始了栽赃污蔑,激起了秦王政的愤怒,把韩非投入狱中。韩非是一个思想的巨人、现实行动的低能儿,他根本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还是不断的写信通过李斯向秦王表忠心。李斯担心,这家伙一旦出狱,不仅我们下台,而且可能有欺君的灭顶之灾,找了个法子让韩非自杀了。等秦王政打算重新召见韩非的时候,韩非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说他是法家有些过了,说他不是也难,不一定就归类。应该说,他的观点是比较实用的理论,观点突出,但缺乏系统性,活的时间短,因此未能成为大师!但是,他的理论成为历代长寿帝王遵守的铁律,可谓无冕帝师。刘邦与张良的南宫对话:如何让天下持续刘邦刚刚取得天下的时候,册封了20多个大功臣,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息,一时搞得有关部门难以行封!刘邦在张良的陪伴下在洛阳南宫散步,他发现很多将军东一堆、西一堆的坐在地上激烈的议论着什么!刘邦颇感奇怪,心中也犯嘀咕,就问:“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回答:“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他们在谋划造反呐!”。刘邦吓了一跳,说:“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呀?”张良徐徐道来:“陛下,您以一个普通的出身获得了天下,贵为天子,所封的人都是萧何、曹参等您喜欢的故旧元老,而所杀的人都是您一直比较仇恨的人。现在,这些将军们都有军功在身,可是天下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分封,他们最担心自己不能获得封地封侯,同时也担心您计较他们过去的一些过失而诛杀他们,所以聚在一起商量着造反哪!”刘邦面露忧虑之色,忙问:“那怎么办呀?”张良说:“大家都知道的陛下平生最憎恨的人是谁?”刘邦说:“肯定是雍齿了!这家伙很早就跟着我,常常讽刺我。我早就想杀了他,只是这小子功劳很大,我没有什么理由、也不忍心杀他。”张良眼睛一亮:“您赶紧封雍齿为侯让大家看,他们看到雍齿这样的人都能够获封,肯定心里就踏实了!”刘邦紧忙安排了一个酒宴,现场封雍齿为什邡肃侯,并要求丞相和御史加快定功行封的步伐。宴会结束后,不少大臣很高兴:“连雍齿这么被皇帝痛恨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没有问题了”张良的这一妙策只是道出了一条简单的原则:要想让天下持续,必须做到利益均衡,而且要人们感受到公平,不能仅仅照顾元老故旧,更不能根据领袖自身的好恶随意奖罚,特别是在人心未定的情势下更是如此!唐太宗与魏征的思维碰撞:天下安定如水与舟如果说在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历史综合评价最高的话,大概就只有唐太宗李世民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强大武功协助父亲建立大唐天下(实际上功劳高盖主)!文治让贞观时期成为大治之世!武功不仅统一中原,更征服西域北地、跨地渡海征服高丽!一生无奢侈行为,也无妄杀行为(与李建成、李元吉的斗争谈不上污点,因为那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他不能彻底清除二人,那二人也会将他置于死地而且有了数次行动),大概靠武功当了皇帝没有诛杀功臣的人只有李世民了,算是保持了比较完美的晚节!是一个综合管理能力极强的人!

后记

今天,稿子终于彻底地完成了。 我是在激动、兴奋、沉重、忐忑的心情下完成了第10章的内容。激动,是因为历时3年多的写作终于收笔了!这本书起源于2005年一个偶然的创意,写作起始于2005年10月,历经3年多的时间。就像我以前的其他作品一样,由于职业的原因,本书也是在全国各地的奔波中写成的。我感谢首先认同这个创意的机械工业出版社谢小梅女士,也感谢一直跟踪并耐心催促我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王颖编辑。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古代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方法一定有许多可供今天的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只从国外引进管理知识,我们必须发掘中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要洋为中用,而且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张维迎   几千年来,中国文官组织的成效得失,颇可从历史纪录中勾勒其轮廓。可谓是史学专业对管理学专业的他山之石,或可为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提供另一观察的角度。   ——著名历史学家 许倬云   每一个希望自己企业江山永续的企业家,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广东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梁庆德


编辑推荐

《江山永续:从历代王朝兴衰看帝王管理之道》是中国企业执行力研究第一人,周永亮博士最新力作。著名企业家、格兰仕董事长梁庆德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小甫联袂推荐!一部现代版的《资治通鉴》,一部蒙太奇式的《资治通鉴》,一部中国管理大历史的纪实文学。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79年,您希望您的企业江山永续吗?看优秀的王朝建设者如何构建数代江山!上下求索五千年,破解五朝持续的生命密码,纵横驰骋东西方,洞悉江山永续的不二法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江山永续 PDF格式下载



质量不错,不过还没有看,给个评先!!


作者透过历史,做出总结。 很不错的书。


这本书开拓了我的思路,有很多故事在里面,需要自己体会结合实际工作反复去思考才有更大收获。这本书整体不错的。


我读书有个不好的习惯,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我,一般不会读完。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作者自己好像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老子“无为”的真谛,所以我觉得很一般,也就没有读完。纯属个人观点,仅供书友参考。


稍微有点生硬,但是文笔流畅,充分体现作者的历史观点不错,挺值得推荐的


书里的文字都是在对历史的思考之后才写出来的,反映出作者独特的观点,对从事管理工作朋友来说,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