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
2010-9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立新 编
320
本书在编写时,力求从初学者的视野出发,符合渐进的学习规律,尽量帮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为此,我们在本教材中,一方面融入十多年来的会计学授课经验和其他同类教材的优点;另一方面参照新修订并颁布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书有如下特点:首先,突出了新颖性。考虑到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企业及其经营活动并不了解,因而增设了对企业介绍的内容。在基本理论认识上,对涉及基本概念的均按新准则要求予以表述并做出相应的解释;在基本方法处理上,强调了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构成的会计循环这一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其次,突出了系统性。在全书内容的整体编排上,以基本理论提纲挈领,以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以基本常识穿插其中;在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则以会计要素为主线,从形式上贯穿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程序(方法)的基本环节,从内容上连贯起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两类(全部)经济业务,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体现复式记账原理服务于管理要求产生出的决策信息的系统特征。最后,突出了实用性和应用性。本书无论是从理论认识还是从方法操作上,都是根据已经变化了的会计现实做出了调整安排,从内容上更贴近现时会计的认识和操作,在会计科目上按新制度予以统一,在企业会计准则上补充了新内容,在账、证、表的举例上尽量采用最新的实际使用格式。同时,增加了较大篇幅学生实际操练的案例和习题,强调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的训练。本书本着“站在时代前沿,重视基础理论,强调素质培养,有利能力提高”的原则,按照“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同步训练”的步骤,考虑应用型本科学生特点精心编写,具有内容创新、体例创新、实用、完整和可操作的特点,是一本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特点的教材。
本书包含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基础会计部分,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以会计核算为主线,重点阐述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财务会计部分,主要介绍三大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体系的基本知识。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吸收新知识,采用新准则,强化基础训练,结合实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体系安排方面力求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和掌握会计学原理和会计核算实务。
前言第1章 企业与会计 学习目标 1.1 企业概述 1.2 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与利益相关者 1.3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4 会计的对象与会计要素 1.5 会计的职能、方法和作用 1.6 会计学与会计学科体系第2章 账户设置与复式记账原理 学习目标 2.1 企业的经济业务 2.2 会计等式 2.3 会计科目 2.4 账户 2.5 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第3章 借贷记账法在企业的应用 学习目标 3.1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3.2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3.3 生产过程的核算 3.4 销售过程的核算 3.5 财务成果的核算第4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标 4.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4.2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4.3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4.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第5章 会计账簿 学习目标 5.1 会计账簿概述 5.2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5.3 对账和结账 5.4 账簿的启用、更换与保管第6章 财产清查 学习目标 6.1 财产清查概述 6.2 财产清查的范围和方法 6.3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第7章 财务处理程序 学习目标 7.1 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要求 7.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7.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7.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第8章 流动资产 学习目标 8.1 货币资金 8.2 交易性金融资产 8.3 应收款项 8.4 存货第9章 非流动资产 学习目标 9.1 长期股权投资 9.2 固定资产 9.3 无形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第10章 负债 学习目标 10.1 流动负债 10.2 或有负债 10.3 非流动负债第11章 所有者权益 学习目标l 11.1 实收资本 11.2 资本公积 11.3 留存收益第12章 收入、费用与利润 学习目标 12.1 收入 12.2 费用 12.3 利润第13章 财务报告及其基本分析 学习目标 13.1 财务报告概述 13.2 资产负债表 13.3 利润表 13.4 现金流量表 13.5 会计报表附注 13.6 会计报表分析参考文献
插图:1.3.2.3新中国成立以后会计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会计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会计工作基本上是搞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除了进行会计核算和开展会计监督外,还开展了厂内经济核算制,实行了资金、成本分级归口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促进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们又吸收了西方管理会计的一些具体方法,进一步发挥了会计的管理职能。新中国成立后,会计发展了40多年,前期主要是学苏联。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管理会计,80年代开始研究国际会计与会计电算化。1993年7月1日进行的会计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使我国会计业务的处理逐渐朝国际化、通用化的方向发展。1999年1月1日用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在2006年2月,会计进一步做了一次性的大调整,修订和颁布了39项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综上所述,会计就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1.3.3会计的含义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只是凭借头脑来记忆经济活动过程中的所得与所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活动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大脑记忆已无法满足上述的需要,于是,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流动过程中所得与所费的会计。例如,在远古的印度社会中,已经有一个农业记账员,在簿记已经独立为一个社会官员的专职,这个官员的职责就是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这样的职责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活动。随着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已由简单的记录和计算i逐渐发展成为以货币单位来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关于现代会计的定义,中外会计界,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从来没有统一过,目前,大致有以下4种提法:(1)管理活动论。所谓会计,是指会计工作,是对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事项,按特定的方法,予以计量、记录、分类、汇总和分析、评价。(2)管理工具论。所谓会计,是指一种技术手段,是反映和监督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3)艺术论。所谓会计,是指科学、能力和技巧的结合,旨在将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财务特征的交易事项,以具有意义的方式且用货币表示,予以记录、分类及汇总并解释由此产生的结果。(4)信息系统论。所谓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输送给有关组织重要的财务和其他经济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断和决策之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对各单位(各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主要运用货币形式,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实行监督,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具有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职能的管理活动。
《会计学》:1.突出新颖性。考虑到经管类专业学生很少实践于社会,对企业及其经营活动并不了解,因而增设了介绍企业的内容在基本理论认识上,对涉及基本概念的均按新《企业会计;隹则》的要求予以表述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在基本方法处理上,强调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构成的会计循环这一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2.突出系统性全书内容的整体编排,以基本理论提纲挈领,以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以基本常识穿插其中;在内容的具体编排上,则以会计要素为主线,从形式上贯穿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工作程序(方法)的基本环节,从内容上连贯起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两类(全部)经济业务,从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上体现复式记账原理服务于管理要求产生出的决策信息的系统特征3.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会计学》无论从理论认识还是从方法操作上,都是根据已经变化了的会计现实作出了调整安排,从内容上更贴近现时会计的认识和操作,在会计科目上按新制度予以统一,在账、证、表的举例上尽量采用最新的实际使用格式。同时,增加了学生实际操练的案例和习题,强调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应用性技能的训练。
这是学校金融专业的选用课本,老师推荐买的,比较多引用了注册会计师试题的,需要的亲做这本书上的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