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场的坠落
2011-1-20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 斯蒂格利茨
317
李俊青,杨玲玲
无
在始于2008年的严重经济衰退中,美国以及全世界的上百万百姓失去了房子和工作,并为此感到焦虑和恐惧,还有很多人将自己的退休金或者孩子的教育费进行了投资,而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投资的价值不断缩水。这场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全球的危机已经使得全球范围内几千万人丢掉了工作,使上千万人沦为贫困人口。世界应该不是这个样子。信奉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现代经济学曾许诺给人类一个繁荣富裕的未来。在20世纪后半叶,人们大肆鼓吹具有惊人创新能力的新经济、放松金融管制和金融创新,人们都认为所有这一切能够让我们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消灭经济的周期波动。即使新经济和现代经济学的联手还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波动,但至少我们能将其驯服得更温顺一些。这场自75年前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彻底粉碎了人们的这一幻想。它正在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所长期珍视的思想观念。25年前,自由市场学说已经盛行。人们相信自由和无约束的市场是有效的,即使犯错误,它也会很快自我纠正。最好的政府就是最小的政府,管制只能阻碍创新。中央银行应该具有独立性,并且应将工作重心集中在维持低通胀上。
每一场危机都会结束,都会留下珍贵的思想遗产。在这场危机过后,世界将以什么面貌出现?
究竟何种经济系统能给人类带来最大的福祉?
精彩绝伦的经济战正在上演
带你走进经济学论战交锋的奇异世界
《自由市场的坠落》几乎触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所有核心命题,不论你是业内的经济学家,还是政界的决策者,或者你只是冷眼看世界的思考者,都能从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文中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精辟分析,这对那些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读者更可谓大快朵颐。
作者:(美国)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 译者:李俊青 杨玲玲 等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itz,1943年2月9日)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利茨曾担任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与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他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观点,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著作丰硕,其中《全球化及其不满》一经出版,就被翻译成25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热议。
推荐序一 余永定(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
推荐序二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推荐序三 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酝酿危机
危机梗概
谁应该受到谴责
市场失灵
谁可以预测到危机
第2章 自由坠落及其后果
争论再起和总统竞选
经济的演化过程
前景
一场大赌局:金钱和公正
第3章 有缺陷的应对之策
刺激
所做之事与该做之事
后果
今后的方向
第4章 抵押贷款的骗局
传统银行业
消失的革新:垃圾产品泛滥
预警信号被忽略
证券化
复兴抵押贷款市场
第5章 美国的巨大掠夺
美国的金融体制为何不符合要求
并非真正的营救
拯救失败金融体系的最初努力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结论性评语
第6章 贪欲压倒谨慎
监管的重要性
不当激励
缺乏透明度
肆无忌惮的冒险
大而不倒
风险创新:金融衍生品
掠夺性贷款
竞争不足:抑制创新
监管工作
金融和金融监管领域以外的问题
创新
第7章 全新的资本主义秩序
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国家的作用
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变化中的政府角色
第8章 从全球复苏到全球繁荣
失败的全球应对之策
信仰美国式资本主义所带来的损失
世界经济新秩序:中国和美国
一个新的全球储备体系
转向新的多边主义
第9章 重构经济学
思想观念之争
宏观经济学的论战
货币政策的论战
金融领域的论战
创新经济学之争
第10章 走向新社会
经济学如何影响社会和个人
一场道德危机
你用什么衡量,你就重视什么;反之亦然
社会团体与信任
结论性评语
致谢
注释
秉承布什政府的政策,奥巴马继续着对银行的救助,这样的赌博会有许多方面的变数。如果经济下滑最终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和持久,或者银行的问题比它们声称的更加严重,那么拯救银行的成本将更加巨大。奥巴马可能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第二轮的经济刺激。银行对救助资金的挥霍使用可能让国会恼怒,从而使得银行无法再从国会获得资金。同时不可避免的是,在银行方面更多的开支一定会导致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少。奥巴马的道德权威甚至会遭到质疑,因为其总是致力于给予那几个曾将美国和全世界带到崩溃边缘的利益集团以救助。民众对金融部门的不满会与日俱增,因为这些部门总是动用大量金钱来购买“政治影响”,这些影响力先是使它们逃避了监管,然后又使它们攫取了上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民众对金融机构的这些伪善行径能够再容忍多久,这些长期表面上提倡“财政责任”和自由市场的金融机构一直以道德风险为由拒绝帮助贫困的房主——它们认为现在帮助房主只会导致将来更多的救助并会削弱房主还款的动力,但同时这些金融机构却为它们自己无节制地索要救助资金。奥巴马很快就会知道他的这些金融市场的新朋友是非常善变的。他们会接受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作为援助,但是,一旦奥巴马向美国民众对金融大鳄们巨额薪酬的主流声讨之声流露出些许支持,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愤怒。但是,如果奥巴马不对这些批评表示支持,那么他就是漠视普通美国民众的感受,要知道美国民众是不愿意给银行渴望的金钱的。银行家让美国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使得美国人非常愤怒,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一些美国人对银行体系的过激言论也是在意料之中的,银行家不应该觉得奇怪;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自由市场的坠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委员会主席,斯蒂格利茨最新力作。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帮你洞穿,当下经济政策与前景的最新力作。·世界经济失衡能否持续?·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加剧的根源何在?·中国和美国在重建世界新秩序方面将承担怎样的作用和角色?·奥巴马应对危机的政策有什么致命的缺陷?·中国经济政策如何?·为什么华尔街的贪婪无法得到约束?·世界范围内需求不足的根源在哪里?·为什么市场原教旨主义会卷土重来?·如何重构新古典经济学?
无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评《自由市场的坠落》
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正在对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的金融危机,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而迅速蔓延开来。这场起始于美国次贷、发端于华尔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究竟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会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人们正在进行评估和密切关注。而在这场危机中,美国政府发挥了什么作用?他们采取的政策是不是能真正抑制住美国经济的衰退,从而引领世界经济重回快车道?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这种危机发生的根源是不是动摇了自由主义市场的根基?下一步我们的经济应该走向何方?站在正义的角度考虑,这场危机应该由谁来埋单,而政府能否作为正义的执行者,以一种中正的态度对待危机的处理和财富的分配?美国政府、美联储、华尔街等危机涉及到的重要部门一一亮相,从经济到政治、正义等各方面的因素一一罗列出来,作者对危机的成因、危机处理和建议都一一进行解读、解析,可以对整个危机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而对于想从危机问题中有所借鉴的,或许可以从《自由市场的坠落》中找到一些答案,或者找到一些解答的线索。
关于危机成因的分析。现在看来,大多数认同危机是源自美国民众的过度消费,储蓄率不足;信用被金融手段包装后被过度夸大,金融体系催生的泡沫过大。美联储在危机中也发挥了推手的作用,他们的无限制印发美元,并且为了维护经济的泡沫将美元利率保持在一个接近零的水平,也是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监管方面,美国政府的放松管制,让危机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直到惹出祸来,也不能很好的控制事态,政府更多地偏袒于华尔街的大型企业,将纳税人的钱白白送给那些高管分奖金用,这无疑对于纳税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和欺骗。
华尔街的金融高管们当属美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危机中他们的贪婪再一次显现出来。在经济正常运行阶段,他们靠过度增发的信用赚取了佣金;他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已经到了“大不可倒”的地步,而是他们已经深入了帝国最大的债权人—政府的内部,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危机发生时,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拿着政府的救市钱为自己谋福利,进一步验证了政府成为了华尔街的摇钱树,而牺牲的是纳税人。政治家的最大能耐是“平衡”,他们要兼顾所有人的利益,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考虑了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了。美国政府的监管失位,不仅仅是因为政治上的顾虑,也是自由主义思想在制度上的放纵。是该好好反思自由主义的时候了。
关于自由主义的盛行,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了。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爆发,预示着自由主义的坠落,经济学发展的下一站是什么?制度本身是没问题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总会被扭曲和利用,所以屡屡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危机已过,自由主义已经坠落,现在我们要面对的是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如何重新构建各国的金融体系,如何建立起全球的监管体系,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市场和政府对于经济的平衡。当我们审视完2008年的金融危机,斯蒂格利茨这种剥洋葱的深入思考也给美国、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现在又到了方案实施的阶段了。但愿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于中国来说,相信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关于金融体系的设计理念和危机防范知识。
以前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就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但那是理论的注释,是书本上的历史。然而从近几年的金融风暴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却让每个人都亲身体验到了这实实在在的危机和动荡所带的后果。自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不断发展以来,市场经济给社会再来的活力和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在当人们正沉浸于这样的自满何得意时,伴随着污染日益严重、资源面临枯竭、贫富差距的加大、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经济的危机也在人们未作好思想准备时突然爆发了,面对当前的危机和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除了各国政府采取拯救措施以外,学者、专家和普通的大众也在反思其原因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这本《自由市场的堕落》便是美国经济专家斯蒂格利茨的个人见解,尽管言辞偏激,也带有严重的个人感情色彩,但却能直击问题的核心,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反映客观的真相,提出了独到而有建设性的建议,无论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政策制定,还是市场宏观控制理论的研究,或是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
作者立足于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从危机的酝酿开始,讲述了自由市场堕落后的结果,分析了应对策略的缺陷、揭露了抵押贷款的骗局,抨击了美国金融体制的失败,痛斥了贪得无厌的道德赤字,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次序需要全新调整的迫切,同时建议从全球经济复苏到繁荣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特别对比了中国和美国在贸易及经济方面的异同之处和发展的方向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思想理念、货币政策、金融领域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筑创新的经济学理论,希望通过国家干预、道德约束、社会责任等行政手段和人文精神来拯救脆弱的现有体系,从而达到理想中的持续稳定与繁荣。
综观全书,作为政策的决策者和专业的读者,一定能从中得到许多分析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启发;而作为普通的经济问题兴趣爱好者,则可以具体了解到很多与当代经济相关的现象,认识到经济的全球化作用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学习用客观事实透析事物背后本质的方法,掌握全球经济变化的动态,增强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能力,对可以控制的风险及早采取有效抵御措施等等。总的来说,本书是针对宏观经济领域的研讨,但对微观领域的发展及如何顺应其变化而调整策略战术有着借鉴的意义。如今这场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观其所变,同时用发展的眼光,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应对全人类的各种挑战作好具有创造性的准备!
文/落潇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仿佛仍然就在昨日,经济的萧条,物价的高涨,让老百姓度日艰辛,让市民恐慌急备余粮。作为一个不关心,确切的说,不太关心经济形势的我,该如何去看待危机这件事情,它已经让我坐卧不安,我一方面希望经济危机快点结束,因为我们都需要一口饭吃,一口水喝,另一方面又希望经济危机能够深化,不是有一句深刻的话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嘛,这个希望有点邪恶,但这真的不是我一个人想的,而是全世界都是如此。我其实也不相信,但看完《自由市场的坠落》,我发现世界有它的标准,无论是想当然的客观还是自然的客观,它都活生生的存在,这也让我有了寻找标准的动力,也拥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本书的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从他对经济学的研究,结合100年以内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实践,同时加上对世界强国之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的认识,写出了自己对世界经济的独特的看法。从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采取的错误的态度,以及格林斯潘采用的错误的方式,到经济危机的全球全面爆发,从自由的市场体系,到全球经济需要新的世界标准,侃侃而谈,而不忘联系实际,深入浅出,而不忘提出自己的主张。说句实在话,对经济学的深入理解,我是外行,但从他的字里行间,我已经开始思索世界的经济,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谈到美国的经济崩溃,甚至北欧、西欧等采用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也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绝境,众所周知的源于银行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政府监管的缺失,甚至荒唐的次贷方案,已经不足以平息民愤。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已经不再新鲜,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说的,这已经在20世纪末的亚洲危机中得到预演。那么真正的原因该如何去寻找,真正的经济复苏方法到底如何去归纳,我们是期待奥巴马对银行进行资金的持续补充,还是再让几个雷曼兄弟倒闭,抑或是让更多的冰岛面临国家灭亡的困境。《自由市场的坠落》用事实向我们表明:市场虽然拥有自愈的功能,但只是一定程度上。我们的路依然要走,那么市场是依然保持自由落体,还是需要政府来监管;政府是继续在经济活动中扮演消防员的角色,还是在经济出现危机时起到预警和监管作用,抑或是对经济实现垄断;世界经济体的面貌将拿出新的标准,还是依然走在格林斯潘或者凯恩斯的经济模式之下。
其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已经充满荆棘,世界经济标准的废与立,是一种方向,但绝不一定是行之有效的方式,银行家的贪婪本没有错,错只错在了没有监管,或者监管的脆弱,正如10年20年之前的错误措施在今天还会拿出来应急,我们不得不担心,将来的世界还会出现如此的拙劣表演。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经济标准,是一个方向,希望我们的经济学家,不要总是停在方向上,而是要做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2011年4月5日下午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首次出版于1779年,现在二百多年过去了,它的一些理论仍然被今天的一些经济学家奉为圭臬。不过这倒也没什么,经典的东西永远也不会过时,它本身就有一种核心元素在里面。而问题在于,有些东西是不是被曲解了,有些东西又是不是被无限地放大了。要知道,今天的世界和斯密所生活的世界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当年斯密的话所指的范围可能并不包括现代社会所出现的而斯密那个时代没有的一些东西,比如说——金融产品。
《国富论》里最核心的一个思想就是“追求私利的行为能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并促使社会的福利最大化”(转引自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一版),但是正像斯蒂格利在《自由市场的坠落》一书中指出的那样,这样的表述适合制造业,斯氏说:“多生产一吨钢材所消耗的额外成本等于生产过程中新增加投入的价值,而这种新增加的价值又由这些投入的成本来反映。这就是理论上为什么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社会价值与产生这些产品所消耗资源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引文同上)斯氏随后指出:“但在金融市场上,情况却并不是这样”。随后斯氏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证明着为什么金融市场的激励制度反而对社会有害,这里就不多引述了,我个人觉得其核心问题只有一点,那就是金融市场并没有产生任何的社会价值。华尔街只是在卖一些包装好的“概念”而已。他们把本就不值钱的债券、或是抵押券——别管叫什么名字吧,反正不值钱(也许一开始值钱,但是不断包装之后,这些玩意里的大部分基本等于废纸)——他们就把这些东西层层包装、层层倒手,而每倒一次手,他们的“业绩”上就增加了一笔,他们也就多赚了一笔钱。同时,他们弄出来的那些玩意每倒一次手,也就是让这些东西在市场上流动了一次,于是就给市场“产值”再增加了一笔,也就让经济变得更“繁荣”,而这种“繁荣”就叫作泡沫,而这个泡沫一旦破裂,就变成了金融危机。
斯蒂格利茨的《自由市场的坠落》主要就是探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生成,以及随后奥巴马政府救市措施的得失。斯氏认为,华尔街的骗子们不顾一切地追求私利才导致了美国这次的金融灾难,而奥巴马政府却不仅没有对他们进行惩处,反而首先求助了那些银行。于是银行就会在“太大不能倒”的主张下有恃无恐。而不管是华尔街、美联储还是美国政府,又都抱持着一种每个人都是“理性人”的态度来对待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全球人民。既然你是“理性人”,你**就活该,;既然你是“理性人”,你失业就证明你不想工作。于是,骗子们不需要进行良心的谴责,而政府也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求助那些帮他们竞选的银行家们。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自己关于“理性人”的观点。“理性人”这个概念,只不过是经济学当中的一个先决条件而已,在这个先决条件之下,一些研究才能够进行。就好像数学中的数轴,数轴的存在可以让人更好地去研究实数。而数轴当中的原点、正方向都是“规定”出来的,是规定的右方是正方向。那么,如果你认为右方永远是正方向并用于生活当中,就难免南辕北辙。而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也是一种“规定”而已,而如果你永远把人看成是理性的而去要求他们去做出选择,那显然只是一种幻想而已。
斯蒂格利茨也对这个“理性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当然他是经济学大师,他的看法要远远超过我的境界。而探讨“理性人”的意义就在于,它对于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市场有巨大的帮助,也就是说,我们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对市场进行干涉。这也是《坠落》一书的另一个主题。其实就个人来说,“理性人”的概念关系不大,我如此是不是理性无关紧要。但是,如果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而不对市场进行监管,那么麻烦就会显而易见。在中国,有三聚氰胺和毒馒头;在美国,有“有毒”债券。这些东西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人并不理性,市场也不能完全没有监管。
主张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人常常把斯密老先生抬出来以支持他们。但是他们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一是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是什么,他们的市场原教旨主义里有没有这样一只手?二是他们的“个人私利”能不能转化成社会福利最大化?就像三聚氰胺和有毒债券,这些东西只会造成社会福利更小,又怎么能够支持市场原教旨主义?
盲目追求利益,会出现很多很多问题,在美国如此,在中国亦复如是。斯氏的《坠落》在很多方面对中国都有警醒作用,我们也真的不可不防。
读了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的第一感觉是:愤青。格老对美国式资本主义、美国金融体系、美国政府、政客、银行家的批判充满了激情。但是,格老乌托邦式的理想远离现实,没有给出一个济世的良方。激情过后给读者留下的是更大的失望。
打破吴敬琏力主的“普世价值”和“欧美模式”迷信的利器。教育中国人要走自己的路。可以深入批判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的谬误。
本书帮助我理解许多目前出台的经济政策,对于之前一些政府行为的错误理解也得到了修正。这本书对哪些喜欢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政策制定的读者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简单易懂地阐述了这次全球经济减速的原因
好,适合对经济有兴趣的人
喜欢看看,随便看看好了,应该还是有吸收的部分!
翻了一下,是我需要的书,好好读。
送得非常快,当天下午就送到了,书是正品。书的内容也很新颖,学习了。
还没读过这本书,但发货速度很快
忘了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学政治(大致如此),曾经学过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的知识——供求关系、价值与价格等等。那时书中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看不见的手”,另一个是“看不见的手”,随着知识的增长,或者是老师的灌输,现在开始将他们一一对上了号。看不见的手既是:自发的市场的调试,通过需求来自发的控制资源的分配;而看不见的手则是宏观调控: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利益分配种种因素人为的调控市场的行为。似乎当我们说到“自由市场的坠落”的时候,总会理所应当的想起了政府行为——这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加入的部分——而事实是怎样呢?他是自发的坠落,还是人有意而为之呢?
自从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各地都在对于金融市场的危险与利润做着各种评估。而中国作为一个不被承认为“市场”的经济实体的凸起力量,不禁让人对于资本市场的自由性的调控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当然,西方的市场已经经历过了各种风风雨雨的考验,因为他们的经验丰富、理论体系相对完善,我们喜欢将其作为一个“标本”。而作者,斯蒂格列茨,便是西方经济学主体的一个“大师级”人物——包括他的荣誉光环,诺贝尔奖,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等等已经足矣说明其的学识与经验。而在大学之中,也有人推荐过他的经济学,当做基础知识来学习、翻阅。
而这本,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由市场的坠落》便是他在08年之后,面对世界市场的崩溃与衰退之下,对于自由市场、政府调控的思考所著而成。作者所作这本书的目的并非是批判某种“经济学派”的不正确,而是在寻找这次危机之中,作为政府主体和金融机构的错误何在,从而能让人们正式面对这场危机的根源所在,并以此为鉴杜绝危机的再次发生。可谓是本在危中思考与总结。他不仅仅探究了美国经济的错误缘由,也提到了发展中国家对于这场危机的贡献以及对于其发展模式的肯定,更深一步的是,他更着眼于未来市场、经济学理论的构架等等问题的思考——毕竟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我们不能将谁或者某个地区作为一个试验田来进行试验探究,只能在已经发生和可预见发生的事件中总结、推断。
而这本书名为《自由市场的坠落》应该不能说是对现在资本主义市场的批判与抨击,而应该说是对于资本家的自私与贪婪所导致的市场的混乱与其自发调控资源的指责。从这点来看,他还是一个自由市场,相信市场本身的调控性的学者。但是未来的经济走向,并不会因为杜绝了市场中资本家的贪婪而得到好转的,比如近期的比利亚战事、日本地震等等,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争夺也并不是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调整就可以的实现有效配置的。但是不得不说,作者这种敢于探究敢于否认的学者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他为我们提出了另一种改变的方案同时也让一部分重新找回对前途的向往。
到底是市场自由过度导致坠落,还是自由市场本身就是坠落的原因?经济人的理性毕竟只是假设,面对巨头,消费者个体永远处在信息不对称的位置,也许这才是教条破灭的诱因吧
为了了解自由主义而买书!
这本书很值得一看,建议大家买一本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自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这其中凯恩斯主义的抬头特别值得关注。似乎人们又要重新走一遍罗斯福的老路。但是绝望的南墙就在不远处。
写的都是经济问题,感觉仅经济谈经济,挺“学术”的。
感觉没有 迈克尔。赫德森” 深刻“。
故事章节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经济学反思那章有启发。
不怎么好读~
凯恩斯主义在金融危机后大行其道,不过副作用开始浮现了。
书写得没有期望的好,价钱又不便宜
书不错,但读起来有点拗口。翻译时语法习惯没有按中文习惯转化过来,还是英文的感觉
斯蒂格利茨——一个凯恩斯主义的蠢货,根本不懂市场运行机制,把政客官僚的罪行栽赃于市场。如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实质就是政府干预主义垃圾理论奖。
我就是冲着斯蒂芬格利茨,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才买这本书来看看的,结果卓越来个旧书···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