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

盖尔,吉姆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盖尔,吉姆松  

页数:

95  

字数:

260000  

译者:

汤羽扬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所研究的哥本哈根市是一座欧洲古城,它的历史和风貌与中国或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城市有很大的不同。书中讲述了哥本哈根市在漫长的40余年间如何由一座以汽车为主导的城市转变成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历史,这种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政策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并为其他城市带来了启迪。 本书基本上是一本关于研究方法的书,一本如何善街城市居民以及在城市规划中如何收集和利用有关公共生活的数据的书。这种方法已经在哥本哈根市应用了30余年。正是在哥本哈根,人们深切意识到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获得了城市应该怎样运作才能改善市民生活的相关知识。事实上,这种研究城市空间与生活折方法的方法已被证明是极为有用的。这也是哥本哈根能如此完美地转变为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

扬·盖尔,1936年,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曾在爱丁堡,多伦多,墨尔本,珀斯、伯克利和瓜达拉哈拉等多所大学讲学,同时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和远东的许多城市工作过。主要著作有《交往与空间》。扬·盖尔以其在城市设计领域里的杰出贡献而荣获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序前言 研究区域 11个可资比较的欧洲其他城市中心第一部分 公共空间——问题与可能 1962-1996年:努力造就以人为本的城市中心 第一条步行街 发展步行网络 主要的城市广场 其他的城市广场 运河沿岸的复兴 市中心向西发展 禁止汽车进入的街道和广场,1962-1996年 城市广场 亲切的小巷 紧邻市中心的公园与广场 市中心的气候 市中心的尺度:小型单元与密集的门 综合:夜间的哥本哈根 市中心的居民 市中心的学生 交通与停车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 城市其他地区的广场第二部分 公共生活——使用研究,1968-1995年 使用模式的调查: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方法 两个城市的故事:夏季的哥本哈根与冬季的哥本哈根 第一节 城市步行交通 夏季工作日的步行交通 夏季周六和周日的步行交通 冬季工作的步行交通 夏季工作日中各条街的步行交通量,10:00-24:00 第二节 城市里的休闲时光 市中心的座位 城市里的活力:户外咖啡馆 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夏季工作日的静态活动 夏季工作日人10:00-24:00的静态活动 第三节 城市中的活动与事件 作为文化论坛的公共空间:信息与交流 作为非正式舞台的城市 作为节日和活动大舞台的城市第三部分 调查访问——数据、观点和意向 调查访问:问题的提出和调查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与相关对策的总结第四部分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1996年——总结 变化中的社会,变化中的街道生活 未来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思考与建议附录 1996年哥本哈根的街道与广场课题组照片与图片提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 PDF格式下载



受益于对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理解


老师推荐的,早想买了,终于如愿以偿了。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错!喜欢!


书是好书。可新书的封皮就破了个洞,是不是有点过于不负责任了。要不是一起买了几本书,怕麻烦,早就拒收了。希望下次多注意吧


  一本城市人文品质指南。
  来自欧洲最美的城市哥本哈根。
  一座孕育着童话故事的城市,一切又像是童话故事……
  
  哥本哈根,97平方公里,无疑是中国人眼中的小城池。
  然而,原本车水马龙,人居环境被机动交通所吞噬的哥本哈根在1962年开始了第一条步行街的改造。
  规划理念是形成以步行街与单行道为主的市中心交通道路网,控制机动车辆行驶。起初这项决定的怀疑是猛烈的。但第一天就证明了这种新环境是很受市民欢迎的。
  
  哥本哈根是幸运的。在其市中心保留许多中世纪的街道格局,尺度亲切,氛围恬静。因此,在进行步行街改造的同时,哥本哈根更是倡导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以步行与自行车代替了汽车与汽油,一种生态怡人的人居环境即将拉开帷幕……
  
  哥本哈根市民喜欢在街旁闲坐,一桌一椅一杯咖啡,开始了聊天打趣。这种街道休闲文化是当地市民品质生活的缩影。哥本哈根市民是天生的享受主义者。古街旁,一边品味咖啡的醇香,一边回忆曾经的苦涩与甘甜……
  哥本哈根气温如同中国北方地区,高温30摄氏度——零下20摄氏度,这样一来,这种露天咖啡文化就显得稍纵即逝。聪明的哥本哈根人在初秋时节将毛毯放在椅子上,人们若察觉寒意便可将毛毯裹于全身,一种温馨,一种体贴,充溢在这处处萌生人文情怀的哥本哈根。
  
  步行多了,空气好了,生活慢了,心情舒畅了……
  一切的改变造就了今日哥本哈根轻松的慢节奏生活。人们的休闲活动多了,开始感受人文精神,开始感受成黑丝文化,哥本哈根之所以成为童话世界得益于设计者并不是一味的满足人们需求,而是创造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不,也许这种生活方式原本就存在,存在于上个世纪亦或是很久的以前。一些传统生活理念重新被发觉。这种模式被现在的许多叫做“复古”。“复古”本身没有错,万物皆有轮回。时尚是轮回,生活亦是轮回。轮回的是精华,是最初的朴实,而不是单一的形式与符号。
  我说哥本哈根是聪明的,没有迎合当时机动交通的便捷与通畅,而是另辟蹊径的解决了生态生活的课题。
  
  当代人们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公共空间,需要公共生活。
  设计,服务生活亦创造生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