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空间是机器

[英] 比尔·希利尔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05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英] 比尔·希利尔  

页数:

297  

译者:

杨滔,张佶,王晓京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柯布西耶声称:“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时至今日,这种功能主义理念导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失败。许多建筑理论家摒弃了这种功能主义理念,随之,他们也放弃了与之相关的基本思想:房屋与城市是为人服务的,或好或坏。如果建筑可以失败,那么也意味着它们可以成功。因此,我们需要的不是放弃基本思想,而是寻求更好的理论。在这种突破性的研究中,比尔·希利尔提出了新的观点:房屋所构成的空间模式揭示了房屋与城市是如何为人服务的。在建筑学中,这激发了全新的思辩。

作者简介

  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建筑与城市形态学教授,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ly College Londorl)巴特雷特建成环境学院(The Bartlett)研究生院院长,以及巴特雷特建成环境学院空间研究所所长。他开创了建筑与城市空间分析的新理论与方法,称为“空间句法”。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致谢导言第一部分 理论导言第一章 建筑给房屋增添了什么?第二章 呼唤分析性的建筑理论第三章 不可言表的技术第二部分 不可言的规律第四章 城市作为出行的经济第五章 建筑会引发社会问题吗?第六章 时间作为空间的一方面第七章 可见的学院第三部分 建筑领域的规则第八章 建筑是一门组合艺术吗?第九章 基本城市第四部分 理论的综合第十章 空间是机器第十一章 理性艺术索引译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空间是机器 PDF格式下载



城市设计必备书啊 虽然空间句法最火的时间过了 但是其思路理论还是值得研读的


作者提供的是另一种研究方法和思路,类似于重建一种数学模型。文中大量笔墨用于介绍该研究方法。听说某老师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中国民居建筑,以此类推到现代城市。总之,方法还是蛮可借鉴的。


老师推荐的书,对于了解空间句法挺有帮助


很佩服作者运用可量化的科学方法来分析空间特质这一原本模糊的概念的想法及几十年的努力,只可惜自己愚笨,无法完全体会到作者原本想要呈现的所有精彩


以空间作为联系物质空间和社会的媒介,并发明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对研究城市形态或从事城市设计的人们来说,值得一读。


不错的书,就是有点难懂,但是却是值得一读再读~


给同学买的。过阵子借来看,在评


还没开始看。。。期望对论文有帮助。。。


早就读过相关的文章,慕名拜读


有关空间句法的一本很好的书,正在苦命的读,因为里面很多东西还是看不太懂。。。


書的內容很好,但是送來的書況很差....


書的內容很好,但是送來的書況真是太差了....


  《空间是机器》英文第一版1996年剑桥大学出版社。
  《空间的社会逻辑》(剑桥大学,1984年出版)
  
  《空间是机器》——核心思想:空间组构的概念(一组整体性的关系,其中任意一关系取决于与之相关的其他所有关系——译者注),即空间句法。它向我们展示如何通过分析建筑物内外的空间模式,我们可以重新理解人类生存中社会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在建筑物与城市之中,我们可以重新领悟形式和功能的相辅相成。
  
  十年发展:
  A 空间句法作为研究方法揭示了建筑物与城市中的“深层结构”;
  B它正成为一种手段,给建筑与城市设计带来实证性与预测性阐释的新风气。
  75个国家400多个高校中积极使用
  运用到各种尺度的设计中,甚至是城市总体空间的规划之中(Karimi et al,2007)
  
  (blablabla……一些美国人,英国人发表了论文——)对空间句法理论基础,它们都有永恒的价值。
  
  我本人也发现了物体的摆放与构形对其环境空间有系统性的影响,而且也能够用数学方式表达出来,我期望这个发现也将是同等重要的。这些影响对于理解称城市形态(Hillier,2002)以及人类空间认知(Hillier,2007)都是很重要的,我也希望这能让我们更为整体地理解这两个领域的关联。
  
  新方法:blablabla
  A视线的“句法性”分析,以及基于线段的轴线图分析,其中包含了角度、实际路程、拓扑距离的权衡因素。
  基于坂田真一(Shinichi Iida)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的Segmen软件,随后它才被运用到Depthmap软件中。正是这种更为复杂的、分解性的轴线分析方法使我们可以验证人的运动受几何与拓扑的额空间关系引导,而不是由单纯的实际路程因素所决定的;此外我们还可以澄清为什么可以用数学方式预测空间布局对人车流的强大影响(Hillier&Iida,2005)。……(一系列的角度分析——相关软件;“连续线”分析;空间连接度分析—相关软件;etc一系列软件)
  
  我个人研究了空间、不同规模的人车流以及用地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A空间法则,特定空间模式的突现与其他因素(认知、社会以及经济等因素)联系;
  B空间模式→人车流分布→用地模式→反馈和倍增效应→城市基本形态(主干网络,《作为过程的中心化》,Hillier,1999)→城市的主中心、次中心的形成。
  
  争论:空间句法的基本理论包括诸如城市被模拟为轴线网络,以及在较大尺度的分析中只考虑拓扑与几何因素,而不考虑欧基米德距离因素,等等。
  实际距离vs道路相连的几何特征(人们选择路径的依据)
  
  
  █
  分散的大规模开发首先赋予了城市各个局部地区以特征,形成了拼花状的形态模式,它最终是否会整合成为一个可以识别的城市整体,就如同伦敦在19世纪所经历的过程?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发展模式是程式化的结局?
  █
  人车流与场所的关系。
  █
  活力与安全的关系。
  社会弊端与犯罪。
  █
  21世纪早期关于城市化的大问题:失去了自组织过程,城市将会荒芜,然而这种自组织过程与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空间句法有限公司
  特拉法加广场改造(与Norman Foster合作);诺丁汉的老市场广场改造(与Gustafson Porter合作);千年桥工程;
  
  优势:
  A设计师或者规划师可以跨越不同城市尺度进行工作;识别城市局部格网中的微观属性以及用地潜力;
  B研究中采用模型来调查并理解城市是如何运作的,相同的模型也可以用于设计与规划;
  


  这本书市hiller对传统建筑理论的一种颠覆,他试图通过一种近乎满足现代科学价值观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理论,而同时这种方式开始动摇传统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