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

赖德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

赖德霖  

页数:

194  

字数:

17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民国早期礼制建筑和中山纪念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要话题,如新旧转变、中外交流、学院派的影响、民族主义与现代性,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叙述,因此它们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的设计史、思想史,甚至史学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赖德霖相信,《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将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民国以来的礼制建筑,加深了解中山纪念建筑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对于促进现代中华民族国族认同的重要性。笔者更加期盼,本书可以为现代中国的礼制建设提供借鉴。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旧新共存和中西交织下的民国早期礼制建筑及纪念物概论
一、坛庙
二、祠
三、墓
四、纪念碑
五、纪念雕像
六、纪念堂
结语
第二篇 探寻一座现代中国式的纪念物:南京中山陵的设计
一、孙中山的现代理想
二、图案竞征
三、获奖作品
四、从祭到纪念周
五、头奖作品
六、钟形平面
结语
第三篇 中山纪念堂——一个现代中国的宣讲空间
一、传统聚集空间与现代宣讲空间
二、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与宣讲空间
三、 “翻译”方法与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
四、作为宣讲空间的礼堂与现代中国
附录:中山陵祭堂孙中山像基座浮雕正名
索引
致谢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孙中山早在1905年就提出了“三民主义”。3当时的内容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目标。1924年1月至8月,他以三民主义为题作了16次讲演,用民生、民主和民族等概念对这些理念进行修订和重构。他提出改良中国的农业、工业、道路、运河,以提供更好的衣食住行和就业机会。对于民主,他主张由政府来训练和指导民众,使他们能够懂得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权利;关于民族主义,他希望政府首先能够帮助和保护国内的少数民族,然后是抵制外国的压迫和侵略,同时修改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确保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简言之,“三民主义”表达了孙中山关于现代中国——包括其物质文明、政治体制和民族独立——的革命理想。三者当中,他最看重的是民族主义。他相信,为了拯救中国,人们首先需要恢复本国固有的美德,即道德和智识,然后是向西方学习。他写道:“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如果不学外国有长处,我们仍要退后。” 在民众中宣传和推广孙中山“三民主义”及其遗嘱中表达的政治理念,成为国民党组织、筹办的孙氏葬礼(包括其墓地设计)的核心主题。葬礼和陵墓因而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可以去考察现代理念的实现过程中的种种物质和社会痕迹,而这些理念的界定,都受到了孙氏新中国定义的影响。许多学者已经研究过这场葬礼的仪式方面,本文对其墓地设计重新进行审视,意在揭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将“现代建筑”理解为某种现代国家理念的物质体现。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它对历史样式的参考,及对作为灵感来源的历史的建构,都与对民族国家的构筑有着直接的关联。一个现代中国式纪念物——即本文中孙中山这位现代中国理念最具影响力的表述者的墓地——的创作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案例,借此可以探究相互冲突、歧异的象征话语,而这一话语本身就体现了中国现代性的特征。


编辑推荐

笔者赖德霖相信,《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将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民国以来的礼制建筑,加深了解中山纪念建筑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对于促进现代中华民族国族认同的重要性。笔者更加期盼,《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可以为现代中国的礼制建设提供借鉴。民国早期礼制建筑和中山纪念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许多重要话题,如新旧转变、中外交流、学院派的影响、民族主义与现代性,以及中国建筑的历史叙述,因此它们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建筑的设计史、思想史,甚至史学史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 PDF格式下载



一本非常值得买的书,很有意思。


这本书有台湾版的,这是大陆版的,比较下


很棒的一本书。近代历史研究主题中,孙中山及其历史地位的建构一直是热点,印象比较深的是南京大学陈蕴茜老师的相关研究(陈老师同时也是南大建筑学院的兼职教授),学者赖德霖从建筑史学角度参与探讨这一问题,很有意义。晚上十点下单,第二天中午收到,晚上恰逢德霖老师的课,请他签赠,深感荣幸。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