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船文化

席龙飞//宋颖 人民交通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人民交通  

作者:

席龙飞//宋颖  

页数:

395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不仅深刻阐明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更为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交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行业的灵魂,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交通运输是支撑经济良性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服务是其本质属性。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提出了“交通发展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出了“发展现代交通业,建设一个更安全、更通畅、更便捷、更经济、更可靠、更和谐的现代公路水路交通系统”。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也正是我们基于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和交通行业的神圣使命所作出的价值选择,是交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引导交通事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交通部党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交通文化,用文化和精神的力量凝聚全行业,使交通行业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开创交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2006年6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更加明确地提出:“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努力增强行业软实力”,力争文化建设在今后五年内取得明显进展。随后,部印发了《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工作措施作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这是交通部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交通文化建设的重要文件,它强调新时期交通文化建设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交通行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要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重点,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研究,系统总结交通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确立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交通事业发展要求的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形成一批交通文化研究成果,提炼一种交通精神,征集确定一个交通行业徽标,创作一批交通文艺作品,完善一批交通博物馆,将全行业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全面增强交通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交通行业的凝聚力,提升交通行业的影响力,提高交通发展的软实力,为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为全面深入推进交通文化建设工作,2006年11月部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交通文化建设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按照行业文化、系统文化、专业文化、组织文化四个层次,分别成立了交通行业文化建设研究总课题组和公路文化、道路运输文化、交通规费征稽文化、港口文化、海事文化、救捞文化、船检文化、航海文化、廉政文化、公路执法文化、长江航运文化、交通公安文化、路文化、桥文化、车文化、站文化、船文化、航标文化、航道文化、交通行政机关文化、交通企业文化和交通事业单位文化等22个子课题组,由行业内有一定研究基础、有积极性、有较好的支撑条件、具体代表性的部门或单位牵头,并邀请文化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按照力求出精品的要求,系统地开展了交通文化研究工作。经过广大研究人员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研究成果。出版这套多卷本的《21世纪交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是交通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丛书从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系统地总结了交通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积淀丰厚的特色文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绚丽多彩的建设成果。“系统文化”侧重于交通行业不同系统的特色文化研究,重点提炼和阐述了各系统具有系统特色的价值理念:“专业文化”侧重于不同专业领域的特色文化研究,重点收集、挖掘和整理了交通行业物质文化成果;“组织文化”侧重于交通行业不同组织的特色文化研究,重点梳理、凝炼和展示了各类交通组织的特色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形象标识。整个研究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将“铺路石”、“航标灯”等交通行业传统精神与包起帆、许振超、陈刚毅等先进典型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在建设交通行业核心价值理念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交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既要整体部署,又要稳步推进。近年来,尤其是实施《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以来,全行业日益重视交通文化建设,注重丰富交通发展的文化内涵,取得了一些有行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成果,涌现了青岛港、天津港等一批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单位和青岛交运集团“情满旅途”、南京长途汽车站“爱心始发站”等一批知名服务品牌,形成了南京交通局“交通文化通论”等一批理论研究成果。《21世纪交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全国交通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兴起交通文化建设新高潮,进一步提高交通行业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做好“三个服务”,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容概要

船,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了中国的许多文化。 本书选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写作风格,即以时间顺序为纵向经脉,以典型舟船为横向纬线,缀以有趣的舟船故事作为经纬线上闪亮的珠子,在这样的时空顺序中,通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论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船舶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技术价值、美学价值、历史价值、民族特色、地域特征、人文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意义等。  本书由4篇17章构成,即帆船篇7章,轮船篇4章;舰船家族篇3章和延伸篇3章。 帆船篇以时间为序,从石器时代舟船的起源讲到明清海禁导致中国造船业衰败。第一章写的是文化发展的多元论以及中国舟船的起源。第二章写汉代的楼船与三国赤壁水战的斗舰。第三章写晋代的两大发明——水密舱壁和车轮舟。第四章讲的是隋代的船舶。第五章讲到唐、宋、元三代的船舶。第六章讲明代的船文化。第七章写的是明清海禁导致中国的造船业滑落到低谷。 本书轮船篇共4章。第八章近代造船业是“一曲不屈的悲歌”。第九章写的是新中国跻身于世界造船强国之路。第十章讲的是船舶动力。第十一章航海者的眼睛——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 舰船家族篇共3章。舰船家族篇的第十三章讲军舰。第十四章中国的十大名船。 本书最后一部分延伸篇共分为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三章。在延伸篇中,讲述船文化的内涵和延伸。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前言帆船篇 第一章 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一、舟船出现以前的原始渡水工具 二、中国舟船文化萌生的标志性器物 三、黄河长江与海洋共同孕育了中国的舟船文化 四、与木板船有关的甲骨文字 五、铁箍在战国游艇上的应用 六、吴国战船“大翼” 七、船舶的天然推进器——风帆 第二章 汉代的楼船与赤壁水战的斗舰 一、珍贵的汉代船模 二、汉代的楼船 三、汉代舵和橹的发明以及其它船舶属具的应用 四、三国赤壁水战的斗舰 第三章 晋代的两大发明——水密舱壁和车轮舟 一、晋代的八槽舰 二、晋代出现了桨轮船或称为车轮船 第四章 隋代的五牙舰及龙舟船队 一、在统一全国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隋代五牙舰 二、隋炀帝的龙舟船队3次巡游江都 第五章 舟船文明由唐至元臻于成熟 一、舰船所展示的盛唐文治武功 二、宋代水运及造船技术位冲世界前列 三、继往开来的元代海上交通与漕运 第六章 明代船舶是中国舟船文化发展的巅峰 一、明代的内河航运与海上交通 二、中国古代的三大船型 三、明代古船的发掘与研究 四、郑和宝船是中国舟船文化的瑰宝 第七章 明清海禁导致中国造船业迅速滑向低谷 一、明清海禁愈演愈烈 二、明末清初往返于日本长崎港的中国帆船轮船篇 第八章 近代造船业是一曲不屈的悲歌 一、世界第一艘轮船与中国第一艘轮船 二、江南制造总局及其所造轮船 三、福州船政局及其造船技术成就 四、天津机器局及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五、广东军装机器局及所属黄埔船坞 六、旅顺船坞和大连修造船工场 七、青岛的近代造船业 八、近代造船业对发展中国近代船文化的历史作用 九、抗日战争中的长江大撤退 第九章 新中国跻身世界造船强国之路 一、新中国造船业的艰苦创业(1949~1966年) 二、“十年动乱”期间中国造船业曲折前进(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造船业跻身国际市场(1979~1999年) 四、新世纪向世界造船大国和造船强国的行列挺进 第十章 船舶动力与世纪同步 一、从人力、风帆行船演变至核动力推进 二、世界船用柴油机需求量近况 三、船用柴油机发展的趋向——大功率、低排放 四、船用柴油机发展的另一趋向——智能化技术 五、国产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走俏国际市场 六、我国船用柴油机的发展任重道远 第十一章 航海者的眼睛——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 一、早期的航海导航技术 二、船舶的指向仪器——磁罗经与陀螺罗经 三、船舶的千里眼 四、高超的航海定位技术 五、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舰船家族篇 第十二章 专业化与现代化的船舶大家族 一、船舶文明在20世纪的发展 (一)钢船时代和钢铁裁缝电气化 (二)轮船的烟囱由多而少、由高而低 (三)阿基米德定律被“扬弃” 二、专业化与现代化的船舶大家族 (一)客船——旅游船——游艇 (二)渡船 (三)杂货船——多用途货船 (四)集装箱船 (五)散货船 (六)油船与液体化学品船 (七)液化石油气(LPG)和液化天然气(LNG)船 (八)滚装船 (九)拖带与顶推运输船队 (十)渔业船舶 (十一)海洋科学研究船舶 (十二)海上石油开发船舶 (十三)工程船舶 (十四)重大件货物运输船与半潜船 (十五)工作船舶 (十六)海洋救助打捞船舶 (十七)高性能船舶 第十三章 军旅里的“海洋勇士” 一、鱼雷快艇与导弹快艇 二、猎潜艇 三、扫雷舰与布雷舰 四、登陆舰艇 五、护卫舰 六、驱逐舰 七、潜艇 八、补给舰 九、航空母舰 第十四章 中国的十大名船 一、我国自行研制的万吨级远洋货船“东风”号 二、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舰“济南”舰 三、远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 四、进入国际市场的27000吨散货首制船“长城”号 五、我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六、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浮式生产储油船“渤海友谊”号 七、我国新型常规潜艇 八、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哈尔滨”舰 九、被誉为“海上科学城”的航天测控船“远望3”号 十、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德尔瓦”号延伸篇 第十五章 艺术作品里的船 一、诗词里的船 二、文献里的船 三、专著里的船 四、绘画里的船 五、故事里的船 第十六章 船的情结 一、船舶设计者 二、船舶建造者 三、船舶使用者 第十七章 与船有关的娱乐竞技 一、造船仪式显示出人们对船舶的敬重与珍爱 二、赛龙舟的娱乐竞技寄托了人们对先贤的追思 三、帆船赛体现了人类对海洋的征服与挑战 四、船公号子唱出了船工生活的欢乐和哀愁后记

章节摘录

  一、明清海禁愈演愈烈  (一)明代海禁使中国造船业从巅峰跌落下来  明代初年,中国沿海开始受到倭寇的骚扰。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止内地海商出海勾结倭寇为患,于洪武四年(1371年)诏令“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遂开中国实施海禁国策之先例。洪武七年(1374年)“罢明州、泉州、广州市舶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严令“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量以重法”。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有进取精神的封建皇帝,由他倡导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的伟大事业冲破了明初的海上禁令,重新开放明州等地的市舶司,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航海强国。可曾几何时,明廷在永乐皇帝死后,却一反他的开海国策,斥下西洋为弊政,逆世界潮流而动,采取禁海、闭关的国策。从而使中国的造船业从巅峰上跌落下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船文化 PDF格式下载



很厚的一本书。别人给介绍的,应该不错。


内容很正是我需要的


交通文化系列丛书,印刷质量不错


只是作为兴趣了解一下 。还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