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

周小健,王连相,马栋林 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

周小健,王连相,马栋林 主编  

页数:

362  

前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2006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普通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计算机教学实际情况编写而成。全书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培养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为目标,全面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重要的概念和应用技能。另外,本书还配有《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测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操作技能的训练,力求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完美结合。  本书采用案例教学,在相应的章节部分提供了完整、实用的案例。具体操作步骤采用Step.by-Step的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讲述。每章末提供了充足的思考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学习要点。除考虑到初学者的入门学习外,本书还考虑到有一部分读者已经学习、使用过计算机,从而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操作技巧,兼顾基础和提高。  全书共分8章。第1章主要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数制及其转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第2章介绍常用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发展、分类,windows XP的使用及Linux的简单命令;第3章以实例驱动的方式分别介绍了:Microsoft Office 2003中的组件Word 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的使用;第4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Microsoft Access 2003的使用;第5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第6章主要介绍计算机安全相关知识;第7章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及软件技术基础;第8章主要介绍了常用工具软件。  本书由周小健、王连相、马栋林主编。廖成斌编写第l章,於时才编写第2章,周小健编写第3章,滕永晨编写第4章,邹晓编写第5章,张宪立编写第6章,王连相编写第7章,马栋林编写第8章。本书的编写得到了作者所在学院很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在编写中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其中主要的已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所有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紧迫以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内容概要

本书以拓宽基础、注重应用、提高能力为宗旨,以大量实例为导向,突出强化操作技能。 全书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计算机安全、程序设计及软件技术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等。为方便学生上机和课后复习,本书还提供了配套使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与测试》辅导用书。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还可以作为各类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教材或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1.1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1.1.2 计算机的分类 1.1.3 计算机的特点 1.1.4 计算机的应用 1.2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2.1 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2.3 带符号数的编码 1.2.4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2.5 信息技术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 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1.3.2 计算机硬件系统 1.3.3 计算机软件系统 1.3.4 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1.3.5 计算机的运行过程 1.4 多媒体技术 1.4.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1.4.2 声音及其处理 1.4.3 图形、图像及其处理 1.4.4 视频信息及其处理 1.4.5 动画及处理 1.4.6 数据压缩技术 思考题第2章 常用操作系统第3章 常用办公软件第4章 数据库管理软件第5章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第6章 计算机安全第7章 程序设计及软件技术基础第8章 常用工具软件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⑥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个部分组成。  冯·诺伊曼提出的程序存储的思想被成功运用到计算机设计中后,根据这一原理制造的计算机被称为冯·诺伊曼结构的计算机。世界上的第一台冯·诺伊曼式计算机是1949年研制的EDVAC。由于冯·诺伊曼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贡献,人们称他为“计算机之父”。  (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随着电子技术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器件经历了几次重大的革新,从而使计算机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①第1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第1代计算机的特点: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而且体积大、耗电量高、运行速度慢、价格昂贵,用磁鼓存储数据。它主要是为军事和国防尖端技术而研制。  ②第2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7-1964)。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2代计算机的产生。第2代计算机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寿命长、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应用于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2代计算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COBOL和FORTRAN等计算机高级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