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2010-12-10
人民邮电出版社
Don K.Mak,Angela T.Mak,Anthony B.Mak
172
130000
张云
无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一点我早就知道。但是直到翻译这本书时我才知道,科学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此贴近!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困境,掌握了科学方法,并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来解决这些日常问题,会使生活更加顺畅和美好。 我承认,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运用了本书所讲的方法,来解决我遇到的实际问题。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朋友告诉我,家里的有线电视最近不知怎么了,老是出现“马赛克”,画面变得不清楚。很多台都是这样。于是我运用了科学方法的几个原则,开始活学活用。 我首先回想起以前自己家里有线电视也曾经出现过类似情况,那是因为有线接口与嵌在墙面里的端口间的接触松动了。所以我先采取了科学方法的第一步:观察。我发现朋友家的电视机旁边放了一个一人多高的玩具熊。朋友说这是最近新买的。然后我进行了科学方法的第二步:提出假说。我推测是这个玩具熊压住了有线电视的线缆,使它与端口的接触失灵,从而导致电视画面出现“马赛克”。科学方法的第三步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说。于是我把玩具熊抱开,拔下线缆,然后重新插入端口——你猜出现了什么情况? 你猜对了,我听到了一声惊呼:“哇!‘马赛克’没有了!” 朋友对我佩服得不得了,她好多天都没能解决且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被我轻轻松松地在几分钟内解决了。帮助朋友解决了问题,并得到了敬佩的目光,我有点得意呢。朋友不知道,其实只是小小地运用了一下刚刚利用工作之便学到的方法罢了。 读完本书,你一定会比我更能干! 书中有大量生动的示例,简直是包罗万象,从买食用油到逛公园,从眼睛问题到投资理财,从选择饭馆到旅游购物……都是活色生香的生活呢。科学方法就隐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中。相信聪明的你读完本书后能够触类旁通,使生活越过越好!
本书介绍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包括疾病、健康问题、金钱管理、旅行、购物、烹饪及家务活等。它说明了如何恰当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如何通过重新定义问题来增加成功的几率,如何通过看出没有关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拓展我们的能力,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假说、实验来成功地解决日常问题。 本书适用于对科学方法感兴趣的各层次人群。
Don K Mak 多伦多大学物理学博士,曾受聘为加拿大联邦政府研究科学家及皇后大学兼职教授。
Angela T Mak 多伦多大学企业管理学士,目前在一家顶级零售企业工作。
Anthony B Mak 正在攻读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
1 序幕 2 科学方法 2.1 埃德温?史密斯纸草书 2.2 希腊哲学(公元前4世纪) 2.3 伊斯兰哲学(8世纪—15世纪) 2.4 欧洲科学(12世纪—16世纪) 2.5 科学革命(1543年—18世纪) 2.6 人文主义与经验主义 2.7 科学方法 2.8 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中的应用 3 观察 3.1 外部信息 3.1.1 缺乏的信息 3.1.2 错误信息 3.1.3 隐蔽信息 3.1.4 没有信息 3.1.5 未知信息 3.1.6 循证信息 3.2 内部信息 3.2.1 情绪化原因 ……4 假说5 实验6 认识问题7 问题情境与问题定义8 归纳与演绎9 备选解决方案10 关系11 数学12 概值13 尾声
大卫平均每年会得一次感冒。感冒时先喉咙痛,然后流鼻涕。有时严重到几乎无法呼吸。症状通常会持续4~6周,然后不治而愈。二十多岁时感冒让他不胜烦恼,但还是可以忍受的。到了三十多岁,他越来越难以忍受。不仅如此,感冒还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有一次,他喉咙痛得厉害,最后只好去看医生。医生开了抗生素,可以缩短发病周期。从那以后,他一感冒就去找医生开抗生素消灭细菌。那样可以将感冒持续时问缩短到三个星期左右,那已经是很好了。有一天,他听一个朋友的当护士的朋友说,太频繁地服用抗生素并不是好事,因为时间长了细菌会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将来就难以消灭了。于是他开始思考有没有办法可以在一开始就避免感冒。感冒的初期症状因人而异。有人一开始会鼻塞,有人可能会喉咙痛。而他的感冒总是从喉咙痛开始。细菌最终会向上蔓延影响到鼻子,所以接着会流鼻涕。为了防止感冒,他需将喉咙痛扼杀在萌芽状态。因此,他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刚刚有一点喉咙痛的迹象时,就开始不停地吃无糖糖果(他认为含糖糖果可能也有效,但是糖分多了对牙齿不好)。吃糖产生的唾液可以缓和喉咙痛,此外他相信唾液能起到杀菌剂的作用,可以消灭一部分细菌。这样做了以后,喉咙痛一般会在数天内消失,也不会发展到流鼻涕。即使偶尔流鼻涕时,也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顶多过一个星期就好了。因此,吃糖果的办法似乎是有用的,在过去的12年里,他仅得了一次感冒。
本书示例言简意赅,简单实用。缺少刚性结构的例子激发大家思考和分析日常问题的激情。在分析中摒弃固定的结构对于多数读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因为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让读者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给出固定的格式对读者来说就是一种束缚了。 ——德克萨斯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James Bull教授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常识。本书通过解释潜在的科学方法来搞清楚“常识”的含义。充分理解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拓展常识。 ——渥太华大学医学系Kwan-Leung Chan教授 本书作者对大家所熟知的科学方法的功用进行了坚决的捍卫,用科学方法解决了日常生活中从银行账户到家务劳动等各方面的问题。 ——《Times高等教育增刊》 本书趣味性十足,是对基本逻辑思维和数学的聪慧、有趣的介绍。 ——John Moffat教授及Patricia Moffat教授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每天打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参加旅行团有什么“潜规则”?酒店早餐是免费的吗?还贷款与购入共同基金,哪个更划算?猫儿为什么每天趴在阳台门口?信用卡为什么会频频消磁?怎样清理带刺的玫瑰?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你是否认真探究过根源,思考过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你能否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像科学家一样直捣问题的核心?跟随《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踏上探索科学方法的旅程,去揭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谜团吧!《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作者将生活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让读者获得不少启发。全书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是了解科学方法不可多得的入门图书。书中提到的许多创意定能让你跳出思维的囹圄。让生活的智慧绽放异彩。
无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启示。
想科学家一样思考,抛弃原有的定式,你会发现生活更精彩!
一本科学家的生活经验之作,学习一下还是不错的。
这是一本很好的启蒙书。对理性、对逻辑、对科学思维都是很有价值的一本书。难得的一本可学可用的书。
案例很多,深入浅出
中学生会喜欢的书
很朴实的语言,对孩子有帮助!
报着学习的态度来看的书。
印象不深,再找来好好看看
浅显,实用
一些思想可以借鉴可以学习挑高效率,但是培养自己的思想才是王道!!可以学习下哦
在书店看好后在网上买的,很喜欢他的观点和内容。现在类似的书籍不多。
怎么说呢 科普书吧 杂谈居多
相比较而言,该系列其他书给人的启发较大。
这本感觉就是一些生活经验总结。
是一本充满了案例的书籍,一般来看看还成,但是还没有系统地总结出各种思维方法,只是罗列了一些分点
我本人是很少写书评。 这本书不得不说。之前对本书期望较大,阅读后很失望。用极其简单的例子介绍观察、假设、实验的方法,本书的内容只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 不建议成年人购买阅读。 书的内容通俗易懂本不会导致书籍的低档,我了解西方人的思维是从最基础入手,在日本人大前研一曾经详细介绍过,但本书本书讲到的例子确实太繁琐和简单,导游吃回扣误导消费者被作为需要观察的事项,在中国这已是常识了。当然不知是中国人聪明还是可悲。总体上本书似乎看不到科学家的影子,更多点心灵鸡汤一类社科书籍的味道。给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读读尚可。书还是满贵的,其他更高的期望您就不要买了。
书籍纸张差,和盗版相似。
这本书很好,很满意。服务很好。
粗略看了一遍,很有参考价值,尤其是生活中如何用好学到的知识,对人很有启发。
开拓了思路,科学的方法就是应该应用在生活,这或许是我们学习的本质。
很好,这本书不错,值得一看
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帮人买的,不评价
有些水啊
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用科学方法解决,我的感受是一个是要大量积累知识,另外一个就是积极思考解决办法,不能放任事情自己发展。
我一直都忍受情绪问题带来的烦恼,以为顺其自然就可以,其实根本不是。分析并解决问题才是正道,对于我这个工科生来说,这个过程简单至极,只是一直都忽略了。感谢这本书。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觉得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书中所给出的方法、理论、小知识,读过点书的人基本都知道。不过还是很值得推荐一下。
一方面,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挺不错的,写得当然比自己从各类书中点滴搜集的要系统。所以对那些已经有这些知识的人来说,看这本书,就像是复习,顺便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不读书,没时间也没心情。那么这本写得很浅,但还是有内容的书堆他们当然还是很合适的。
我就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写了些笔记,把脉络厘清了一下。感觉还是挺不错的,需要的时间也不多,一个上午就看得完。
不过这本书里的例子不太好,太简单了。
非常不错的科普书籍,本身的副标题是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推荐阅读。以后我会拿这本书教儿子,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逻辑,它们的发展过程是什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伽利略的区别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科学方法可以具体分为:观察、识别、定义、假说、预测和实验,可以简化为观察、假说和实施。
科学方法-流程可以来用解决所有的问题,书中列举的小故事有一些非常不错,但有些故事有些生硬。
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四个人来总结: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伽利略。
柏拉图提出假设,不观察。
亚里士多德在一些观察后提出假说,但不进一步观察
培根提出来详尽的实验,并只有当人们确认他的丰富实验数据能够支持自己的假说,才提出假说
伽利略:提出假说并做实验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