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临床检验基础

罗春丽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罗春丽 编  

页数:

303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在征求部分医学院校师生、医院检验人员和医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写的,力求突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特别强调结合临床实际和拓宽知识面,以准确、简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指导思想,使读者能全面系统的学习《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自学者提供更大的学习和思考空间。本教材共分十五章,与第一版比较有以下特点。1.在保持传统《临床基础检验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内容:①将目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进展、标准化方法及临床开展新项目的相关知识编入教材的各章节中。如精液分析仪、血型鉴定仪、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增加了应用免疫学进行检验等内容。②增加了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验一章,使本教材内容更加完善。③为加深读者对本教材的学习与理解,在血液和尿液章节增加了部分彩图。④本教材增加了英中索引和参考文献,有利于读者自学。2.为避免与其它学科交叉,保证本教材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删除了以下内容:①根据本套教材的统一规划,以突出本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删除了实验操作部分内容(另编实验指导与本教材配套使用)。②为使教材内容更加连贯、紧凑,在编排内容上删除了篇,由第一版的三十七章缩减为十五章。③删除了医用显微镜使用技术一章,以避免与其它学科重复。④删除一些临床已多年不用或少用的检验项目,重点介绍有实用价值的,较为经典的检验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第一节 概论一、血液生理概要二、血液标本的采集三、血液标本的抗凝四、血涂片的制备五、血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一)瑞氏染色法(二)吉姆萨染色法六、血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第二节 血液常用检查一、白细胞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三、白细胞形态检查(一)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二)外周血异常白细胞形态四、红细胞计数五、血红蛋白测定六、红细胞形态检查(一)正常红细胞形态(二)异常红细胞形态七、血小板计数八、血小板形态检查(一)正常血小板形态(二)异常血小板形态第三节 血液其它检查一、网织红细胞计数二、血细胞比容测定三、红细胞平均值计算四、红细胞平均直径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五、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六、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七、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八、红斑狼疮细胞检查第四节 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一、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一)细胞计数及体积测定原理(二)白细胞分类原理(三)红细胞测试原理(四)血小板分析原理(五)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配置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六)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流程二、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一)半自动二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二)全自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三)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四)全自动五分类连接网织红细胞分析仪三、血细胞分析仪报告方式举例四、血细胞分析仪各项参数、直方图临床意义(一)WBC、RBC、PLT、HCT、MCV、MCHC、MCH(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三)血小板参数(四)血细胞体积直方图的应用五、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一)分析前质量控制(二)分析中质量控制(三)分析后质量控制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第一节 概述一、血管壁的止血作用二、血小板的止血作用三、凝血因子及血液凝固机制四、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的实验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二、出血时间测定三、血块退缩试验四、凝血时间测定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七、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八、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九、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十、血浆D-二聚体测定第三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一、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采用的分析方法及特点(一)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分析方法(二)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特点二、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仪的检测原理(一)生物学(凝固)法(二)免疫学方法(三)生物化学法三、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法的临床应用第四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质量控制一、实验方法的选择二、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一)标本的采集(二)抗凝剂的选择及使用(三)标本的运送和保存(四)标本的分离三、检测试剂的选择四、仪器的选择和校准五、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进展一、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一般步骤二、血栓与止血的分子标志物三、血栓与止血检测仪器的应用进展(一)全自动血液凝固仪的应用(二)流式细胞仪的应用(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应用第三章 血液流变学检查第一节 血液流变学的基础知识一、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一)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的概念(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三)血液的流变特性二、血液流变学检查的临床应用第二节 血液流变学常用参数的测定一、血液粘度测定二、红细胞变形性测定三、红细胞聚集性测定四、红细胞电泳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检查的质量控制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分类及命名(一)红细胞血型分类(二)红细胞血型命名二、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抗原(二)ABO血型系统抗体(三)ABO血型系统的亚型(四)ABO血型鉴定方法及评价(五)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六)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三、Rh血型系统(一)Rh血型系统的命名和遗传(二)Rh血型系统抗原及亚型(三)Rh血型系统抗体(四)Rh血型鉴定方法及评价(五)Rh血型鉴定质量控制(六)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四、红细胞其它血型系统五、红细胞血型系统的交叉配血(一)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及评价(二)交叉配血试验的质量控制(三)交叉配血的临床意义第二节 其它血型系统一、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一)HLA抗原……第五章 尿液检验第六章 粪便检查第七章 脑脊液检查第八章 浆膜腔积液检查第九章 精液检查第十章 精子-宫颈粘液朴素作用的检查第十一章 前列腺检查第十二章 阴道分泌物检查第十三章 羊水检查第十四章 其它体液检查第十五章 脱落细胞及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参考文献英中文索引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验  第一节 概论  在临床检验中以血液学一般检验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利用率最高,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应用,血液学的一般检查在临床上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用途有:  1.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血液病、急性和慢性感染、寄生虫病、组织损伤以及其它许多器质性疾病常可出现某些血液检验项目的异常,借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2.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通过对一些血液检查项目的连续检查,可对病情作动态观察,以判断疗效和预后。  3.某些治疗的监护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常可抑制骨髓造血和杀伤造血细胞,故须定时做某些血液学检查,以保证安全治疗。  4.术前准备为了手术安全,术前做血液学某些项目检查是必须的。  5.协助传染病和职业病的调查血液学一般检查用于传染病和职业病的调查,具有简便、易行的初筛作用。  一、血液生理概要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一种红色粘稠的混悬液,它不停地循环于心血管系统,与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保持着密切联系,从而完成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1.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图1-1)。离体后的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透明液体称为血清。血液加抗凝剂后分离出来的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浆。血清不同与血浆,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凝血过程被消耗),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2.血液主要的理化性质  (1)血量指存在于血液循环系统中全部血液的总量,相当于血浆量与血细胞量的总和。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为70±10ml/kg体重,成人约4~5升,约占体重的6%~8%,小儿的血量与体重之比略高于成人,男性比女性血量稍多,但女性在妊娠期间血量可增加23%~25%。血量相对恒定对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临床检验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