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金泰廙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金泰廙 编  

内容概要

本教材力求以职业病防治法为依据,“立足国情”,充分运用本国资料,但也注意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积极接轨”。我们希望本教材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独立分析和解决学科所面临基本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勇于开拓、面向未来、应对21世纪挑战的创新精神。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及在重要学术观念和学科体系上与国际接轨,我们在前版基础上,对章节结构、内容安排和若干术语的运用方面,作了调整、补充和更新。为体现学科的宗旨,即寻求“工作”与“健康”的和谐统一、相互促进。首先阐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学科的基础(职业生理学,职业心理学和职业病理学)和方法学(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毒理学和职业功效学),描述职业人群的接触(生产性有害因素)和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效应。为实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需通过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从而控制危害,并需积极探索预测危害途径和方法,达到先期预防目的;同时需做好职业病的诊治康复,劳动能力鉴定以实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融合。职业卫生服务与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是实现“人人享受职业卫生”的基本保证。介绍我国及其它一些国家的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将职业与安全放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重要地位。在实习部分,包括了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职业卫生调查与评价、生产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内容。除新编外沿用了第四版部分内容。为鼓励学生自学,书后列有相关的参考书,供学生进一步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二节 职业生命质量  第三节 职业生理学  第四节 职业心理学  第五节 职业病理学  第六节 职业流行病学  第七节 职业毒理学  第八节 职业工效学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  第四节 物理性有害因素  第五节 生物性有害因素  第六节 心理因素  第七节 不同行业的生产性有害因素 第三章 职业与健康  第一节 神经、精神系统  第二节 呼吸系统  第三节 血液系统  第四节 消化系统  第五节 心血管系统  第六节 骨骼肌肉系统  第七节 泌尿系统  第八节 生殖系统  第九节 感官系统  第十节 皮肤  第十一节 免疫系统 第四章 职业病的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职业中毒概述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  第三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  第四节 窒息性气体中毒  第五节 有机溶剂中毒  第六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第八节 农药中毒  第九节 尘肺  第十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第十一节 职业性传染病  第十二节 职业性皮肤病  第十三节 职业性肿瘤  第十四节 职业性五官疾病 第五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  第二节 职业环境监测  第三节 生物监测  第四节 作业场所安全卫生评价  第五节 作业场所通风与照明  第六节 个人防护用品 第六章 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职业卫生服务  第二节 健康监护  第三节 作业场所健康促进 第七章 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  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  第三节 职业卫生标准  第四节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第五节 国际职业卫生法规与管理 第八章 职业安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  第三节 职业伤害流行病学  第四节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与事故预防对策第二部分 实习部分 第一章 职业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二章 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审查 第三章 职业卫生调查 第四章 生产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 第五章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检测 第六章 物理因素及其对人体作用的检查 第七章 工效学评价方法 第八章 职业生理检查方法 第九章 工业通风系统的测定和评价 第十章 生物材料中有害物(代谢物)或生化指标测定主要参考文献附录1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编号和名称附录2 法定职业病名单附录3 职业接触限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PDF格式下载



书好 建议购买!


我同学用的,她说感觉还可以


很有用的哦~~~而且也快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看的,其实这版书编的没有第六版好,但最好是都有嘛


里面还是很不错的,字迹清晰,但表面有个小油印,不过不影响阅读


书还不错,质量也还ok,就是稍微有点偏专业了。


还是第六版要好些,第五版编的不好,内容没分好。


书的内容还挺实用,但质量一般。


希望能改善包装啊!这样子已损坏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