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伤科学图表解

周临东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周临东 编  

页数:

202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医伤科学图表解》是中医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医骨伤科学的辅助教材,是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与其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写。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使学牛及基层医务工作者更加方便地理解和掌握中医伤科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从而在系统学习中医学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理解与掌握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骨伤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从事骨伤科专业或中医其他临床学科的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以“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核心内容为主,主要应用图表形式表达书中重点、难点及相互关系。全书共分十章,列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系统归纳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各论部分重点说明骨折、脱位、筋伤、内伤及骨病的主要内容。  本书的特点是重点突出,言简意赅,以图表说明各病种内在机理的瓦相关系,罗列各病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要点,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本书编写分工:总论部分的发展史、损伤分类和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由周临东执笔;创伤急救由马勇执笔;上肢骨折由徐可林执笔;下肢骨折和躯干骨折由朱亚亮执笔;脱位和筋伤由杨光耀执笔;内伤、骨病由田鑫执笔。全书由周临东统稿。  本书在编写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师生和医务人员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

内容概要

本书以图表为主要形式,归纳了中医伤科学的核心内容并突出重点,详析难点,重在表达临床病种的内在机理、基本诊疗和发展转归。 全书共十章,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系统说明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简史、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临床诊查、治疗方法及创伤急救;各论部分以大量图表重点说明全身各部位的30余种骨折、9种脱位及临床常见的各种筋伤、内伤及骨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分型、治疗方法和基本转归等。 本书的特点是简明、扼要,能用图表表述的尽可能用图表表述,是一本方便、实用的教学参考书。本书主要供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医伤科学》使用,也可供基层医师,自学中医者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一、学科定义   二、发展简史 第二章 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第一节 损伤的病因   一、外因   二、内因  第二节 损伤的病机   一、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   二、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第三章 临床诊查  第一节 辨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二节 骨与关节检查法   一、检查方法和次序   二、测量检查   三、临床检查法(摸法)   四、特殊检查法  第三节 骨伤科影像学诊断   一、X线检查   二、关节造影   三、脊髓造影(椎管造影)   四、肌肉骨骼系统CT扫描的应用   五、磁振成像   六、放射性核素检查   七、诱发电位检查 第四章 治疗方法  第一节 药物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第二节 手法  第三节 固定   一、外固定   二、内固定  第四节 练功 第五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 急救技术   一、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二、创伤的处理  第二节 周围血管损伤   一、概述   二、诊查要点   三、治疗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查要点   三、治疗  第四节 创伤性休克   一、概述   二、诊查要点   三、治疗  第五节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一、概述   二、诊查要点   三、治疗  第六节 挤压综合征   一、概述   二、诊查要点   三、治疗 各论  第六章 骨折  第七章 脱位  第八章 筋伤  第九章 内伤  第十章 骨病

章节摘录

  医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由外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伤害和疾病的学科。  3.物理疗法  超短波、磁疗、中药离子导人等 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4.固定疗法  损伤初期宜卧硬板床休息,或佩戴腰围固定 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防止进一步损伤。  5.练功活动  损伤后期宜作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回旋等各种功能锻炼——促进气血运行,防止粘连,增强肌力。


编辑推荐

  《中医伤科学图表解》的特点是重点突出,言简意赅,以图表说明各病种内在机理的瓦相关系,罗列各病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要点,真正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伤科学图表解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