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用创伤救治指导手册

王正国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正国 主编  

页数:

416  

前言

  今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造成极为惨重的人员伤亡(死亡和失踪近10万人,受伤近40万人),震中附近县市的建筑物几乎全部倒塌,北川等城市已成一片废墟。  地震后数小时,中央领导就赶赴灾区,组织指挥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13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快速奔赴灾区,参加抢险:1万多名医务人员到灾区进行医疗救援;全国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灾区;德、俄、英、法、日、巴基斯坦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的救灾和医疗人员到灾区与我们一起战斗。总的来说。救灾指挥工作是及时、有力和高效的。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路大军都能做到各就其位,确保救灾工作紧张而有序的开展。这次大地震充分展示了全球华人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和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它有力地证明,中国是大有希望的,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应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约请,我们在很短时间内编写了这本手册,目的是为了指导医护人员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的伤员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救治,避免二次损伤,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编写人员多数是有较丰富创伤救治经验的专家,其中不少人还到汶川灾区参加了医疗救治工作,相信这样会使本书具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由于时间紧迫,编写中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实用型的创伤救治手册,指导医护人员对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中的伤员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救治,避免二次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书由创伤专家和到汶川一线参加救灾的创伤、急诊、麻醉等医师编写。 全书主要介绍了灾害和意外事故时创伤救治的组织,批量伤员的检伤分类和伤情评估,地震创伤的救治等;并详细阐述了各部位伤的救治方法、清创术,休克和感染的处理,以及输血、麻醉、重症监护等问题。 本书可供外科医生和参力口救灾的医护人员以及事故现场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王正国院士,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国家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学术带头人,该学科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五十余年,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论文220余篇,先后主编出版专著28部,培养博士后11名,博士研究生60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1990年被原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严重创伤早期全身性损害与组织修复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7);美国联合保健勤务大学Michael DeBakey(迪贝克)国际军医奖(1998);陈嘉庚医学科学奖(2000);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2000);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2)。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临床医学)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国际交通医学会副主席、西亚地区主席;亚洲创伤学会主席;《Traffic Iniiry Prevention》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总编辑等职。曾先后被南斯拉夫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内清华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聘为客座教授或高级学术顾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创伤概述 第一节 创伤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创伤的发生情况 第三节 创伤分类第二章 高强度地震灾区医院批量伤员救治的组织 第一节 紧急救治的组织原则 第二节 紧急救治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 紧急救治的组织保障 第四节 紧急救治的后勤保障第三章 批量伤员检伤分类 第一节 检伤分类基本要求 第二节 检伤分类方法第四章 地震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地震发生情况 第二节 地震伤的伤情特点 第三节 震后创伤伤员的救治 第四节 减少伤亡的措施第五章 创伤急救技术 第一节 通气术 第二节 心跳和呼吸骤停的复苏 第三节 止血 第四节 包扎 第五节 固定 第六节 搬运与后送第六章 清创术 第一节 清创方法 第二节 各类组织的处理 第三节 清创的手术后处理第七章 创伤休克第八章 创伤感染 第一节 创伤后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 创伤后破伤风 第三节 创伤后气性坏疽 第四节 创伤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第九章 创伤输血 第一节 血液的采集、运输和贮存 第二节 血型检查和配血实验 第三节 创伤输血适应证、禁忌证及血液成分的选择 第四节 输血方法 第五节 输血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第十章 创伤麻醉 第一节 创伤麻醉的特点和原则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第三节 麻醉管理第十一章 创伤重症监护 第一节 损伤控制手术 第二节 呼吸系统功能评估和处理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监护 第四节 消化系统功能损害的监测及处理 第五节 肾脏功能评估与处理 第六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十二章 挤压伤和挤压综合征 第一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三节 挤压伤、挤压综合征的治疗和预防第十三章 烧伤的救治 第一节 烧伤临床分期 第二节 烧伤的伤情评估 第三节 烧伤的急救 第四节 烧伤的早期处理 第五节 烧伤感染防治第十四章 颅脑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头皮损伤 第二节 颅骨骨折 第三节 颅内血肿 第四节 脑损伤 第五节 外伤性颅内动脉瘤 第六节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第七节 开放性颅脑伤第十五章 颌面颈部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口腔颌面创伤的救治 第二节 眼创伤的救治 第三节 耳创伤的救治 第四节 鼻创伤的救治 第五节 咽喉颈部创伤的救治第十六章 胸部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分类与救治原则 第二节 肋骨骨折 第三节 胸骨骨折 第四节 创伤性气胸 第五节 创伤性血胸 第六节 肺挫伤 第七节 肺裂伤 第八节 胸腹联合伤第十七章 腹部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腹壁损伤 第二节 肝损伤 第三节 肝外胆道损伤 第四节 胰腺损伤 第五节 脾脏损伤 第六节 胃损伤 第七节 十二指肠损伤 第八节 小肠损伤 第九节 结肠损伤第十节 直肠肛管损伤第十一节 肾脏损伤第十二节 膀胱损伤第十八章 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 第一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及分类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伤情判断 第二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和搬运 第四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辅助检查 第五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 第六节 脊柱脊髓损伤的并发症及防治第十九章 骨盆及会阴部创伤的救治第二十章 上肢骨与关节 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锁骨骨折 第二节 肩关节 脱位 第三节 肱骨近端骨折 第四节 肱骨干骨折 第五节 肱骨髁上骨折 第六节 肘关节 脱位 第七节 前臂双骨折 第八节 孟氏骨折 第九节 盖氏骨折第十节 桡骨远端骨折第十一节 手外伤第二十一章 下肢骨与关节 创伤的救治 第一节 髋臼骨折 第二节 髋关节 脱位 第三节 股骨颈骨折 第四节 股骨转子间骨折 第五节 股骨干骨折 第六节 股骨远端骨折 第七节 髌骨骨折 第八节 膝关节 脱位与损伤 第九节 胫骨平台骨折第十节 胫腓骨骨折第十一节 Pilon骨折第十二节 踝部骨折第十三节 足外伤第二十二章 周围血管伤的救治 第一节 周围血管伤的类型 第二节 血管损伤的诊断 第三节 血管损伤的处理 第四节 特殊部位和类型的动脉伤第二十三章 周围神经损伤的救治 第一节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 第二节 周围神经损伤检查与诊断 第三节 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处理 第四节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第二十四章 多发伤的救治第二十五章 创伤后心理干预 第一节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 第二节 创伤后急性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章节摘录

  1.快速检伤分类检查伤情分清伤类是快速救治批量伤员的首要环节,要安排知识全面、临床水平高的医生从事此项工作。通过检伤,把伤类和伤情分清楚,在可能情况下,扼要记录病情,贴上伤标。使伤情轻重,特别是需要紧急手术的伤员一目了然。通过分类把需要紧急手术的、重点抢救的、早期手术的、暂缓处理的和一般处理的区分开来,并分送到相应的区域或单元,为有效救治提供基本信息。  2.建立特殊通道 特殊通道的建立可根据情况而定,至少要建立危重抢救通道和紧急手术通道。这两条通道必须要有专人负责,保持快速畅通,目的是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紧急手术通道的重要环节是设法扩大手术平台,原则上需要多少就要设法扩大多少,地震灾区医院原有楼内手术室不可能使用,多利用抗震强度大的一楼厅室临时建立手术室,必要时也可利用帐篷开设手术室。这样既可扩大手术通过量,也可根据不同手术室条件来安排不同的手术。  3.快速整合力量要在医院的统一指挥下整合所有力量,打破学科和专业界线,把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合理地调配整合到创伤救治中来。外科医生可根据手术需要整合,一般主刀为本专业的医生,助手可用外科系统的,在外科医生缺少的情况下也可根据情况配备内科医生做助手。手术护士配备也可“通专结合”科学使用,专科性很强的手术如颅脑、心脏可用手术护士配合手术,专科性不是太强的也可用外科病区护士,在人员缺少情况下,还可用内科护士上台配合手术。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实用创伤救治指导手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