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灸学临床研究

王玲玲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玲玲 主编  

页数:

410  

内容概要

本书以“针灸疗效”为核心,以优化治疗方案及临床科研方法为两翼,旨在培养针灸研究生基于中医针灸学理论,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针灸效应特点、疗效规律,彰显针灸特色和优势的能力。本书将为针灸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临床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他们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奠定高起点。 本书是针灸专业研究生的指导性教材,充分体现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全书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总论第一章介绍了针灸的治疗作用及效应特点,说明针灸良性调整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针灸疗效的过程就是不断了解和控制这些因素的过程。总论第二章介绍了针灸临床科研选题和设计,针灸疗效的评价、科研的数据管理及质量控制,以及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针灸科研中的运用等。本书各论以现代针灸I临床的常见病谱为依据,介绍了针灸治疗的多种方法和方案,汇总了相应病症的古代针灸经验,说明了针灸的疗效规律及临床研究现状。各论还介绍了目前尚缺少有效治疗方法、但国内外临床已经开始涉足的疑难病症的针灸治疗,如单纯性肥胖病、2型糖尿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抑郁症等。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针灸治疗方案的优化  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第二节 针灸效应特点  第三节 影响针灸效应的因素  第四节 提高疗效的途径 第二章 针灸临床研究方案的优化  第一节 针灸临床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第二节 针灸临床研究设计方案的优化  第三节 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针灸临床疗效评价 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下篇 各论 第一章 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痢疾(细菌性痢疾)  第三节 疟疾  第四节 哮喘(支气管哮喘)  第五节 肺痨(肺结核)  第六节 胸痹(冠心病心绞痛)  第七节 无脉症(多发性大动脉炎)  第八节 中风  第九节 失眠  第十节 郁证(抑郁症)  第十一节 痴呆(血管性痴呆)  第十二节 痫病  第十三节 胃脘痛(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第十四节 呕吐(神经性呕吐)  第十五节 呃逆(膈肌痉挛)  第十六节 泄泻(急慢性肠炎)  第十七节 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  第十八节 胁痛(胆石症)  第十九节 阳痿  第二十节 淋证(前列腺炎)  第二十一节 癃闭(前列腺肥大、术后尿潴留)  第二十二节 消渴(2型糖尿病)  第二十三节 肥胖  第二十四节 虚劳(疲劳综合征)  第二十五节 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第二十六节 头痛(偏头痛、高血压病)  第二十七节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第二十八节 损伤痿软(外伤性截瘫)  第二十九节 下肢痹痛(坐骨神经痛)  第三十节 颤振(帕金森病)  第三十一节 骨痿(骨质疏松症)  第三十二节 颈项强痛(颈椎病)  第三十三节 骨关节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第三十四节 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章 妇科病证  第一节 痛经(原发性痛经)  第二节 不孕症  第三节 带下病(慢性盆腔炎)  第四节 绝经前后诸症(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五节 滞产(产力异常) 第三章 儿科病证  第一节 小儿遗尿  第二节 小儿脑瘫  第三节 多发性抽动症 第四章 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 鼻鼽(变应性鼻炎)  第二节 耳聋、耳鸣(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鸣)  第三节 眩晕(梅尼埃病)  第四节 青盲(视神经萎缩) 第五章 皮肤科病证  第一节 瘾疹(荨麻疹)  第二节 蛇丹(带状疱疹)  第三节 粉刺(痤疮) 第六章 其他  第一节 针刺麻醉  第二节 肿瘤  第三节 艾滋病  第四节 戒烟综合征  第五节 戒毒综合征  第六节 延缓衰老

章节摘录

上篇 总论第一章 针灸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案,是对一项具体工作所做的预测性安排,具有可选择性。针灸治疗方案就是在中医针灸学理论指导下针对疾病所制定的针灸治疗措施,包括治法、穴位、刺灸法等内容。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过程中,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这样,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在客观上就有主次优劣之分,因而需要比较与筛选。一个疗效肯定、具有可操作性和良好重复性的针灸治疗方案,其形成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深刻认识针灸防治疾病的作用及其特点,认识影响针灸效应的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则是形成针灸治疗优化方案的关键。第一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针灸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疾病的治疗。针灸之所以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和明显的疗效,是由于针灸对人体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等作用。概括而言,调整和协调内环境,恢复和重建生理的稳态是针灸的基本作用。 针灸防治疾病的作用不同于药物。内服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主要是基于外源性化学成分的干预,并不依赖于感知性刺激,因此属于非感知性的刺激;针灸效应是在经络之气的激发与调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依赖于针灸造成感知性的刺激。针灸产生效应之前首先会引起经气的反应,会对刺灸部位的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或其他传人途径产生影响。药物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则偏重于化学成分直接的参与或干扰,针灸作用则偏重于间接的干预,并不是以外源性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内环境,而是通过针刺或艾灸,来调动机体本身固有的调节机能,使失调紊乱的机体功能得到调整,运行不畅的气血得到疏通,正气得到恢复,从而使病理变化朝着正常的状态转化,综合平衡机体内部各脏器之间,机体和环境之间的协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针灸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助正气的诸种作用相互密切联系,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整合作用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编辑推荐

《针灸学临床研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针灸学临床研究 PDF格式下载



针灸临床速查工具书。


学习针灸必备的一本书


这个商品很好,很实用,对临床有一定帮助。


研究生教材,此套的水平是我见过最好的,整体搜集,学习必备,好。


是研究生的教材,同事推荐的,不错,增长见识。


这本书介绍的很详细啊!很不错啊


为了复试买的书,要好好看


内容丰富,有帮助


就跟论文格式一样,要买不如到中国知网等网上的核心期刊下载规范的论文看


自学者千万别高攀!


自己专业,必备一本。


发货快,纸质不错,老师让买的···


这本教材也是我国第一次出版的研究生教材,但是没有理论,全部都是临床部分,较为可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