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骨关节解剖与疾病影像诊断

王子轩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王子轩 等主编  

页数:

598  

内容概要

《骨关节解剖与疾病影像诊断》是一部病种齐全、图文并茂的高水平专业书籍。全书分为解剖和影像诊断两篇,内容涉及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大体解剖学、影像解剖学、体质人类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和法医影像诊断学等相关领域。人体骨肌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疾病涉及所有临床专业,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在传统X线检查的基础上,CT、MRl越来越多的参与骨肌系统疾病的诊断,对病变的认识水平从大体解剖和病理拓展为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使骨肌系统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本书作者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及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编写了本书。其中,解剖部分完全采用图文对照形式,易于学习;体质性骨病部分内容翔实,图像资料系统、完整,展示了部分罕见和少见病例;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部分兼顾了经典内容与最新进展,配以高素质影像资料,实用性强;本书最后一章为骨关节法医影像学,填补了以往骨与关节专著的空白。

书籍目录

上篇 骨与关节的解剖 第一章 骨与关节的胚胎学与组织学 第二章 骨与关节疾病的病理学基础 第三章 骨与关节的大体解剖 第四章 骨与关节X线影像解剖 第五章 骨与关节断层影像解剖 第六章 骨关节的测量与应用下篇 骨与关节的影像诊断 第七章 骨关节和软组织基本病变影像尊表现 第八章 骨创伤 第九章 骨关节发育畸形与发育障碍 第十章 黏多糖病 第十一章 营养代谢性与内分泌性骨病 第十二章 骨感染性疾病 第十三章 骨关节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第十四章 骨软骨缺血坏死 第十五章 血液与淋巴网状组织系统疾病相关骨关节改变 第十六章 关节病变 第十七章 脊柱病变 第十八章 地方病、职业病与物理化学性损伤 第十九章 软组织病变 第二十章 医源性骨关节病变 第二十一章 骨关节疾病的介入诊断与治疗 第二十二章 骨关节法医影像诊断

章节摘录

  上篇 骨与关节的解剖  第一章 骨与关节的胚胎学与组织学  第一节 骨的胚胎学  骨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发生。胚胎期有两种不同的骨发生方式,一种是膜内成骨,另一种是软骨内成骨。从胚胎早期问充质向骨原基分化起始,到骨发育完善为止,历时约20年以上。骨的发育经历不断生长与改建的复杂演变,其基本过程包括骨组织形成与骨组织分解吸收两方面的变化,两者相辅相成,保持动态平衡。骨发育完善后,仍保持形成与分解吸收交替进行的内部改建,终身不止,但改建速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缓慢。  一、骨组织发生的基本过程  (一)骨组织的形成  骨组织的形成主要是成骨细胞的作用。成骨时,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称为类骨质(osteoid),同时以类似顶浆分泌的方式向类骨质中释放一些小泡,称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一般认为,基质小泡是使类骨质钙化的重要结构。当成骨细胞被类骨质包埋后,便成为骨细胞,继而类骨质钙化成骨基质,形成最早出现的骨组织。在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又有新的成骨细胞继续形成类骨质,然后钙化,如此不断地进行。  (二)骨组织的吸收  骨组织的吸收主要是破骨细胞的作用。目前认为破骨细胞由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无分裂能力。破骨细胞功能活跃时,释放多种蛋白酶、碳酸酐酶、乳酸及柠檬酸等,在酶及酸的作用下使骨基质溶解。  二、骨发生的方式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intramem—branous ossification)与软骨内成骨(endochondral  ossification)(图1—1)。  (一)膜内成骨(图1-2)  人体的顶骨、额骨,以及枕骨、颞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一部分、锁骨等即以此种方式发生。这种方式是先由问充质分化成为胚胎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成骨。  膜内成骨的具体过程是:在将要形成骨的部位,问充质聚集,血管增生,营养及氧供丰富;间充质细胞渐密集并分裂分化为骨原细胞,其中部分骨原细胞增大,成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和基质,细胞间隙充满排列杂乱的纤细胶原纤维束,并包埋于薄层凝胶样的基质中,即类骨质形成,成骨细胞被包埋其中,成为骨细胞;继而类骨质钙化成骨基质,形成最早出现的骨组织,即骨小梁。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称为骨化中心(ossifi.cation center)。新形成的骨组织表面始终有成骨细胞或骨原细胞附着,它们向周围成骨,逐渐形成初级骨小梁,构成初级骨松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骨关节解剖与疾病影像诊断 PDF格式下载



还可以,很多少见病例图像,工作中较少见!


书和书店看到的一样是正品,但便宜一点,还有发票。


非常实用的一本骨科工具书,书的印刷也很精美。


很牛逼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