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验诊断学

康熙雄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康熙雄 编  

页数:

440  

前言

  实验诊断学的前身——临床检验在过去一直是诊断学的附属学科。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系统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实验诊断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位置凸显,5年制医学本科生的诊断学教材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创建独立完善的新学科——实验诊断学已势在必行,水到渠成。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验诊断学8年制教材已从2005年开始独立成册。教育部在“十一五”规划中规定独立编写五年制实验诊断学教材。这是学科发展的必然,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结果。  实验诊断学与检体诊断、影像诊断是诊断学的三大组成部分。它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本学科的任务是引领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科学分析临床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和情报。准确进行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和预防疾病,掌握诊断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因此实验诊断学既是一门临床医学生的必修科,也是重点专业课程。同时,随着国家健康战略重点的前移,实验诊断的数据也广泛应用在健康状态的评价和高危人群的预警等非临床领域中。  本书由国内在。临床实验诊断领域实践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的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呕心沥血,百忙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策划和撰写。  本书力图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改革的成果,在不破坏诊断学原体系的前提下引入了实验诊断的路径和病例等相关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个章节中推荐了相关的中英文参考文献给学生留有自学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  2008年我们在经历了多次的磨难后迎来了两大喜事:成功举办百年奥运、神七圆满载人太空漫步。在这个迈向宇宙的时代,教材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更大的包容性。中国几千年中医诊断的精髓——“整体”和“辨证”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基于近年系统生物信息学和高通量信息获取方法而振兴起来的现代实验诊断学,尤其是“人体生物超系统”和“个体化诊断”的发展。现代实验诊断学力求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立足高点,形成更加科学、系统、实用的临床学科。  由于成书仓促,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医学生、专家和学者批评、指正。  康熙雄  2009年3月

内容概要

  《实验诊断学》由国内在临床实验诊断领域实践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的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呕心沥血,百忙中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精心策划和撰写。《实验诊断学》力图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改革的成果,在不破坏诊断学原体系的前提下引入了实验诊断的路径和病例等相关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每个章节中推荐了相关的中英文参考文献给学生留有自学的空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和思维能力。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实验诊断篇第一章 概论一、实验诊断学的概念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三、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和评价四、实验诊断的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一、红细胞检测二、白细胞检测三、血小板检测四、血细胞分析仪及临床应用五、红细胞沉降率检测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一、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测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测四、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检测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步骤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二、常用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四、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学特征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一、红细胞血型系统二、其他血型系统三、交叉配血试验第五节 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一、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检查二、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检查三、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检查四、白血病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查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一、筛查试验二、诊断试验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一、筛查试验二、诊断试验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一、筛查试验二、诊断试验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一、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查试验二、病理性抗凝物质的诊断试验三、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一、筛查试验二、诊断试验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一、全血黏度检测二、血浆黏度检测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一、出血病二、血栓病三、抗血栓、溶栓治疗的实验监测第四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第一节 肝脏的基本功能一、肝脏的代谢功能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三、肝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第二节 肝脏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一、蛋白质代谢检查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三、胆红素代谢检查四、胆汁酸代谢检查五、摄取、排泄功能检查六、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七、其他检查第三节 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第四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一、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检测二、血尿素氮检测三、胱抑素C测定四、菊粉清除率测定五、放射性核素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六、尿蛋白选择性指数测定第五节 肾小管功能检测一、近端肾小管功能试验二、远端肾小管功能试验第六节 有效肾血浆流量检测一、对氨基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二、放射性核素法第七节 肾小管性酸中毒检测一、尿酸化功能测定二、氯化铵负荷(酸负荷)试验三、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碱负荷)试验四、呋塞米试验第八节 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一、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指南二、肾功能检测项目的应用第九节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一、空腹血糖检测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四、血清C.肽检测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六、糖化血清蛋白检测七、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第十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一、血清脂质检测二、血清脂蛋白检测三、血清载脂蛋白检测第十一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一、血清阳离子检测二、血清阴离子检测第十二节 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一、血清铁检测二、血清转铁蛋白检测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测四、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五、血清铁蛋白检测六、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第十三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一、心肌酶检测二、心肌蛋白检测三、其他与心脏疾病相关的项目检测四、心脏功能的实验室检测五、心脏病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第四节 其他血清酶检测一、酸性磷酸酶检测二、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检测三、脂肪酶检测四、胆碱酯酶检测第五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一、胰岛激素测定二、甲状腺激素检测三、甲状旁腺素与调节钙、磷代谢激素检测四、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五、肾上腺髓质激素检测六、性腺激素检测七、垂体激素检测八、内分泌疾病常用动态功能试验九、常见内分泌疾病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第十六节 治疗药物监测一、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及需要监测的药物二、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三、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分析第十七节 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测定一、血气分析的指标二、酸碱平衡失调的判断三、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血气特点……第二篇 常见病症实验诊断路径篇第三篇 典型病例篇

章节摘录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血清脂类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肝脏除合成胆固醇、脂肪酸等脂类外,还能利用食物中脂类及由脂肪组织而来的游离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及磷脂等,并能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初生态高密度脂蛋白,以及酰基转移酶等;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磷脂也主要来源于肝脏。当肝细胞损伤时,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因此测定血浆脂蛋白及脂类成分,尤其是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改变,是评价肝脏对脂类代谢功能的重要手段。在胆道阻塞时,患者血浆中出现异常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ipoprotein,LP-X),同时血液中胆固醇及磷脂含量增高。在严重肝病时,因肝细胞对酰基转移酶的合成和分泌功能降低,使血中胆固醇及其他脂类减少。在肝脏合成磷脂发生障碍时,会造成脂肪运输障碍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形成脂肪肝。  (一)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测定  [原理]  内源性胆固醇(cholester01)80%是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卵磷脂胆固醇脂肪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LCA7)全部由肝脏合成,在工JCAT作用下,卵磷脂的脂肪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羟基上,生成胆固醇酯。当肝细胞损伤时,胆固醇及LCAT合成减少,由于LCAT的减少或缺乏,导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减少。  [参考值]  总胆固醇:2.9~6.0mmol/L。  胆固醇酯:2.34~3.38mmol/L。  胆固醇酯:游离胆固醇=3:1。  [临床意义]  1.肝细胞受损时,LCAT合成减少,胆固醇的酯化障碍,血中胆固醇酯减少;在肝细胞严重损害如肝硬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血中总胆固醇也降低。  2.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人血,血中出现阻塞性脂蛋白X,同时肝合成胆固醇能力增加,血中总胆固醇增加,其中以游离胆固醇增加为主。胆固醇酯与游离胆固醇比值降低。  3.营养不良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血中总胆固醇减少。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  [原理]  1.当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时,由于胆汁排泄受阻,胆汁内的磷脂逆流人血,血中出现大颗粒脂蛋白,称为阻塞性脂蛋白X(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2.肝内、外阻塞的鉴别诊断IP-X的定量与胆汁淤积程度相关,肝外阻塞比肝内阻塞引起胆汁淤积程度严重,一般认为其含量>2000mg/L时提示肝外胆道阻塞。  三、胆红素代谢检查胆红素是血液循环中衰老红细胞在肝、脾及骨髓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分解和破坏的产物。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然后代谢生成游离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亚铁原卟啉)经微粒体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实验诊断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