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口腔微生物学

钟启平 编 钟启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05出版)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钟启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05出版)  

作者:

钟启平 编  

页数:

257  

前言

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独立的分支。人群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存在着口腔卫生、口腔疾病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发展口腔医学是涉及提高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问题。提高口腔医学的医疗水平离不开基础医学。编写口腔医学基础学科的教材,是培养优秀口腔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以钟启平为主编,并有医学微生物学专家们参加编写的第一部《口腔微生物学》,是一部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用性的教材。书中选用了与口腔医学相关,覆盖面广的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并且根据口腔医学的特点撰写了口腔微生态学、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等章节。对牙菌斑的内容作了较深入的阐述,很有特色。全书文字简明,通顺,配有图表,有利于读者学习与理解。祝愿本教材在我国建设口腔医学基础学科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容概要

  微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连接医学基础和口腔临床的桥梁课程。多年来各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微生物学知识主要通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获取,但其中涉及口腔微生物的内容既不系统,也不能适应和满足专业需要。为此,一些院校或用口腔生物学教材中涵盖的少量微生物学内容,或用口腔感染性疾病为主线的自编微生物学教材予以弥补。随着医学高等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口腔微生物学科的发展,我们认为有必要编写一本较为系统的《口腔微生物学》教材,以适应口腔医学专业教学需要。这本《口腔微生物学》已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微生物学教材,其编写结构与内容既体现微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口腔医学专业的特点,力求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全书共分四篇,分别为微生物学基础,口腔微生态与健康,口腔疾病相关微生物,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我们在编写中力求内容和文字的精炼,以利教学。在知识结构系统性的前提下,设置了“相关知识”模块,利于扩展知识,但不增加学生负担。在各章后列有思考题,方便学生复习。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二、细菌的结构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二、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三、细菌的人工培养四、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一、细菌的分类原则二、细菌的命名原则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变异现象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细菌的染色体二、质粒三、噬菌体四、转位因子五、整合子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二、基因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一、正常微生物群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三、机会性感染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二、感染的类型第三节 细菌的致病性一、细菌的毒力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三、细菌的侵入部位第四节 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第四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复制周期二、病毒的异常增殖三、病毒的干扰现象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一、病毒的基因组二、基因重组与重配三、基因突变四、病毒非遗传物质变异的类型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一、物理因素二、化学因素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第五章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一、病毒的传播二、病毒的感染类型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作用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三、病毒的感染过程第六章 真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一、真菌的形态二、真菌的结构三、真菌的培养特性四、真菌的抵抗力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一、真菌的感染特点二、真菌的感染类型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第一节 抗细菌感染的免疫一、固有免疫二、适应性免疫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的免疫一、固有免疫二、适应性免疫第三节 抗真菌感染的免疫第四节 口腔免疫组织与抗感染免疫一、口腔免疫组织二、口腔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三、口腔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第八章 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一节 消毒与灭菌一、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二、物理消毒灭菌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二节 感染的防治原则一、免疫预防二、治疗第二篇 口腔微生态与健康第九章 口腔微生态学概论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的来源及演替一、口腔微生物的来源二、口腔微生物的演替第二节 口腔正常微生物群一、口腔正常微生物种群与分布二、影响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因素第三节 口腔生态系一、口腔生态系的组成二、口腔生态系的特点三、口腔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第十章 牙菌斑生物膜第一节 牙菌斑的概念与分类一、牙菌斑的概念二、牙菌斑的分类第二节 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一、牙菌斑的结构二、牙菌斑的组成第三节 牙菌斑的形成与发育一、获得性膜的形成二、细菌对牙面的黏附和集聚三、牙菌斑的成熟第四节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一、糖的代谢二、氮源物质代谢三、牙菌斑内矿物质转换第五节 牙菌斑的致病性一、牙菌斑与龋病二、牙菌斑与牙周病第六节 牙菌斑的控制第十一章 口腔微生态失调与口腔疾病第十二章 口腔微生物与全身健康第三篇 口腔疾病相关微生物第十三章 细菌第十四章 病毒第十五章 真菌第四篇 口腔微生物实验技术第十六章 口腔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主要参考文献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 细菌的基本性状细菌(bacterium)是一种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特征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在对细菌的认知过程中,给一些“不典型”的细菌赋予了特定的名称,其中包括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对研究细菌的生理活动、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鉴别细菌、诊断疾病和防治细菌性感染等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以微米(肚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显微镜,可以用显微镜的测微尺来测量细菌的大小。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同,同一种细菌也可因菌龄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细菌按其形态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图1-1)。(一)球菌球菌(coccus)外观呈圆球形或近似球形,多数直径在1μm左右。由于繁殖时期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和分裂后菌体之问相互黏附程度不一,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这对一些球菌的鉴别分类有重要意义。1.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两个菌体成对排列,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


编辑推荐

《口腔微生物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口腔微生物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