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自身抗体

邹和建 等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邹和建 等主译  

页数:

656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9年3月,主译拿来《自身抗体》第2版英文稿和中文初译稿,要我写一篇序。我一口气对照着原稿通读了中文译稿,感触良多。1963年免疫学家Mackay和Burnet联合出版了《Autoimmune Disease》一书,总结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并将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界定为免疫自稳失调范畴内。自然、基因、抗原与抗体反应就成了上游本原核心。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时至今日,抗原、抗体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却先后遭到冷落,人们一窝蜂地争先研究起下游细胞因子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正如。Mackay教授2002年撰文感叹的那样,自身免疫病学研究正处于一种“embarrass deri-chesse”的尴尬境界。所幸的是,Yehuda Shoenfeld教授、M. Eric Gershwin教授与.Pier Luigi Meroni教授等勇挑重任,组织多国学者完成了《自身抗体》第2版,向免疫学的本原课题回归,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选择。在这本书中,作者所着重阐明的问题是切中要害的:①总结了各系统自身免疫疾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标记性抗体及先后呈现的其他抗体;②明确指出自身抗体对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作用;③指明了标记性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④明确提出自身抗体对病情的预测价值和纳入早期预防和治疗计划的可能;⑤对现行的抗体检测方法作了科学评价,提出建立新的检测平台的构想,如细胞和组织阵列法、线性免疫分析法(UA)、固相抗原微阵列法、激光定位磁珠阵列法(ALBA)等。并指出随着微流体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抗体检测系统的微型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可在原子水平上检测抗原、抗体并提供器官或细胞靶向研究工具等,并诚意为今后自身抗体研究指明了方向,这种公心是难能可贵的。在阅读过程中,脑海里不时闪现出一些问题:自身免疫疾病进程中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这么多而复杂的自身抗体?RF和CCF抗体早于临床症状5~15年,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只注重自身抗体的诊断价值而忽略了自身抗体的致病意义?为什么不从自身免疫反应的上游途径解决自身免疫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呢?……最后,我们真诚地感谢本书作者和译者们卓有成效的工作!

内容概要

  2009年3月,主译拿来《自身抗体》第2版英文稿和中文初译稿,要我写一篇序。我一口气对照着原稿通读了中文译稿,感触良多。1963年免疫学家Mackay和Burnet联合出版了《Autoimmune Disease》一书,总结了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并将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界定为免疫自稳失调范畴内。自然、基因、抗原与抗体反应就成了上游本原核心。不知到底是因为什么,时至今日,抗原、抗体的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却先后遭到冷落,人们一窝蜂地争先研究起下游细胞因子并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正如。Mackay教授2002年撰文感叹的那样,自身免疫病学研究正处于一种“embarrass deri-chesse”的尴尬境界。

作者简介

作者:(以色列)Yehuda Shoenfeld.MD (美国)M.Eric Gershwin.MD (意大利)Pier Luigi Meroni.Md 译者:邹和建 Winfried Stoecker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自身抗体——独特性 1.什么是自身抗体 2.天然自身抗体、预测、保护和诱导自身免疫 3.分子模拟 4.自身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合力 5.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和临床意义 6.天然自身抗原与重组自身抗原 7.自身抗体氧化还原反应 8.预测自身抗体 9.自身抗体亚型 10.个体基因型和抗个体基因型抗体 11.自身抗体检测的新型诊断方法第二章 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抗体 12.人IgE特异性自身抗体和抗IgE受体自身抗体第三章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 13.特异性抗髓过氧化物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 14.特异性抗蛋白酶3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 15.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细胞核和抗细胞浆抗体 16.特异性抗蛋白酶3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第四章 抗核抗体:简介 17.抗核抗体简介 18.抗核仁抗体 19.抗染色质(核小体)自身抗体 20.着丝点自身抗体 21.抗dsDNA抗体 22.组蛋白自身抗体 23.Ku和Ki自身抗体 24.神经元核自身抗体,Ⅰ型(Hu) 25.抗核膜蛋白自身抗体/抗板层素自身抗体 26.抗核小体自身抗体 27.增殖性细胞核抗原自身抗体 28.抗RA33抗体(异质性核糖核蛋白A2抗体) 29.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30.SS-A(Ro)自身抗体 31.拓扑异构酶I(SCL-70)自身抗体 32.ss-B(La)自身抗体 33.抗RNA多聚酶Ⅲ自身抗体第五章 生物因子/结构的自身抗体 34.GW体,P体和miRNA通路成分抗体 35.高尔基体和内涵体抗体 36.抗p53自身抗体 37.人抗神经节苷脂自身抗体 38.人抗α半乳糖抗体 39.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中的自身抗体 40.抗细胞因子抗体 41.细胞骨架自身抗体/肌动蛋白抗体 42.原纤维蛋白自身抗体 43.纤连蛋白自身抗体 44.干扰素诱导蛋白IFI16自身抗体第六章 与心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 45.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相关的自身抗体 46.抗热休克蛋白自身抗体 47.抗心肌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第七章 抗内分泌腺自身抗体 48.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 49.1型糖尿病的体液免疫 50.抗肾上腺、性腺组织和类固醇激素合成酶抗体 51.抗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促甲状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第八章 消化道和肝脏自身抗体第九章 血液系统自身抗体第十章 肾脏的自身抗体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自身抗体第十二章 风湿性疾病自身抗体第十三章 皮肤疾病自身抗体第十四章 特殊临床情况第十五章 展望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定义在一些研究中,抗核小体抗体所用的专业名称不同,包括抗染色质、抗核小体和抗(H2A-H2B)-DNA。这里所用名称是“抗核小体抗体”,这些抗体包括针对核小体中所有暴露及可接近的成分的抗体,如针对dsDNA、组蛋白和核小体上表位的抗体。后面这些抗体仅或主要识别核小体上构象型表位或亚核小体结构,与组蛋白或天然非蛋白dsDNA复合物不反应或反应水平很低。这些抗体称为“核小体特异性抗体”。致病性作用有证据表明,异常的凋亡或凋亡细胞的吞噬减少可导致类SLE综合征(彩图26.1)。这种清理不彻底可导致核小体释放,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核小体在凋亡过程中因修饰免疫原性增强。树突状细胞遇到这些已被修饰的核小体,将这些自身抗原消化并以免疫原方式提呈给T细胞,这些活化T细胞随后刺激B细胞产生抗核小体抗体。随后,这些核小体特异性T细胞也可因表位扩展产生抗dsDNA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与循环中的核小体形成复合物,并以基底膜,特别是肾小球基底膜(GBM)为靶点。其有潜在致肾炎作用是由于核小体中带正电荷的组蛋白成分与带负电荷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GBM中固有成分),这将引起在肾小球形成局部炎症,从而导致狼疮肾炎。遗传学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多因素和多基因疾病,因此很难确认参与的发病基因。在有狼疮倾向的小鼠中,已确认3个位点(sle1、sle2、sle3)参与抗核小体抗体形成和狼疮肾炎。Sle1位点似乎在核小体特异性自身免疫反应中最重要。


编辑推荐

《自身抗体(第2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自身抗体 PDF格式下载



截至目前是我接触到最为全面系统可读的一本专著。


还不错的书,很好狠狠好


服务快、好!


超级好的专业书籍


商品不错,是正版,这本书内容也是灰常了得,灰常赞。送货快够快,第二天就收到货了。当当的图书值得信赖。


喜欢这本书的风格,更喜欢它的内容和用意:回归免疫学的本原。较之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和调控机制,我并非认为上述的研究不重要,只是更认同本书序言作者二医大孟教授的观点,抗原、抗体的许多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认识清楚,我们是否应该回归到免疫学的本原,在这基础上再来认识前述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这方面的研究人员仔细思考的。感谢本书的作者和译者们为我们带来学习上的便利。


非常专业的一本书,没有医学功底看着费劲


内容详实、案例明确,只是专业性很强。


专业性强,不错的内容,适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群使用


专业书,且专业面狭,就专业内容而言很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