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骨科学-运动创伤
2010-3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于长隆 等主编
489
应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的邀请,编写《运动创伤》一书,作为《中华骨科学》其中的一册分卷。在过去20年中,虽然也有骨科界和运动医学界的著名专家撰写过运动创伤的专业书籍出版,但是,由于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不能充分反映出国际国内近几年在运动创伤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运动创伤的发病率迅速提高,社会上对普及运动创伤领域知识的要求日趋迫切,在客观上需要更新运动创伤知识。本书的出版,无疑将会对我国的运动创伤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运动创伤学实际上源于骨科和其他领域的创伤学,其中主要是骨科创伤学。由于运动创伤处理的问题都与运动有关,在发病规律,诊断和治疗原则,预后等方面与骨科创伤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处理运动性创伤,才将运动创伤学从骨科中分出来。我国从1956年开始建立运动医学专业,1959年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事运动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运动医学研究所,设置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从此以后,运动医学的发展,特别是运动创伤学的发展才开始有了平台。改革开放以来,运动医学事业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曲绵域教授为首的运动医学队伍迅速壮大,逐渐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运动医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运动医学在为保障运动员健康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已被学术界乃至全社会所公认。虽然目前专门从事运动医学临床工作的队伍与骨科相比要小得多,但是应该看到,骨科医师们在处理大量的工农业和交通伤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处理运动性损伤。这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民健身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健身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主要活动;加上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中的优异成绩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模板效应,体育锻炼在我国的升温所分不开的;同时也与体育比赛的技术要求,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运动医学知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普及得还不够,我国的运动创伤发生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处理运动创伤的骨科医师们对运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是应用骨科创伤学的知识来指导运动创伤病人的医疗实践,就一定会影响疗效。为此,有必要在骨科医师中加快普及运动创伤学的知识。本书的读者主要为从事运动创伤临床工作的医师以及原来从事骨科创伤专业,有志于在专业范畴进一步扩展到运动创伤领域的中高级职称的医师。对其他从事运动创伤预防工作和在第一线从事队医工作的人员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组织编写了一套针对骨科医生继续教育、骨科专业准入培训及执业医师考试等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的专业参考书——《中华骨科学》。该套书包括总论、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手外科、足踝外科以及运动创伤分卷,内容定位于疾病介绍,重点介绍骨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诊断以及治疗原则,等等。编写出版该书意在补充完善我国骨科继续教育的不足,最终达到规范我国骨科临床医生执业之’目的,使其既能规范骨科初、中级医生的临床诊疗规范,又能成为高级骨科医生临床工作必需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研究生以及相关学科如康复医学、运动医学工作者的参考书。 运动创伤学由于病因的特殊性以及患者对治疗后的要求主要是恢复运动能力,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与一般骨科学有所不同。运动创伤学主要处理由于运动不当所发生的运动系统的伤害,其具有小损伤多、慢性伤多和积累伤多等特点。微创外科的发展,使得今天运动创伤的手术治疗已经基本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这是国内外运动创伤发展的共同规律,它使得运动创伤本身的治疗更加微创,便于功能的恢复。在骨科学的各类分支中,运动创伤应用内镜技术是最为普遍的。运动创伤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康复医学在运动创伤治疗中的突出位置。由于运动创伤后需要病人早日恢复运动能力,因此康复医学的配合极为重要。可以说不懂康复医学的运动医学医师解决问题能力是有限的。 本书为《中华骨科学》系列套书之一。本书详细、系统阐述了各种运动创伤疾病的发病特点、诊断技术、治疗方法,以及手术要点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运动创伤学的专业工作者、骨科医师阅读,也是运动创伤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重要参考书。
第一篇 运动创伤学总论 第一章 运动创伤的特点及其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运动创伤检查法 第三章 运动创伤的影像学诊断 第四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 第五章 运动创伤流行病学特点 第六章 微创外科技术在运动创伤诊治中的作用 第七章 移植生物学在运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 第八章 康复医学在运动创伤领域的应用 第九章 运动创伤重要疾病的防治原则 第八章 中医中药在运动创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原则第二篇 运动创作学各论 第十一章 肩部和上臂运动损伤 第十二章 肘部运动创伤 第十三章 腕部和手部的运动损伤 第十四章 脊柱运动创作 第十五章 骨盆与髋部的运动损伤 第十六章 大腿部运动创伤 第十七章 膝关节运动创伤 第十八章 小腿部运动创伤 第十九章 踝关节运动创伤 第二十章 足部运动损伤 第二十一章 头部的运动创伤 第二十二章 运动员周围神经的微细损伤 第二十三章 其他损伤
插图:局部封闭所应用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类。这一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局部的炎性反应,对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少瘢痕形成等有较好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有康宁克通(曲安奈德,triamcin010ne acetonide)等。这一类药物应用于全身时,有免疫抑制、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钠离子重吸收和促进钾、钙的排泄等作用。但对运动创伤病人应用局部封闭时主要是应用其局部的药理作用。对于一些软组织损伤,如果痛点比较集中,从病理上看主要是由于局部的劳损性炎性改变而导致组织的水肿、血管充血或者滑膜炎,应用这一类药物进行局部封闭常常有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一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是这一类药物的局部封闭不能反复使用。由于这一类药物对身体的代谢和其他器官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不能只注意局部而不注意全身。局部封闭如果应用得当,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注射。多次反复注射非常有可能是对疾病的诊断不够明确,对其病理和适应证了解不深不透。因此没有必要在局部封闭无效的情况下盲目地追加注射的次数,而是应该重新考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第二是局部封闭不是所有的部位都可以应用,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对一些致密结缔组织的炎症,不能用局部封闭的方法。如跟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药物注射在跟腱内。研究证明,由于跟腱内血液循环非常差,一旦注入药物,长期不被吸收,可以导致跟腱的坏死。曾经有研究报道,在这种致密结缔组织中,不论注射何种药物,包括中药,都可能导致局部注射部位的组织坏死,因此不建议对这些部位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不能进行封闭治疗的部位还包括肌腱和韧带在效应骨止点(末端)结构的主要部分、一些有明显感染的部位等。当然,对一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也应注意是否适合进行封闭治疗,以免产生并发症。目前有一些小分子量的药物,主要是一些肽类或者一些组织成分,被应用于运动创伤的局部注射。前者如从血清中提炼出来的多肽类,如爱维治等;后者如从动物软骨中提炼出来的属于关节软骨中的单一成分透明质酸,有多种产品,其分子量各有不同。这些药物常常被用于某些运动创伤的治疗。但这些药物的应用多数不是按照局部封闭的方法进行,而主要用于局部注射。爱维治等常被用于肌腱炎的治疗,由于分子量较小,比较容易吸收。但是,不推荐进行腱内注射。不过对于腱围炎而言,由于腱围本身是疏松结缔组织而非致密结缔组织,如果将药物注射到腱围部分而不注射到肌腱内,局部封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在治疗时有必要仔细鉴别疼痛究竟是来自腱围还是来自肌腱本身。透明质酸类主要应用于关节腔内注射,治疗一些软骨损伤或骨性关节炎。由于透明质酸本身是关节软骨的一个成分,同时透明质酸是一个亲水基团可以带较大量的水分子,因此有较好的润滑关节面的作用。有一些病人关节内注射后,有症状减轻的表现。在运动创伤治疗中,也有一些其他药物的局部应用,比如某些中药成分或维生素等,这些药物的局部注射也必须遵循上述原则,不建议将这些药物直接注入到致密结缔组织中去,以免导致组织坏死。对这些药品的局部注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制剂本身是否适宜进行局部注射。在注射前有必要对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能及药理作用有充分的了解,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另外还有一些口服的所谓营养关节软骨的药物或营养剂,在慢性关节运动创伤中被应用。这一类主要应用于骨性关节炎的补充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关节软骨的酸性黏多糖类,如硫酸软骨素或氨基多糖,这些成分正常存在于关节软骨中,采用口服这些成分对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起多大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但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后确实减轻了症状,因此临床上也有应用。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中华骨科学:运动创伤卷》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对运动创伤介绍较系统。
内容专业,比较新颖,值得一看!
给同事买的,还可以
好 快,第二天就到了
23号下单并在网银支付,26号到广州,快递员并未交到本人手里,扔到桌子上就走了,包装已经破损,书籍表面部分外露并污染,折页处有磨损,里面的页面尚可。快递时间过长,需很长时间等待。总体感觉很一般。
送人的,对方很满意,正版,以后还会继续支持卓越。
我自己就是搞运动损伤的,看了这书之后,发现真的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