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临床创伤骨科

张英泽 编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张英泽 编  

页数:

319  

内容概要

张英泽主编的《临床创伤骨科(血管损伤学)》是一部适用于广大临床骨科医生、骨科研究生,以创伤骨科临床中常见的周围血管损伤为主要内容的骨科参考书,全书以图、表为主要叙述方法,图文并茂,形式活泼,易查、易找、易记、易懂。内容由浅入深,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涵盖面广,不仅便于读者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血管损伤的基本知识,而且也有助于读者了解国内外血管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全书分为14章,插图600余幅,文字60余万,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周围血管解剖学特点、血管损伤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知识、周围血管损伤的物理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周围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以及主要周围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等。另外,《临床创伤骨科(血管损伤学)》中首次详细地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人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系统及隐匿性周围血管损伤的概念。该血管损伤分型系统用数字和字母描述血管损伤.表述简洁、易读。涵盖了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损伤性质等大量信息,易于掌握,便于不同语言书写的病例资料的统计和交流。隐匿性周围血管损伤概念的提出,有助于血管损伤的正确、及时的诊断,避免因漏诊造成的严重后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人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系统
第一节人体动脉编码
一、人体动脉编码的原则
二、人体主要动脉编码
第二节动脉损伤分型
一、传统血管损伤分型
二、CICA系统动脉损伤分型
三、CICA系统动脉损伤分型标准
第三节CICA系统的特点
第四节CICA系统分型实例
第二章周围血管的解剖与变异
第三章周围血管血流动力学
第四章周围血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和物理检查
第五章医学影像学在周围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第六章周围血管损伤外科治疗
第七章假性动脉瘤
第八章创伤后周围静脉血栓栓塞症
第九章四肢主要动脉损伤
第十章血管替代物
第十一章超时限肢体主干动脉损伤
第十二章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血管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三章隐匿性血管损伤
第十四章附录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隐匿性血管损伤多为闭合性损伤,主要由挤压、撞击等钝性暴力所致,也可见于锐器伤,多发生在血管周围软组织丰厚的部位。其临床表现通常出现较晚,但早期亦可能有轻微或短暂的肢体缺血,因此应进行全面细致的诊查,防止因只关注局部或其他严重创伤而忽略了隐匿的血管损伤。对于锐器伤者,特别是伤道较深且邻近重要血管时,早期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出血且远端动脉搏动存在,也不能轻易地排除血管损伤。对于合并骨折的患者,血管损伤可能由骨折断端或骨折内固定物压迫、刺戳造成,或因骨科手术中意外钳夹、牵拉所致,这些情况多见于血管贴近骨面走行的部位,例如肱骨中段。但在有些病例,血管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出现在非骨折部位,多由外力直接造成,而非骨折或手术所致。此外,骨科手术后若出现局部饱满、肿胀、疼痛、触诊有波动感、皮温略微升高,除考虑感染、脓肿形成外,还应考虑到血管损伤的可能。对于隐匿性血管损伤,单纯依靠物理检查诊断率并不高,因此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血管形态、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膜及腔内回声情况,还可获取彩色血流信号,通常为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对于静脉损伤,其敏感性较高,但准确性还有待探讨。与超声相比,CT血管造影(CT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诊断动脉损伤的金标准。CTA对血管断裂、栓塞、血肿的分辨率均较高,能够了解侧支循环情况,并显示骨折及内固定物与血管的关系。而在发现动脉出血并决定修复方案方面,增强MR血管成像(CEMRA)与血管造影具有同等价值,二者在显示小血管少量出血、弥漫活动性出血、出血动脉来源方面均具有优势。血管造影可直接显示血管损伤类型、出血部位及动脉瘤的大小、瘤腔情况和周围血管改变,但因其为有创检查,并发症较多,作为诊断手段往往不是首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急性出血病例进行诊断的同时可施行栓塞治疗。


编辑推荐

《临床创伤骨科:血管损伤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临床创伤骨科 PDF格式下载



临床创伤骨科——血管损伤学临床创伤骨科——血管损伤学


主要介绍自己的分类方法,临床应用几乎不讲,强烈建议不要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