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李恩孝 编 人民卫生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人民卫生  

作者:

李恩孝 编  

页数:

636  

内容概要

  李恩孝主编的《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第2版在原有基础上吸收了最新进展。内容全面,几乎囊括了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最新和热点内容。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第2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有关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研究,重点是目前靶向治疗的主要分子靶点或热点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有关常见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评价。使读者对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及存在问题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为临床合理应用有限的分子靶向药物奠定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一章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
第一节 肿瘤血管生成的概念及机制
一、血管生成的概念
二、血管生成的机制
第二节 影响血管生成的因素
一、促血管生成因子
二、血管抑制因子
第三节 病理性血管生成
一、肿瘤血管生成
二、眼新生血管病
三、缺血性疾病
四、慢性炎症性疾病
第四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研究及I临床应用
一、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治疗基础研究
二、抗EGFR治疗药物
三、抗Her2治疗药物
第五节 展望
第二章 肿瘤淋巴管生成与抗淋巴管生成治疗
第一节 淋巴管生成的概念及基本机制
一、淋巴管生成的概念
二、淋巴管生成的基本机制
第二节 影响淋巴管生成的因素
一、VEGF-C
二、VEGF-D
三、VEGFR-3
第三节 病理性淋巴管生成
第四节 抗肿瘤淋巴管生成靶向治疗
一、功能阻断性抗体
二、可溶性VEGFR一3一Ig
三、小分子肽抑制剂
四、PCs抑制剂
第五节 展望
第三章 抗肿瘤血管生成肽anginex的抗肿瘤作用
第一节 抗肿瘤血管生成肽anginex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Anginex的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一、Anginex的结构特点
二、Anginex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Anginex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Anginex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展望
第四章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肿瘤治疗
第一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第二节 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活性的因素
一、炎症细胞
二、环氧化酶一2
三、DLL4/Notch通路
四、VEGF反义基因
五、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第三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肿瘤的策略
一、单克隆抗体
二、核酶
三、抗VEGF的PTK抑制剂
四、可溶性VEGF受体(SVEGFR)
五、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
六、选择性环氧化酶一2抑制剂
七、免疫毒素靶向毒杀
八、Aflibercept(VEGF-Trap)
九、凝血酶敏感蛋白一1
第四节 展望
第五章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抗肿瘤治疗
第一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根据分子影像学的成像特点,可以看出其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疾病的早期诊断利用分子影像学技术在体内直接观察到疾病起因、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和特征,而不单单是疾病终末期的解剖改变。例如通过对肿瘤发生过程中关键标记进行分子显像,从而得知疾病的发展过程、进展阶段,可以在疾病的发生形成阶段进行有效的干预,往往可以逆转、阻止或延缓其发生。(二)疗效监测在治疗的极早期就可以反映出治疗的效果。例如应用于恶性肿瘤化疗的疗效评价,不必在治疗多个疗程后复查肿瘤的大小变化(这是非常不敏感的方法),只要观察治疗药物的作用靶点有没有变化,药物作用过程中一些关键的分子标记有没有改变,即可评价这种治疗是否产生效用,这在疗效评价中有着巨大应用价值。(三)提高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效率在药物开发与临床应用方面,可以极大地缩短了药物的研制、开发、临床前研究时间。目前治疗肿瘤药物临床前疗效分析是在实验动物上进行的,主要观察移植瘤是否缩小,根据缩小的程度来比较不同药物疗效,从而筛选出最佳的药物进入临床前研究,这种方法对药物在体内如何作用、抗癌作用具体细节一无所知,因此这种研究方法较粗糙,科学性不强,极大地延缓了药物开发。而采用分子影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探针,直接在体内显示药物治疗靶点的分子改变,通过建立高通量的影像学分析系统,有助于药物的筛选和开发。(四)实现在体基因功能分析及基因治疗疗效评价在基因功能分析及基因治疗的研究方面,目前有关基因功能分析方法,都采用体外实验分析,而体外实验分析的结果可能与基因在体内实际作用出现偏差,采用分子影像学的方法,基于基因功能及信号传导通道知识,通过设计一系列特异性探针,建立高通量的基因功能体内分析系统,可望实时显示该基因在体内的作用过程。了解体内观察与体外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是否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在基因治疗方面,可在体内观察基因载体在体内转基因表达的有效性,如体内观察基因治疗药物有没有到达治疗部位、靶点组织和细胞,判断体内转基因情况以及效率是否足够产生临床疗效,转基因后组织细胞分子学改变以及发挥的治疗作用机制与体外研究是否一致,是否在体内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目前基因治疗的病例,绝大多数是晚期病例,患者的免疫、体质都极差,这些因素也影响基因治疗疗效。因此,分子影像学技术优势在于其能够在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对疾病进行无创的诊断和监测。同许多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基于解剖学或病理学基础上的有创诊疗手段相比较,分子影像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编辑推荐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第2版)》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PDF格式下载



对于临床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位点以及常用药物方案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明,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分子靶向治疗,专业书。比较全面。


这本书内容非常详细,我不是学医学的,但是看了之后对肿瘤医学这一块有了一定的了解


书内容新,涵盖广,纸张较好,是专业人士提高的好工具


内容较新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