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眼科病理学图谱

赵桂秋 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赵桂秋 等主编  

内容概要

  《眼科病理学图谱》分10章,图片1800幅,先分别概述各种病变特点,以病理性态图为主,辅以必要的特殊染色图、外观图、影像图等,方便眼科医生、全科病理医生在探讨眼病病因、评估临床诊断、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时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眼睑和眼附属器病变
第一节 正常眼睑的组织解剖
第二节 眼睑炎性病变
  一、感染性炎性病变
  (一)结核性肉芽肿
 (二)传染性软疣
  (三)寻常疣
  (四)蠕形螨感染
 二、非感染性炎症
 (一)睑板腺囊肿
  (二)结节病
  (三)巨噬细胞性肉芽肿
 (四)其他肉芽肿性炎症
 第三节 眼睑表皮的肿瘤
一、眼睑表皮的良性肿瘤
 (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二)脂溢性角化病
  (三)角化棘皮瘤
 (四)倒转性毛囊角化病
  (五)疣状痣
二、眼睑表皮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
  (一)日光性角化病
 (二)基底细胞癌
  (三)鳞状细胞癌
第四节 眼睑附属器的肿瘤
一、眼睑附属器的良性肿瘤
  (一)乳头状汗管囊腺瘤
第二章 结膜病变
第三章 角膜和巩膜病变
第四章 葡萄膜病变
第五章 葡萄膜肿瘤
第六章 视网膜和视神经痌变
第七章 晶体和玻璃体病变
第八章 眼外伤
第九章 青光眼
第十章 眼眶肿瘤及病变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复杂,许多病变与全身性病变关系密切。视网膜病变主要包括先天性异常、变性、营养不良、血管性、代谢性、肿瘤及黄斑部的病变。许多眼内疾病、眼内手术或眼外伤均可引起继发性视网膜病变。有些巩膜或脉络膜的病变亦可影响到视网膜。临床上很难获得视网膜病变的活检标本,大多数病理资料是来自因为眼病而摘除的眼球标本。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病变性质、发生机制、临床过程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第一节视网膜和视神经的组织解剖和生理特点 一、视网膜的组织解剖 视网膜(retina)为一层透明的薄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其外侧为脉络膜,内侧为玻璃体。视网膜起自视乳头周围,沿脉络膜表面向前伸展止于锯齿缘,并与睫状体扁平部的无色素上皮相连。组织学E,视网膜自外向内分为10层;分别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图6—1)。视乳头周围的视网膜最厚,约为0.6mm。视网膜周边部至锯齿缘2mm处的组织最薄,厚度仅为0.1~0.2mm。视网膜周边部的细胞层次减少,内外核层常合并为一层,神经节细胞层消失,视锥视杆细胞也逐渐减少。视网膜周边部的血液供应全部来源于脉络膜血管。视网膜最外层的色素上皮细胞层是由胚胎时期视杯的外层发育而来,此层细胞为单层柱状细胞,排列规则,细胞核位于基底部,与脉络膜Bruch膜粘连紧密。有色人种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颗粒。 视网膜有两个特别重要组织结构,分别是黄斑和视乳头。 1.黄斑(macula lutea)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边缘3.5mm,水平子午线下0.3mm,呈一个黄褐色小区,直径约1.5mm;黄斑中央约0.5mm直径范围无毛细血管,其中央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灵敏处。黄斑中心凹为视网膜最薄之处,外核层几乎完全消失,内网状层与内核层变薄,外丛状层变厚,排列呈斜坡状,称为Henle氏纤维层。在黄斑中心凹周围的神经节细胞增多,排列为数层(图6.2)。 2.视神经乳头(discus opticus)又称为视盘,位于眼球后极部,呈淡红色盘状结构,直径约1.5 mm,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纤维汇集于此,穿过筛板后形成视神经。视盘部仅有神经纤维(图6—3)。 二、视神经的组织解剖 视神经(optical nerve)是传递视感觉的神经纤维束,主要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纤维汇集组成。以巩膜筛板为界,筛板前部的神经纤维形成视乳头,筛板后的神经纤维汇集成束,形成视神经。视神经长45~50mm,直径约3.5~4mm,分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四部分。


编辑推荐

《眼科病理学图谱》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数码拍摄技术收集了大量典型的临床影像及组织病理学彩色图片近千余幅,可谓图文并茂。《眼科病理学图谱》内容丰富,文字精练,图像清晰。可供眼科临床医师和眼病理学医师参考,也可供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病理学工作者参考。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眼科病理学图谱 PDF格式下载



要好好看下,同种类的书不多


东西不错,不过快递师傅态度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