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国药学会组织 编写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中国药学会组织 编写  

页数:

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赖伟华、冯婉玉编著的《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从基层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毒、解毒的概念,中毒的发生机制,解毒的基本原则,解毒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重点讲解了几种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原则及救治方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几种常用解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最后还对一些临床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解答。《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掌握中毒解救及合理使用解毒药。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疾病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毒物
二、中毒
三、解毒
第二节 中毒的发病学
一、毒物的体内过程
二、中毒的发生机制
三、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 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中毒的诊断原则
二、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第二章 中毒的抢救与药物治疗概述
第一节 中毒抢救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解毒药物概述
一、解毒药物的分类
二、解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使用解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常见中毒的抢救与解毒药物
一、农药中毒
二、金属中毒解救
三、食物中毒
四、镇静催眠药中毒
五、急性毒品中毒
六、强心苷类中毒
七、茶碱类中毒
八、铁剂中毒
九、氰化物中毒
十、醇类中毒解救
十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十二、二氧化碳中毒
十三、二氧化硫中毒
十四、甲醛中毒
十五、蛇毒中毒
十六、犬咬伤的解救
第三章 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一节 特异性解毒药
一、有机磷农药解毒剂
二、有机氟中毒解毒剂
三、抗凝血类灭鼠剂解毒药
四、金属中毒解毒剂
五、镇静催眠药中毒解救
六、吗啡类中毒解毒剂
七、氰化物中毒解毒剂
八、蛇药
第二节 非特异性解毒药
一、阻止毒物吸收药
二、加速药物排泄药
三、对症处理药
第三节 解毒中药与中药解毒法
一、解毒中药
二、中药解毒法
第四章 问题与解答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2.毒物的分布毒物进入血液后,常以溶解状态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细胞膜上的某些成分结合或被吸附后,经多种转运方式运送至全身。分布于各个器官的速率与流经该器官的血流速度、毒物通过毛细血管壁和细胞壁的难易程度,以及该器官内各成分对毒物的亲和力有关。在开始阶段,血流丰富的器官毒物分布的量多,随着时间的延长,则按毒物与器官亲和力的大小,选择性分布到某些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如铅、氟选择性分布到骨骼,四氯化碳则主要分布在肝脏。人体有许多的屏障,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能防止大部分毒物侵入而起到保护作用。毒性物质常集中于特定的组织,这些组织可能是其毒性作用部位,也可能不是。当毒物储存地点相对无毒时,就称为储存库,储存库对急性中毒具有缓冲作用,并使储存物质的半衰期变得很长。储存库主要有血浆蛋白、肝、肾、脂肪组织及骨骼。以血浆蛋白作为储存库的毒物,如其他物质在血浆蛋白上取代了毒物,可使游离毒物浓度增加从而产生毒性反应。3.毒物的代谢毒物的代谢是指毒物转化为其他衍生物的过程。毒物主要在肝脏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作用进行代谢。大多数毒物代谢后毒性降低,且比较容易排出体外,此为解毒过程。但也有少数毒物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强,如对硫磷氧化为毒性更强的对氧硫。影响毒物代谢的因素包括:种属差异和个体差异、毒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代谢的饱和状态、机体的饮食营养状态及年龄和性别等。4.毒物的排泄毒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内的过程称为排泄。毒物的排泄速度与其在组织中的溶解度、挥发度、排泄和循环器官的功能状态有关。肾脏是毒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水溶性毒物经肾排出较快,使用利尿剂可加速肾脏排出毒物。重金属(如铅、锰和汞)及生物碱主要由消化道排出;一些挥发性毒物(如氯仿、乙醚、乙醇和硫化氢等)可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潮气量越大,排泄毒物越多;一些脂溶性毒物可由皮肤皮脂腺及乳腺排出,少数毒物经皮肤汗液排出时可引起皮炎。


编辑推荐

《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疾病概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疾病药物治疗学概述、基本药物合理使用、问题和解答等。《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的内容以国家解毒药物目录为依据,力求兼顾各类医务人员的需求,简洁实用,兼有工具书和教材的双重特色,以便于基层医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查阅。能成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安全合理地使用解毒药物的好帮手。“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基本药物合理使用评价和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PDF格式下载



罢了罢了 凑合看了 不是非常专业


对于解毒要的合理使用很有帮助 避免造成二次药疗事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