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李一鸣 等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者:

李一鸣 等整理  

页数:

9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是为了适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而组织全国著名中医文献专家学者整理出版的。自2005年相继出版以来,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得到中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先后多次重印发行。为便于读者研习和收藏,根据读者的迫切要求和中医专家学者的建议,我们整理出版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
  中医经典著作,为中医宝库中璀璨瑰宝,向为历代医家奉为圭臬,对后世医家指导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产生深远影响。综观古今贤哲名医,无不是谙熟中医经典,发皇古义并创立新说而成为一代宗师者。厚积薄发,由博返约,是读书成才的必然过程,只有透彻地领悟中医经典的精髓,经过长期临床的积淀,才能创立新说。“读经典,做临床”,现已成为中医界的共识。步入21世纪,中医的发展与创新仍然离不开继承,而继承的第一步必须是熟读中医经典古籍。继承是基础,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这好比万丈高楼,筑基必坚;参天大树,扎根必深。中医要发展创新,提高临床疗效是必由之路,只有在继承前人宝贵的诊疗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和发展。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有创新;只有经过勤求经典古训,才能融会新知,才能沿着创新发展之路不断前行。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所选精当,涵盖面广,多为历代医家推崇,向为医家视为“医门之柱石”,尊为“必读”经典著作,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合订本的整理是根据我们从“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必读书目中精选并已出版的中医各科人才必读中医经典著作105种书目,进行编次,以类为纲,合订为25卷。

书籍目录

内外伤辨惑论
脾胃论
症因脉治
理虚元鉴
慎柔五书
汪治汇补
医醇媵义
血证论
方剂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举世尽将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不足之病,作外伤寒邪、表实有余之证,反泻其表,枉死者岂胜言哉!皆由不别其寒热耳。今细为分解之。外伤寒邪,发热恶寒,寒热并作。其热也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是寒邪犯高之高者也。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是卫之元气所滋养之分也。以寒邪乘之,郁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也。其面赤,鼻气壅塞不通,心中烦闷,稍似袒裸,露其皮肤,已不能禁其寒矣,其表上虚热,止此而已。其恶寒也,虽重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能御其寒;一时一日,增加愈甚,必待传人里作下证乃罢。其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其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有头痛、项痛、腰痛,与太阳表证微有相似,余皆不同,论中辨之矣。内伤不足之病,表上无阳,不能禁风寒也,此则常常有之;其躁热发于肾间者,间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其恶风寒也,盖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肾肝,此痿厥气逆之渐也。若胃气平常,饮食人胃,其荣气上行,以舒于心肺,以滋养上焦之皮肤,腠理之元气也;既下流,其心肺无所禀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荣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此常常有之,无间断者也。但避风寒及温暖处,或添衣盖,温养其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躁热。上彻头顶,傍彻皮毛,浑身躁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而亦解。彼外伤恶寒发热,岂有汗出者乎?若得汗,则病愈矣。以此辨之,岂不如黑白之易见乎?当内虚而伤之者,躁热也,或因口吸风寒之气,郁其阴火,使咽膈不通,其吸入之气欲人,为膈上冲脉之火所拒,使阴气不得人,其胸中之气为外风寒所遏而不得伸,令人口开目瞪,极则声发于外,气不能上下,塞于咽中而气欲绝。又或因哕、因呕、因吐,而躁热发必有所因,方有此证,其表虚恶风寒之证复见矣。表虚之弱,为阴火所乘,躁发须臾而过,其表虚无阳,不任风寒复见矣。是表虚无阳,常常有之,其躁热则间而有之,此二者不齐,躁作寒已,寒作躁已,非如外伤之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百病俱有身热,又谓之肌热,又谓之皮肤间热,以手扪之方知者是也,乃肌体有形之热也,亦须皆待阴阳既和,汗出则愈矣。慎不可于此上辨之,以其虚实内外病皆有之,故难辨耳。只依此说,病人自觉发热恶寒之热及躁作之热上辨之,为准则矣。


编辑推荐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临证各科卷•内科》的整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①力求原文准确,每种医籍均以中医文献专家遴选的珍本善本为底本,严加校勘,反复审核,确保原文精准无误。②原则上只收原文,不作校记和注释,旨在使读者在研习之中渐得旨趣,体悟真谛。③每种古籍撰有导读,介绍该书的作者生平、成书背景、学术特点,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及学习方法和临证运用方法等内容,提要钩玄,以启迪读者。④原文中俗体字、异体字、避讳字予以径改,不作校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