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协同平台原理及应用

井然哲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作者:

井然哲  

页数:

113  

内容概要

  《协同平台原理及应用》是探讨协同平台基础原理、框架体系结构、应用解决方案的一本专著,全书由六章组成。第1章介绍了协同平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背景,界定了协同平台的基本概念、研究范畴和知识体系;第2章是协同平台发展的由来及应用需求场景;第3章重点阐述协同平台的协作模式、服务模式和体系架构;第4章探讨了协同平台实现涉及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第5章探索了协同平台的实际应用;第6章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给出了未来协同平台技术的研究课题和发展动向。  《协同平台原理及应用》内容新颖,系统性强,理论联系实际,适用于从事协同平台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参考,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集群研究进展综述1.1.2 集群中的网络化协作1.2  研究范围的界定1.3 研究意义1.4 主要内容1.5 本书的组织框架1.6 课题来源第2章 集群形成及协同机理研究2.1 杨格定理与集群系统分工网络的形成2.2 集群系统协同发展演进过程分析2.3 基于协同的集群系统再认识2.3.1 企业集群的系统特征2.3.2 共生理论审视下的企业集群2.3.3  企业集群系统中的协同现象2.4 集群协同发展的必然性2.4.1 集群发展阶段具有生命周期性2.4.2 集群发展受技术生命周期影响2.4.3 集群发展受产品生命周期影响2.4.4 集群发展受企业生命周期影响2.4.5 集群发展受产业生命周期影响2.5  集群协同发展典型案例2.6 本章小结第3章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架构3.1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研发的必要性3.2 集群网络化协作业务模式3.3  集群网络化协作服务模型3.4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架构设计3.5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功能体系3.6 本章小结第4章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技术体系4.1 平台系统基本支持技术4.1.1 SOA技术4.1.2 MDA技术4.2 面向对象的编码技术4.2.1 编码技术概述4.2.2 编码系统体系架构4.2.3 编码系统特征4.2.4 编码系统集成技术路线4.2.5 编码系统功能模块4.3 本章小结第5章 面向输变电行业的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构造与实现5.1 系统开发背景5.1.1 国内输变电制造行业现状5.1.2 大全集团的现状和在行业中的地位5.2 系统需求分析5.2.1 以大全集团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及价值网模型5.2.2 集群企业成员角色定义及其作用分析5.2.3 集群企业成员之间业务协同关系的需求分析5.2.4 集群网络化协作平台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5.3 信息模型设计5.3.1 信息对象分类管理5.3.2  信息对象分类编辑与检索5.3.3 信息对象类定义5.4 系统设计与实现5.4.1 总体架构5.4.2 平台系统功能体系5.4.3 平台系统的应用实例场景描述一一以采购业务为例5.4.4 平台系统应用操作场景描述5.4.5 平台系统应用模式及效益分析5.5 本章小结第6章 总结与展望6.1 总结6.2 展望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企业集群系统自组织协同特征辨识根据经济系统自组织协同原理,可以运用自组织协同理论对作为经济系统的一种形式的企业集群系统发展运行机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Pngogine认为,中国传统自然哲学强调的是“关系”,注重研究整体的协调和协作,以期达到一个“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系统保持协同发展,要满足持续性和协调性原则,持续性是指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协同发展要求系统根据资源与环境等持续性的条件调整其运行机制。协调性表达了对各子系统之间或系统各要素间的发展目标,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多因素复杂特性。只有各子系统处于协调状态,才能保证系统持续不断地向有序状态转化。  协同发展最本质的含义是发展。从自组织理论观点来看,只要一个系统能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自发从一种初级的有序状态向更加高级的有序状态演变,这个系统就能持续发展。相反,如果一个系统停滞不前甚至从较为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退化,这个系统必然会走向解体“。  自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系统,系统的划分是随研究需要而定的。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来考察企业集群协同发展,严格意义上讲,协同发展只有在很大范围内才能实现,如果周围系统都不能实现协同发展,那么,某一系统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协同发展的。但协同发展又是从小做起的,只有每一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大系统的协同发展。因此,对企业集群系统协同发展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根据自组织理论与协同发展的涵义,满足自组织的条件是系统协同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企业集群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企业集群具有能够与集群外部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属性。对于企业集群系统来说,不仅集群内部的各企业、机构之间存在着生产要素的交流和技术溢出等形式的相互间的渗透影响,而且在集群系统内外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例如,贸易服务、市场开发、人才流动、技术合作等方面的行为,即企业集群系统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和交换,具有明显的系统开放性特征,可见,企业集群系统属于开放系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协同平台原理及应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