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绘画三千年

杨新,班宗华,高居翰,巫鸿,聂崇正,朗绍君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1-01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作者:

杨新,班宗华,高居翰,巫鸿,聂崇正,朗绍君  

页数:

40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绘画三千年》为《中国文化与文明丛书》的首卷,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和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编辑,并同时推出中、英文版,向全世界发行。 本书共有文字30余万,收入画作图片约330幅,全书分为六章,各章文字由当今卓有建树的六位中美艺术史论家分别撰写。他们以其各具特色的论述方法和风格阐述了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及流派、画家和作品。文中首次采用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始资料,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中西方在中国画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书中的画作图片广泛收集于中、美、英、法、日等国著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私家珍藏,其中有不少是从未刊印过的上乘之作。 为便于读者查阅,书后附有中国历代纪年表、宋元明清皇帝年表、历代画家名录等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杨新 中国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
班宗华 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
聂崇正 中国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高居翰 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大学艺术史教授
郎绍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代美术研究室主任
巫鸿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书籍目录

中国历代纪年表宋、元、明、清皇帝年表中国政区图中国画鉴赏(一) 杨新中国画鉴赏(二) 高居翰旧石器时代(约100万年—1万年前)至唐代(公元618—907年) 巫 鸿五代(公元907—960年)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班宗华元代(公元1271—1368年)、高居翰明代(公元1368—1644年)杨新清代(公元1644—1911年)聂崇正近代与现代(二十世纪)郎绍君注释图版目录历代画家名录参考书目作者简介致谢索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绘画三千年 PDF格式下载



本书为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关于中国绘画历史的一本经典之书 。作者均为当代著名的国内外研究美术史的专家,他们以不同国度,不同的文化视角来描写和叙述了中国近3000年的绘画史,写的言简意赅却又不失深入独到。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只是由于市场上这本书并不多见,所以很多读者对它还并不了解。但也恰恰表明了它的珍贵,不仅在数量上,更在质量上,知识上******


非常权威经典的一本书,印刷也很好。值得珍藏


此书是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朋友推荐的, 是爱好书画艺术的朋友值得收藏学习的读物.


这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很值得一看


书很好,送货上门也很热情。希望能够折扣再多一些。


hao,gebie tupian bu qing.


内容不错,不过好硕大的体型,不便挪动。。。。。。属于高级点的入门,还行 吧


图书质量不错,物有所值。


不错的艺术史书籍。


装祯精美


对名家写作来说,这本书只能算一般


主要图比较大,但是内容。。。也没啥新东西啦、、、还好还好,看看还是可以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162340/地址在我小组里的介绍 关注艺术史聚会活动


  国内推崇文人画,认为绘画的高峰在明清,而在西方则将为国人不屑的宋院体画视为高峰或追溯到更早的盛唐,并对中国画中诗书画印一体的形式提出批评.中西差异值得一看
  


THX =3=


P.S:木有6诶


你的小组是哪个啊


台海中国艺术史研究http://www.douban.com/group/162340/


哦后谢谢


木有找到哈楼主


能下载么


还是木有6。。。


肿么下载啊?木得了~


噢对了,最主要是图文并茂,图片印刷精美,值得收藏


你在哪里看的~西北书城有不~


此书如果遇到,便可一读。


日本收藏南宋院体画很多,这次上博画展很多作品首次出现。美国对中国画的印象很多受日本的审美喜好影响。如刚苍天心之于费诺罗萨。画史不等于真实的绘画历史。


是不是因为明清渐渐地具象了,而洋人画具象画了几百年,所以看着觉得没多大意思?


中国画的具象艺术在宋代院画达到高峰,而宋代出现,元代壮大的文人画则是追求写意与意境,到明代则出现了对于文人山水画程式的总结,颇有符号意味。ls中国元明清的绘画主流一直是“贵有古意”的写意山水,具象绘画被贬入“匠人之流”是很没有地位的。


不能简单拿具象概念来概括中西艺术的发展方向 西方的具象和中国画的写实不是一个 同理西方的抽象和中国画的写意也不同 再者主流一直是写意也并非全貌 实景山水画一直存在 文人画的所谓主流与古意等话语是在实践和理论中历史的行程的 是大量反映在画论等文献中的 但是如果把现存的元明清作品都拿出来 文人画家的作品并非全是写意古意之作


的确文人画并不全是写意古意之作,比如说明代晚期的陈淳尤善写生花卉,但当时的批评家给予他的评价是“此俗工之下技,非可以语高流之逸足。”中国古代审美追求意境是大流,认为过分写实会有碍于意境的营造。明清随着外国人带来的绘画明暗法,有一小部分的文人画家受到影响,但在当时都没有受到时人好评,写实艺术明暗绘法大部分用于容祖像的绘制。更加应证了“匠人之流”的说法。


不能简单看文人画家和批评家写作的画史画论 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绘画全貌 在民间有很多职业画家和版画大量流行 究竟代表真实画史的是质量高的经典作品还是数量大流传广的世俗作品 这是美术史的大问题 所谓时人只是有话语权的一部分人而已 就像单看二十四史无法代表全部真实历史一样 工匠和艺术家在宋元文人画成形之前的汉唐创作的壁画等占大部分 从整个绘画史发展的时间段来说 文人画的主流位置是相当晚才固定的
匠人和艺术家是有了评论之后的事情 是不是艺术家本身就是历史不同标准的杂糅体 就像文人画不同时期所指不完全相同


明暗法不仅是晚明时有 在早期的敦煌壁画就已有 人物的立体感通过明暗来体现 如同克孜尔石窟的造型 早期从西域和中亚传来 后来敦煌壁画在唐代逐渐成为以中原为主的线条描绘形体 晚明的明暗法的传入是另一个历史时期的问题


研究美术史要从实证的材料出发 画史画论等文献只是一方面 如同历史研究像王国维先生所倡导“二重证据法” 究竟是相信考古出土的实物还是文献记载的信息 应该二者结合起来 绘画史应从现存作品入手 经过鉴定 仔细观察分析 才好下结论


感谢ls赐教了,对于艺术史的研究我做的只是九牛一毛,见识还是很浅薄的。和您交谈是想得到指导,您算是前辈了,“生而有崖,学而无涯”,与君共勉。


不 多谢您的倾听 所谓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而已 多交流才有相互学习机会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