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史记故事大全集

` 外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作者:

`  

页数:

440  

前言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芝川镇)人,公元前14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司马谈一直想效法孔子写作《春秋》的精神,写一部体系完整的史书,可惜他只作了一些准备的工作,便病逝于洛阳。司马迁身为太史公,有完成记载上代历史的任务。他在《太史公自序》中指出身为太史的职责时说:“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不述,隳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马迁一心秉承先人世传及“述往事以思来者”的责任感,决意撰述《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本纪为《史记》全书的总纲,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世家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但于某一封国或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列传对本纪起了充实和具体化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少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体例在史学体例上是影响极为深远的创举。从此以后,从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最重要的纪、传,都绝无例外地沿袭《史记》体例,而成为传统。《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记故事大全集》精选《史记》中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故事数百篇,以雅俗共赏、深入浅出的形式,展现了这部鸿篇巨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本书根据故事内容配有数百幅精美绣像,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获得更多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

内容概要

司马迁的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被称为“二十四史第一书”,它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规模宏大,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名著。《史记故事大全集》辑录了《史记》中千古传诵的篇章,以近500个深入浅出的故事,尽展原书的风华。书中以原书中最重要、也最具故事性和可读性的本纪、世家、列传为基础,基本按时间脉络编纂,将3000多年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全面体现。书中故事详实,具趣味性及启发性。为了帮助读者的理解,书中还设有相关历史时期的知识拓展。同时还选配了精美的故事插图、战争地理示意图、人物画像等400多张图片,使这本历史读本更加真实、直观而全面。

书籍目录

本纪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
尧舜禅让
夏本纪第二
大禹治水
少康中兴
夏朝的灭亡
殷本纪第三
陪嫁小奴做宰相
盘庚迁都
文王拘羑里
比干剖心
周本纪第四
武王伐纣
周公盛德
平民逐厉王
烽火戏诸侯
秦本纪第五
百里奚的故事
穆公称霸
秦始皇本纪第六
嬴政统天下
焚书坑儒
秦始皇求长生
沙丘之谋
指鹿为马
项羽本纪第七
楚霸王项羽
鸿门宴
楚汉垓下之战
高祖本纪第八
斩蛇起义
论得天下
病床问相
吕太后本纪第九
废立太子之争
吕后分封诸吕
诸吕作乱
孝文本纪第十
刘恒能持重
仁德孝文帝
孝景本纪第十一
七国之乱
孝武本纪第十二
少君与少翁
栾大显贵
世家
吴太伯世家第一
鱼腹藏尖刀
鸡父之战
柏举之战
齐太公世家第二
姜太公钓鱼
齐桓公尊王攘夷
齐桓公可悲的结局
冤杀齐简公
鲁周公世家第三
鲁庆父之难
三桓乱鲁
燕召公世家第四
燕王哙即位
昭王兴燕
管蔡世家第五
管叔鲜和蔡叔度
陈杞世家第六
征舒雪耻
卫康叔世家第七
大义灭亲的石碏
惠公与懿公
卫灵公选立太子
宋微子世家第八
微子的逃亡
箕子的宏论
“仁义”的宋襄公
名臣华元
晋世家第九
借道灭虢国
重耳流亡
晋楚城濮之战
屠夫救赵盾
晋楚鄢陵之战
楚世家第十
庄王纳谏
昭睢谏楚善齐韩
费无忌乱楚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卧薪尝胆
陶朱公的故事
郑世家第十二
掘地见母
变乱迭起
朝秦暮楚
子产主郑
赵世家第十三
赵氏孤儿
赵简子当权
三家分晋
胡服骑射
主父之死
触龙说赵太后
赵孝成王贪利招祸
魏世家第十四
魏文侯用贤
夹缝求生
安釐王治魏
韩世家第十五
弱韩伐谋伐交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田氏代齐
铁腕齐威王
说客苏代
孔子世家第十七
名显诸侯
孔夫子用事
丧家之犬
盘桓陈卫
厄于陈蔡
孔子归鲁
陈涉世家第十八
陈胜吴广起义
陈涉一怒斩故旧
外戚世家第十九
当生天子
窦太后姐弟重逢
栗姬失宠
汉武帝认姊
歌姬皇后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琅琊王刘泽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为刘氏左袒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忠臣萧何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萧规曹随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张良圯桥进履
远见与卓识
运筹帷幄
议封功,劝定都
智保太子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陈平智去楚亚父
独任丞相
将相联手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绛侯周勃
周亚夫治军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梁孝王受宠
争夺罍樽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荒淫无耻的王室
三王世家第三十
武帝封三王
列传
伯夷列传第一
伯夷叔齐两义士
管晏列传第二
名相管仲
晏子举贤
二桃杀三士
晏子使楚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无为圣人老子
韩非发愤著书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铁面无私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孙武练兵
围魏救赵
田忌赛马
孙膑被害
孙膑减灶杀庞涓
伍子胥列传第六
伍奢遭谄被杀
伍子胥鞭尸雪耻
太宰谗间伍子胥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巧言退敌
商君列传第八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变法
苏秦列传第九
苏秦用事
说赵王合纵
游说韩魏
苏秦相六国
荣归故里
苏秦之死
名士苏代
张仪列传第十
苏秦激张仪
司马错论伐蜀
说魏王连横
张仪欺楚
脱身有术
劝韩说齐
连横赵燕
张仪之死
辩士陈轸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战功卓著的樗里子
钩心斗角
施计稳地位
少年甘罗说赵王
穰侯列传第十二
当机立断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白起因功而受戮
长平之战
王翦用兵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子以义说惠王
荀子的故事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鸡鸣狗盗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贤德的平原君
毛遂自荐
虞卿智析媾和计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黄歇封相
聪明误
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范雎相秦
蔡泽夺相位
乐毅列传第二十
伐齐为燕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李牧的故事
秦赵阏与之战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田单火牛阵破敌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高尚廉洁的鲁仲连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爱国诗人屈原
贾谊的故事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奇货可居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专诸刺吴王
豫让报智伯
聂政为知己者死
荆轲刺秦王
姐弟侠客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上谏议逐客
合谋改遗诏
李斯之死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蒙恬筑长城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张耳陈馀亲如父子
蒯通说县令
武臣称王
争权夺利成仇人
贯高守信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彭越受冤
魏豹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背楚投汉
祸起萧墙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胯下受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背水布阵
韩信逼杀陈馀
韩信下燕之战
楚王就擒
韩信之死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燕王卢绾
陈豨心怀不轨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壮士殉海岛
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列传第三十五
勇者樊哙
攻城技邑猛郦商
数朝太仆夏侯婴
所向无敌的灌婴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丞相张苍
刚正的周昌
廉正的申屠嘉
郦食其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狂生”郦食其
善辩的陆贾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议定都
筹策备匈奴
叔孙通制礼仪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袁盎的故事
将军幸教
悔失晁错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秉公执法
冯唐举贤才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万石君家风严谨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田叔助鲁王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神医扁鹊
太仓公答疑难病症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刘濞谋反
魏其侯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不相魏其侯
武安侯谋相
外家之争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御史大夫韩安国
聂翁壹功败垂成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飞将军李广
李陵败降
苏武牧羊
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第五十一
大将军卫青
冠军侯霍去病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知臣以为忠
生死难求列王鼎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南越王赵佗
吕嘉叛乱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东越之乱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唐蒙通夜郎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相如赋美辞
大才子司马相如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为母报仇
兄弟二人不相容
淮南王刘安谋反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孙叔敖和子产
汲郑列传第六十
刚直的汲黯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儒学的复兴
辕固生与董仲舒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苍鹰郅都
酷吏张汤
王温舒办案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张骞出使西域
汗血宝马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豪侠郭解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黄头郎
入比韩嫣
宫廷乐师李延年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淳于髡进谏
西门豹治邺有术
大乳母
“狂人”东方朔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少典族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姬水河畔的一个重要部落。据说轩辕一生下来,就显出了非同寻常的一面。他七十天内就会说话,还只有几岁的时候就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脑子灵活,口齿伶俐。成人后,轩辕朴实敦厚、机敏神灵的优势更加显示出来。等到二十岁的时候,他愈发显得知识渊博、明辨是非,为众人所公认。 这个时候,神农氏管辖下的各部落互相侵犯攻战,残害百姓,但是神农氏没有能力去惩罚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已成为部落首领的轩辕就经常主动出兵,去征伐那些不服从神农氏、残害四方的人。轩辕的威信很快上升,各部落都自觉地归附于他,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轩辕非常懂得如何壮大自身实力。他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还按照季节和气候的规律,种植黍、稷、菽、麦、稻等农作物,使民众们的生活安定而富足。他安抚四方,苦练兵士,在他的统一协调下对外作战,征伐那些无法无天的部落。 炎帝是与黄帝同时期的一个重要部落的首领。这个时期,另一名重要部落的首领叫蚩尤,他所率领的部落生活在今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处一带。据传这个蚩尤黑脸红须碧眼,力气过人,性情残暴,号称有八十一个兄弟,专门攻打弱小部落,还企图向北方即黄河流域一带扩张。由于蚩尤部落的实力非常强,还没有哪一支力量能够战胜他。 轩辕经过一番思索,决定先解决炎帝的问题,在拥有强大实力之后,再战蚩尤。 此时的炎帝已经遭受了蚩尤的攻击,被打得节节败退。很明显,蚩尤战胜了炎帝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轩辕。轩辕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在阪泉(今河北省琢鹿县东南)的郊野,轩辕率众部落兵士首先向炎帝的军队发起了进攻。经过几番战斗,炎帝的军队终于被战败。炎帝心里早已明白轩辕真正的用意,也就顺应大局,归顺了轩辕。就这样,炎帝与轩辕黄帝的两支力量合并在了一起,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的说法由此而来。 两股合力形成之后,轩辕终于向蚩尤发动进攻。在进攻之前,轩辕首先规劝蚩尤,希望他能归降,但蚩尤根本不听从轩辕的劝降,反而进攻轩辕的军队。于是,在四方部落的支持下,轩辕决定征调最精锐的军队,在琢鹿与蚩尤进行决定性的一战。这一战,历史上称之为“琢鹿之战”。 轩辕的这一方,除了他自己的军队,还有原先炎帝的军队,各部落的军队也参加了。而蚩尤动用了他的八十一个兄弟,以及各自手下的强兵。蚩尤的军队虽然善战,但轩辕排开九宫之阵,蚩尤很快败下阵来。最后,轩辕杀死了蚩尤。 从此,四方部落都尊崇轩辕做“天子”,代替了神农氏。轩辕从此号称“黄帝”,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 黄帝统一中原后,积极扩大自己的版图。往东,他抵达了海滨,登上过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达了位于今甘肃省境内的崆峒山和鸡头山;往南,他到过长江边上,登上了位于今湖南省境内的熊山和湘山;往北,他进入过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蛮之地。他还在釜山(今河北省琢鹿县境内)接受了各部落首领的朝拜,从此彻底树立了领导整个华夏之地的威信。 黄帝还委任一大批甘愿为民造福的官员,甚至还要求民众们对江湖山林的出产物都要按照时令收采,一切都要遵循天地四时等自然规律,使“天不异灾,土无别害,水少波浪,山出珍宝”。 黄帝的这些努力,不仅初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还有效地促进了生产。 黄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轩辕之丘”的小山旁,娶了西陵部落的女子为妻,她就是嫘祖。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后来建立姓氏的有十四人。黄帝与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叫青阳和昌意,他们的后代都分别掌控过整个华夏大地。黄帝逝世之后,安葬在桥山(今陕西省黄陵县境内)。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位,即帝颛顼。 传说在华夏大地上,最早称霸四方的是“三皇五帝”。这“三皇”往往指的是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而“五帝”则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由此可见,黄帝不仅名列“三皇”,又位于“五帝”之首,他在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正是从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皇五帝”开始,华夏文明才真正拉开序幕。


编辑推荐

《史记故事大全集》编辑推荐:辑录《史记》中千古传诵的篇章,以近500个深入浅出的故事,尽展原书的风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史记故事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史记故事大全集(“精装龙”系列丛书 震撼开启锁线精装系列图书低价时代)


史记故事,以通俗的语言讲出历史故事,对小孩以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我会说我被它的包装吓到了吗?建议店家不要只一个纸箱卷上透明胶就寄过来,书的封面是容易受损的那种并且不容易回复,对书有完美主义和收藏主义的孩子容易为此受伤。综合来说这书不错,纸张啊排版啊内容都极好,只是有点油墨味以及看的过程中发现了书中有篇文缺少了一个主语。国学经典必须支持。


书真的很好,大人孩子读都是很有益的,推荐购买。


书不错的很好


小孩子一拿到书,就看起来了,真的很好


如此高质量的印刷,如此震撼的低价,简直不可思议!看来不是买几本书的问题,是缺个书架了!


大致的看了下,通俗易懂,是普及读物,但如果对一些现代人不太了解的词语再做出点注释就好了!比如黥面


书很精致,适合大人读。


发书速度快,内容不错,以后继续来买


印刷质量挺好,编排也不错,但是书页的纸张有点薄,还有就是如果配图是彩色的就更好了,个人认为这本适合比较大一点的孩子读


非常好,丰富知识水平。


孩子非常喜欢,包装精美,内容全面。


相当不错的一套书籍,值得收藏、购买、阅读...........................................


两本都收到了,印刷精美,大概翻了一下,觉得不错。


挺喜欢这本书的,浅显易懂。


很适合孩子读的一本好书。


帮同事买的,她的孩子上三年级了,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本书里的故事比较详尽、全面而且语言不难懂,适合小学中年级孩子开始阅读。个人认为尤其是男孩,还是多读点历史类的书。向大家推荐这本史记故事。


还可以,内容比较全面,但和原著有差异。


还没读那 大致翻了翻 感觉不错 努力读完吧


很好,很厚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