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08
2008-1
电子工业
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评估系统
175
208000
本书以麦可思公司与权威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的“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为依据,提供了各大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工作能力高低、就业流向等相关数据、分析与建议。 选专业和大学不是一次学习的选择,而是一次事业的规划。本书首次提出了全新的高考志愿填报解决路径:职业测评结果-考察真实职业环境-根据职业要求选专业-根据就业信息对比选大学。本书除了能够指导高中毕业生填报高考志愿外,对在校大学生、应届大学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从业人员,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作用。 本书仅收录调查的部分数据,查询更多信息,请登录http://www.mychess.cn。
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追踪评估系统课题组。
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由中美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市和劳动经济学的专家共同创建、以数据为基础的中美合资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可思以世界领先的数据搜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分析模型服务于中国的教育及人力资源管理行业,
第一章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本书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现场全接触 第三节 本书使用指南第二章 高校就业信息 第一节 根据就业挑大学 择校篇Ⅰ(中国“211工程”院校) 择校篇Ⅱ(中国其他本科院校) 第二节 根据职业选专业第三章 大学毕业生薪资揭秘 薪资地图Ⅰ 常见职业中类薪资排行榜 薪资地图Ⅱ 常见本科、专科专业中类薪资排行榜 薪资地图Ⅲ 大学毕业生工作所在省薪资排行榜第四章 就业机会前瞻 不同类型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一览表 各职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一览表 需求最大的50个热门职业一览表 七大行业中的走俏职业TOP10第五章 职业环境介绍 第一节 了解职业环境 第二节 常见职业的职业环境举例第六章 由职业选专业挑大学 第一节 高考志愿填报快车道 第二节 高考填报志愿快车道第七章 职业成功路,现在做起 第一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节 使自己变成一颗职场“珍珠” 第三节 模拟训练营
第一节 写在前面的话 2006年3月1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宣布,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这个消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高考的门槛越来越低,孩子上大学的希望越来越大;忧的是越来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昔日的“天之骄子”、“象牙塔中的宠儿”迅速贬值,“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虽然上大学也不好找工作,可是不上大学是根本没有好工作,为了孩子能有个光明的前途,有“高学历”作为叩开“好工作”的“敲门砖”,父母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大学! 于是,想进大学的孩子不得不从小就开始了求学的“苦难历程”:从小学到中学,父母一直在耳边谆谆教导“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听话的孩子一直勤奋刻苦地学习,向着大学努力奋进。但是,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孩子们开始思索:工作是什么?考大学=好工作吗?我该选择怎样的大学?我该选择哪个专业?我选择的大学和专业通向什么样的工作、对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些想法让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问父母,他们回答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自然会有好工作!但是,这些还不够,他们迫切地需要一台“未来探测机”,能扫描职业,看清未来,以指导他们现在做出正确的决策。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高中生是“纯粹”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般是生活在两个圈子里面——家庭和学校。在家里,父母包办一切,千叮咛万嘱咐: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在学校,老师强调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实现理想。孩子进入高中后,父母老师更是耳提面命:“好好学习,不要想其他的,考个好成绩解决一切问题。” 当高考临近或者填报志愿时,多数家长才开始考虑: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哪个专业好一些呢? 家长的经验不可靠。一些家长认定“选这个学校和专业肯定没错”,指导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认为孩子上这个大学、学这个专业以后一定可以顺利地找到好工作。但是,家长对职业和就业市场的认识毕竟有局限,仅根据自己片面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去指导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是不可靠的。 学生的认识有局限。有些家长会非常开明地说“你自己决定,我们尊重你的选择”,但且稍慢!做为一个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的高中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是更加有限的,即使掌握了选择权仍然会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办。 老师的指导偏于学习成绩。很多家长和学生可能会想到向老师求助,老师在指导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问题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老师主要是从学生平时成绩、模拟考成绩出发,结合各大院校历年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指导高考生选择那些能够被顺利录取的专业和院校,而无法真正从职业规划和就业市场的角度给予高中生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在选择大学和专业、做人生职业规划这个问题上,家长、学生、老师由于自身的局限都不能做出明智而正确的选择,而大学、专业和职业的选择是一个尽可能占有可靠信息的科学决策过程,只有掌握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无论是高中生、家长或是高中老师,都渴望手里有这样一本书:它对职业有全面的描述,包括了考生想知道的职业信息和大学生就业市场,通过它,考生能够了解大学毕业生职业薪资、工作对能力的要求、职业环境、职业的相关特征等;通过它,考生能够知道各职业要求先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哪些大学有这些专业,也就是“读完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我才可以从事我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通过它,考生能够了解各大学各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率、起薪,和他们从事的主要职业和行业;通过它,对于高考生而言,“远大抱负”不再是蒙着神秘面纱的未知王国。看过这本书之后,考生们能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胸有成竹地写下自己的愿望…… 这正是考生梦寐以求的书! 麦可思公司与权威调查机构零点咨询公司等共同完成了“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麦可思“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覆盖中国1107所主要大学,麦可思一零点调查抽样收回了有效完整企业答卷4910份,覆盖了中国的地理、经济发展和企业类型的不同特征。本书以专业的、第三方公正性的大样本调查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大学毕业生供需数据库为依据,以表格查询的直观方式,指明了各大学、各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得分、平均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薪资中位值、能力满足丁作程度、主要的就业流向,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需求结构…… 本书以中国独家的、基于每年麦可思产生的最新版“麦可思一中国职业信息网(COIN)”查询系统为依据,展示真实的职业环境。其中包括:职业内容(工作职责、工作特征、工作活动、工作条件和环境),职业需要的天赋和兴趣(智体能力、职业兴趣、工作价值观),职业要求的知识和任职资格,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突破目前大学职业信息缺失的难题,远离错误信息的误导,从职业规划和就业的角度来解决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决策问题。 同时,以中国独家的、基于每年麦可思和零点等调查机构产生的最新版“中国职业一专业数据库(COM)”将帮助考生根据职业来选择专业。 本书指导高考考生树立选择大学的三个崭新观念—— 观念革命一:职业规划要从高中做起 当被告知职业规划从高中做起时,或许大多数考生都在心里嘀咕:高中?这么早?是不是太超前了? 不,从高中开始做职业规划没有超前,并且是不能再晚了! 目前,多数人都是大学才开始做职业规划,也就是说多数考生或家长有这样的一个误区:挑大学-选专业-职业,即学生先选定大学和专业,然后进大学读书,在毕业时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工作。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存在很大的弊端。 智联招聘网2005年曾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在职人士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专业选择对就业的影响”,高达52%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上天再给个机会,我会选择另外一个专业”,14%的人对当年的选择不后悔,另有34%的人希望在原来所学专业基础上再学第二专业。后悔率如此之高,也反映出在当初专业选择中存在普遍失误。 很多大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没有仔细考虑到以后的职业问题,盲目地挑学校、选专业,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面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本专业将要从事的职业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将要从事的职业,于是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更有30%的大学生毕业时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职业(2007年麦可思调查)。 要想避免这种结局的出现,必须从大学以前就树立职业规划的观念,即:选职业一选专业一挑大学,从高中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再根据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所要求的专业,根据就业信息选择有此专业的大学,在大学里准备知识和能力、考取相关证书、进行实习锻炼等,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顺序才能让你有备无患,顺利就业。 综上所述,职业规划不能晚于高中!越过职业规划的专业选择,难以取得成功,选择适合自己职业方向的专业,才是考大学成功的第一步。 在大学扩招以后的中国,攻占一所大学并不困难,有分数就行,难的是毕业时攻占一个好的职位。 做好职业规划,抗拒“大学生就业寒流”,从高中开始!观念革命二:选大学就是选就业 我的大学我当家! 没错,你的大学你当家,可是市场要当你的家! 通过观念革命一,明确了职业规划从大学之前做起,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很多考生会觉得“好,我找到正确的起点了。可是后面的路怎样走呢?”有些聪明的考生也许立刻想到: 做职业测评,根据职业测评的结果做选择; 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航标,根据理想做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 擅长的技能可以比别人更占优势,根据自己的长项做选择。 对于你的这些想法,我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些都不全面。 职业测评。不可依赖! 职业测评通过对测评者的全面测试,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从而更加合理、准确、科学地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它普遍应用于中国人才选拔和招聘方面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和个人选择多元化的时候,职业测评逐渐走向中国市场,并为大家所认可。近几年来,很多大学都推出了“大学生职业测评”服务系统,通过设定的题目,检验大学生的职业人格、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等,以此来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 职业测评的流行,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人格素质与职业的匹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职业测评不能在大学才开始做:专业已定,测评晚矣。于是,有些高考生或家长“高瞻远瞩”,在高考之时进行职业测评,在选择大学时,完全依据职业测评来选择专业,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将来对职业不感兴趣,从而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对于这类群体,我们称之为“任性”的求职者。 这种“任性”的求职者,就业成功几率是不是一定高呢? 你不能对一纸试卷有过多的期望,职业测评根据测试者的自身特点和主观愿望判断,无法让你实际考察真实职业客观环境,更没有考虑社会对职业的需求程度,如果只是限于对职业测评之后,就盲日得出结论,对职业、大学和专业做出错误选择,这种“任性”的后果只会使自己学不到社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难以为社会所用。 因此,做职业测评,必须将考察职业环境和就业信息配套。 根据理想定职业,No! 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被父母老师教育“理想是人生的动力,是人生的领航灯,要有理想”,同时也制定了大大小小无数个理想,如“当一名科学家、当一名工程师、当一名教师……”,在做职业规划时,这些理想一下距离他们很近,理想是否能实现,很大一部分决定于他们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举个例子:某个考生的理想是当一名中学教师,那么选大学时他可以选择师范院校,并根据想教授的科目来选择专业。经过四年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毕业时他就可以应聘教师岗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以理想定职业的做法,从个人角度讲,能够顺利实现人生理想,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收获和身心的愉悦,容易得到人生满足感。但现实地讲,这种做法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不匹配,以致毕业时找不到就业机会,连起码的就业都实现不了,那么远大的理想也只能是空谈。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周围的人说,“其实我原来的理想是做……”,理想不能实现,与职业规划、就业市场、个人期望值等多种因素相关。 因此,做职业规划时,个人理想可以作为职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但不可以完全以理想来定职业规划。 根据爱好定职业,No!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专注于所从事的事情,并且有所成就,因此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重视兴趣的因素。在填报志愿或准备找工作的时候,考生们也许会说:“平时我喜欢做……,所以我选这个专业。” 在对这类考生的这种思维进行评价以前,请允许我先说一则网易教育频道报道的事例:北京某高校一女孩高考时根据兴趣报考了计算机专业,可她进入大学时间不长就想换专业,原因是她对计算机专业已经没有了一点兴趣。经过仔细询问,老师才发现她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缘于对电脑游戏的喜爱。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业余兴趣不等于职业兴趣,消费兴趣不等于生产兴趣,偶尔做一下喜欢,也许天天做年年做就烦了。 此外,兴趣具有易变性,特别是在青春期。有时候一个人的兴趣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感觉,会随着时间改变,现在非常喜欢也非常投入的一件事情,也许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感兴趣。但是职业具有稳定性,人们不可能根据兴趣把工作经常换来换去。因此,职业规划不可以跟着业余兴趣走。 根据擅长定职业规划,No!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也许会说:“既然不能跟着兴趣走,那么根据我擅长的来选择,总可以吧?” 的确,你的长项可以使你比别人更胜一筹,但是,在职业规划上,你要小心“英雄无用武之地”。有这样一个“看仓库的大学生”: 胡良奎是学广告专业的,当过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在大学里是个才气纵横的另类人物,简历中,他声称著有长篇小说一部。但是找工作之时,他却犯了难。其实,他去年在合肥曾找到过几份工作,最高的一份给他1400元/月,但他觉得像他这样的大学生至少也值2000元/月。此后他从合肥辗转来到广州,又从广州、福州、深圳一路辗转来到佛山。广州不少广告公司只给600元/月的底薪,深圳的一些广告和销售公司更狠,底薪一分不给,只拿业绩提成。他两手空空来到在佛山打工的父母身边,进了一家鞋厂。现在,他的工资是每月800元。(——2006年4月6日《南方周末》) 在上述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几个核心短语:“才华横溢”、“擅长文学”、“本科学习广告学”,但是像这样一个大学生最后不得不在鞋厂谋生,月工资800元,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胡良奎并不是个例,实际上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当中,很多都有“一技之长”甚至“多技之长”。在制作简历的时候,每个大学生都不忘记在自己的“擅长”栏里尽量多写几项。 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个人的长项哪怕再优秀,如果没有市场需求,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在做职业规划时,“我擅长”并不是一招“杀手锏”,任何人的职业规划都不可以用“我擅长”来定。 经过上面的分析,很多考生也许会迷惑了:“那我该怎么办?我的大学谁当家?”我们的回答是: 没错,你的大学你当家,可是市场要当你的家! 零点一麦可思报告揭示,在现在“就业难”的呼声下,竟然有很多企业聘用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一些人力资源部门主管抱怨每年收到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求职简历,但专业对口、符合要求的人才却很少。也就是说现在的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市场需求并没有完全得到满足。 从就业和长远角度来看,选择专业包括将来择业关系到人生发展的问题,考生确实需要未雨绸缪。只有根据职业供求状况和对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的预测,确定大学、专业和职业,才有利于顺利就业,找到“好工作”。相反,如果任性而为,凭着对理想、兴趣、爱好、长项等的感觉选择专业,忽视了就业市场的需求,那么就业难的结局不可避免。 观念革命三:不要迷信大学综合排名 高中新生入学时,很多学校都会摆出“高考荣誉榜”,张贴本年考取名校的学生名单,有多少学生曾经在荣誉榜前流连徘徊,羡慕不已,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个名校”?毫无疑问,几乎每个高中生心中都有“名校情结”。 每年高考前后,网上的“大学排名热”都会急剧升温,“最新中国大学排名”、“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007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100强”等名目繁多的排行榜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排名,认定“名校”、“名牌专业”。 考上名校,令人很有成就感,而且很多人认为考了名校肯定就不用愁就业,于是家长鼓励、学生决心“非名校不上”。 但事实真的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吗? 武小锋六年前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成为当地的风云人物。在北大期间,小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武小锋选择了后者。2005年7月,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此后,为了找工作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了留京,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2005年7月底,小锋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大连老家,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小锋回到冢乡,每天在家串糖葫芦卖。(——2006年1月13日《沈阳今报》) “北京大学”,小锋的这个大学标签可以算得上中国的极品了,但是他找不到工作、在家卖糖葫芦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反省:读名校,能让家长有四年的荣誉,四年荣誉之后谁来为人生买单?事业是一生的长跑,读名校充其量也只能称为短时的成功。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08)》的编写是基于“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两大调查数据一本帮助你从高中开始进行职业规划的权威指南。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3大指标 指标1:各大学、各省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指数 指标2:各大学、各省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就业率 指标3:各大学、各省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薪资中位值 “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3大指标 指标1: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需求量排名 指标2:按行业、企业性质和规模分类的中国雇主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需求 指标3:中国最需要应届大学毕业生的50个热门职业及其薪资状况 “中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和“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与工作能力需求调查”数据发布以后,引发媒体关注: 新华社:在选择大学和专业、做人生职业规划这个问题上,家长、学生、老师通常根据分数段选专业,无法凭借充足的信息帮助学生做长远规划。而《高考志愿填报指南2008》则创造性地提出高考志愿填报应该以职业规划来定专业、以就业为出发点来选大学。 新华社上海频道:上海市多所高校就业中心老师对这一数字表示认可,据一所高校的就业中心老师表示,这些调查数字可以给明年填报高考志愿的学生和家长一些参照。 《成都商报》:两项调查结果均出自于第三方的专业调查公司,因而其客观性和公正性获得了最大限度的保证。该调查结果除了能为莘莘学子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提供参考,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为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譬如专业设置和教学大纲安排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有我需要的各种调查数据,很喜欢。
有很多新的想法,值得一看,对选择大学很有帮助
希望你们能找到更好,虽然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本书内容较泛
商品质量不错,就是货运时间太长了,我等了18天才收到
书还不错,就是最近发货的速度太慢了啊,都无法忍受的呢~
这本书特点是从社会对行业需求入手介绍如何填写志愿,介绍学校的部分非常不详细,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清楚,只是想了解各个学校的朋友请不要买这本书。
全本都是表格,它不具体比较各个大学学院的实力,它就比较就业人数,有时候就业人数不能够说明什么。没有具体的指向作用,不建议买。
内容空泛,毫无参考价值,还不如在网上百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