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编基础会计

张皓 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张皓 主编  

页数:

275  

前言

本书是财经类专业学历教育和自学、继续教育的基础学科教材。本书依据国家最新的各类财经法规要求,本着创新而又不失规范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材建设成果,结合会计工作的实务要求编排教学内容。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排新颖过去,会计业务处理一直是手工操作,因此,现行的教材内容编排通常只介绍会计手工操作的内容和程序。而在实务中,绝大部分经济实体的会计业务处理是采用计算机进行的,由于手工操作方法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流程,因此本书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与章节内容相适应的计算机处理业务方式的介绍,主要用于对比分析两种业务处理手段的异同,方便学生理解和应用。2.内容准确本书的教学内容以我国最新的财经法规制度为依据,既有创新,又不失规范,力求反映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最新成果。在会计科目选用上,以“必要”为原则,按最新会计准则予以统一。经济业务的处理遵循最新的财经法规制度,内容准确、新颖。3.结构合理本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本着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相关计算机处理业务知识放在相关章节的最后,既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的理解和应用,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取舍教学内容。4.实用性强为了适应专业教育的开放性需要,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本书采取了“以实例渗透概念”的阐述方法,力求打破“概念主导”的内容体系和阐述方法,便于学生自学。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集中了各章节的训练内容,便于学生温故知新,也便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

内容概要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专业和其他财经类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主要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会计理念和职业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书围绕这一理念,从会计的基本含义入手,阐述了会计的历史、职能、特征、对象、任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重点介绍了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原理、会计凭证和账簿、经济业务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等主要内容,并且对比介绍了经济业务的手工处理程序和信息化处理程序。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专业性和通俗性相融合,会计方法技术介绍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相配合。本书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类会计专业的教材,也适合各种形式的会计自学、继续教育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会计发展简史 第二节 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三节 会计规范 第四节 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案例应用 讨论题 第二章 借贷记账法 第一节 会计等式 第二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节 借贷记账法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案例应用 讨论题 第三章 借贷记账法应用 第一节 资金筹集业务 第二节 资产运作业务 第三节 产品生产业务 第四节 资金回收业务 第五节 财务成果计算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案例应用 讨论题 第四章 会计凭证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第二节 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讨论题 第五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登记账簿的规则 第四节 结账、对账和错账的更正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讨论题 第六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讨论题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第五节 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第六节 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 第七节 账户的分类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讨论题 第八章 财务报告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财务软件中报表管理系统概述 第六节 会计报表分析 本章关键词 本章提要 复习思考题 讨论题 课后练习附录A 模拟试题(A卷)附录B 模拟试题(B卷)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基本含义是:整套财务报表是用来说明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对该特定个体的营业活动的记录应当与其所有者的活动、债权人的活动以及交易对方的活动相分离。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界定了空间范围,即会计只对其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自身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而不包括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即使是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自身的经济活动也不包括,从而准确地反映该会计主体在与外界经济环境进行的交易中取得的成果。会计主体整体的经营成果是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的交易而实现的,如会计主体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要消除内部交易造成的资产、负债、收益或者损失的虚增部分的原因。会计主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或一个行政单位,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但会计主体和法人主体不一定相同。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②进行独立的经营活动。③实行独立核算并提供反映本单位的经营活动情况的会计报表。(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按照现在的形式和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不会进行清算,它所持有的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目的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持续经营是对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在时间量度上进行了假定,即假定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因倒闭、解散、破产等原因而中断经营、停业清算。持续经营假设是整个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赖以建立的基础。例如,资产的计量尺度有历史成本(购买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变现价值等多种形式。在一份财务报表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计量尺度,就与会计主体是否能够持续经营下去这个前提有密切的关系。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是过去交易的结果,应按照历史成本而不是现行成本进行计量;同时,由于资产将按照预定的用途加以使用,不会在近期出售,因此不能用变现价值来记录。又如,由于持续经营,固定资产的投资就不必在固定资产购买的当期作为一笔费用计人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本中,而是可以资本化,在以后的经营期内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分期地、逐步地计人成本中,这也导致了“折旧’概念和相关的会计处理的引入和发展。在负债方面,由于企业持续经营下去,对债权人的负债会按期偿还,因此,将负债区分为流动负债(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并在财务报表上按照流动性以及到期时间来排列,这些会计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编辑推荐

《新编基础会计》是21世纪立体化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经管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编基础会计 PDF格式下载



不是很具体


书不错,还有习题与光盘,方便教学与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