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进移动支付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  

页数:

378  

字数:

35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移动电子商务的真正核心在于支付。支付手段的易用性、安全性、信用度和用户接受度会影响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编著的《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关键技术的演进、行业应用及商业模式等重要方面,并就移动支付与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技术和业务层面的融合做了开放性的探讨。《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对于读者了解这个新兴产业有及时、恰当的帮助。

书籍目录

初识篇 移动支付的前世今生
第1章 移动支付的诞生
1.1 支付的发展历程
1.1.1 实物支付阶段
1.1.2 信用支付阶段
1.1.3 电子支付阶段
1.1.4 移动支付阶段
1.2 移动支付的技术背景
1.2.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2.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1.2.3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1.3 金融技术创新需求
1.4 市场发展背景
1.4.1 中国3G用户增长呈现爆发趋势
1.4.2 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1.4.3 移动电子商务规模发展是移动支付的基础
第2章 移动支付概述
2.1 移动支付基本概念
2.1.1 移动支付的定义
2.1.2 移动支付的基本特点
2.1.3 移动支付分类
2.2 移动支付的基本要素
2.2.1 支付账户
2.2.2 支付应用
2.2.3 支付渠道
2.2.4 支付安全
2.3 移动支付业务的基本模式
2.3.1 产业链情况
2.3.2 三种主流业务模式
第3章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3.1 国外移动支付产业
3.1.1 日本
3.1.2 韩国
3.1.3 欧美地区
3.1.4 非洲地区
3.1.5 综述
3.2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状况
3.2.1 发展历程
3.2.2 市场现状
3.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4 发展建议
第4章 移动支付产业环境概述
4.1 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介绍
4.2 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分析
4.3 国内产业环境的推进情况
4.3.1 明确移动支付的监管主体
4.3.2 技术标准的推进
4.3.3 应用环境发展迅速
进阶篇 移动支付的技术基石
第5章 移动支付系统架构概述
5.1 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5.2 移动支付典型交易流程
5.2.1 远程支付流程
5.2.2 近场支付(联机消费)流程
5.2.3 近场支付(脱机消费)流程
5.3 移动支付账户体系架构
5.3.1 账户体系架构
5.3.2第三方支付账户
第6章 智能卡相关技术
6.1 智能卡的发展历程
6.2 智能卡的分类
6.3 智能卡的物理结构
6.3.1 接触式智能卡
6.3.2 非接触式智能卡
6.3.3 双界面智能卡
6.4 智能卡操作系统
6.4.1 通信管理
6.4.2 命令管理
6.4.3 安全管理
6.4.4 文件管理
6.5 智能卡的生命周期
6.6 智能卡的多应用管理
6.7 智能卡应用现状
6.8 智能卡发展趋势
第7章 移动终端发展及软硬件介绍
7.1 移动终端发展历史
7.2 移动终端硬件
7.3 移动终端软件
7.4 移动终端发展前景
第8章 受理终端技术
8.1 行业POS技术
8.1.1 功能特点
8.1.2 硬件要求
8.2 金融POS技术
8.2.1 金融POS演进的历史
8.2.2 国内金融POS行业的发展
8.2.3 金融POS工作原理
8.2.4 金融POS的安全
8.2.5 金融POS新终端发展趋势
第9章 系统平台相关技术
9.1 移动支付平台总体架构
9.1.1 管理层
9.1.2 支付能力层
9.1.3 门户层
9.1.4 接入层
9.1.5 接口层
9.2 移动支付平台功能
9.2.1 支付账户系统
9.2.2 支付交易系统
9.2.3 商户接入管理系统
9.2.4 门户服务系统
9.2.5 卡管理系统
9.2.6 POS服务系统
9.2.7 支付清算系统
9.2.8 移动空中圈存系统
9.3 关联和支撑系统平台功能
9.3.1 发卡系统
9.3.2 金融机构系统
9.3.3 行业应用系统
9.3.4 短信网关
第10章 移动支付安全相关技术
10.1 移动支付安全总体目标
10.1.1 可认证性
10.1.2 秘密性
10.1.3 完整性
10.1.4 不可否认性
10.2 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方案
10.2.1 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
10.2.2 智能卡安全技术
10.2.3 手机终端安全
10.2.4 网络安全技术
10.2.5 平台安全技术
10.2.6 数据传送安全技术
10.3 移动支付密钥体系
10.3.1 多层密钥体系
10.3.2 密钥管理流程
10.3.3 密钥安全技术
10.4 基于智能卡的数字签名认证技术
10.4.1 PKI体系
10.4.2 数字证书
10.4.3 非对称密钥技术
10.4.4 PKI在银行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第11章 移动支付技术实现方案
11.1 远程支付技术方案
11.1.1 短信支付技术
11.1.2 客户端支付技术
11.1.3 智能卡支付技术
11.1.4 移动终端外设支付
11.2 近场支付技术方案
11.2.1 RFID技术
11.2.2 双界面卡(扩展)解决方案
11.2.3 .4G
RF-SIM/UIM卡解决方案
11.2.4 NFC解决方案
11.2.5 典型应用标准
11.2.6 近场支付新技术
11.2.7 手机近场支付技术发展分析
第12章 移动支付标准和论坛
12.1 全球移动支付标准组织分类
12.2 全球移动支付标准主要机构和论坛
12.2.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2.2.2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2.2.3 国际电信联盟(ITU)
12.2.4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
12.2.5 NFC论坛
12.2.6 开放移动联盟(OMA)
12.2.7 Mobey论坛
12.2.8 移动支付论坛
12.2.9 PayCircle
12.2.10 Global
Platform(GP)
12.3 国内移动支付标准主要组织和机构
12.3.1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12.3.2 中国银联
12.3.3 中国通信学会
12.3.4 中国RFID产业联盟
12.4 移动支付相关标准
12.4.1 ISO/IEC系列国际标准
12.4.2 ETSI系列规范
12.4.3 行业和应用规范
深入篇 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商业模式
第13章 移动支付之行业应用
13.1 移动支付应用概述
13.2 校园手机一卡通
13.2.1 应用背景
13.2.2 发展历程
13.2.3 业务功能
13.2.4 技术方案
13.2.5 合作模式
13.2.6 社会意义
13.3 企业手机一卡通
13.3.1 应用背景
13.3.2 业务功能
13.3.3 技术方案
13.3.4 合作模式
13.4 物流一卡通
13.4.1 应用背景
13.4.2 实现功能
13.4.3 技术方案
13.4.4 社会意义
13.5 智慧社区融合应用
第14章 移动支付之金融服务
14.1 手机钱包
14.1.1 应用介绍
14.1.2 实现方式
14.1.3 合作模式
14.1.4 典型应用
14.2 手机银行卡
14.2.1 应用介绍
14.2.2 实现方式
14.2.3 合作模式
14.2.4 典型应用
14.3 手机银行
14.3.1 应用介绍
14.3.2 合作模式
14.3.3 典型应用
14.4 手机收款
14.4.1 应用介绍
14.4.2 实现方式
14.4.3 合作模式
14.4.4 典型应用
第15章 移动支付之生活民生
15.1 手机公交出行
15.1.1 应用介绍
15.1.2 实现方式
15.1.3 合作模式
15.1.4 典型应用
15.2 手机缴费
15.2.1 应用介绍
15.2.2 实现方式
15.2.3 典型应用
15.3 手机购物
15.3.1 应用介绍
15.3.2 实现方式
15.2.3 典型应用
15.4 手机优惠券
15.4.1 应用介绍
15.4.2 实现方式
15.4.3 合作模式
15.4.4 典型应用
15.5 手机电子票
15.5.1 实现方式
15.5.2 合作模式
15.5.3 典型应用
15.6 手机市民卡
15.6.1 应用介绍
15.6.2 实现方式
15.6.3 商业模式
展望篇 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第16章 智慧城市与移动支付
16.1 智慧城市
16.1.1 智慧城市的定义
16.1.2 智慧城市的核心领域
16.1.3 智慧城市的发展动力
16.1.4 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
16.2 移动支付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结语
附录A 智能卡命令安全
附录B 移动支付安全算法
附录C 缩略语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是在第二代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技术,是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的移动通信与数据传输。第三代移动通信所采用的宽带CDMA技术完全能够满足现代用户的多种需要,满足传输大容量多媒体信息的要求,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可称为宽带接人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人、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无线平台和跨越不同频带的网络中提供无线服务,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宽带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信和平流层通信),提供定位定时、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集成多种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是宽带接人IP系统。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在中国尚未进行商用,但中国移动主导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4G标准TD-LTE,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由3G时代步入4G时代。那时,人们可以利用小小的手机享受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手机终端所能支持的服务种类也会变得更多。 1.2.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随着万维网(WWW)技术的诞生,IP技术毫无争议地成为数据通信的核心技术。1994年,IP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社会化应用阶段。这一时期IP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1.社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1994-2000) 1994年,互联网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了面向社会的商用时期。互联网技术使得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可以组织在一起,通过浏览器的图形化界面呈现给用户,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技术门槛。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表现为网络扩张、用户与网站数量增加,而其主要应用为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等。由于商用初期的互联网企业没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过度的投机,最终导致了世纪之交全球性"网络泡沫"的出现与破灭。 2.社会化应用的发展阶段(2001-2008) 进入21世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和拓展创造了条件。在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互联网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扩张。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具有自组织、个性化特性的第二代互联网(Web 2.0)新技术、新应用使普通用户可以成为互联网内容的提供者,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网络内容日益繁荣,为互联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人人参与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是lP技术能够战胜其他所有网络技术的核心原因,这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智能终端傻网络"的先进技术理念;技术和标准的开放性,开源软件的大力支持;市场驱动下的应用创新;资本市场的追捧。 2009年后,互联网向"后IP"时代演进的方式大致有"改良"、"整合"和"革命"3种思路。"改良"思路认为,考虑到现有互联网的巨大存量,可以利用新技术对现有互联网进行修补,例如地址翻译、资源控制、安全监控和IPv6技术等可视为其代表性技术。"革命"思路认为,改良性的修补只会让互联网的发展负担更重,是短视的,因此需要确定一个长期的目标来设计全新的互联网,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ARA模型、加州大学的I3网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GENI计划等。 这两种思路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沿用现有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整合"思路认为,对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直接进行零敲碎打式的修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但对互联网进行彻底革新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应当寻求一个介于零星修补和彻底革新之间的折衷方案,即做系统性的、大范围的、整体性的修补。互联网采用"覆盖"的方法设计了路由器网络,覆盖在各种需要互联的异构网络之上,因此其本身也是一种重叠网。 互联网还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关于互联网技术的未来,未知远大于已知。


编辑推荐

《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对移动支付的内涵、移动支付的业务与技术构成、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等由浅及深娓娓道来,带领读者一起漫步于移动支付这个融合了金融与移动通信特征的崭新领域,逐层剖析移动支付的方方面面,实为业界难得的专门论述移动支付的力作。《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适于从事移动支付研究开发、管理及教学的专业人员参考,对于希望了解移动支付和对此感兴趣的用户也很有意义。

名人推荐

该书对移动支付的内涵、移动支付的业务与技术构成、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等由浅及深娓娓道来,带领读者一起漫步于移动支付这个融合了金融与移动通信特征的崭新领域,逐层剖析移动支付的方方面面,实为业界难得的专门论述移动支付的力作。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移动支付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业务,是技术发展与金融创新的产物。作为现代金融业务的拓展和延伸,移动支付具有便捷、快速、安全等特点,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获得了产业各方的认可,是公认的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产业之一。本书系统地对移动支付的原理、技术标准及产业做了分析,是中国电信在该产业探索的总结。我相信通读本书对移动支付感兴趣者、移动支付领域从业者将有所帮助。 ——李晓枫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息管理中心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进移动支付 PDF格式下载



读过这本书后对移动支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不错。。。。。。


通读了遍,入门很不错,可以迅速了解行业,比较浅显


简单阅读后,感受到了作者的写作细致和编著此书队伍的认真!!


非常不错,很系统,分析的很全面。之前看过不少网上的相关分析文章和资料,都没系统,这本书做了很好的梳理,概念清晰。


这本书不错,老师推荐。给外行人新的视角


整本书取材新颖,笔记比较新,适合学习


书的质量还不错,肯定是正品,这个假期要好好研究下


内容很全面,内容很全面


正在看,从网上反应来看应该还不错


质量挺好,很厚,也很详细


移动支付日渐成为支付领域的焦点,商业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都在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试点。随着2012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标准》,预计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将进一步加速。未来基于SE的移动支付或将成为主流,手机银行客户端通过SE提升安全性应是监管当局引导的趋势。本人比较看好通过NFC-SIM方案实现近场支付,因为该方案整合了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的利益。


内容不错,反映的移动支付的潮流和趋势,但深度不够。


讲的比较系统,适合入门,但价格偏高了


内容很新,一直更新到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信支付组编写,可以看做运营商主导移动支付的系统理论阐发。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近场支付的井喷也就是未来一两年的事了。如果你对此怀疑,你可以先看看这本书,然后想想2002年的这个时候当有人与你说起10年后数据业务全面铺开时你会信吗?那时的你可能只知道发文字短信吧。同样地,用未来的眼光展望未来吧。


内容很实际,很适合初入门人员进行系统学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