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级公共管理知识精要

朱光磊 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朱光磊 编  

页数:

554  

字数:

735000  

内容概要

  本书紧密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的“十二五”时期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计划,以及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务员知识更新的实际需要,涵盖了MPA教育涉及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注意汲取了现代公共管理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本书共13讲,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政治学、行政学基础理论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管理相关理论与操作性知识等,适合作为EMPA教材和公务员知识更新工程培训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各类公务员培训与公务员自学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中国宪法与中国政府
第一节 中国宪法
一、中国宪法的性质
二、中国宪法的功能
三、中国宪法的原则
四、宪法对国家制度与政府体制的规定
五、宪法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第二节 国家政治权力结构
一、“党”的方面
二、“政”的方面
三、“军”的方面
四、“法”的方面
第三节 中央政府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二、国务院的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
三、国务院的职权配置
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四节 地方政府
一、省级政府
二、地市级政府
三、县级政府
四、乡级政府
五、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六、特别行政区政府
第五节 政府过程
一、意见表达
二、意见综合
三、决策
四、政策实施
五、政府过程的保障机制:信息传输与监督
六、城市政府过程与农村政府过程的区别
拓展读物
第二讲 政治学理论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学
一、政治的概念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构成
第二节 阶级、阶层与社会关系
一、阶级
二、阶层
三、西方国家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四、中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关系
第三节 国家
一、国家的本质
二、国家的基本职能
三、国体和政体
四、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联邦制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
二、西方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主要体制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五节 政党和政党制度
一、政党的概念
二、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六节 政治民主
一、现代西方民主的要点
二、现代社会主义民主的要点
三、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七节 国际政治
一、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
二、国际组织的新发展和新特点
三、当代国际政治的若干重要问题
拓展读物
第三讲 公共管理
第一节 公共管理概述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二、公共部门与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公共性问题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的缘起及其理论架构
一、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二、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视野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取向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模式
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启示意义
第四节 中国公共管理学与公共管理实践
一、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脉络
二、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三、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理念设计
拓展读物
第四讲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范围与分类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与层次
第二节 公共政策形成的政治过程
一、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二、公共政策形成中的政治互动
第三节 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模式
一、理性分析模式
二、渐进分析模式
三、政治系统分析模式
四、政治精英分析模式
五、公共选择分析模式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二、公共政策议程的设置
三、公共政策规划
四、公共政策合法化
五、公共政策执行
六、公共政策评估
七、公共政策终结
拓展读物
第五讲 政府经济
第一节 政府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政府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政府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角色与自身经济活动
一、政府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
二、政府自身经济活动主要方式
第三节 政府的再分配职能
一、政府的“再分配”收入
二、政府的再分配支出
第四节 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式和手段
一、政府调控经济的基本方式
二、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 政府规制建设
一、规制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
二、政府规制的分类
三、规制改革的国际背景和经验
四、中国政府规制与规制改革
拓展读物
第六讲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质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与变革
第二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人性假设理论
三、激励理论
第三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与资源配置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二、职位分析
三、人事分类
四、招募与甄选
第四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激励与开发
一、绩效评估
二、培训与开发
第五节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一、西方典型国家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实践
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拓展读物
第七讲 现代组织理论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理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
二、组织理论的演变
三、公共组织的系统性
四、公共组织有效性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节 公共组织环境与组织设计
一、公共组织系统设计的外部环境
二、组织设计的变量
三、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公共组织管理
一、公共组织的目标与目标管理
二、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
三、公共组织的冲突管理
四、公共组织的沟通管理
第四节 公共组织创新与变革
一、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
二、公共组织变革的内容
三、公共组织变革的程序与方法
四、公共组织实施组织变革的策略
第五节 公共组织文化和伦理
一、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二、公共组织文化建设
三、公共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
四、公共组织伦理的塑造与形成
第六节 学习型公共组织
一、学习型公共组织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二、学习型公共组织的理论基础
三、构建学习型公共组织的途径
第七节 公共组织行为
一、公共组织行为的特征与分类
二、公共组织的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三、公共组织决策
拓展读物
第八讲 行政法学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二、行政法的法源与基本原则
三、行政法律关系
四、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行政法主体
一、行政法主体概述
二、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
三、授权组织和委托组织
四、行政相对人
第三节 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概述
二、依申请行政行为
三、依职权行政行为
四、行政立法与行政规范性文件
第四节 行政程序
一、行政程序概述
二、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第五节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一、行政复议
二、行政诉讼
第六节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一、行政赔偿
二、行政补偿
拓展读物
第九讲 政府项目管理
第一节 政府项目管理概述
一、政府项目的内涵
二、政府项目的相关利益主体
三、政府项目管理的层次与目标
第二节 政府项目融资
一、项目融资与政府项目融资
二、政府项目融资的方法
三、政府融资平台及其管理
第三节 政府项目评估
一、政府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评估
二、政府项目的经济性评估
三、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政府项目社会影响评估
四、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
第四节 政府项目管理过程
一、政府项目生命周期划分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二、政府项目管理过程及其内容
三、政府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五节 政府项目管理体系
一、政府项目的时间、成本与质量管理
二、政府项目的采购、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
三、政府项目的范围、集成与风险管理
第六节 项目组织管理与项目团队
一、项目组织结构与项目组织管理
二、项目经理
三、项目管理办公室
四、项目团队
拓展读物
第十讲 应急管理
第一节 应急管理概述
一、突发事件的含义、特征及分类
二、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三、现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应急准备
一、应急预案建设
二、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三、应急基础设施建设
四、应急保障工作
五、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及应急管理培训
第三节 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一、监测预警
二、应急处置
三、善后与恢复
第四节 应急管理理论范式
一、PPRR理论
二、“4R”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政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所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国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关。 从现实情况看,人民政协承担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两大职能。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人民政协实行委员制。委员经过各党派、各方面的协商产生。从委员中选出常务委员,并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秘书长1人。与人民代表大会不同,政协委员按党派界别划分,即划分为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全国总工会、共青团、全国妇联和农林、教育、科技、社会科学、宗教等界别。全国共有各级政协委员35万多人。目前,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60.1%。全国政协主席由中共党员担任,有50%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三、“军”的方面 作为一种简称的“中央军委”,既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作为党的军事指挥机关,其组成人员由中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作为国家的军事指挥机关,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副主席和委员由主席提名,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表决决定。中央军委的任期与全国人大的每届任期相同。宪法对军委组成人员的连任没有限制性的规定。 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军委主席对于军委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有最后决定权,全军必须服从军委主席的命令和指示。军委主席对党中央、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高级公共管理知识精要 PDF格式下载



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威声音,支持朱老师,支持南开大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