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1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上官子昌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

上官子昌 编  

页数:

239  

字数:

208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从平法的基本概念入手,依据最新图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平法基础知识,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基础构件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梁、柱、板和剪力墙构件等主体构件以及板式楼梯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本书内容系统,实用性强,便于理解和掌握,可供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施工技术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1 平法基础知识
1.1 平法的基本概念
1.2 11G101平法图集简介
1.2.1 平法图集类型与内容
1.2.2 平法图集适用范围
1.2.3 11G101平法图集与03G101系列图集的区别
2 独立基础
2.1 独立基础平法识图
2.1.1 平面注写方式
2.1.2 截面注写方式
2.2 独立基础钢筋构造
2.2.1 普通独立基础钢筋构造
2.2.2 杯口独立基础钢筋构造
3 条形基础
3.1 条形基础梁平法识图
3.1.1 平面注写方式
3.1.2 截面注写方式
3.2 条形基础底板平法识图
3.2.1 平面注写方式
3.2.2 截面注写方式
3.3 条形基础钢筋构造
3.3.1 基础梁端部钢筋构造
3.3.2 基础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
3.3.3 基础梁箍筋构造
3.3.4 基础梁侧部筋、加腋筋构造
3.3.5 条形基础底板配筋构造
3.3.6 条形基础底板不平时钢筋构造
4 筏形基础
4.1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4.1.1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
4.1.2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
4.2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识图
4.2.1 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
4.2.2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
4.3 筏形基础相关构造平法识图
4.3.1 后浇带HJD
4.3.2 上柱墩SZD
4.3.3 下柱墩
4.3.4 基坑
4.3.5 窗井墙
4.4 筏形基础钢筋构造
4.4.1 基础次梁端部钢筋构造
4.4.2 基础次梁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
4.4.3 基础次梁箍筋、加腋筋构造
4.4.4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钢筋构造
4.4.5 平板式筏形基础钢筋构造
4.4.6 筏形基础相关构件钢筋构造识图
5 平法柱
5.1 平法柱的识图
5.1.1 列表注写方式
5.1.2 截面注写方式
5.2 柱构件钢筋构造
5.2.1 抗震KZ、QZ、LZ钢筋构造
5.2.2 地下室抗震KZ钢筋构造
5.2.3 非抗震KZ钢筋构造
5.2.4 非抗震QZ、KZ纵向钢筋构造
6 平法剪力墙
6.1 剪力墙构件的平法识图
6.1.1 列表注写方式
6.1.2 截面注写方式
6.1.3 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
6.1.4 地下室外墙表示方法
6.2 剪力墙构件的钢筋构造
6.2.1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6.2.2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构造
6.2.3 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构造
6.2.4 剪力墙连梁、暗梁、边框梁钢筋构造
6.2.5 剪力墙洞口补强构造
7 平法梁
7.1 平法梁的识图
7.1.1 平面注写方式
7.1.2 截面注写方式
7.2 梁构件钢筋构造
7.2.1 抗震楼层框架梁KL钢筋构造
7.2.2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钢筋构造
7.2.3 非抗震框架梁钢筋构造
7.2.4 框架梁、非框架梁钢筋构造
7.2.5 悬挑梁的构造
7.2.6 KZZ、KZL钢筋构造
7.2.7 井字梁JZL的配筋构造
8 平法板
8.1 平法板的识图
8.1.1 有梁楼盖板的识图
8.1.2 无梁楼盖板的识图
8.1.3 楼板相关构造的识图
8.2 楼板的钢筋构造
8.2.1 有梁楼盖楼(屋)面板配筋构造
8.2.2 有梁楼盖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连接构造
8.2.3 悬挑板的钢筋构造
8.2.4 板带的钢筋构造
8.2.5 楼板相关构造钢筋构造
9 板式楼梯
9.1 11G101-2图集的适用范围
9.1.1 现浇混凝土楼梯的特点
9.1.2 现浇混凝土楼梯的分类
9.1.3 板式楼梯
9.2 板式楼梯的识图
9.2.1 楼梯的分类
9.2.2 平面注写方式
9.2.3 剖面注写方式
9.2.4 列表注写方式
附录1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附录2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6.1.3 剪力墙洞口表示方法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上的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位表达。洞口的具体表示方法如下。6.1.3.1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 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6.1.3.2 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 (1)洞口编号。矩形洞口为JD××(××为序号),圆形洞口为YD××(××为序号)。(2)洞口几何尺寸。矩形洞口为洞宽×洞高(b×h),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D)。(3)洞口中心相对标高。洞口中心相对标高,系相对于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的洞口中心高度。当其高于结构层楼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面时为负值。(4)洞口每边补强钢筋 ①当矩形洞口的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时,此项注写为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如果按标准构造详图设置补强钢筋则可不注)。当洞宽、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不一致时,分别注写洞宽方向、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以“/”分隔。(例6—2) JD2400×300 +3.1003□14,表示2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3□14。(例6—3)JD3400×300 +3.100,表示3号矩形洞口,洞宽4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按构造配置。(例6—4) JD4800×300 +3.1003□18/3□14,表示4号矩形洞口,洞宽800,洞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宽方向补强钢筋为3盐18,洞高方向补强钢筋为3□14。②当矩形或圆形洞口的洞宽或直径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每边暗梁的纵筋与箍筋的具体数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该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圆形洞口时尚需注明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当洞口上、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时,此项免注;洞口竖向两侧设置边缘构件时,亦不在此项表达(当洞口两侧不设置边缘构件时,设计者应给出具体做法)。(例6—5)JD51800×2100 +1.8006□20Ф8@150,表示5号矩形洞口,洞宽1800,洞高21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上下设补强暗梁,每边暗梁纵筋为6□20,箍筋为Ф8@150。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11G101平法钢筋识图与算量 PDF格式下载



很好,它帮助我解决了很多算量上的困难。


还算比较详细,不错,正是我需要的


挺好的一本书!对初学者很有帮助!


看完了这书 学到不少 给个好评


还不错的哟


总的来说还不错,可以看看


和想买的书有些差距


书很薄,就是和规范一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