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亲人.我才告诉你
2012-9
化学工业出版社
[美]刘墉,[美]刘轩
189
150000
无
我家的相对论刘轩从小就常跟我抬杠。更正确地说,是我从小就训练他跟我辩论。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是亲人,我希望教会他明白“真理愈辩愈明”,既是真理又何必问是谁说的,父子应该有平等的发言权。另一个原因是他当着全家批评我,而且能得到掌声,他被我公开批评也就没什么丢脸了。这种作法始于“餐桌论坛”,我常在吃饭的时候批评他,但是讲完之后一定会让他答辩。我也给他制造机会,要他主动提出对“老子”的批评,譬如对我有什么不满,爸爸有什么缺点等,并且在他发表之后一定鼓掌叫好。我们家这种餐桌论坛还有个特色,是奶奶、公公、婆婆、妈妈、甚至才会说话的妹妹都当裁判,而且在“两边”说完之后,由大家投“赞成票”。记得有一回,谈到试婚问题,居然全家都投赞成票,连八十多岁的老奶奶也举了手,可见我家的观念有多新。刘轩上大学之后,每次他回家,照开批判会,只是因为他太少在,对他的生活,我没什么好说。于是成为学术讨论,多半是他由我的餐桌演讲里“找碴儿”。他念的是哈佛,受教于一堆高杆的老师和同学,见解常常令我吃惊,尤其因为他是学院派,总“持之有故”;又是街头派,跟各阶层的人打混。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令我不得不服,甚至完全改变原先的观点。我后来常在跟刘轩谈话时引用他举过的例子,可恨的是,我记得,他却多半忘了。非但忘,还大转弯,又转了个方向,我猜他八成是存心气我。这本书就是刘轩以我文章为本,发表“儿子高论”,结集而成。如同封面,二人各据一方,各想各的,各有见解,他不必同意我,我也不必尽信他。由于多半我先写,他才针对发表,所以我总是处在挨打的位置。本来想将书名定为《父子相对论》,但是《因为是亲人,我才告诉你》好像更符合这本书的主题,所以便改为这个名字。是亲人,所以有更深的感情,有些话才不得不说。希望大陆的读者能喜欢我们父子的对话,更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让彼此深爱的父母和儿女找到沟通的桥梁。
父亲刘墉住纽约,儿子刘轩毕业后在台北工作生活。两人分别居住在地球两边,刘墉每个月会写一封信给儿子刘轩,从衣食男女到社会热点,包罗万象、无话不谈;刘轩回复或和父亲不谋而和,或针锋相对……父子二人同样观点鲜明、独具个性。在本书中,刘墉和刘轩将近年的往来邮件忠实呈现。经由出版的机缘,与广大读者分享关于职场、情爱、人际交往、乃至生命意义等等诸多话题的看法,鼓励倡导乐观、奋斗、阳光的人生态度,并与众读者一起分享待人接物、修身处世的人生经验。
刘墉:
知名画家、畅销书作家、励志大师,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刘轩:
美国哈佛学院心理学博士、娱乐达人、音乐人、作家及主持人。作品有《Why not?
给自己一点自由》、《寻找自己》、《颤抖的大地》、《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
序 我家的相对论
01. 抽象的男人,写实的女人/抽象的男女,现实的人生
02. 男人的面具/英雄的宿命
03. 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个可悲的事实
04. 经过淬炼的宝剑/燃烧生命的狂人
05. 兴奋(High)到最高点/暖场的学问
06. 媒妁之言多幸福/终身大事,谈何容易?
07. 更相似!更相容!/不只有相撞,才知道缘分
08. 巨额的赡养费/离合悲欢总是钱!
09. 恒星的陨落/时光的飞逝
10. 老神在在/叛逆基因
11. 何处有鬼神?/投射之中有希望
12. 法国餐优雅吗?/吃饱了再说吧!
13.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不公平
14. 交换婚姻/离婚的代价
15. 人性的卑劣与崇高/数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16. 爱情要跳槽/婚姻不能早退
17. 何必管太多/做个自由的美梦
18. 情到深处总是伤/伤到深处总是情
19. 其实我们很优雅/将心比心
20. 谁是纽约客?/纽约,我爱你,但你让我很沮丧
21. 不做香蕉夹心人/不中不西,不如又中又西
22. 留住我们的人才/人才需要流动
23. 你还会不会选择我?/做错的事跟做对的事
后 记
抽象的男人,写实的女人我的乒乓球教练常怨女生打球笨。明明告诉女生:“对方来的是‘旋转球’,必须瞄准桌子外面打,球才会落在桌子上,如果往桌子上打,反而会被旋到桌外。”男生多半一听就懂了,可是女生不知道为什么,死心眼,她们非往桌上打不可。我回家对妻转述。太太居然一笑,说如果是她也一样,当然往桌上打,哪有往桌子外面打的道理。还加一句:女生比较实在,朝哪打,就是朝哪打,不像男人那么鬼。怪不得医学上早发现,对抽象的东西,女生比较不行。小学、初中功课比男生棒的女生,常常上高中碰上数理化的东西就不如男生了。(哈佛大学的校长为了说这道理,甚至得罪了一些女生。)男人开车,一边左转右转,一边回忆前面转过的路,甚至会看日光和阴影,计算自己的方向;女生不同,她们重视的是眼前,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后面的还不知道。男人记地方,常会说过了哪个路口,数几个红绿灯,向哪转。如果约在十字路口碰面,男人常说在东北角还是西南角。女人则可能怨:“去你的东西南北!只要告诉我那里有什么大楼,旁边有什么明显的商店就成了。”女生这么说,也是因为她们“实在”--何必谈方向?方向太抽象了,那里有棵大树、有个公园、有家7-11便利店,不是比什么都真实吗?连看电影,男生女生都不一样。中学男生特爱看外层空间冒险的电影,中学女生却着迷写实的偶像剧。你如果笑那根本是胡闹、怎么看怎么假,她八成回一句:“你看的外星人,更荒诞!”至于中年,男女差别更大。男性常有童心,好奇,40岁还爱看战争科幻。但是如果你问女士们,她们八成只爱看写实剧。科幻片要她想象,跟打球一样,她想不出来。写实剧却能令她感同身受,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以前对这男女的差别,我搞不懂,只觉得女生缺乏想象力。活了大半辈子,才渐渐想通,女人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是生物进化赋予雌性的本能。女人必须“实在”,因为养孩子和柴米油盐比什么都实在。连小鸟都如此。不久前,我家院里有知更鸟做巢,我过去偷看,每次才走近,那孵窝的雌鸟就会飞出来对我鬼叫,还有几次居然俯冲攻击我。只要雌鸟一叫,公鸟必定赶来,一起站在树头对我吼。而当我离开,才转过屋角,雌鸟看不到我,就不叫了,立刻回去孵窝,好像再也不担心。只有那公鸟会继续跟着我,甚至飞过房子,看我是否真走远了。雌鸟不能多想,多想蛋就会着凉;公鸟不能不远虑,否则一家就可能有危险。狮子、老虎也一样。虎妈妈生了几个娃娃,孩子小时候可以跟虎爸爸抓抓咬咬地玩耍,但是才长成青少年,便开始被虎爸爸排斥。就算不排斥,成年的老虎也会自动离开家,它四处撒尿做记号,表示那是它的地盘,它要有它的世界,它的世界是它未来孩子的家。雄性天生是要探险、要开拓的。那些渡海的先民,90%都是男人,男人天生对地平线、海平线后面的世界好奇,于是他们走出去。有些半路遇险死了,有些到达了新生地,再回头,把女人接去。雄性也是天生要出去觅食的。有些鸟,譬如巨喙的犀鸟,甚至会衔泥土把孵蛋的雌鸟封在树洞里,像是出征的战士为妻子挂上贞操带。当然,远征的战士常死在战场,觅食的雄鸟常死在枪下或爪下,那些守着窝的女人或雌鸟,就失去了依靠。她们除了继续把孩子带大,还得工作养家,她们成为可怜的单亲妈妈。我相信那些妈妈必定变得较有方向感。因为过去她们只要守着窝,等丈夫归来,不必走远。现在她们得离开窝,而且自己找路回家,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娃娃。总想起以前在兰屿,看一个妈妈背着孩子,整理丈夫打回来的鱼,她把鱼一条条挂在屋前晒干,虽不说话,但脸上洋溢出一种安详满足的表情。总想起年轻时,把薪水袋交给太太,她一张一张数,我问为什么数了又数,她说她从小就喜欢这样,觉得有好多钱,就算不花,数一数,听那声音,也很满足。总想起院子里的知更鸟做窝的时候,公鸟忙着把干草和小树枝一次又一次衔到枝头。雌鸟忙着编织排列,还不断坐上去,扭动着胖大的肚子,把窝的形状压出来。男人天生爱探险,要为孩子找一个新天地;女人天生较现实,实实在在让孩子长大;男人天生要远行,远行是为家;女人天生爱守家,守家等着丈夫归来。男人是耙子,女人是篓子。男人抽象,女人写实。抽象的男女,现实的人生“男女之间的大不同”等于“文学家的游戏地盘”。无论科学怎样发达,也永远赶不上文学探讨人性的深度。社会心理学家一辈子的研究,也抵不过莎士比亚的一句名言。但文学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国度--彼此尊重,但不能越过界线。当你用科学的例子来写文学的结论,必然会受到挑战。所以,亲爱的老爸,当您用进化论和动物行为学来说“男人抽象,女人写实”的时候,就要小心踩到地雷哦!以前在大学念心理学,曾接触不少男女性别的研究。每次读到新的理论,不禁会用自己的经验来验证这理论“准不准”。但每次,我都必然发觉现实比理论复杂一百倍。例如当年有本非常畅销的书,谈的是男女沟通方式的差别,它说男人在沟通问题时,讲究的是寻找答案,来显示自己的能力。相对的,当女人沟通问题时,要的只是“同舟共济”的感觉,希望从对方的回应中获得同情的温暖。因此,当女人向男人抱怨时,男人常为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感到无力,但女人却心想:“你为什么不给我点支持,反而显得那么没耐心?” 准不准?好像很准!但问题是:谁比较实际?男同学说:“女人不解决问题,光要人抱抱,不实际!”女同学则反驳:“答案迟早会有,但你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觉,那才叫不顾现实!”总而言之,双方都不想被指控“不实际”。男人的方向感比女人好,这是有统计根据的。但男人自以为方向感好而不肯问路,也是个事实。最近去了巴黎一趟,我敢说,任何觉得自己迷不了路的男人,到了那里都会变成大路痴。因为巴黎的街道不照东南西北规则,许多小巷弄拐弯抹角完全无厘头。女生反而比较自在,因为随处都是别有特色的建筑,无论是老教堂还是名品商店,都成为认路的地标。所以在巴黎,连男人指路时都像女人:“往前走五百米,看到广场后,从LV店右边的巷子转进去……”不同的城市需要不同的认路方法,这才叫真正的实际。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男女不但身体不同,大脑也不同,而且是大大不同。女人比男人多了许多脑细胞连接体。这种白质(编辑注:由脑及脊髓、神经纤维所构成的白色组织)包括了连接大脑左右侧的细胞,而女人比男人多了10倍以上!也难怪女人擅长一心多用,思考问题时也较多面性,较为“宏观”。但相对的,男人比女人多了6倍灰白质,也就是负责“计算功能”的脑细胞,所以男人的思路比较单一,也比较有逻辑。虽然思考方式不同,但在一般的智力测验上,男女是不分上下的。至于说哪种模式比较“实际”,全要看碰到什么样的题目。在中国有部很受欢迎的电影,叫《帝企鹅日记》。那是一部纪录片,拍摄南极的“帝企鹅”(Emperor Penguins)。它们生活在全世界最寒冷的海洋里,而且有一种非常特别的交配方式。到了企鹅繁殖的季节,它们会集体登陆,用两只短短的脚走上100公里,到最安全的陆地交配。企鹅妈妈一生了蛋就把它交给企鹅爸爸保管,自己跑回海里进食。企鹅爸爸们则把蛋夹在肚子底下,大伙儿挤在一起取暖,一站就两三个月。当小企鹅孵出时,企鹅爸爸已消耗了一半的体重。这时企鹅妈妈才从远处回来,把肚子里的鱼吐出来给企鹅宝宝吃。多么颠倒的生存方式!但这也是不得已,因为南极陆地上根本没有食物。企鹅妈妈为了生蛋,已经消耗了许多养分。如果留下来管孩子,谁也活不了。这让我联想到社会。为了确保自己的高薪职位,越来越多的职业女性必须缩短自己的产假,孩子一生下来便冲回去上班,反而是父亲留在家里当起了“奶爸”。经济这么不景气,也没有办法啊!这也是残酷的现实。所以,亲爱的老爸,当您说“男人抽象,女人现实”时,我不能完全同意,因为什么算“现实”,得看周遭环境。不分男女,人都有梦想,只有生命是现实的。
《因为是亲人,我才告诉你》编辑推荐:三岁他突然离别生身父母,九岁突然失去养父,十三岁突然他家失火,十六岁突然吐血休学,二十岁突然搬去违建,二十五突然我罹患哮喘……人生多意外,幸福太脆弱。后来每次他看到家门,就庆幸家还在!只要他见到妈妈,就高兴母亲还活着!只要不哮喘,就赞美空气真不错。不失就是得;活着就是福;正面思考就快乐!他,就是励志大师--刘墉!刘墉说儿子小时候有一次弹琴错了音,就顺手敲他一下,后来发现他没错,就赔他五块钱,但他接着还刘墉三块,说:“敲得不痛,两块就好。”每次刘墉骂刘轩,一定给他辩解的时间,他说得对,刘墉也道歉。道歉是平等和彼此尊重的体现,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向争执中死不认错的爱人道歉,歉的不是错,是惹他不高兴。因为爱没有输赢,只有安心。世上最大最毒最伤到心灵深处的争吵都因为爱,问题是争什么?争是非还是对错?爱是没有是非对错,只有爱与不爱的。吵!只因为还爱,既然甩不开,只好继续吵,继续狠狠用最毒的话去伤害自己和自己最爱的人。唯一解决的方法是分开一段时间,让时空淘洗,把所有的争吵都洗光了,遗忘了!最后发现怎么都洗不掉的只有爱。因为是亲人,所以相爱,相予相知,亦师亦友,由此碰撞出奇妙的智慧火花。
无
因为是大作家刘墉的儿子出的书,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来读的,没想到跟刘墉的书一样精彩,看来以后刘轩的书也要每本必读了
很好的角度。有刘墉说,刘轩说。都不错。
刘墉和刘轩我都很喜欢。更喜欢书中刘轩的很多观点,他接受中西方教育,思想时而传统时而开放。我用一下午看完了,但是我觉得应该再看一遍,要有自己的观点来跟他们辩论或者共鸣,那才是阅读的真谛——
刘墉刘轩我都很喜欢 很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劲头啊
一直喜欢刘墉和刘轩,好书
一直喜欢刘墉老师的书,像父亲一样的娓娓道来人生的道理,又不让人反感,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告诉你人生的点点滴滴。一路读来,一路成长。
很喜欢刘墉的书,看了一本又一本,每一次都能说到人的心坎里,已经买了六七本了,都不错的。
刘墉父子的一本书 浓浓父爱 应该不错
这个商品不错\'喜欢刘墉\'喜欢那种语气
一直很喜欢刘墉的著作,感觉很好!
一直很喜欢刘墉的书,出一本买一本,这本也很好!
好东西。刘墉老师
一直很喜欢看刘墉的书,想把刘墉的每本书都读个遍
好书,支持刘墉
我非常喜欢刘墉老师的书
刘墉的书我一直很喜欢
刘轩为人父后的作品,与学生时代的想法与思维都不同,值得推荐
儿子在叛逆期,说多了嫌烦,改了教育思路,买一些书给他看,希望对他能有所帮助
亲人间的爱 永远那么的真实不装饰 但是也需要彼此去精心的照顾 尊敬 值得阅读
一周内看完,传给家人看,也是三两天就看完了。互相交流中,都爱---刘庸所著,亲情浓浓~~
我儿子在读,有一定的借鉴。
书写得很新颖,一个话题,父子两篇文章,各有见地,看过以后加深了凡事要站在对方角度多考虑。
喜欢这种对话的形式,能看到两代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见解,既有老一代的经验,也有年轻一代的激情。
我原以为这也是本处世书,后来发现不是,稍微有点失望。
还没开始看呢.上次打折的时候就选了,送来不能刷卡,就说能刷卡的时候再送吧,结果就没给送,然后还记录由于客户原因拒签.唉!当当碰到不能刷卡很多次了,难道都是刷卡机的原因???
是一本不错的书,哥哥说很好看
刘家父子俩的书面沟通,不错啦!
两代人的对话,买给老公学习了
自己读,孩子读,都好.都可以反省一下自己的观点
源于生活的故事,让你知道如何更好地生活,活在当下,我们更应该珍惜的事这一份亘古不变的亲情,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谢谢你们教会我成长!
比较喜欢看这父子俩的作品
很真实的一本书,说透了很多我们本该明白却又糊涂的道理
书的质量很不错,内容很好,向大家推荐哦
这本书我还没看过,不过感觉很不错
非常喜欢,真心不错的一本书
朋友推荐的书,可以看看,毕竟是父子俩的对话
不错,值得你去阅读。
还没读,看来不错的
内容很不错,值得深思
在书店里翻了翻,不错,**当买的。
语重心长的话,看起来也让人很舒服。呵呵。
很有用的一本书,对刚进入社会的我很有用,能学到不少东西。
刚到手,开始看,应该不会差的,看了这么多年他写的东西
写得很棒
很好。对我帮助很大。书非常赞。
书很好,关键是我们能学到用到多少
包装很好,还没看。慢慢细读
内容好,书本身手感也好。
书好,质量也好,很值得一读
原以为是新作品,没想到内容和之前的书一样,只是书名不同。
小感动 小感悟 耐人寻味 值得入手
很好看的书,得到很多启发。
正版书没话说!
超赞!包装精美,内容感人!值得一看!
还没看,很期待,尤其是《为什么是毛泽东》
送给你身边刚刚成长起来的孩子,让他们受益终生。
超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的
一直很喜欢刘墉、刘轩,感觉会是一本好书
内容很精湛,喜欢
从小事来说如何与家人相处~
很好的书籍,育人育己
亲子互动
买来学习下,对教育小孩有帮助吧
我买给孩子读的,
还没开始读,不过很期待
送弟弟的礼物,很开心很满意
这本书在封面处隐约写着奋斗书(刘轩头像下,有一行白色写着:“奋斗书——刘墉父子谈人生”)其实这本书就是原封不动的奋斗书,只是改了个封面,里面的内容完全一样,就是顺序有所改变,换了个封面和出版社又继续开卖了。如果买了《奋斗书》的读者就不必买这本书了
应该还不错,一直都很喜欢刘墉先生,期待适合女生看!
第三视角去观察两代男人的对话。
比较喜欢这作家的作品,内容诙谐幽默
父子之间的真实谈话
小故事的文章,内容很少,翻两翻就读完了。
年龄长了些,对这本书有更客观评价了。觉得值得一读,但也只值得读一读。
感觉和以前的书差不多,没有惊喜
原来我已经买过一本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了,只不过名字不同
冲着封面几句话买的 内容却和我想的不一样
有些内容还是有实用价值的,不妨一读。
还挺行,墉爸的文字 风格一贯
是父子俩个,恩,怎么说呢,就是我以前和同学那样,写的东西,互相写评语。主要是刘轩对他老爸寄给他的文章做感想,发表言论。还可以吧。
以为是刘墉的新书,买来发现只是换了个封面,内容还是以前的,失望。
标题很棒,刘墉也确实是教子有方,还没完全读完,不过读后总有小小的失望,好像这样成书成文还差了点,不过瘾。
不过,对刘墉先生还是非常欣赏的。这书一般
书的外面有层塑料包着,拿到手的时候很好很完整。
当当的包装太差了,包装袋都被磨得不成样子,书上有很多沙粒状的压痕,太差了。
书挺好的,不过就是买贵了
书内容不错的,但是书没保护好,收到快递的时候一看,都烂了!
以前就已经看过刘墉的作品了,就像是身边的一位好友一样,静静的,细细的,告诉你那些事情好,那些情绪缺点不好,在他的《靠自己去长大》和《成长 成功》中都有这种感觉,只不过在这次的《因为是亲人,我才告诉你》更多的增加了一些社会现实,给我这个还未经世事的小孩提前上了一课,因此,在读书之时免不得在心中感叹:哦——还有这么多学问。并且,因为有刘轩的加入,这本书还拥有了许多新鲜血液的流动。当然,其中提出的很多事实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并且作者也游刃有余的留给了读者充分思考的空间。 这本整体来说还不错的书,适合人们在平心静气之时慢慢的,细细的,品读。
支持刘墉!支持正版!
之所以不给满星,是因为书籍中有些文字印记模糊,但是纸张不错,至少可以确定不是盗版书。书中的文章很赞,父子之间的为人处世观念在字里行间充分洋溢。很不错的一本书,至少觉得不亏。
有透明薄膜包装,所以还干净
地铁上看看,可惜没过几天,就看完了,内容还是不错的!
儿子的写法 很像是美国人的 可以启发想法
刘墉的书一直是心头大好
语文老师推荐,就买给我妈妈看,她觉得非常有意义
两父子的唇枪舌剑,各自观念的针锋相对,讲述了很多我们该懂却又常常忽略的道理~
平淡中质朴,实实在在的写最的事情!
很棒,很适合亲子教育哈哈哈
和刘墉的其他书对比,这本很一般
给了我很多的明示和启发,我也要努力想刘墉先生学习不负我心,不服我生。
刘墉老师从小教育儿子,就是要反驳他 这本书也是刘勇老师写信给儿子,儿子反驳。我觉得没多少 营养的东西可以吸附。只是普通的父子家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