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之恋
1987.10
北京出版社
亨利·特罗亚,Troyat,H
李宝源,陈祚敏
无
描写的是1812年拿破仑战败,俄军进驻巴黎,一位法国少妇苏菲爱上俄国青年军官尼古拉的“异国之恋”。婚后回到俄国,尼古拉参加“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流放西伯利亚,苏菲不畏艰难,偕丈夫去流放地,坚信“正义的光芒”会照到俄罗斯大地。
亨利·特罗亚于 1911年出生于莫斯科,原名列夫·塔拉索夫,父亲是亚美尼亚裔富商。十月革命后,他随父母流浪欧洲,1920年始定居法国。他在巴黎上学,攻读法律,得学士学位后从事过新闻工作,当过编辑,也当过政府职员。他的文学生涯开始于30年代。1936年,他发表小说《虚假的日子》、叙述的是一个儿子成为他父亲的专利对象的故事,获得了民众文学奖。1938年,又以《蜘蛛》一书获龚古尔文学奖。他描绘俄罗斯社会的长篇小说,有《只要大地继续存在》(3 卷,1950年)、《耕种与收获》(5卷,1953年)、《正义的光芒》(5卷,中译本书名为《异国之恋》)、《莫斯科人》(3卷,1974年)均是浩翰巨著.
特罗亚被认为是20世纪三大传记文学家之一(另两人为法国的莫洛亚和奥地利的茨威格)。从40年代起,他开始写传记,传主为俄国帝王彼得大帝、伊凡雷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二世)和俄国诗人和作家(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从80年代开始,又转向法国诗人和作家(福楼拜、左拉、莫泊桑、魏尔伦、波德莱尔、巴尔扎克)。他的传记文学作品都有事实根据,参以心理分析,人物栩栩如生,历史画面壮阔。以《普希金传》为例,作者阅读了近百种书籍和资料,花了数年时间才脱稿,书中系统地介绍普希金坎坷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过程、文学生活、恋爱和婚姻、性格特点、与沙皇的关系,以及主要作品和写作特点等等。不仅主人公普希金写得如见其人,一些次要人物也刻画得十分成功。如花花公子纳肖金、稳重老练又博学多才的卡拉姆辛、胆小怕事的诗人茹科夫斯基和维亚赛姆斯基、聪明的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十二月党人”诗人雷列耶夫等人形象都是十分鲜明。传记语言流畅优美,不论是对重大场景的描绘,还是对自然景色的叙述都出之于优美的文笔,文字之美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魅力。通过传主的一生,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当时沙皇俄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宫廷斗争和上流社会的生活状况,它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巨幅画卷。值得一提的是,特罗亚的传记,由于资料翔实,语言流畅,叙事生动,深深获得了读者的青睐。70年代末,法国《快报》杂志作过一次读者调查,特罗亚在法国读者中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巴尔扎克。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三位传记文学大家都写了巴尔扎克传。特罗亚的传记主线是巴尔扎克的爱情和写作,巴尔扎克作品中对那些高利贷者、骗子和野心家的真面目描绘得入木三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善良和真诚的巴尔扎克却到处受骗,办工厂、经商均告失败,负债累累,他不停地写作也永远还不清债务,读来令人唏嘘,却不忍释卷。
特罗亚于1959年荣幸入选法兰西学院时才48岁,是40个不朽者之一。法兰西学院由40位“不朽者”组成,空缺一位补一位。该学院成立350年以来,特罗亚是唯一的送走其他39位先他入选的“不朽者”而进入21世纪的人,巍然独存,已成为学院新方阵中的“长者”。
2007年3月2日在巴黎去世,终年95岁。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