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学入门

顾颉刚|整理:何启君 北京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北京  

作者:

顾颉刚|整理:何启君  

页数:

244  

Tag标签:

无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概要

  《中国史学入门》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史概要、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中国史书、杂史、经学 汉学、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略谈中国古代社会、浅变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宗教史略、中国哲学史略、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后记、修订再版后记、校订后记、三版校订、后记。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2—1980),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民俗学家。笔名有余毅、铭坚等。 顾颉刚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毕业。以后留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云南大学、齐鲁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兰州大学等,并任北平研究院历史组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主编《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学报》、《禹贡半月刊》、《边疆周刊》、《齐大国学季刊》、《文史杂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籍目录

序言三版前言一 中国民族史概要1.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2.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1)商(2)周、秦(3)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5)隋、唐、五代(6)宋、辽、金(7)元(8)明(9)清3.各民族神话中的祖先(1)盘古开天辟地(2)三皇五帝的各种说法(3)夏、商、周的传说和历史二 经书、子书和战国古书1.最早的中国文字2.经书漫谈(1)《诗经》(2)《尚书》(3)《礼经》——《仪礼》——《周礼》——《礼记》(4)《春秋经》——《左传》——《公羊传》——《毂梁传》(5)《孝经》(6)《论语》(7)《孟子》(8)《尔雅》(9)《易经》(10)经书杂论3.说说诸子百家(1)《墨子》(2)《杨子》(3)《庄子》(4)《老子》(5)《韩非子》(6)法家(7)《管子》(8)阴阳家(9)名家(10)杂家(11)诸子杂论4.经书、子书以外的战国古书(1)《竹书纪年》(2)《穆天子传》(3)《国语》(4)《战国策》(5)《逸周书》(6)《世本》(7)《山海经》(8)《楚辞》三 中国史书1.《二十四史》2.《史记》3.《汉书》、《后汉书》4.史书续谈四 杂史五 经学、汉学六 清代古学整理、考据学七 史料学与考古学的结合八 略谈中国古代社会九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十 中国宗教史略十一 中国哲学史略十二 中国历代京都和北京小史后记修订再版后记校订后记三版校订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一中国民族史概要中国民族史概要今天,十二月十五日,顾老看起来面色红润,腰板倍儿直,精神焕发,应我的请问,兴致盎然地讲述中国民族的源流。他的思路异常清晰,语言有条不紊,逻辑性强。谈起中华民族的历史,他带着一片挚爱之情,高论滔滔不绝。他的北京话带有少许苏州乡音,徐徐漫道。1.打破两个错误的观念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来源,有两个不科学的错误观念,必须打破。第一个错误,说中华民族自从三皇五帝以来,一直是统一的;又一直是封建帝王世代相传下来的。其实不然,三皇五帝是许多民族在悠悠的远古时期的不同的神;后人才把这些神联系起来,成为许多民族共同的神,称作“三皇”和“五帝”。古人说自己是“三皇”、“五帝”生出来的,是黄帝的子孙。其实,这是不对的。这个说法铁板钉钉般地定下来,就使得科学的民族史无法研究。第二个错误,以为中国民族是在四面八方之中央,其他少数民族在四边,东方的民族叫做夷,西方的称为戎,那在南方的就叫蛮,而北方的则呼为狄。实际上并非如此,古时,夷人、狄人各方都有。夷、狄、戎、蛮并没有某种固定的地域分配。现今,我们知道的有“北京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这都是新发现的五十万年前到四五万年前的古人。这些古人,与今日之中华民族,究竟有何联系?还不知道,没有研究清楚。今天的中华人,只不过四千年。而人类整个历史异常漫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数千年。可是,考古,可到达一万年;古生物学可到一百万年;地质学可以到几百万年。真不知,人类史从何时起始。现在的有文字记载,又有文物为佐证的人类历史,仍旧是太短太短了。2.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1)商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有文字资料的,自商代的甲骨文起始,算来不过只有三到四千年。商人,是中华民族。它的东边为鸟夷人。鸟夷人把鸟作为自己的图腾。凤鸟氏、玄鸟氏和爽鸠氏都是鸟夷。鸟夷人所占地域极为广大。大概以山东为中心,最北到东北地区;南到江苏;西到河南。这些都有考古的根据。鸟族文化是黑陶文化。黑陶在山东、河南、东北、江苏等区域发现很多。黑陶的特点是薄,上面都有鸟头。这些是近些年才发现知晓的。商的西边是羌人。羌人占地有陕西、甘肃一带。商人在河南、河北地区。同其他部落比起来,当时已算是很大的了。商的南边是越,在甲骨文中无越的资料。因商同越的交往少。那时,商与南方、北方的关系少,而与东方、西方的关系多。商的北面,仍是夷。夷人沿海而居。另外它的北边还有狄,但关系不多。商代的中华民族大概如此。(2)周、秦商之后为周。周是羌人。羌人分成二支,一是姬姓,一是姜姓。都起源在渭河流域,陕西一带地方。姬姓同姜姓联姻。羊加男人为羌,羊加女人为姜。他们都以羊做图腾。周人后来向南、向东方扩展。向南方扩展的是太伯。他沿汉水向东南发展到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建立了吴国。这当然不是太伯一人、一次行动所达成的,而是慢慢地逐步形成的,从而吴国被周所统治。那个地方原本是越人。另外,周人向东扩展到了山西,再往东南到了河南。这一来,周人便同商人起了冲突,发生战争。结果,周灭了商。周的地方大了。最初周武王时候,他们扩充到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地域就很庞大了。周武王死了以后,他的子侄起来叛乱。这就引发了周公的东征。东征名义上是平叛,实际上则大大开拓了疆域。河北、山东都被吞并了。这个地带原是鸟夷的居留地,鸟夷人被迫分散,有的留下,有的逃到南方,有的逃往西方,有的跑往北方。所以周公东征的地方愈大,鸟夷人的分散也愈广。后来的秦人,姓赢,是鸟夷的一族。周公把秦人从东方赶到了西方。后来的越国,也是鸟夷人,赢姓。犬戎灭了周,东方的鸟夷人姓赢的自东方搬迁到西方。总之,东方和西方的各族混合了。到了秦代,东方的各族的人,则为来自西方的人(秦人)所统治了。狄,即犬戎,以犬为图腾,商时已有。到周时,同犬戎就近了。狄在西、北方,势力很大,地域很广。西部的在陕北地区,北部的在山西、河北地区,内蒙古全是狄人。战国以后变为匈奴。历史上的匈奴,来自狄人。到了春秋时代,狄人分为白狄和赤狄二支,用旗的不同来划分。赤狄占地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白狄在河北的定县。晋人灭掉了山西与河北的很多白狄和赤狄。到战国时期,秦又灭了陕西白狄。于是,狄更往北去。所以,战国到秦、汉,狄人都到长城以北去了。秦、晋、燕各国都营造长城。到战国时,晋国亡了之后,赵国、秦国、燕国全都造长城,为的是防御狄人。秦、汉以后,匈奴力量大,地域比中原还要大,占有了蒙古和新疆。匈奴人善于骑马射箭,善于打仗。所以秦朝特别派了大将蒙恬去抵御匈奴。可是,仍然被匈奴人抢去肥沃的河套地带,直到汉武帝时候才夺回。秦、汉时代,在北面以长城阻挡匈奴的战马。在南方,就开拓越。西周时吴太伯已到了越,这时又到南海郡和桂林郡(即广东、广西),还到了闽中郡(即福建)和象郡(就是越南)。越南的越人,在古代原本和浙江的越人是相同的。浙江的越有瓯人,东瓯人在温州,西瓯人在广西。南方的越人,用船向南方去,十分便利。如同北方的匈奴用马,能开到远方。越人,矮小的身子,黝黑色的皮肤,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马来种族。因为体格和马来人相同,这一种族,也许是中原人。再往南,则到了东南亚,好像匈奴人之到了西伯利亚。所以,古代的中华人,分为三:(一)在中间地区,中华先人,是东方的人和西部的人所合并起来的。(二)在北边地区,匈奴人,向北扩展。(三)在南部地区,越人。因此,可以这样说:全亚洲,在远古的岁月里,曾是三族共同开发。古日本、古朝鲜可能是鸟夷人。因为鸟夷人说,其祖先是鸟卵所生。在朝鲜,现在有许多证据。从商、周到秦代,许多民族合并起来,汉代以后就叫中华民族,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夜郎国,云南的滇国都并到一起。夜郎国,在汉武帝以前是独立存在的,到武帝时把它合并了。“夜郎自大”是怎么回事?汉朝使者到夜郎国,夜郎国王问道:“汉朝,比起我夜郎国来,孰大?”所以留下这个典故。比喻一个人不知天高地厚,而妄自尊大,人们就说他是“夜郎自大”。其实,他本不大。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要归功于三个人:(一)周公,他并下鸟夷,一直到了东方,到了海边。(二)秦始皇,他并下了南方的越,到了福建、广东、广西。(三)汉武帝,他发展到了云南、贵州。四川,战国时,秦国就加以开发。四川,一是巴,在重庆;一是蜀,在成都。秦始皇之能够统一全中国,和开拓四川大有关系。因为,四川有米,打下巴和蜀之后,有了三个大地区,就可以攻取东方,东方却不能打西川。内地的小种族有许多许多。如蛮,它分很多个种族。对于蛮的开发,要归功于楚。楚,本为东方的人,同鸟夷很近。楚人姓芊。楚以羊为图腾。原先在河南的东部,被周公一打,迁徙到汉水流域湖北一带。到了荆山,周公的力量达不到了,以后,它壮大起来。接着,南方的许多小种族都为它所合并。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各区域。楚曾派人打云南,没有成功。但南蛮的大部分是被楚所同化。战国时,越国灭了吴国之后,楚国把越国灭掉。所以,楚在春秋、战国时代,地域最大,其周围有五千里。其次,才是秦。当时,许多人以为楚是要统一全国的;可是,楚却为秦灭掉。春秋时代,有四个大国。即齐国、晋国、秦国、楚国。齐国占了山东的大半(东北部),及河北的南部。晋国占了山西的全部及河北的西部。晋国本在山西的南部,它向北发展,到了雁门关以南一带地方。秦国,原先是在甘肃的东部——清水县。后来它扩充到陕西中部,再扩充到陕北以及陕南,加上甘肃的西部。到战国年间,秦国扩展到四川。秦始皇时,已经达到了福建和两广,这时的版图同当今的领域,就已经差不多了。说到燕国,很有味道,它本来很小,可是到战国时期却大起来。它到了辽宁及内蒙古的东部。燕昭王向东北发展,到达热河、辽宁。这一扩充,主要是打击了朝鲜。原在辽宁、热河、河北、东北之一角的朝鲜人,便移到了现下的朝鲜。朝鲜人称大河为滦。“滦”字变音成“辽”,又变为“凌”这在韩音中,都是河。朝鲜人东迁,但是有一部分朝鲜人仍然留居在东北,这就是原名称的高丽。到唐朝,唐太宗又去打高丽,当时主要在今之鞍山一带区域。所以战国时的燕国很大。

后记

一九六五年冬至一九六六年春这段时间,顾颉刚师在香山疗养所休养。他曾为何启君同志说过中国的历史。当时何老边听边记,作了厚厚一册的详细记录。在十年动乱中,这册笔记虽然遭到劫难,但竟幸运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事。更为难得的是,何老为了让顾师对他一个人所谈的,使众人也能听到,又费了几个月尽心竭力的努力,把他的笔记整理成为《中国史学入门》一书出版,实现了顾师的遗愿。革命老同志的这种谦虚好学、认真不苟和一心为大众的精神,令人钦敬!这本书问世以后,深受广大爱好历史的读者的欢迎。但也发现有一些差错。出版社以我在整理顾先生的遗著,嘱校订一遍。对我来说,这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虽然自己感到很谫陋,但还是承担下来,做一些必要的校核和订正。读者看了这本书之后,可能还会想知道在顾师自己的著述中对这次讲史的记载。现在就把我正整理顾先生遗著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材料介绍如下:一九六五年冬,顾师患结肠气囊肿,于十月二十一日住入北京医院,十一月四日动手术割除。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于十二月三日离开北京医院,一去香山疗养所休养,寓枫林村105室。在休养期间,他应何启君同志之请,为他讲中国的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入门》是顾颉刚大师一生心血的闪光晶体,展示了他老先生对中华民族之远古先人的深刻探索,也展现了顾先生的渊博与精深。显示着这位鼎鼎大名的史坛巨人对于古史的谙熟、通晓及其铿锵有声的独到见解。《中国史学入门》是广大史学爱好者的有益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学入门 PDF格式下载



昨天到的书,看了前面顾老讲历史的部分,也许因为是口述,觉得有几处不够准确. 我想知识的准确性也许不是顾老的着眼点,隐于文字下对历史的态度更值得去看. 只不过本书中时隐时现的 何君 说明文字实在有吹捧之嫌,让人看了不舒服!!


评论的朋友到底看过这本书没有,不要乱评,这是我近年看到最差的一本史类书籍,所谓革命意识形态的痕迹非常严重,阶级分明,基本上是以论断的口气来说历史,王西庄恃才傲物,臧否激烈,后人对此颇多微词,但其著书,仍冠以《十七史商榷》之名,史学态度,依然严谨。 本身信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并无不妥,但本书到处充斥权威的口气,真是看得如鲠在喉!学无止境,历史评价更要审慎!!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在选择时不能只看作者名气,因为上一代许多学者在其研究精力最旺盛时,基本身处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受意识形态影响非常大,后人看起来觉得可笑,但想深一层其实可悲。只靠名气选择书籍不适合那个时期,如邓广铭先生之四传二谱,但凡解放后所作,尽管依然考证严谨,但其核心思想一概革命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全都和谐掉了”,实在不忍卒睹,只能扼腕,绕道了。。。


刚收到,书是好书! 印刷却实在很差,基本上是80年代历史教科书水平,很多黑白图片还不如不印,一片灰蒙蒙,真是---雾里看图!!! ... ...幸亏买这本书也不是为了看图


对于一般性科普很好,应该算是上课笔记,只有骨头没啥肉的类型,但是骨架健全吧。


因为是整理的 所以不免内容上有点乱排版配不上大家作品 且发现错字若干。。。内容还好 建议买作者其他著作


果然是大家小书满肚子的学问,小小的说一点,确很精到。也许观点值得商榷,但值得一读。


顾氏是大家,但这本书只是顾氏和晚辈聊天而已,很通俗,不是学术性著作。


“入门”两字非常准确,很好的启蒙教材。开启了新思路。


这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本.这么一本不厚的小书,居然把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说尽,顾老真是了不得的大家.值得一读并收藏之.


历史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如果你想深刻的学习历史知识,可以各种史书,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想掌握历史常识的话,此书值得一读。有些观点,你可以赞同,你可以摒弃,但顾颉刚确实是一位史学家。


我是看完了王力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后紧接着看这本的,两本书的内容结合起来看,很好!用“深入浅出”来形容这本书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不是把中国历史吃透了又嚼碎了的大家,是无法用这样浅显易懂的文字,好似讲故事一样把那些艰深的学术道理娓娓道来的。... 阅读更多


因为作者是大历史学家,所以写作此书方能深入而浅出,提纲而挈领。此书的内容和文笔就不用说了,印刷和装帧亦不错,价格也算公道,值得推荐阅读!


你没看过吗?这是不应该的!!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本书能给你描述中国的历史。


经典之作,读的时候很像中学老师在讲历史课。对于回忆中国历史的大致脉络和入门学习,肯定是不错的导读本。


实在是好书。看题目只觉历史课本节节讲过,但细看内容却是不同。如果对历史已有涉猎可以看看,顾老有好多真知灼见,确实大家气派。即使有些观点尚有争议,也是一家之言。 另外书中关于王守仁格竹子一段,和当年明月说的一模一样。越觉得当年明月虽然有些史学观点比较草根,比较煽情,但关于史实的叙述还是章章有据的。... 阅读更多


这是顾銡刚老先生的书 何启君负责整理的!!!!!!


不愧为大家小书的代表作品,值得一看。顾老先生的言辞,满腹经纶,小窥其中一斑。将大学问讲的通俗易懂,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