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景泰蓝

李苍彦,李新民 著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05-01  

出版社: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作者:

李苍彦,李新民 著  

页数:

180  

内容概要

  《景泰蓝》的文字由李苍彦执笔,图片由李新民拍摄或收集;在文字撰写中参阅了已出版的相关文献,古代部分的个别图片转载自相关画册;书中所用的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图片均由其本人提供。在此,我们对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和图片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对在百忙中抽时间参与核实文字、提供作品图片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和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表示衷心感谢,也对热心支持、协助《景泰蓝》编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诚挚地希望阅读《景泰蓝》的朋友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世人皆叹神工技——记北京景泰蓝第一章 景泰蓝的称谓、界定及源流第一节 景泰蓝的称谓第二节 景泰蓝的界定一、广义的界定二、狭义的界定三、艺术搪瓷说第三节 景泰蓝的源流一、本土说二、外来说三、综合说第二章 景泰蓝的滥觞与发展第一节 景泰蓝的产生年代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景泰蓝第三节 近代史上景泰蓝的兴衰第四节 当代景泰蓝的发展和创新第三章 景泰蓝的类别与品种第一节 景泰蓝的类别一、铜(金、银)胎掐丝珐琅器二、金属錾胎珐琅器三、金属锤胎珐琅器四、铜胎画珐琅器五、金属胎露地珐琅器六、透明珐琅器七、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八、机制景泰蓝九、多种原料、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十、金属胎平面掐丝珐琅画第二节 景泰蓝的品种一、器皿类二、家具类三、仿古类四、灯具类五、首饰类六、杂项类七、综合类第四章 景泰蓝的制作材料第一节 金属材科和珐琅釉料一、金属材料二、珐琅釉料第二节 黏结材料与辅助材料一、黏结材料二、辅助材料……第五章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第六章 景泰蓝的造型与纹样第七章 景泰蓝著名艺人第八章 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名作赏析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学术界一些人认为,掐丝珐琅发明于3~6世纪,以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为中心,盛于10~13世纪初。当时,掐丝珐琅所用的金属胎以金为主,银、铜次之。作品多半为宗教用品或饰品。这类作品曾大量外销到世界各地。  那么大食窑技术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传人我国的呢?13世纪下半叶,元代蒙哥为大汗时(125l~1295),曾派遣忽必烈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当时军内有一条特别的法令:“惟匠得免”,俘虏中凡是有专业技术的工匠均不杀。这些匠人作为工奴则可以分于各营或押送后方,生产制造各种物品,以补充军队连年远征的消耗。忽必烈将征战中所获的工匠带回中国境内,让他们从事自身所精通的各种行业。由于当时西亚波斯一带掐丝珐琅工艺的技术很发达,从事这行的工匠在战时有不少人被征入伍,在被俘后发挥技术之所长,给元代贵族制作供享受的专用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带来了烧造珐琅器的工艺甚至原料,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必然成为了贵族们的重要需求。当时的金属珐琅制品的造型、图案虽多按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制造,但其中也难免带有阿拉伯地区的风格。经过若干年后,这种工艺技术逐渐被我国工匠所掌握,再生产出来的制品也就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情调了。因此有专家认为,西亚波斯的金属珐琅技术很可能于此时被引进中国。  第三,景泰蓝在中国的称谓颇多,而一般又以称作“珐琅”者为众。按照常见的用产地名称来称呼出产物的习惯,有的专家学者对与珐琅谐音的地名作过一番探究。一是据清代((陶说》记载,珐琅又称“发郎”、“佛朗”、“发蓝”,实为“佛(艹林)”。佛(艹林)国,据《汉书》、《唐书》记载,即是大秦,亦即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称谓。4世纪,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盛行金属珐琅工艺制品。12世纪,两河流域烧造的有铭文的铜胎掐丝珐琅盘,盘面描绘亚历山大大帝驾驭天马升天的故事,就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典型例证。珐琅工艺技术传人中国后,中国人就用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佛秣”的国名作为这一技术的名称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景泰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