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密上甘岭

张嵩山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张嵩山  

页数:

316  

Tag标签:

无  

前言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军队在世界战争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如果说它是200多万志愿军官兵上演的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上甘岭战役就是剧中的一段华彩乐章。  上甘岭在五圣山南面,属朝鲜金化郡,是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1951年4月6日,我曾在那里参加志愿军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第五次战役,批发此役的政治动员令。然而,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一年半之后,一场喋血之战,使得这个藏在群山褶皱中的小山村举世闻名。  记得那时由于美方的无理刁难、,阻挠,单方面宣布休会,致使朝鲜停战谈判陷于僵滞,我便离开了工作八个多月的停战谈判代表团,回来主持志愿军政治部工作。  会场降温,战场升温,这已成了朝鲜战场谈谈打打的规律。就在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宣布无限期休会,傲慢地退出会场的当天,“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蓄谋已久的“金化攻势”计划。  6天之后——1952年10月14日,敌人集中了300多门远程重炮,百余架飞机,对我志愿军第十五军仅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实施狂轰滥炸。之后,他们又投入数营兵力轮番攻击,企图突破我志愿军中部防线。上甘岭昼夜硝烟弥漫,弹片纷飞,炮声雷鸣,敌机轮番轰炸声不绝于耳。美、韩军不惜血本,孤注一掷,倾力猛攻,其疯狂在朝鲜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第十五军守备部队面对装备殊优于己的敌人,毫不畏惧,依托坑道和工事,奋起反击,将敌人的攻击势头有效地遏制在上甘岭,未让其向北延伸一步。该军连续苦战23天之后,战役二梯队第十二军投入战斗,继续与敌反复拼杀。战斗之残酷,之悲壮,令人触目惊心。  上甘岭成了朝鲜战争的主战场。为了保证将战役必需的弹药给养运上去,汽车司机不够用,最后把总部领导的小车司机全部拉上去了。我的司机李殿瑞也上去了,还立了个三等功。  浴血苦战43天,我上甘岭坚守部队前仆后继,顽强作战,寸土未失,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持续进攻,取得了歼敌25000余人的伟大胜利,创造了我军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固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  这是我军有史以来依托坑道工事进行的一次成功的阵地防御战,其激烈程度在朝鲜战争中是罕见的,而它的胜利则加速了朝鲜停战的历史进程。  40多年过去了,上甘岭依然辉煌地耸立在世界战争史上。它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为军事文学提供了一个充沛的创作源泉。但我感到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一直还未有一部完整的反映上甘岭之战的文学作品问世。  在上甘岭战役胜利45周年前夕,我欣慰地看到空军青年作家张嵩山的长篇报告文学《血祭上甘岭》。这位上甘岭战役胜利后才出生的部队作家,历史唯物主义地观照45年前的那场血战,用文学手法,纪实地对其作了全景式的描述。这部作品在准确把握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脉,通篇洋溢着英勇无畏的激情的同时,着意刻画了战场氛围和参战官兵的亲历感受。其中许多细节,读来感人至深,如临其境。这部作品记录了战无不胜的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血与火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对那场战事做了大量的发掘和严谨的考证,具有较强的史实性。加上文字凝炼,质朴无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我愿意将这部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文,推荐给广大读者。让我们一起记住志愿军是怎样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记住和平的鸽子是怎样从血光与火光中飞腾起来的。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以最新解密资料重写60年前那场震撼世界的上甘岭之战的力作,这是一束遥祭数十万长眠异国的英灵,真诚献给那整整一代人的心香。历史的回望,绝不仅仅是对这一惨烈战事的简单还原,而是融入了作家对时代、对生命,乃至对人类命运的深深思考。 著名军旅作家张嵩山,曾从军于某空降部队,其前身即为当年坚守上甘岭的第十五军。他面见、采访过诸多残疾老兵乃至秦基伟等首长、前辈百余人,捕捉到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已近20年之久。三年前,他又得到一批美国国家档案馆封存50余年的相关解密史料,便潜心撰著,执著、艰辛地继续他的“上甘岭战役”。 本书以更为准确翔实的描述,纠正了以往军史上的某些相关记载以及同类纪实作品的不实之处,更为生动感人地讲述了那场亲历者生死难忘而不少今人却鲜闻其详的著名战事。其文笔精妙畅达,各方资料融会贯通,且极富人文真情,更有力地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那一代人的伟大献身精神,令人掩卷而叹,思绪万千…… 作者有言:“再遥远的历史,一经解密,仍是新闻。”也许更多人关注的并非解密数字,而是作家对解密史实的重新解读。

作者简介

张嵩山,中共党员。祖籍江苏淮安,1953年出生;1969年赴安徽庐江县插队务农;1970年进合肥制药厂做工;1972年入伍,历任空降兵某部班长、书记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文化部创作员,现为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一级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斗志凌云》,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第二大专案》、《一个傻子和一个市场》、《南线战争》、《摊牌——争夺上甘岭纪实》、20集电视连续剧本《壮专凌云》(已录制播放)、6集电视艺术片剧本《傻子沉浮录》(已录制播出)等。

书籍目录

我为什么重写上甘岭序·杜平第一章 对峙三八线 1.邓小平拍板:十五军上! 2.穿假冒野战服的李奇微挥师反扑 3.彭德怀最后一次排兵布阵 4.秦基伟有两个好参谋长第二章 五圣山大防御 1.总统坚持任命的司令官 2.两个主力师扼守一个谷地 3.可怕的狙击兵岭 4.“疯子团长”摩西第三章 “摊牌作战”D日 1.D日H时是几时? 2.范弗里特炮击量 3.两个连抗击十个连进攻 4.肉搏中,M-1步枪当棒子使第四章 两高地全面失守 1.战事扑朔迷离 2.擅长打防御的第四十五师 3.L连攻占派克峰第五章 大反击之夜 1.小孩儿连长 2.八连上去了 3.最高功勋的士兵 4.绷带洗红了一溪碧水第六章 坑道,水与红苹果 1.美第七师溜了 2.尿当光荣茶 3.“我的警卫连也用上了!” 4.一切为了五圣山前线第七章 十一个攻击波 1.第二战场 2.喀秋莎 3.一波三浪,死不旋踵第八章 朝鲜主战场 1.关于美国第一八七空降团 2.第十二军的王牌 3.超级火力 4.毛泽东主席拟文电示第九章 北山弥漫的红雾 1.拯救坑道部队 2.最后一名志愿军战俘 3.韩国兵比美国鬼子还难缠 4.第九个步兵团投入战斗第十章 说不完的上甘岭 1.终点即起点的战争怪圈 2.战役之最 3.走出战火硝烟之后附录 上甘岭战役敌我双方部队参战简况

章节摘录

  这是中国政府所能容忍的底线。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  朝鲜北部局势急剧恶化。10月1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陷落。至此,朝鲜已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全球军事最热点,无数双色泽迥异的眼睛,一起投向那个横卧在黄海和日本海波涛间的半岛。几乎大半个世界都从广播里听见麦克阿瑟踌躇满志的预言:“我认为到感恩节,正规抵抗在整个南北朝鲜就会终止。我本人希望到圣诞节能把第八集团军撤到日本,因为我们已在朝鲜赢得了胜利。中共军队参战的可能性很小,他们出兵的有利时机早已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指挥官会冒这样的风险,把大量兵力投入已被破坏殆尽的朝鲜半岛。”  然而,历史却诡秘地将一个国家的失望与希望、失利与胜利,经纬交织地编进了同一天里。  麦克阿瑟怎么也不会想到,命运已经为他安排下一个最强硬的对手,一个朴实得像中国大西北窑洞里走出的老农般的中国著名将领——彭德怀。就在平壤陷落的当天夜里,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4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由鸭绿江中国一侧的安东、辑安和长甸河口3个渡口,冒着深秋的蒙蒙细雨跨过江界。20天之后,宋时轮所率第九兵团的3个野战军也偃旗裹甲,钳马衔枚地悄然开进朝鲜北部的盖马高原。30万人的军事行动,美军竞毫无觉察。  鸦片战争以来,总是被人撵到家里来打的中国人,第一次没等人家打进门就迎将上去。  10月25日,晓伏夜行的志愿军突然扑向两水洞、黄草岭、飞虎山,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连续发动三次战役,解放平壤,光复汉城,将美军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北纬37度线的平泽、堤川、三陟一带。  日本战史学家认为:“美国第八集团军吃了美国陆军史上未曾有过的败仗。”  第三次战役结束仅一星期,第四次战役便又拉开战幕。敌我双方激烈攻防87天之后,美军北进100多公里,重又把战线推至38度线以北20多公里处。从此,敌我双方战线便像条风中的丝带,倏左倏右、忽南忽北地飘移在三八线两侧。  为夺回战场主动权,彭德怀毅然决定发起第五次战役,欲以实现歼敌5个师,将战线推向北纬37度线的作战企图。  1951年4月中旬,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九兵团、第四十七军以及大批特种兵部队刚刚完成战略集结,4月22日,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于黄昏时分惊天动地地打响了。志愿军11个野战军连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三、第五军团,在朝鲜中部200多公里宽的正面上全线出击,近70万人马一举突破北纬38度线。  这是志愿军继第三次战役之后,再度打过这条割裂朝鲜的非自然分界线。  当时还是第十五军文工队小队员的阚文彬老人,回忆起当时的壮观情景激动不已,说:“千军万马往南涌,一条山道上拥挤着好几支部队。人马车辆密不透风,一个贴着一个往前走,根本转不过身来。有好几次我给挤得两脚离地,漂浮在南去的人流里。那天走到大半夜时,前面传下口令:‘注意了,正在过三八线。’我伸长了脖子看,四野墨黑,什么标志也没有,只见正前方远远地闪动着敌人探照灯的光柱,剪状交叉地将夜空铰成一幅幅棱形。就是这时,我听见背上嘣的一声,人朝后我一直装在蓝布套里背在身上的二胡带子挣断了。我刚感觉到它的滑落,便揪心地听见一阵被踩踏的碎裂声……”  担任中央突击的志愿军第三兵团一字摆开三个野战军,中路便是秦基伟指挥的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的历史并不久远,其前身是1947年8月在太行军区及所属分区十几支地方武装基础上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简称“九纵”。太行军区司令员秦基伟任该纵司令员,太行军区副政委黄镇任该纵政委。组建十天后,九纵便投人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大反攻,西下太行,南渡黄河,挺兵豫西。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权威编撰人之一桑临春老人,对自己曾亲身参与创造的那段军史,态度极其洒脱。他以治史的公正与严谨,一句话便说白了九纵在豫西战区的地位:“敲敲边鼓。”  那时九纵三个旅21000多人,机枪、步枪加起来不到8000,两个人摊不上一支。队伍里有的战士只背了柄大刀,还有许多甩着两条膀子的徒手兵。  后来担任武汉军区空军政委的康星火说:那会儿的九纵穷得叮当响,全纵只有九门轻型火炮。我一说你就记住了,二三四——两门野炮,三门山炮,四门战防炮。  该纵第八十团全团只有一门六。迫击炮,过黄河时炮手没留意,被一浪颠到河里去了,团长牛子龙心疼得骂了他好几天娘。  那会儿,怎么瞧它,也不过是个晋冀鲁豫野战军里的一个末流小纵队,只能帮主力纵队打打下手,跑跑龙套。主力纵队送给他们几杆缴获富余下的枪支,或几卷电话被复线什么的,都高兴得屁颠颠的。  秦基伟也不否认这点,说:“我们不行就是不行嘛,从来不怕掉底子。不行就要拼命学习,拼命地干。”  正是基于这种精神,九纵很快便显现出它的战争灵性。豫西弄兵,竟日厮杀,虽说仗都不大,可是打一仗胜一仗。眼瞅着年把时间,九纵就骨骼粗大地发育起来。  1948年10月,刘伯承、邓小平调集中原野战军四个纵队围攻中原重地郑州。九纵的任务是由郑州北边攻城。秦基伟打仗一向爱琢磨,他分析郑州已是孤城一座,守城的国民党第四十军军长李振清并非蒋介石嫡系,未必会为老蒋卖命死守,很可能弃城逃跑。第四十军如果逃跑,最大的可能就是向北过黄河铁桥,与新乡的敌人会合。于是,他预先将其第七十九团、豫西四分区基干团和郏县独立团部署在敌人北逃的必经之地一一郑州西北的薛岗、苏家屯、双桥、杜庄一线,构筑工事,枕戈以待。  这一着儿是郑州战役制胜的关键。  果然不出秦基伟所料,郑州万余守敌一看中野四个纵队不声不响地合拢过来,未战先怯,没等中野部队形成合围,一大清早便慌忙洞开北门,仓皇出逃。然而,才出城十来公里,他们就被九纵阻击部队死死堵住,九纵主力也遍地掩杀过来,将敌压缩到老鸦陈这个五百来户人家的村庄里,人马密集得一排手榴弹扔过去,就能炸倒一大片。  当天下午3点左右,九纵对敌发起最后总攻,穿插分割,零敲碎剐地一口口吃。残阳如血时,九纵已开始打扫战场了。  过了好多年,四纵一位姓武的老人还气不过地骂道:“他奶奶个熊的,咱们四个纵队忙活半个多月,结果让九纵连肉带汤地全独吞了,一口也没给咱们剩下。”  此战,九纵以1:32的微小伤亡,歼敌11000余众,光俘虏就有9500多人。官兵们从没见过如此巨大的斩获,一堆一堆枪支摞得跟柴火垛似的;一箱箱弹药,码得跟方城似的。俘虏多得没处打发,秦基伟一高兴,送给四纵’700个,分到三纵300个……九纵的兵再不是一杆三八式、十几发子弹的寒酸样了,不仅武装起钢盔、呢绑腿、牛皮子弹袋,一多半人还使上了美式卡宾枪。就连兵团司令员陈赓看了都眼热,一把拽住秦基伟非要他请客。  当时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也在场,连声赞同说:“对头,对头,你打了蒋委员长的土豪,我们要打你的土豪。”  秦基伟笑道:“那好啊,我这几个月的伙食尾子,都共产算了。”  当晚三人就上街,可是城里的饭店都关门了。陈赓不甘心地转了几条街,硬是敲开一家小饭馆的门,自己动手下了一锅肉丝面,三人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  ……  P2-5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密上甘岭 PDF格式下载



终于决定买这本书。
信息爆炸时代,买书有时也成了一种赌博,网络销售时代更是如此。没有打开书卷之前,你不可能知道成色如何!
此前朝鲜战争的书读了一些,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萨苏的《铁在烧》,十几年前还有《黑雨》《黑雪》《汉江雪》,而最完整的反映朝鲜战争五次战役的莫过于《远东朝鲜战争》,可惜的是仅仅五次战役后便戛然而止,此后相当长一段的战争内涵没有涉及,而三八线上的对峙与板门店上的谈判之间的此消彼长可以说才是朝鲜战争的主旋律,其中代表莫过于上甘岭战役了。
关于此书的介绍,封面勒口上要详细的多,颇感任何推荐性书评再无必要。很长时间没有这样一气呵成地阅读了,四天,只用了四天阅读,而作者却用了二十年。不光大量的资料研究,更投入了大量的精神、情感,以及战争中人性的理性思考。
读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比较,军旅作家与平民作家对战争题材把握究竟在何处?发觉这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一点,绝无对包括自己的在内的非军旅作者、读者的丝毫不敬,只在视角不同而已。此前,余戈的《松山战役笔记》凸现出来的高度专业性特点“象板儿砖一样拍了过来”,彰显出职业军人把握军事素材的职业气息,致使不是发烧级读者可能都无法一口气读下去。但是论起职业军事素养,个人认为并不是军旅作家与平民作家在军事题材作品上的主要界别。
读罢掩卷长思,上甘岭战役书写得很周详,但是作为读者,能够说对上甘岭战役就已经很了解了吗?那时每天数万发炮弹的发射量,密集在弹丸之地,处身其间每一秒都是对生命以及生存最无情的绞杀。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遑论还要与敌人厮杀,而且还要打赢。举一个比较战例而言,在国民党抗击日寇的正面战场上,据说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下,曾给中国军队造成了一天被打掉一个军的损失。在央视前些年拍摄的“国民党抗战”之“长城保卫战”的纪录片中,据老兵讲当时九个团被拉上去,在日寇的炮火下一下子被打掉六个,战况的惨烈可想而知。因此国军随后的抗战中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采取不再将所有部队集中放置于掩体内的措施,虽然在外部露天战壕中虽然更容易遭到敌军炮火的打击,但是分散布局至少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这里对所有中华民族史上抗击外侮的中国军人表示崇高的敬意。战争中的思维成长都是靠血的代价换来的,尤其是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但是我们本该在抗战的惨烈之外更多一分应变力的,因为就炮火惨烈来说,日军当时的炮火与美军朝鲜战争中超出二战四倍的“范弗利特弹药量”不能同日而语,但是这部分中国军人坚持了下来,而且打赢了整个四十三天的战役。
平民作家多重于战争进程中的猎奇与兴奋点,不唯军事题材如此,可以说当今很多白话历史题材更是如此。猎奇与兴奋点的捕捉往往很热闹、很吸引人,但是却无法让读者在阅读的激情之外体味事件、史实整体脉络的发展,以及雄奇之后的平实与质朴。而军旅作家则更重于战争的全景叙述,战争的全景要包括从战役期初计划的制定、人员调配、火力配备、后勤补给保障、战役实施等一系列全景式排演,涉猎战争中的奇闻与描绘战争的残酷,其实只是这一系列链条上的点而已。而整个的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决非是偏重于引起读者兴趣看点的堆砌。当然我们不是要把每一部书都变成培养读者成为准军事人才的教科书,但是其间反映出的治史、尤其是治史著作的严谨,却可以使读者更好地把握整体发展的脉络,《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出奇制胜虽然能够引起读者广泛情感共鸣,但是看多了往往只是个热闹而已,“出奇”的奇并不能够于每一次战争中“克隆”,但“以正合”之中的“正”却可以让人更好地把握战争的全貌,历史题材也多如此。无怪乎人说“一部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好的现当代史。”我不相信凭借一味的猎奇与残酷的堆砌,可以让人体味到这一点。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再遥远的历史,一经解密,仍是新闻!
上甘岭,对于国人来说一段不平常的记忆!


花了一周来认真阅读。确实如作者自己讲的许多资料是新的。我曾读过《朝鲜战争》。相比之下,这本书更是在微观的上甘岭给出了更加清晰的历史画面重现。

我也去过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对于历史上的许多数字和提法,确实存在一些疑惑。

这本书提供的史料和资讯确实是翔实,严谨的。

好书。

真希望,写历史书的作家都能象写论文那样准备资料。象写散文那样文笔流畅。象写小说那样叙事清晰。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历史。


当当的商家服务态度好,订单确认快,送货快。这是我第一次从当当网购物的体会。书也写得好和真实,使我们更加了解了那段火红的历史。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最为残酷,最为血腥,最为著名的战役。保家卫国,抵御侵略是当时中国人民的坚强决心。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上甘岭,不能忘记最可爱的人。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原来确实不知道上甘岭的苦与泪,一代志愿军为了新中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你们是最伟大的人


作者将我带到硝烟弥漫的上甘岭!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令人肃然起敬!我们祖国现在的安宁和他们的浴血奋战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英勇牺牲是分不开的......伟大的志愿军万岁!!


上甘岭,一个为国人所知道的名字,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上甘岭上发生的一切。还原一个真实的上甘岭,是国人的责任,更是对于那些死难将士的祭奠。


本书比较真实,十分好看。真实的讲述了上甘岭战役,建议购买!


这书周末花了两天看完了,真不错。以前确实没有注意到上甘岭战役,一般都介绍为上甘岭战斗。而且作者花时间对很多细节进行了修正,我觉得这样做很严谨。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看到这本书还是因为一个电视节目请作者做访谈,热爱军事的我就记下来这本书,然后就买了这本书。刚拿到手中的时候心情的感觉是复杂的,仿佛书上浮现了当年激烈的战争场景。小时候就知道抗美援朝,但是非常片面,只是知道我们打败了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随着自己的长大,随着看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更多的东西,我们是几乎出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正规军以志愿军的名义进行作战。其实本没有我们中国的事情,但是二战结束后,美苏争霸的两强格局,导致了这场战争的爆发,面对时势,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再次卷入一场高强度的军事战争。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做出的牺牲太多太多。无数优秀的指战员血洒异国,包括毛岸英烈士。从书中我更具体的了解了志愿军的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心情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遥远国度,我们为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缅怀先烈,爱我中华!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即将出版,直到从当当购买并阅读后,才觉得比期待的要好,作者综合了各方面的资料,将历史还原给读者,使我们能真实的体会到所不为人知的那场战役,泪水几次差点把书页打湿!
个人觉得如果能够随章节配上简单的指示图,效果会更好!


刚读了一部分,书写得不错,语言很生动,史料很丰富,而且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调调,写得很客观。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作战英勇,精神高尚,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惨烈、残酷,真的很值得一看。


买回来后一口气看完了,很多史实第一次知道,对了解哪段历史很有好处,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重新认识抗美援朝战争,重新认识了我们“最可爱的人”,重新认识了秦基伟!没有伟大的牺牲就没有伟大的胜利!


写的很好,了解那场战役很好的一本书


买来后第一时间便读完了,是本值得读、值得收藏的好书。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历史态度是真诚的,也是负责的。最主要的一点是,我个人是觉得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些历史啊,知道我们的前辈破衣滥衫的情况下如何舍生忘死保卫祖国的,那时的美国多牛啊,他们一样敢于与之战斗!反观今天,我们是不是太软弱了!


绝对好书!文笔老到,资料权威,客观公正!


资料挺权威的,如果能有历史照片就更好了……


真实还原历史'让读者神人了解历史!


真的历史,震撼心灵


不管什么样的时代人都是要有精神的,任何改革都是从思想上改起速度会快


了解这段世人不该忘记的历史!


除了字感觉压得扁点儿,别的都挺好的。中国人应该牢记这段历史,是他们,打出了我们的尊严。


还没看,应该不错,包装很好,希望能看到真正的历史


对朝鲜战争题材的书都有兴趣,这本也不例外。


残酷战争的真实再现


内容翔实,很有可读性。


头天晚上定的,第二天中午就送到了,快递员服务态度还超好。书的质量也可以。


真是好书,还没仔细看,只是翻翻,看的出作者的化了心血


写得很真实,作者在素材搜集花了很大精力。


不错,我挺喜欢看的一本书。


这本书非常好看.


很好很好的一套巨著,演绎的十分成功


此书属文献类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的也很好


非要好看。


卖相挺好


不错的战史,内容详实。


包装很好,比想像中要大.


比较公正客观,而且非常好看!


正版图书,比较真实,比我以前看的详实多了。


共和国的和平是以烈士的鲜血换来的,这是任何谎言无法掩盖的。


到货蛮快。


里面记录了一代革命英雄的事迹,是永远的丰碑。


写得好,值得一读!


给爸爸买的~


我是将日军-国军的松山、美军--解放军的上甘岭、国军--四野的塔山放在一个平面来看的
解密上甘岭、1944松山都是不错的作品。
1944年的国军与日军就像今天的美军与伊拉克军队
林彪的四野防守的塔山确实不可思议,敢于放重兵在塔山,敢于死守,可能只有林彪能做到。
美军在大局已定的情势下打上甘岭,而且以拼消耗的方式打,美军只能失败。在优势情况下35军在上甘岭乏善可称,是一种遗憾。


对那段历史,虽然经常听到或被人提起,但真正开始了解还是从这本书。

作者比较认真和客观地从军事角度分析了这场六十年前的战役,尤其作者从中国、美国、朝鲜和韩国四个方面反复对比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和态度,是令人钦佩的。记忆中朝鲜战争就是出了很多英雄,一个接一个的学习,而对战役本身的了解却少之甚少。

这本书军事思路清晰,人物生动,事迹惨烈,太多事实我们不知道,不了解!
中国人民曾经是多么擅战而骁勇的,中国的将领是怎样运筹帷幄,指挥得当,巧妙灵活的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近乎无误的指挥了这场世界著名的战役。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采访详实,人物个性丰富鲜明,让人感觉个个都可爱。这场极其艰苦的战役是由这些人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上甘岭,异常惨烈,志愿军太英勇了。


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上甘岭,非常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上甘岭战役,本书客观全面的展示了战役全貌,很感动,再一次的激起了我的英雄主义情怀。


我们读书时的历史课中没有这段历史,对于当时的事件不了解,应该说书中的内容是通过中美历史学家解密当时的档案,还原了那段历史。中国军队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加落后的装备,打败了美国军队,书中也反映了当时的韩国军队的战斗力也是很不错的。。。。为祖国献身的战士自豪!!!


作家文摘上看到此书摘要,就记下来买了,一口气读完,确实不错。引用了很多对手美韩方面的资料,看完后对志愿军更加敬佩。
但书籍装帧一般,错字不时出现,可以说出版质量一般。


与《铁在烧》相衔接,都是发生在朝鲜中部“平金原”三角地带的战事,志愿军将士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值得后世好好汲取传承。


躺在床上看完,眼泪都几次落下来,当时的志愿军那种舍身忘死,令人震撼!


看了许多朝鲜战争的书。还是王树增写的(朝鲜战争)好一些。但此书也可看。


作者或出版社换了个书名,我只有再买一次。


很有现场感,不错!值得


还需要更多的勇气、真相


没看完呢 感觉一般


是我喜欢的题材,正在读。。。。。


客观可信,值得一看


但是可能我先看了《1944:松山战地笔记》,相比之下总觉得这本书演义气息浓了一些,就对战役的精细化程度而言不如后者,不过对于了解当年的那场战争来说也足够了。


还行吧了解下


遗憾的是经典的战斗和英雄的故事太少了点


多角度解密上甘岭那场战争,值得一读。


正版!用了4个小时看完了。


上甘岭战役的一些补充


推荐图书,闲来看看


思想理论学习必读的好书


开展教育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