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批判
2011-2
北京
李长之
197
无
这篇文章之要写,已是去年春天的事了。当时中国的作家论还不盛行,书局或杂志的编辑也还没以这为轰动读者耳目的号召,我忽然打算就中国几个在青年的印象上顶深的作家,一一加以批评起来,其中当然有鲁迅。我的用意是简单的,只在尽力之所能,写出我一点自信的负责的观察,像科学上的研究似的,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而已,我信这是批评者的惟一的态度。可是并没能如愿。这,一则是,我首先写出的,乃是一篇关于茅盾的文章,而关于茅盾的那篇文章,却颇使我扫兴。原先是在我对于《文学季刊》还有兴致时动笔的,可是草就的时候,就逢巧巴金先生自发表了批评文字可以包花生米的论调以后,便妄测我在报上有文字攻击他了,终日疑神疑鬼,并唆使他的一群神经过敏而又热诚的朋友们来以明枪暗箭相压迫了,问接的则有那批仰承小刊物编辑的鼻息的稿匠,以为骂我的稿子是容易登的,于是也以我作了开心的目标。可是那举动总是嗡嗡的,像蚊虫,并不大,而且只志在给人以不舒服,所以我没大理会。可是这余波继续地扩张下去,到现在还没有完,——虽然力量是更小了。话要说回去,在当时那种空气中,我是不愿意在人所不欢迎的刊物上发表东西的,我虽然写出东西愿意给人看,然而我不能因此舰然地委屈我的人格,所以我就把稿件追回来了,对于《文学季刊》也索性躲开。后来因为《现代》杂志索稿,便寄往《现代》了,刚要登,杂志是倒了,又据说我的稿子被扣,真假不知道,总之,是三问两问,越发渺茫了。四万多字的篇幅,三五夜的心血,只因为没钱雇人重抄,便自己再也见不到只字了。因为这,我懒得写类似的文章。同时,作家论的调子已经太滥,而且大抵是有作用的,照了我对热闹往往是远开的原则,就把兴趣移往别处了。现在再要写,却极其偶然,只是我借来的许多鲁迅的以及关于鲁迅的书,朋友要索回了,于是赶紧完成这件工作。说不定因此,又会把其余的作家,也陆续论一论呢。这无非是闲话。以闲话为序,序完。 二十四年三月十一日长之记
在鲁迅生前出版的评介他的著作,约四五种,大都属于资料性,真正算是系统研究的,现代诗人、批评家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可能是唯一的一部,自然它也就成了最早一部鲁迅研究的专著。全书除序外,共有五章,从“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的关系说起,分析了鲁迅“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然后重点考察鲁迅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最后归结到“鲁迅之本质”,构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本书作者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山东利津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主要著作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山东利津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占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主要著作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司母迁之人格与风格》、《孔子的故事》、《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三版题记序一 导言: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二 鲁迅之生活及其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三 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Ⅰ 鲁迅创作之一般的考察及鲁迅创作中之最?完整的艺术Ⅱ 《阿Q正传》之艺术价值的新估Ⅲ 鲁迅作品中的抒情成分Ⅳ 鲁迅在文艺创作上的失败之作四 鲁迅之杂感文五 总结:诗人和战士的鲁迅——鲁迅之本质及其批评后 记
版权页:插图:他是左翼,就承认是左翼,他说:“我现在是左翼作家联盟中之一人”(《南腔北调集》,页四六)。他以个人主义为出发点,他就不否认他的出发点是个人主义,他说他的译书是:“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炙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方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不枉费了身躯:出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性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来,反而刺进解剖者的心脏里去的报复”(《二心集》,页三0)。他对于事情也极其负责,他在厦门,已经不愿做下去了,将要离去,他便缩小工作,而希望“在短时日中,可以有点小成绩”,为的是“不算来骗别人的钱”(《两地书》,页九五)。与人的相处,他更其不苟,他看见一个人“嘴里都是油滑话”,又背后语人“谁怎样不好”,“就看不起他了”(《两地书》,页九五),他多么不容易放过,他有一颗多么单纯而质实的心。他自己则是勤奋的,在厦门吧,他便说:“我其实是毫不懈怠,一面发牢骚,一面编好《华盖集续编》,做完《旧事重提》,编好《争自由的波浪》(董秋芳译的小说),看完《卷麓》,都分头寄出去了”(《两地书》,页一六八)。他在《三闲集》的后面说:“在我自己的,是我确曾认真译著,并不如攻击我的人们所说的取巧,投机”(页二0八),我认为这话是十分可以信赖的。他在情感上病态是病态了,人格上全然无缺的。(七)以抱有一颗荒凉而枯燥的灵魂的鲁迅,不善于实生活,又常陷在病态的情绪中,然而他毅然能够活下去者,不是件奇异的事么?这就是在他有一种“人得要生活”的单纯的生物学的信念故。鲁迅是没有什么深邃的哲学思想的,倘若说他有一点根本信念的话,则正是在这里。鲁迅像一个动物一样,他有一种维持其生命的本能。他的反抗,以不侵害生命的为限,到了这个限度,他就运用其本能的适应环境之方了:一是麻痹,二是忘却(《而已集》,页六八)。也就是林语堂所说的蛰伏或装死。这完全像一个动物。鲁迅劝人的:“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自卫”(《两地书》,页一二)。可说鲁迅自己是首先实行着的。他既然锐感,当然苦痛是多的,这样就有碍于生存之道了,但是他也有法子,便是:“傲慢”和“玩世不恭”(《两地书》,页六),用以抵挡了眼前的刺戟。(八)鲁迅小资产阶级的根性很厉害。大凡生活上内倾的,很容易走入个人主义。鲁迅在许多机会都标明他的个人主义的立场。他说:“还是切己的琐事,比世界的哀愁关心”(《三闲集》,页一七),又说:“老实说,这地方在革命,不相识的人们在革命,我是的确有点高兴的,然而——没有法子,索性老实说吧,——如果我的身边革起命来,或者我所熟识的人去革命,我就没有这么高兴听,有人说我应该革命,我自然不敢不以为然,但如叫我静静地坐下,调给我一杯罐头牛奶喝,我往往更感激。”(《三闲集》,页二六)自然,鲁迅是诚实无伪的,他乃是一个诚实无伪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画室在《革命与知识阶级》(一九二八)一文里,分析知识阶级在革命中是两型,一是毅然投入新的,二是既承受新的,又反顾旧的,同时又在怀疑自己,——感受性比较锐敏,尊重自己的内心生活也比别人深些,而鲁迅乃是后一型。画室更形容这一型的人说:“他们多是极真实的,敏感的人,批评的工夫多于主张的,所以在这时候,他们是消极的,充满颓废的气氛”。至于对这种人的态度,则画室以为:“但革命是不会受其障害的,革命与其无益地击死他们,实不如让他们尽量地在艺术上表现他们内心生活的冲突痛苦,在历史上留一个过渡时的两种思想的交接的艺术的痕迹。”大体上我觉得画室的话是对的。不过,在事实上,鲁迅后来颇变革了自己不少,而且我从来想不到颓废和鲁迅有什么关连;在评价上,我更不认为鲁迅那种小资产阶级性没有价值,倒是正因为他那样,才作了这一时代里的战士,完成了这一时代里的使命,——这二点算是我和画室的意见不同的所在。鲁迅除了在个人主义的立场上,表现其为小资产阶级的根性外,再就是我说过的鲁迅的“脆弱”,以及一种空洞的偏颇和不驯伏了。倘若文字的表现方式,是在一种极其内在的关系上代表一个人的根性时,则鲁迅有两种惯常的句型,似乎正代表鲁迅精神上的姿态。一是:“但也没有竟”怎么样,二是:“由他去吧”。阿Q为报仇起见,很想立刻放下辫子来了,“但也没有竟放”(《呐喊》,页一七四);鲁迅因为不赞成以生而失母为不幸,想写文章了,“但也没有竞写”(《伪自由书》前记,页三),这是前者的例。他从顾颉刚的“暂勿离粤,以俟开审”,想到飞天虎寄亚妙信之“提防剑仔”了,然而马上觉得这拉扯牵连的近乎刻薄了,然而他下面又说:“——但是,由它去吧”(《三闲集》,页四一)了;他说自己颇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就是他常评人文章,劝人冒险,但遇到相识的人,则有所不能,他说终于无法改良,奈何不得,也就依然是“——姑且由他去罢”(《两地书》,页一一)了,这是后者的例。
《大家小书:鲁迅批判》: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无
在鲁迅生前出版的评介他的著作,约四五种,大都属于资料性,真正算是系统研究的,现代诗人、批评家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可能是唯一的一部,自然它也就成了最早一部鲁迅研究的专著。全书除序外,共有五章,从“鲁迅之思想性格与环境”的关系说起,分析了鲁迅“精神进展上的几个阶段”,然后重点考察鲁迅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最后归结到“鲁迅之本质”,构成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
这一系列书都很不错的,深入浅出。
尤其这本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是鲁迅研究方面必读的著作。
在那么早的年代能对鲁迅有如此独到的认识,真是难能可贵。“鲁迅批判”不是“批判鲁迅”哟!
研究鲁迅不能不读的书
了解鲁迅 就一定要看这本书啊!!我是学文科的 看了这本书 觉得真的很有启发!!
必须读过鲁迅的书籍后才能欣赏这本书的精华
对鲁迅先生有了全面的认识
不得不佩服李长之,不得不欣赏他,读了这本书,不得不爱上他,也不得不想读他另一本著作,可惜的是,感动在沉默中,感动里不免有些哀伤
李长之的这本书 即使是很多年过去了 价值依旧在
大家小书中出类拔萃的一本。
大家小书,微言大义
大家小书系列的作品,都值得一读。内容自不用说,包装和印刷也都有保障的
质量很好,书的内容更不必怀疑,推荐大家都看
质量过硬,值得再买。
里面的见解很多都很深刻读到,读完收获了很多。
是李长之青年时读鲁迅作品的评论,纸质好,字体清晰。简体横排。100千字,196页,32开,2011年2月第三版第1次印刷。作者(1910-1978)北京大学哲学系,山东利津县人。诗人,学者。
要多看书
鲁迅的我都喜欢
少年气盛的作者,评论欣赏到位
整套书都非常值得收藏
内容很好,印刷质量很好
整体质量不错。但不是便行本。
挺不错,封面也很美,书中配有图案
昨天定的,今天这个时候了还没发货,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快点啦~~~其实这本书蛮喜欢的,看了别人买的也还蛮好,可是能不能快点啊,急用啊~~~~~~要写课程论文的!!!
经典之作了,公选课上老师的大推荐。是经过鲁迅本人审阅出版的。鲁迅不是个神人,是个有点讨厌的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