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许嘉璐 北京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作者:

许嘉璐  

页数:

187  

Tag标签:

无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内容概要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并涉及历史文化现象。它不是单纯的古汉语注解,而是通过讲解古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把今人已经不了解的、古汉语字面后的意思挖掘出来,帮助读者更精确地理解字面下的含义,重构历史的氛围和图景。本书作者许嘉璐,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译》等大型文化工程。

作者简介

  许嘉璐,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占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长期从事训诂学、古文字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译》等大型文化工程。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第一编 服装和佩饰(一)头衣1.冠2.冠的形制和部件3.冕、弁4.胄5.头衣的质料6.平民百姓的头衣7.妇女的头饰(二)体衣1.衣与裳2.寒衣3.上衣的形制和部件4.胫衣5.制?的质料(三)足衣1.鞋2.袜附:寝衣(四)佩饰1.玉2.其他第二编 饮食和器皿(一)主食(二)肉食(三)烹调(四)酒(五)食器和饮食习惯第三编 宫室和起居(一)宫室1.穴居与版筑2.城市布局3.庭院4.堂室5.其他建筑6.室内(二)陈设和起居1.室内陈设2.起居习惯(三)观阙园林第四编 车马与交通(一)车与马(二)车的部件和马饰1.车的部件2.车的附件3.马饰(三)乘车的礼俗1.立乘与驭马2.乘车位次3.超乘(四)车的种类1.牛车、羊车2.栈车、辎车、安车、温车、传车、辇(五)兵车(六)步行(七)道路

章节摘录

  正因为冠是贵族到了一定年龄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他们区别于平民百姓的标志,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李白《古风》二十四:“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盖:车盖。)鲍照《代放歌行》:“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如果与“童子”等表示年龄的词语对称,“冠”的意思便偏重于指成人(当然也不是庶民)。《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沂:水名,在今山东省。风:吹风、乘凉。舞雩:祭神求雨的坛。雩:yu,鱼。)《曲礼上》又说:“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意思是从十岁到不满二十是幼年,任务是学习;二十至二十九岁是弱年,进入这个阶段时要行冠礼。后代即以“弱冠”连称表示年岁。王勃《滕王阁序》:“等终军之弱冠。”按,《汉书·终军传》载,终军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谒者给事中,几年后,“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王勃所说的“弱冠”就是指二十多岁。同时,因为戴冠就要束发,所以古人又用“结发”、“束发”表示二十岁。如《史记·主父偃列传》:“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陈子昂《感遇》三十四:“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  古人不戴冠的只有四种人:小孩、罪犯、异族人和平民。  先说小孩。“二十而冠”,二十岁以前则垂发,称为髫(tiao,条)。《后汉书·伏湛传》:“髫发厉志,白首不衰。”李贤注:“髫发,谓童子垂发也。”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指老人。老人长出黄色的头发,是有寿之征。)古人是不剪发的,小孩的头发长了,就紧靠着发根扎在一起,类似后代的“凤尾头”散披于后,这就叫做总发。如果不是把头发扎成一束,而是扎成左右两束,类似后代的抓髻儿,就叫总角,因为它像兽的两只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即以总角指年幼之时。  再说罪犯。古代有一种刑罚叫髡(kun,昆),即剃去头发。当时的奴隶多为受了刑罚的罪人,既已剃发,自然不用头衣。未受过髡刑的奴隶通常是青布束头,所以“苍头”也是奴隶。《汉书·鲍宣传》:“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颜师古引孟康日:“汉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于良人也。”上古军队也多由奴隶组成,同样以青布裹头,所以有苍头军之称。《战国策·魏策》:“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  留全发、戴冠(平民戴巾),是当时中原地区的装束,至于远离中原、文化落后的地区,则以披发为常。《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即以“被发左衽”表示被“夷狄”统治同化。  关于平民的头衣,下文另有专节叙述。  ……


编辑推荐

  许嘉璐编著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这并不是一本对古代典章制度进行考证的著作;虽然其中时而也有些异于成说的一得之见,但主要的还是从古代诗文中把常见的事实加以概括,并力求通俗地介绍给读者。   在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和训诂学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发现学生阅读古书的障碍并不完全是由于古今语言的隔膜。有时,古书中的句法、词儿都懂得了,但对原文的理解却还隔着一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PDF格式下载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许嘉璐的书。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古人的服装和佩饰、饮食和器皿、宫室和起居、车马与交通作了介绍,并涉及历史文化现象。它不是单纯的古汉语注解,而是通过讲解古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把今人已经不了解的、古汉语字面后的意思挖掘出来,帮助读者更精确地理解字面下的含义,重构历史的氛围和图景。本书作者许嘉璐,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9部,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文白对照十三经》、《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二十四史全译》等大型文化工程。


副委员长的书,一定要顶起,专家性官员已经不多了,他在训诂学方面厉害,在超星看过10集的视频


许嘉璐先生是训诂学大家,他写的这本书深入浅出,联系生活实际,容易看懂!


一直对古人感兴趣 这本小书开启了一扇小门 我在这头偷偷窥了几眼 聊以为趣


很好的一本书。浏览古人的日用吃穿,确实有一种感觉,每一个细节都沾染了时代的特色和文化。如果能配上一些图片加以介绍的话,给读者的信息就会更多喝更丰富。


这本书,本人是在图书馆淘到的。当时坐在图书馆里,认真的看,仔细回味,顿时觉得自己回到了古代,了解了古时的衣食住行,很有意思。这本书整体来说,浅显易懂,分门别类,很有条理,任何一个对古代生活有着兴趣的人,无论从前是否有相关的知识做基础,都能很容易的读懂这本书,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内容来。对于专门搞研究的人来说,可能容易了些,但对一些初学者和其它普通人来说,这本书是本不可多得的敲门砖。


大家小书,言简意赅,可以对古代社会的基本情况做个了解,扩充知识面


大家小书,名如其实,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历史,知道文化上的我们从哪里来,到何处去。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大家小书,小中见大。


细末的东西最容易反应一个时代的样貌,不要被电视上的东西所误导了,多看看那些研究历史的前辈、导师们精心整理的材料,会给我们对历史有更清楚的认知


大家小书,文化底蕴深厚,受益匪浅。


学古汉语必读。语言平实。


历史是深刻的,也是细碎的,这本书非常令人满意,生动而全面的把历史的中国文化和礼节展现在人眼前,很值得学习一下~~


是我非常喜欢的那一类图书。对于理解我国古代文化有帮助,另外还可与孩子共同阅读。


看过书的内容才去拍下来的,和另一个本子内容一样,开本不一样。很值得学习古代知识的初学者看,也算是长长见识了。


這本書算是很深入淺出的了。滿足了很多嚮往【穿越】的人士對古代衣食住行的好奇。哈哈!


对古人衣食住行较为感兴趣


文化常识方面的入门读物,还可以,至少不会像市面上一些通行的书动辄出现知识性错误


这样的经典小书,很耐看


大概的介绍,能让人基本了解古代生活,具体还需要看更详细的


其实本来想买一本关于各个不同时期都是什么衣食住行的书,后来发现这个似乎不是,不过也挺好,通过诗词歌赋中来考据衣食住行


此书真是太好了。主要有二,一者了解古人生活的一个窗口,二者读古书的绝好参考。吾甚喜之。


语言通俗易懂,是文化方面的很好的书籍


绝对的大家,生活的琐事中全是文化。


书薄薄的,不过印刷很好,干净朴实,内容就不用说了,深入浅出。


对于常读古文的人来说,有必要备一本。中国传统文化太多讲究了!


这一套书就是好,不管是排版,印刷,纸张,还是内容都很好。 大家写给小家的书 好好好


拿到书了,写的很全面


这套书很好,不过似乎改版后贵了不少。


篇幅虽小,但是内容很精,值得一读


大家学术精华的普及读本,娓娓道来,平易近人。


此书不错,内容简单通俗易懂,就是引用经典的伦理论据太多了,如果能更加详实一些,贴近生活一些就更好了~!!!


书一看就知道是新的,手感不错


高中就想读的书


这套书很喜欢,买了好几本,价格也合适


内容应该还行吧,我没看下去,如果对这一方面不感兴趣的话,还是不买吧,当然,不错的书


书不厚,内容丰富,简洁明了。


举例大多是诗歌,也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书不算厚,但内容很丰富。要有插图就更好了。


很喜欢的书***


书的质量不错,连挑剔的孩子也认为很好。


书质量不错,问题是我下车忘记拿,掉在车上了……一页都没看!!!


因喜欢古典文学,很想了解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吃穿住行


很有用,是值得信任的一本书。


真的是便宜又好 不错 这本书在学府书店买不到


不错,介绍相当全面,就是少了更加详细


非常好,当老师的舅妈看了表示很棒


上书,特别喜欢!内容丰富多彩,可读性强,值!


看了推荐才买的,很有用,很有趣,质量也很好


涨姿势,内容很丰富。


茶余饭后休憩娱乐的好书


还没看,回去看


大家小书,很不错的书。


大家之风


没有图片 但是很好 老师推荐的


内容不错,但是感觉新版印刷排版不是很合理,看得比较吃力


很有用,纸张也不错


还好呀。。。还附带书签儿的


归纳的很不错 而且读起来挺有趣的


It's ok


这本书挺枯燥的,因为是许嘉璐的作品,所以买来,还是要备一本新华字典。看这样的书,需要心情!


了解古代常识的基本入门篇目,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


还在看古代服饰部分,就目前所读十分高兴。若是有配图就弥补了唯一的缺憾。单凭描述去想象我以为是不足的。如幞头是怎样的,与乌纱有何相似之处,图解再好不过。可是那样书就会变贵了~一边看书一边脑补古人着古衣是何等风貌实乃妙事也。


  如果只是简单地了解先人的衣食住行,这本书是不错的。入门之后,如果觉得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读专业一些的书籍。总之,这只是一本入门的书。写得比较简单易懂。


大家小书,很有启发性


经典的大家小书,很不错,


大家小书 各个经典 能读能阅 不甚欢喜


引经据典,是学者的作品


这种书总是希望有图的,看文字描述了半天,总希望有个图结合着看。


选修课教材,书很新,包装严实,不错~


内容品质之好,是到达五星级的
可惜没图,还要再找其他书


对于需要入门的人来说,看看了解下,手边备一本是必要的


语言平实,对需求者有很大帮助,但稍显枯燥


以前的学者治学严谨,文字却平实生动绝不空泛,真的应该好好学习


纸张很好,印刷也很好很满意


既简明扼要,又渉及方方面面,是一本长见识有趣味的好书。


要是书脊不那么容易受损就更好了。


好书,要是书脊没有受损就更好了。


好书就是贵了一些!比原来的版本翻了一翻


看着就喜欢,内容也很丰富好玩


这价格没得说,必须好评。。。


书不错,喜欢这套书。


书很好,详细,很满意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许副委员长也很繁忙的


很不错的书啊,正在阅读中。


必该知道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