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思念依然无尽

满妹 北京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北京  

作者:

满妹  

Tag标签:

无  

前言

  再版后记  时光荏苒,转瞬间拙作已面世五载有余。每每念及当年撰写和出版的艰辛,仍恍如昨日,不胜欷嘘······  谢谢广大读者多年来一直购买并阅读本书,也不断有人来信谈感想、讲亲历、析正误、提建议,其细致认真与热情,令我感动不已。  承蒙专家厚爱,五年多来本书屡获殊荣。从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到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从徐迟报告文学奖到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以及中国出版政府奖和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奖,评奖时总有专家提到本书,满怀感情地褒奖本书,以至数次高票胜出。我当然明白,这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前辈们以此奖挹后学,也是对我的极大鞭策。  我更知道,本书无论畅销还是获奖,更多的是全国上下对父亲的由衷爱戴和思念。大家都想了解他、记住他,至今依然深深地怀念他。在此,我向广大读者和对本书给予过无私帮助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深情厚意!  尽管当下盗版猖獗,盗版图书销售比正版书要火得多,但据出版社消息,本书所印早已告罄。出版社还告知,本书已被选进新闻出版总署的农家书屋书目,希望再版重印。  在深感不易的同时,很高兴有了勘误的机会。应当说明的是,更正内容除了出版方面的技术问题外,主要来自素不相识的读者来信,牵涉的往往是某一事件的确切时间、地点和数字,以及有关人员的准确称谓。凡此种种,我已核查后一一改过。非常感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信帮我勘误的读者朋友们,还要为没有对你们的来信一一作复表示歉意,敬请大家理解和原谅!  为了满足读者的愿望并丰富版面,再版增加了不少照片。感谢新华社原高级记者崔宝林先生、北大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勃先生,以及有关机构、个人所提供的作品和帮助。只是父亲生平照片不多,保存分散,且年代久远,虽几经查询,仍有摄影者尚未联系到。出版社希望与这些摄影家尽快取得联系,并会按有关规定办理。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当这本书再次摆到父亲墓前时,又一个五年倏忽而逝。的确,人类的生命只是宇宙的瞬间。但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瞬间组成了永恒,并时而迸发出史诗般的璀璨。  父亲,你安息吧!  满妹  2011.03.30

内容概要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文笔生动、鲜活,以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连缀而成,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被誉为国内第一部最为完整的胡耀邦传记。《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以女儿满妹的视角写父亲的一生,亲切感人;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或知之笼统的历史细节和重要史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一部以文学之笔撰就的具有学术价值的领袖传记,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作者简介

满妹,现用名李恒,生于四川省南充市。1968年参加工作,当过兵,做过工人。198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
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中华内科杂志》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兼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和北京华康广告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后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
曾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永远的沉默
1 想对父亲说
2 最后的故乡之行
3 跨越太平洋的焦虑
4 父亲还在吗?
5 每天4000余人自发吊唁
6 追悼会里里外外
第二章:浏阳红小鬼
1 贫苦的农家娃子
2 14岁只身投奔革命
3 大难不死
4 没见过这么年轻的首长
第三章:驰骋在疆场
1 终于上了前线
2 活跃在太原战场
3 挺进西北西南
4 解甲履新 建设川北
第四章:团旗火样红
1 “务于七月底抵京”
2 团中央第一书记
3 学生们的朋友
4 运动中的思考
5 廼兹府关东店
第五章:风雨正义路
1 代职湘潭地委
2 任职陕西省委
3 “文革”被打倒
4 “红小鬼”还是“胆小鬼”?
5 “三胡一王”的故事
6 一夜之间
7 五七干校的磨难
8 给外婆写悼文
第六章:激流沉与浮
1 新“三门”干部
2 “假如我能活到那一天……”
3 再次被打倒
第七章:真理的号角
1 带给叶帅三句话
2 拨乱反正的序曲
3 理论的旨首和投枪
4 冲破“两个凡是”
5 第一次理论交锋
6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7 一个存在不同看法的会议
8 功绩讲够 错误说透
9 几乎没有被记述过的一段
第八章:圈点平冤案
1 中组部的鞭炮声
2 积案如山步履维艰
3 雪中送炭急人所难
4 “这样的案子你也敢翻?”
5 解决殃及1亿人的问题
第九章:人格的追求
1 推不掉的重任
2 “讲真话符合人民利益”
3 “知识是领导的本钱”
4 人与神的困惑
5 宽厚博爱之心
6 “东郭先生”
7 慈祥的长辈
8 家事乡情
第十章:跋涉新长征
1 “要吃米,找万里”
2 先跑“老少边穷”
3 一心让群众脱贫致富
4 来个“反弹琵琶”
5 “星罗棋布地建设”
6 “南深北黑,比翼齐飞”
7 轻车简从首长失踪
8 “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地方”
9 “个人的作用任何时候都是第二位的”
10 未完成的夙愿
第十一章:勤政中南海
1 打开改革开放的窗口
2 文学艺术的春天
3 新闻要让人爱看,爱听,爱读
4 尊重教师尊重知识
5 “相遇贵相知”
6 批阅人民来信两千封
7 “唤起国民的竞争精神”
8 独特的外交风格
第十二章:引退勤政殿
1 推进“全面改革”
2 重建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
3 为了端正党风
4 建立“第三梯队”
5 厉行机构改革
6 坚决废除终身制
7 辞去总书记职务
第十三章:共青山水情
1 共青的来历
2 选址富华山
3 安息共青城
附录:胡耀邦生平大事年表
再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14岁只身投奔革命1926年7月,北伐军进入浏阳后,当地农民运动有如干柴烈火,迅速蓬勃地发展起来。1927年5月发生“马日事变”,农会骨干遭到屠杀,8月下旬,湖南省委决策打长沙,9月放弃这一计划。那年,父亲12岁,正在高小读书。深受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影响和进步老师们的教育,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里仁学堂的校长陈世乔指定为少年先锋队队长和宣传组组长。那年秋天,湘赣边界爆发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7年9月17日,起义部队主力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三个团损失甚重,被迫南撤,辗转会师于文家市。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堂的一间教室里,主持召开了扩大到营一级的前敌委员会会议。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做出了放弃攻打大城市的战略决策。20日清晨,千余名起义官兵在里仁学堂的操场上整队集合时,父亲与他姨妈的儿子杨世峻等一帮高小学生,嘻嘻哈哈地趴在学校围墙的豁口上看热闹。当时这些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正在目睹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父亲看见一个面容清秀、长发掩耳,上身穿着一件白色土布褂子的高个子走到队伍前。声调高亢地说:这次秋收起义我们打了几个败仗,这不要紧,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还留有队伍。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革命总是要发展的,总是要胜利的。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可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因为老百姓在我们这一边,有了群众就有了天下……这时,队伍里有人议论说:毛委员讲得真好!父亲这才知道,讲话的这个人叫毛委员。这是父亲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此后的年代里,自己的命运竟会和这个高个子的毛委员联系在一起,并终生追随他的事业。9月21日下午,工农革命军由毛泽东率领,沿着罗霄山脉南下,向江西进军,一些乡民和学生跟在部队后面送行。父亲和他表哥也尾随着队伍,一直跟了十几里地。后来不少人都陆续回家了,父亲却跟着革命军一直走到湖南、江西两省交界的高升岭,在起义军的一再劝阻下才折返回家。1927年秋,大革命失败。里仁学校的校长和有进步思想的老师们遭到通缉,不久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父亲和同学好友冒险到老师家悼念。学校被迫停课,父亲无学可上,回到家里。浏阳被国民党占领,共产党和农民起义军转入地下。这时,父亲常去五神岭玩,他外婆、舅舅就住在那里。那里的将军庙则是革命者聚集的地方。当地十三乡地下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们早就知道他,常派他写口号,组织孩子们贴标语。由于父亲比其他孩子有文化、见识多,点子也多,就被同伴们当做“总指挥”。他一去,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听他讲故事、讲见闻,有时还跟他学唱歌。后来学校复课了,父亲回到学校,继续读书。1929年夏天,父亲以优异的成绩小学毕业,恰逢浏阳公学创办招生。这所当地唯一的县立中学,那年共招收100名新生。这是那位远房长辈胡祖荣,坚决地要求祖父,让我父亲和他的儿子胡耀清一起报考。浏阳县城离父亲家80多里地,他再也不能走读了。但在学校食宿,一个月至少得3块银圆,加上每学期10块银圆的学费。一年起码需要50块银圆的费用。这在当时相当于25石大米,对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来说,委实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国外出版的一些关于父亲的传记中推断,能承受这笔费用的胡家,不会是贫农,至少是个小康人家。事实上,1926年父亲考上文家市里仁学堂时,就因家境窘迫,祖父无奈,停了伯父的学,以全力保证在学习上比伯父显得更聪睿、更有悟性的父亲能够继续读书。这次,祖父又一次咬紧牙关,同意了胡祖荣的第二次坚持。父亲以他的早熟和过人的智慧,没有辜负众乡亲们的期望和祖父母及兄姊的拼命劳作。没过多久,入学考试的成绩张榜公布在浏阳县城里。至今家乡不少老人们都还记得,父亲又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浏阳公学这所远近闻名的学校。父亲考上中学,在乡亲们眼里就像考中了秀才,对于仅有几十户人家的苍坊村来说,是一件大事。胡氏祠堂族会再次开会,决定由胡氏宗族担负父亲上学所需费用:祠堂负担2/3,久如会负担1/3。我祖父为那50块银圆的学费和生活费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贫困使得早慧早熟的父亲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父亲的中学英语老师喻科盈老人说:“我的印象是,他天资聪明,学习认真,不懂就问,好追根求源,成绩优秀,在班上一直是佼佼者。”父亲在浏阳公学的同班同学俞文彬也清楚地记得:“我们同学对耀邦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为他是全校的高才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尤其语文和英语,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他的作文常被张贴在墙壁上给同学们示范。喻科盈老师在他的英文练习本上,总是批着:Verygood!他是班干部,组织能力和工作方法都很好,所以同学们都很佩服他,尊敬他。”父亲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条理清晰,文字简练。有一次校长吴纪猷在学生作文栏里看到他的一篇文章,十分欣赏,在全校师生集会上表扬了他。这件事就如父亲考取这所初中一样令人难忘。他在那次作文考试中描述的农民艰辛劳作生活的文章,被判卷老师评为第一名。父亲的记忆力好得出奇,上初中时就能从头到尾一字不错地背诵《滕王阁序》。这使教国文的周乃经老师对这个来自偏僻南乡的穷孩子印象极深。父亲的姨表兄杨世峻,书没有父亲读得好,考试遇到难题答不出来的时候,就找父亲帮忙。父亲个子小,坐在教室前面,考试时一有东西打到他身上,那准是表哥的小纸团。父亲就将答案写在纸团上,再扔回去。父亲与杨世峻非常要好。杨世峻比他大两岁,人高马大,十分威武。父亲跟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不用再担心大同学欺负他。每当一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寻衅跟他过不去时,杨世峻总是出来帮他打架,拳脚相助,奋力解救。这种取长补短的“互助”,可以说是他们一生友谊的开始。杨家住文家市,其母是我祖母的远房表姐。后来杨世峻与父亲分别参加了红军,从此改名杨勇。这位在长期革命战争烽火中建功立业的勇士,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副秘书长和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务。父亲在课余活动时间也很活跃。他喜欢朗诵,擅长演讲,是校鼓乐队的鼓手,喜欢参加竞争性的运动,担任过篮球队的队长。住校使父亲有机会阅读报纸,接触社会。他结识了一个家住东乡、思想进步、年龄比自己大三岁的万宝久同学。接触多了,万宝久常悄悄告诉他红军游击队的活动情况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等等。慢慢地,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只顾拼命读书了。1929年冬季,父亲由同乡杨贵英、李敦影、邱维等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就这样,父亲开始了他的职业革命生涯。1930年4月初,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第一、三、四纵队攻占万载、铜鼓,进入浏阳境内,直接威逼浏阳县城。国民党浏阳当局惊恐万状,实行全城戒严,县立中学解散。5日拂晓,红军攻克浏阳县城。然而,敌人援军很快赶到,红军受到两面夹击,4月10日撤出浏阳。此时,学校大部分教员、学生四散出走。由于万宝久说红军可能会乘胜攻打长沙,父亲便和他决定一起去看看。他俩向学校庶务要回了已交的伙食费,和英文教员带着的十多个学生结伴而行,向长沙出发。路上,万宝久告诉父亲,他是秘密团员。到了长沙,父亲和万宝久在妙高峰中学住了三天,听到从浏阳来长沙的人说红军主力已经转移,没有被消灭的国民党民团和红军游击队还在城郊对峙,万宝久认为红军不会攻打长沙了,便跟父亲商量好一起先回到县城,然后分别回家一趟,再去参加红军。第四天,两人动身往回走,快到县城时父亲碰上了一个远房叔父,于是和万宝久分手,各自回了家乡。回到中和乡已是5月中旬。其时,家乡到处是一片革命景象,农民运动轰轰烈烈。父亲一到家,赤卫队员、少先队员们便纷纷向他打听县里和省里的消息。6月后,革命形势不断发展,红军打平江,克浏阳,攻长沙。7月,已是少年先锋队队长兼儿童团团长的父亲,与乡工作人员一同创办了少共列宁学校,搞得红红火火。此时,中共浏阳县委决定,分别从东、南乡抽调大批干部去西、北乡开辟工作。木匠出身的李敦影被调走,父亲被委任为团支部书记,一直工作到同年9月。10月,父亲被调到浏阳县第十八区区委工作。那时,父亲整天忙着写标语,印传单,教农协会员唱歌,集会上登台演讲,在宣传工作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久,他被到浏阳、茶陵等11个县选拔干部的湘东特委看中,前往江西湘东特委儿童局工作。1930年8月,毛泽东直接指挥的红军从江西长驱直人。攻进湖南,一举全歼了进驻文家市不久、立足未稳的戴斗垣旅。广大群众的革命斗争情绪更加高涨,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当时,湘鄂赣(即浏阳、平江、修水、铜鼓、通城等县)边区和湘东特区相互间的主要往来通道,是由宜春到萍乡间敌人控制较弱的一条较窄的封锁线。但通过这条封锁线要涉袁长河,过30多里沿途有不少碉堡的敌占区。因此,宜春县游击队的任务之一,就是协助经常来往于两区的干部以及信件、物资安全通过。那次,父亲和其他二三十人连同信使,随一支游击队下山,刚刚进入白区边界,正碰上出来巡逻和侵扰边区百姓的敌人。敌人见父亲他们人少势单。便猛烈开枪攻击。敌众我寡,游击队负责人当即决定撤退。山路狭窄,情况紧急,不到15岁的父亲被且战且退的人们挤掉了包有被单、鞋袜和褂子的包袱。同行的人们被这一吓,不愿再去,坚决要回家。父亲也需重整行李,便与他们一起回到了家乡。11月初,父亲重新收拾好行李,独自一人找到了游击队,要求再闯敌人封锁线。这回被护送的约有三四十人,护送的人员也增加了,采取半夜通过封锁线的办法,终于获得了成功。顺利通过白区后,父亲独自一人连续走了两天山路,最后到达了莲花苏维埃特委。当时党特委书记李孟弼、苏维埃主席张启龙、团特委书记罗青山,将父亲留在了特委任职儿童局局长。此时,父亲整整15岁。1931年2月,父亲被调到湘东南特委,担任少共湘东南特委技术书记。1931年8月,父亲又被调到湘赣省委所在地永新县,担任省儿童局书记。当时在永新县城北门有一座木质的二层小楼,门口挂着省少先队总队部和省儿童局的牌子。二层东边是省少先队总队部,二层西边是省儿童局。一层是杂货铺。父亲住在二层西边,与住在东边时任省少先队总队长的谭启龙是邻居。父亲比谭启龙小一岁,两人很快成了十分要好的同志和朋友。他们不但一起工作、学习,还一起休息、玩耍。一有时间,父亲就教自幼失去父母的谭启龙认字。那时,16岁以上的孩子才可以参加少先队,过半军事化的生活。他们打着黄绑腿,戴着红领巾,拿着梭镖或大刀,每天操练,有时还配合红军打仗。而16岁以下的孩子则由儿童局组织,除了站岗放哨以外,就是识字、唱歌和跳舞。在谭启龙的记忆中,父亲“是那里少有的初中生,不但能写文章,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刻蜡版”,算得上“一个见过世面的小知识分子”。根据他的回忆,那时的父亲“生性活跃好动,组织能力强,善于组织安排,把儿童局的工作搞得热火朝天。当时出版的《列宁青年》和《共产主义儿童报》上都有他的笔迹”。1932年12月,父亲和谭启龙、宋新怀等跟随冯文彬。到了中央苏区团中央局。当时任苏区少共中央局副书记的冯文彬,在去湘赣省委检查工作时认识了父亲。40多年后冯文彬仍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那个16岁的未成年人,正在编一个儿童刊物,自己写文章,自己编排,自己刻蜡版印刷,自己搞发行。编得生动活泼,很有内容。”

后记

再版后记时光荏苒,转瞬间拙作已面世五载有余。每每念及当年撰写和出版的艰辛,仍恍如昨日,不胜欷嘘……谢谢广大读者多年来一直购买并阅读本书,也不断有人来信谈感想、讲亲历、析正误、提建议,其细致认真与热情,令我感动不已。承蒙专家厚爱,五年多来本书屡获殊荣。从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图书奖到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从徐迟报告文学奖到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以及中国出版政府奖和北京市优秀出版物奖,评奖时总有专家提到本书,满怀感情地褒奖本书,以至数次高票胜出。我当然明白,这是文学界和史学界的前辈们以此奖挹后学,也是对我的极大鞭策。我更知道,本书无论畅销还是获奖,更多的是全国上下对父亲的由衷爱戴和思念。大家都想了解他、记住他,至今依然深深地怀念他。在此,我向广大读者和对本书给予过无私帮助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深情厚意!尽管当下盗版猖獗,盗版图书销售比正版书要火得多,但据出版社消息,本书所印早已告罄。出版社还告知,本书已被选进新闻出版总署的农家书屋书目,希望再版重印。在深感不易的同时,很高兴有了勘误的机会。应当说明的是,更正内容除了出版方面的技术问题外,主要来自素不相识的读者来信,牵涉的往往是某一事件的确切时间、地点和数字,以及有关人员的准确称谓。凡此种种,我已核查后一一改过。非常感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写信帮我勘误的读者朋友们,还要为没有对你们的来信一一作复表示歉意,敬请大家理解和原谅!为了满足读者的愿望并丰富版面,再版增加了不少照片。感谢新华社原高级记者崔宝林先生、北大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韩勃先生,以及有关机构、个人所提供的作品和帮助。只是父亲生平照片不多,保存分散,且年代久远,虽几经查询,仍有摄影者尚未联系到。出版社希望与这些摄影家尽快取得联系,并会按有关规定办理。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白驹过隙,沧海桑田。当这本书再次摆到父亲墓前时,又一个五年倏忽而逝。的确,人类的生命只是宇宙的瞬间。但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瞬间组成了永恒,并时而迸发出史诗般的璀璨。父亲,你安息吧!满妹2011.03.30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思念依然无尽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是目前出版的有关前中共领导人胡耀邦最完整的一部个人传记。女儿满妹深情的讲述了胡耀邦总书记为党、为国、为民辛劳的一生,深入刻画了一个伟大而平凡的父亲形象。


这是胡耀邦的女儿满妹写的回忆录,充满了感情.胡耀邦于1982-1987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真正的平民书记.正是他发动,领导,主持了1977-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他亲自为一大批被迫害的干部平反冤假案,被百姓呼为"胡青天".他敢于向太子党们开后门,以权谋私宣战,得罪了高层而被迫辞职.历史是人民写的,人民会给胡耀邦同志一个公正的评价!


我爱胡耀邦,曾选编一组有关胡耀邦的文章《一代皇兄是农人》,用于课外阅读专题教学。向一代伟人致敬。喜欢满妹的文笔。罗大耳朵


亲民的领袖,可敬的领袖,在1989年4月的时间里,留下太多遗憾,留给我们太多思念


听同事提起胡耀邦,买来本书作为了解,很值得钦佩的人。


胡耀邦总书记是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总书记任上曾给甘肃省题词:种草种树,绿化甘肃。题词很实在,也很有现实意义,可惜没有坚持下来。


永远怀念大公无私的胡耀邦同志!!!


一本很好的对胡耀邦的回忆录,真实,


深入了解了胡耀邦!


一代伟人胡耀邦!


给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胡耀邦,在这本书里我们看不到任何敏感话题,给我们的只有一个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书记的朴素生活。耀邦是偶像,这本书也非常好。


书还可以吧,,回忆了父亲的一生


正如题目,思念,感慨,无奈。


写得还是蛮客观的,作者第三页就写了“通过父亲坚定的沉默。。。。政治家常常是孤独的。。。。他不能向人们说明事实。。。。也无法向亲人倾诉。。。。。他必须用纪律和意志关闭自己的心扉。。。说明还有很多难言之隐作者不能诉说,这恰恰是我买这本书的关键,真想知道胡老最后三年所发生的事情。 纸张实在太差,和书价不成正比


一本写得蛮生活化的传记,不错


很多美好回忆


伟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却依然举重若轻


写得很细腻真实,看了很感动,人民的好领袖。


此书内容详实,写得非常感人,我是爱不释手。如今这样的好官已不多见,建议政府官员都应该好好拜读一下,学习学习应该如何当官为民谋利!


对耀邦的一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重大历史事件也都有较客观的阐述,伟人的成长离不开高尚的人格


在机场看到的,很感兴趣就买下了,了解了不少史实。


伟大的民主斗士,当得伟大的领袖。值得读的好书。


从小接收灌输式的教育,很少会去怀疑和思考。还好现在能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客观的书籍和评论,历史就应该从多方面去观看去思考,最终还原历史的真相。


一个好人的一生,是本好书!!!


写的很好,要是便宜点就更好咯。


比较通俗的报告文学,看起来一气呵成,有助于了解胡的生平。


千山万水都行遍功成多少,凄风苦雨送君去耀邦何时。


好书一本,强力推荐,算是现有体制下能见到曾经的好书记的最好的传记类的作品了!作品和泪而成,感情深厚,读后令人难忘,唏嘘不已,大有想见其为人之感!


帮老爸订购的,老爸比较喜欢阅读关于历史或者政治的书籍


间接了解过去的一段历史


品读回忆录,让我们走进历史,走近胡总,感受当年澎湃的历史。


很期待此书,大体读了一下,很好的书,很好的人。


买书一直都在当当网,书正版,材质好,真心不错。


帮别人买的书,觉得很有用的一本书


让我对文革那段岁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文笔生动、鲜活,以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连缀而成,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被誉为国内第一部最为完整的胡耀邦传记。《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以女儿满妹的视角写父亲的一生,亲切感人;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或知之笼统的历史细节和重要史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一部以文学之笔撰就的具有学术价值的领袖传记,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期待已久,一定认真拜读


送货快,版面清晰


已看完,好


他是一个值得人民敬仰的领导人


本书不错,值得慢慢品味


以前有一本,被亲戚借走不还,所以一直在书店和网店寻找.当当一直是缺货.终于再再版了,失而复得,再不外借了.


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满怀深情,令人动容,有良知与社会责任感的共产党员与非共产党员都应该一看的好书。


老一代革命家,忍辱负重。值得一读。


了解书记、学习书记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他下来的时候我那时还在高中。正要高考的时候经历的那场风波,当时很多东西还是不很懂,过了这么多年,现在回头看看,认识也变了很多。他是一个伟人,


看到了一个真正人民公仆的情怀


最具平民情怀和改革思维的共和国领导人,若他能继续在位并多活20年,中国就不会是今天这种贪腐横行、严重贫富两极分化的状况,而已进入真正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


80年代,多么清新的空气,可惜,随着那个春夏之交他的逝世戛然而止


在这个急功近利、利欲熏心、利令智昏、道德沦丧的年代,更令人怀念胡公的高尚人格、高贵品格!


很好,现在这种书不好买


好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


很好,收益匪浅,值得阅读和收藏


内容不错,非常有感情,虽然敏感话题是一带而过。


书的内容以及语言都很不错,值得一看


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文笔生动、鲜活,以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连缀而成,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被誉为国内第一部最为完整的胡耀邦传记。《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以女儿满妹的视角写父亲的一生,亲切感人;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或知之笼统的历史细节和重要史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一部以文学之笔撰就的具有学术价值的领袖传记,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作者的文采优美流畅,寄托了对父亲的深情,把一些中共领导人传记中很多比较枯燥的内容写出了感情和趣味,是一部不错的传记文学,不过问题分析的深度还是不很够。


值得一读的胡耀邦!不是最闪耀,确是最感动!


值得尊重的一位领袖人物。


不错,美容详实,文笔优美,值得细看。


原来“好大一颗树,绿色的祝福”这首歌是为他写的


历史终归会给他一个更加崇高的评价!


亲身感悟 一手材料 可惜一般读者最感兴趣也最值得思考的部分着墨不多 仍需要深入挖掘 方可以为纪念


看完了书,让人怀念。


真是弹指一挥间啊,斯人离去竟已有二十多年了。那时候的大学生,现在都已人到中年了,但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奋斗的激情还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人生的写照。
现在的大学生,知道他的不多了。作为我们知道他的,唯有永远的记忆了!


包装破损,书籍外露,书是正版的,这次活动买的有点多,还没来得及看


能看到这样的书,说明还是有点点开明吧


我们老师推荐的。。。


到货挺快的,还没读,书的印刷质量还可以,根据我的初步了解,耀邦同志还是值得我们一读的。


书还可以就是品相有脏


都是大白话,但是叙述的主角令人关注,令人敬仰。


书的印刷装桢本身不错。但是因为刚看完《乔布斯传》,感觉两位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般,还没有看完,放在书架**摆饰了。


《胡耀邦传》


喜欢,写得很有人性


很好的一本回忆胡总的书


做出实事的人


很不错的图书,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