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方帝国简史

安东尼·派格登 天津人民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天津人民  

作者:

安东尼·派格登  

页数:

172  

字数:

111000  

译者:

徐鹏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历史学家派格登以精准且动人的笔法,在本书中诉说出西方庞大帝国的故事,远从亚历山大大帝与罗马帝国的时代,直至欧洲殖民体系在二次大战以后的崩解。 派格登迷人地连结起各殖民事业的因果关系,将它们的相似性与重要的不同之处抽丝剥茧地找出来,整理出它们命运的兴衰史。  欧洲如何定义“新世界”?  欧洲如何将奴隶制度结合在经济架构中,又得到了什么结果?  欧洲如何一次又一次找到新的理由,来证明他们支配其他民族是一个多么慷慨和仁慈的行为?  帝国时代毕竟走向了终点,留下无法辨认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欧洲人以民族为起点建立帝国,再转变为国家,未来又会如何发展?派格登也为这样的问题留下了不少省思。

作者简介

派格登先后在智利的圣地亚哥、伦敦、巴塞罗那、牛津等地接受教育。过去十八年间,他担任过剑桥大学的知识史高级讲师、国王大学的研究员,以及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目前,他是霍普金斯大学布莱克研究中心的历史教授,并定期为《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纽约时报》

书籍目录

序年表引言1 首位征服世界的人2 罗马帝国3 世界帝国4 征服海洋5 散播福音6 伊比利亚世界的衰落7 自由的帝国,贸易的帝国8 奴隶制度9 终极边疆10 帝国、种族,国家结语人物表注释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他们会砍下树木,将它们用来航行,越过海洋,从此岸到彼岸,用尽所有的方法向前并抵达最遥远的地方。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但主题却很庞大——大到可以直接称呼为世界历史。这是许多民族转变为庞大国家组织,即所谓的“帝国”的故事。我们为这个名词下了定义——充其量也只是模糊的定义——非洲、亚洲、美洲、欧洲都存在着帝国。而我所关心的是所谓的西方世界的帝国,从亚历山大大帝的崛起直到苏联的崩解。我只在与西方帝国故事有关之处,才讨论到中国、毗迦耶那迦罗王朝、伊朗的萨非王朝。这并不是因为我认为中国人、印度人与伊朗人绝对缺乏创造力、想象力和个体性;一般认为欧洲人因为拥有这三个特性,而能统治大部分的世界。这只是因为这些地区有自身的历史,有时这些历史是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而这部分需要其他专书来详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西方帝国简史 PDF格式下载



以西方的视角来看西方的历史,有启迪作用


总体印象还是不错的,就是书有些薄了。


看着玩啊


读书时我的一大爱好,以史为鉴,更能验证我们的实践。


比较一般的一本书,读后印象不深


   《西方帝国简史》是由英国的历史学家安东尼•派格登所著。每次看一本书,我都习惯性的会看别人对此书的评价,当我看医学社会史罗伊•波特说“派格登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将千年的帝国历史压缩成这本书,没有落失细节、条理相当清晰、观察视野相当宽广。”确实,这句话引起了我对这本书强烈的好奇感,这么薄薄的一本书(这本书的确是有点薄,加上书的目录、备注和插图,也就两百来页。)是如何将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帝国的历史进行描述的。
   其实书的全称是:《西方帝国简史——迁移、探索与征服三部曲》。迁移,航海技术的发展;探索,文明的延伸;征服,版图的扩大。这是我在还没看这本书之前多这本书的思考。当我看完这本书时,发现自己的想法有点可笑。因为迁移、探索、征服这三个动词就像一个三脚架,它们是不可分割,互为因果关系、相互促进的。
   首篇语:“他们会砍下树木,将它们用来航行,越过海洋,从此岸到彼岸,用尽所有的方法向前并抵达最遥远的地方。”这句话最先让我联想到的是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它们就是通过海上航行、海上贸易法杖成为帝国的。
   帝国是对领土非常辽阔,统治或支配民族众多、拥有极大地国际影响力的强大的国家的统称。而派格登在书的引言中已经说明本书谈到的正是帝国本身,创造帝国的民族以及被帝国所创造的民族。
   派格登以精准且动人的笔法,诉说出西方庞大帝国的故事,远从亚历山大大地与罗马帝国时代,直至欧洲殖民体系在二战以后的崩解。派格登迷人地连接起各殖民视野的因果关系,将它们的相似性与重要的不同之处抽丝剥茧地找出来,整理出它们的兴衰史。本书一共分为十个部分。首位征服世界的人讲述的是亚历山大;罗马帝国讲述的是尤里乌斯•凯撒和奥古斯都•屋大维的世界;查理大帝的世界帝国;征服海洋的路程;以散播福音为旗帜的殖民扩张;伊比利亚世界的衰落;自由帝国、贸易帝国的崛起和发展;三角奴隶贸易制度的形成;海上殖民的终极边疆;帝国、种族、国家间的矛盾。
   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与它的故事性。大多数我觉得看历史书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所以很少能够看完一本完整的历史著作。《西方帝国简史》却有着非常强烈的故事性。就如本书在就以两个不同的故事进行开篇,吸引的读者的目光。而在后面的述说中同样如此,它的故事性会具有画面感,让你能够想象得到当时的历史情形。特别是在历史人物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如:库克船长的航行,高更的背井离乡等等有趣的轶事。同时安东尼•派格登的叙述简单又有条理,引用了大量名言佳句,丰富的本书的内容。并且,在书中还有不同时期的插画对本书进行描述和补充说明。轶事、名句和插画的相结合让读者读起来更容易理解。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理解到,欧洲是如何演变成为帝国的;欧州是如何将奴隶制度和经济结构相结合的;在演变过程中欧洲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欧洲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寻找理由来证明它们支配其它民族的;欧洲在成为帝国后又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在书的最后,帝国时代走向了终点,留下无法辨别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欧洲人民建立起来的帝国,再次转变为国家,未来将又会怎样发展,派格登在最后也留下了不少的思考和反省。
   在看西方帝国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古代中国帝国的历史痕迹,我想所有的帝国发展都有着相似的过程。
   当然本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既然是简史,固然它不全。所以派格登在引言中也说明,各地区都有自身的历史,有时这些历史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则需要其他书籍详述。在翻译方面,有个别地方有翻译错误,如书中蒙兀儿王国应该是突厥蛮族侵入中亚建立的莫卧儿王朝。返回第一段所说的,或许这本书并没有罗伊•波特说的那么好。但是总的方面来说,《西方帝国简史》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相信原著是写得很好的。
  可惜,译者完全没有历史概念。
  什么蒙兀儿王国?
  明明就是突厥蛮族入侵中亚建立的莫卧儿王朝啊。
  莫卧儿已经算是约定俗成的翻译了吧,还硬按照英译弄了蒙兀儿。。。


  篇首语 "他们会砍下树木,将它们用来航行,越过海洋,从此岸到彼岸,用尽所有的方法向前并抵达最遥远的地方"
  通过作者的解读,我见证了人类实现梦想的能力,具体的表现就是帝国的发展。这本书我是读的津津有味,说个题外话,我就是因为读这本书,注意力太集中,导致我装满香水,单反的包裹在amterdan至brussel的火车里被摩洛哥人偷走了,nnd.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