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桃花扇

(清)孔尚任 著 孔尚任、 杨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01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孔尚任、 杨雯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01出版)  

作者:

(清)孔尚任 著  

页数:

152  

前言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法则和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课程份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青春的聚会和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有些学生好一点,静得下心来认真阅读,但是,茫茫书海使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信息爆炸的时代使他们不幸成了爆炸的牺牲品。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这确实是广大学者、作家、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这套“世界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兴趣各异的学生都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精华的提炼,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特此推荐。2007年初夏

内容概要

  本剧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人侯方域、吴次尾、陈定生为代表的清流同以阮大铖和马士英为代表的权奸之间的斗争,揭露了南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和衰亡原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三十七岁前,孔尚任在家过着养亲、读书的生活。他接触了一些南明遗民,了解到许多南明王朝兴亡的第一手史料和李香君的轶事。对写一部反映南明兴亡的历史剧萌发浓厚兴趣,开始了《桃花扇》的构思和试笔,但“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桃花扇本末》)。

书籍目录

主要人物介绍先声第一章 听书第二章 传歌第三章 哄丁第四章 访翠第五章 却奁第六章 闹榭第七章 修礼第八章 投辕第九章 辞院第十章 哭主第十一章 阻奸第十二章 设朝第十三章 拒媒第十四章 争位第十五章 移防插曲 闲话第十六章 媚座第十七章 寄扇……

章节摘录

第一章·听书莫愁湖边,几树垂柳,掩映着一户人家。一大早,小院里静悄悄的,住在这人家中的,是个秀才,名叫侯方域。这侯方域,字朝宗,乃河南归德府人士。祖上历代做官,生于簪缨世胄之家。远的不说,他祖父官至太常,父亲做过司徒,是东林党人的领袖。他自己是个长相俊美、仪表堂堂的青年,堪与潘安相比;其才华满腹,敢与七步作诗的曹植媲美,又是复社中的重要成员。他去年参加科考,只因李闯王起兵造反,不幸名落孙山。战事还在继续,烽烟未熄,得不到家人的消息,他只得暂居莫愁湖边,每日赋诗饮酒,以此来消遣度日。他在读书之时,时常感叹:“我侯朝宗年过弱冠,现在身在外乡读书,还没有成就什么功名,距家乡那么遥远。佳人难觅,现在还没有找到能喜结良缘之人。一想起这些来,怎么能不让人感叹!莫愁,莫愁!叫我怎能不愁呢?”不过,幸运的是,他复社中的好友宜兴陈定生、贵池吴次尾,现寄寓在蔡益所的书坊里,几人时常往来,倒也不怎么寂寞。今日,他约好陈、吴二位好友,一同往冶城道院观赏梅花。这天正好天气晴朗,只怕看花的人多,换了衣服,要早早去赴约才是。于是,他唤过书童来,让他看着门儿,自己出门往冶城道院走来。一路上只见碧草连天,绿柳垂地,游人仕女三三两两,各自带着美酒出来,饮酒赏春。他正看着旁边的风景,忽听见有人招呼说:“侯兄真是个守信的人,果然来得早!”侯朝宗抬头一看,见正是陈、吴二人来了,于是相互揖了揖。侯朝宗问吴次尾道:“吴兄,你可得到了什么关于流贼的消息么?”吴次尾答道:“昨日见到官府的公报,说是流寇连连击败官兵,慢慢逼近京师了。那宁南侯左良玉原与小弟家是世交,而且我两人私交甚好。他如今已经退军到了襄阳。现在中原一带无人挡住贼兵,国家大势已经问不得啦!”说完,三人一同长叹道:“局势如此凶恶,几时才能平定下来呀!”这陈生又向二人说道:“平定的事未知何时能达成,现在春色正好,我们应当趁着这好时光,权且自己游玩一番吧!”三人于是并肩径直往冶城道院走去。忽见书童慌忙来报说:“几位相公,已经太迟了,不必去了!今天有个魏国公府的徐公子请客看花,早早就将一座大道院占满了,几位还是请回吧!”三人闻言,不觉有点扫兴。三人此时正无计消去无聊,只有侯朝宗早就已经有心要访觅佳人,于是他向陈、吴二人提议:“既是这样,我们且同到秦淮水榭一带寻访佳丽,倒也有趣。不知二位兄长意下如何?”吴次尾却说:“不必去这么远,二位可知道泰州柳敬亭?他善于说书,曾被吴桥范大司马、桐城何老相国赞赏不已。听说他最近住在此地。何不一同前往去听听看,也当做消遣,如何?”朝宗听说柳敬亭,拂然不悦,说道:“那柳麻子不久前做了阉党阮大胡子的门客,这样的人说书,不听也罢!”谁知次尾却说:“侯兄不知,铲除阉党时让阮大胡子侥幸漏网,他不肯退藏,还在那里蓄养歌妓,结纳朝中缙绅。小弟作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开讨罚他的罪责。那班门客这才知道他原是和崔、魏一党的,当即便离开了他府上,这柳麻子也在这些门客中。这样的人还不可敬?”朝宗听说,不觉惊叹:“啊呀,竟不知此辈中也有豪杰,咱们该去看看!”于是让家童在前引路,大家同往柳敬亭家来。走到柳家门口,家童上去叩门,那柳敬亭开门一看,见是陈定生等三位相公,遂请到屋里,依次坐下。他又看着侯朝宗问道:“这是哪位,从未见过呢?”吴次尾介绍说:“这是当今名士,河南侯朝宗!仰慕您的清谈很久了,今天特意来领教!”柳敬亭说:“不敢,不敢!相公都是读书的君子雅人,什么不知呢。倒来听老汉我胡说八道!”三人说:“不必过谦,愿求赐教!”柳麻子便说道:“各位既然光临,老汉也不敢推辞,只怕俗词难人尊耳!没办法,就把相公们读的《论语》说一章罢。”于是移桌中间,手持鼓板、醒木,将《大师挚适齐》一章,从头至尾演说了一遍。陈定生赞道:“妙极!当下应考用的讲义,哪有如此痛快?堪称绝技!”吴次尾说:“听这说的内容,应该是您才出阮家门,不肯别投主人,到这里现身说法来了。”侯朝宗道:“我看敬亭人品高绝,胸襟洒脱,是我辈中人,说书只是余技!”敬亭听见众人交口称赞,立起身来说道:“老汉鄙俚俗谈,承蒙赞赏,实在惭愧!”侯生又问敬亭:“同出阮家的还有哪几位朋友?”敬亭答道:“大都散去了,只有善唱曲的苏昆生离得近,在青楼院内教歌。”朝宗听说在院内教歌,早已打动心事,又向敬亭说:“此人我也必定要造访!”说罢,三人别了敬亭,出门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帮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归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编辑推荐

《桃花扇》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桃花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