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家国学

钱基博,傅宏星 天津人民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天津人民  

作者:

钱基博,傅宏星  

页数:

361  

字数:

27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家国学》者,钱基博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 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 而国学常识却明显匮乏的当下,听听昨天的大师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本书内容包括: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今日之国学论…… 本书上、下分编,上编为《国学研究》,由两部分组成:(一)通论,包括国学演讲稿和国学专著;(二)专题研究,收录了钱基博部分学术史方面的专论。下编为《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是钱基博牖启后学阅读经典要籍的指导书。

作者简介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杭州浙江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以及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则继任武昌华中师范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上编 国学研究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女师大附中三月二十七日演讲稿) 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二次国学演讲稿) 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三次国学演讲稿) 今日之国学论 《上古学术文编》叙录 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中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 张子之学——国文系第二次学术讲演 后东塾读书杂志(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一册) 孔子圣诞演说 读经问题 《周易》为忧患之学 我之读经教学之旨趣及学程(又名《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集》序 《史记》之分析与综合 孔学真诠谈 庄子闲谈 墨辩学考略 《(增订新战史例)孙子章句训义》卷头语 “阿弥陀佛”之教育观为潘生进一解 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下编 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清华园解题记《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读《礼运》卷头解题记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 读《庄子·南华真经》卷头解题记 读《韩非子》卷头解题记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 《古文辞类篡》解题及其读法

章节摘录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女师大附中三月二十七日演讲稿)今天承欧阳校长招我来贵校演讲国学。我想诸位第一句先要问:“什么叫做‘国学’呢?这‘国学’两个字,究竟怎么样解释,才对?”我记得从前小时候,在蒙馆里读书,第一部《论语》,开篇第一句书就是:“学而时习之。”从前老先生,照着“叠韵为训”的一个大例,下着注说:“学,觉也。”换句话说:“学”就是“觉悟”的意义。因为学的目标。要在能使得人觉悟。学的有效无效,就看这个人,得了一种学问以后,究竟得到一种觉悟没有?譬如学科学,就是要使人们觉悟到自然界和人生的关系。学政治社会学,就是使人们觉到人生的关系,不能离开群众的全体。其他文学、哲学、心理学,一切关到内心的研究和记录,是在要使得人能觉悟,更不必说。照这样说,“学”就是“觉悟”。“国学”的意义,就是“国性的自觉”。“国性的自觉”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我们学了国学,我们可以觉到,这个国家和我们的关系,不仅是法律、政治等等能够保障我们生命财产一切权利;并且他的历史,他的文化,也很够惹我们的系恋,发生一种固结不解的爱。就像我们处在今日的中国情势之下,人人可以觉到法律政治,早已没有效力;生命财产,早已没有保障;然而我们的中国,还比一切大英、大美、大日本和苏俄无论世界何等的强国,来得可爱!就是我们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系恋住我们的心,不忍得抛撇缘故!这是一层。第二,我们觉得中国数千年文化,古色古香,自然来得可爱!然而我们也要觉到中国的文化,经了数千年。好比一面古镜,搁了岁月,也许尘封生翳,当得加以磨拭,才能光可鉴人:万勿把镜面上封了的尘,就当他镜面看,忍不得磨拭;那就千年尘封,愈古愈暗淡!这也是处在今日的中国情势之下,我们新得到的一种觉悟。所以“国学”的意义,就是“国性的自觉”;国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起我们“国性的自觉”:这是我的一番愚见。


编辑推荐

《大家国学:钱基博卷》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家国学 PDF格式下载



钱基博先生的名气虽不如其子钱钟书,但他的思想境界却比他的儿子高多了。钱基博先生是一位教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卫道者、传道者,就像朱子和钱穆先生一样。编者傅宏星先生是学工科的,却精研钱基博先生的著作,编选的这本钱氏论著,其篇目不与其他选本重复,这一点我非常赞赏编选者。我觉得这一本比其他的选本都要好,


钱钟书的父亲过去声望很高,但是没怎么看过他的作品。此书确实显示了国学大师的独到之处,不过书籍的设计和装帧差强人意,读起来少了一点愉悦感,只是敬佩而已。


民国有名的国学大师,钱钟书之父。


应该不断反复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