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富论》导读

(英)亚当・斯密 著,赵海波 导读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英)亚当・斯密 著,赵海波 导读  

页数:

117  

字数:

61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一向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这套面向广大读者的经典导读系列图书,帮助各界人士尤其青年人走近社科经典,其用心正合我的想法,我欣然为之作序。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前进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显示了改革的艰难。分析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我们最缺少、最需要的东西,一是信仰,二是法治。事实已经证明,没有精神文化转型和社会秩序转型的配套,经济转型绝不可能孤立地成功。然而,要真正解决信仰和法治的问题,实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必须由精神素质优良的个体组成。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必须由具备公民觉悟的成员建立和维护。因此,归根到底,中国的前途将取决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所谓提高素质,就是要使我们身上那些人之为人的属性——这就是“素质”的含义——得到健康生长。成为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人是凭借精神属性成其为人的。按照通常的划分,精神属性可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亦即理性思维、情感体验、道德实践这三种精神能力。人类的这些精神能力在极其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其生物学的基础,而后在相当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得到发展。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一个个体的人通过种族的遗传即已具备这些精神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们是人性中固有的禀赋。然而,它们尚处于种子的状态,唯有在人类文化的环境中,种子才会发芽,潜在的禀赋才能生长为现实的能力。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了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把人们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大家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有效的国民素质教育的途径了。具体地说,与精神属性的三个方面相对应。国民素质教育也可分为智育、美育、德育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经典著作都是极好的教材。智育的目标是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在这方面,经典作家是最好的榜样。他们首先是伟大的自由思想者,不受成见束缚,勇于开拓前人未至的新领域,敢于挑战众人皆信的旧学说。尤其在社科领域,权力、利益、习俗、舆论往往据有巨大的势力,阻挠着对真理的追求和认识,而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坚定地听从理性的指引。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一些社科知识,更是追求真理的勇气、智性生活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美育的目标是培育美丽、丰富的心灵。在这方面,文学艺术作品诚然是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人文和社科经典著作也能给我们以美好的熏陶。我们会发现,凡大思想家决不是单面人和书呆子,他们从事研究的领域不同,性格各异,但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类情感每每有或博大精深或微妙细致的体验。这一点也体现在文风上,许多经典作家是表达的大师,读他们的作品,只要真正读进去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只会感到是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德育的目标是培育善良、高贵的灵魂。在这方面,经典作家尤能给我们良多启示。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社会,在这个领域中,起支配作用的不只是理性思考和实证观察,更是价值定向和理想愿景。每一位思想家都心怀提升人类向更好状态发展的愿望,一切思考最终都指向最基本的价值问题:怎样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怎样的社会是好的社会?虽然价值观正是最充满争议的领域,但是,通过阅读经典,自觉地思考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做一个有道德、有信仰的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人有责。精神财富的享用,人人有份。可是,即使用严格的标准挑选,社科经典的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的,叫一个普通读者如何下手?怎样才能把经典中的理念变成社会多数成员的通识和基本教养?我认为,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本系列图书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是一项真正造福国人的事业。该丛书将选收古今中外社科人文类的经典名著分批推出,出版社为该丛书预定的特点是:绝对经典,轻松好读。按照我的理解,“绝对经典”就是要求选目精当,不够格的绝不选入,最够格的绝不遗漏,同时应适合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轻松好读”则是要求选人得当,专家也必须是够格的,对于相关的著作确有研究,融会贯通,从而能够把导读做得既准确又深入浅出。这是很高的要求,愿我们共同努力。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错过《资本论》,你可能不懂社会主义。不读《国富论》,你不会了解资本主义。财富从何处来?又根据什么在人群中自发分配?经济臣人的理性之作,一读就令你恍然大悟。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亚当·斯密 合著者:赵海波亚当·斯密(Adam SmiCh)生卒年月:1723.6.5-1790.7.17国籍:英国社会职业:伦理哲学皋,西方经济学说之上第一个使经济学体系化的人。家庭情况:生于一个普通但尚属殷实之家。

书籍目录

一、作者简介 爱走神的单身汉 教学、游历与著述 安享“人生三乐”二、《国富论》的故事 一部“包罗万象”的大书 “启蒙时代”与“自然秩序” “工业革命”的前夜 《国富论》与“经济学” 《国富论》与中国三、精彩导读 第一篇 社会财富的生产与分配 第二篇 资本理论和货币思想 第三篇 经济史和经济制度 第四篇 建筑在“批判”之上的大厦 第五篇 政府的权限和财政收支 探寻《国富论》中的宝藏四、大家跟帖五、拓展阅读 “看得见的手” 孪生兄弟——《道德情操论》 杨小凯与新兴古典经济学

章节摘录

爱走神的单身汉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一个小镇——柯卡尔迪。他是一个遗腹子,母亲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亚当?斯密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做过苏格兰的军法官和柯卡尔迪的海关监督;母亲名叫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的一家大地主的女儿。小斯密的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可以想见,她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有多么珍爱,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值得一提的是,斯密一生都和母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就像牛顿、康德、尼采等人一样,斯密本人也是终生未娶。弗洛伊德的信徒们肯定会猜测说,这与他对母亲的依恋有关系。但对斯密来说,这似乎并不公平。尽管只是中等身材、相貌淳朴,但斯密性情温和,有着敏感的气质,在巴黎的沙龙中也曾是一位颇受女性欢迎的学者。事实上,孝心也并没有阻碍他至少两次坠人情网。斯密是一个瘦小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有爱走神和自言自语的习惯。斯密心不在焉的脾性,确实成了人们对他一致的评价。对他娓娓而谈的客人有时会发现,斯密根本没有听到刚才所说的一切。后来,在担任海关专员时,斯密还因走神把公文上的签名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据说,斯密四岁时,曾在去看望外祖父的途中被一群吉卜赛人拐走。幸亏家人及时寻找,加上好心人帮助,才算被救了回来。大学者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出神凝思或许是一种普遍表现;抑或是斯密沾染了吉卜赛人的什么神秘气息吧。在受过良好的中学教育后,1737年,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接着于1740年,升入牛津大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斯密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和自然哲学(物理学),他在这些学科的才能体现在其关于天文学史的论文中。而且,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还碰到了对他一生都影响巨大的道德哲学教授弗朗西斯?哈奇森,他所教授的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为斯密在这些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斯密对牛津大学倒是非常失望。他在《国富论》中甚至还评论说,那里的大部分教授,简直连一点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去做了。尽管牛津的教师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但图书馆里储量颇丰的藏书,却赢得了斯密的青睐。在这里,他不仅广泛地阅读了希腊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以及法语文献,而且还阅读了许多当代哲学著作,其中包括他的苏格兰同乡大卫,休谟新出版的《人性论》。经哈奇森引荐,斯密还成了休谟的好友。“在苏格兰,人人都是哲学家。”这句俗语至少在他们身上是应验了的。教学、游历与著述1748年,斯密25岁,成为爱丁堡大学的讲师。讲授英国文学;1750年到1751年冬天,讲授经济学,倡导自由贸易学说;1751年受聘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但之后不久(1752年4月),他就接替去世的托马斯,克雷吉担任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在这一职位上,他一干就是12年。在此期间的1759年,斯密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这部书一出版在伦敦立即就获得了成功,并为斯密在英国以及欧洲大陆都赢得了一定的声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在更多地是被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为人所熟知,但斯密生前却是以哲学家著称的,与《国富论》相比,他也似乎对自己的《道德情操论》倾注了更多的心血,也更为重视。斯密是一位负责任的、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不仅如此,他在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方面也并不逊色。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后期,他担任教务长和副校长。并担任一个特别委员会的主席。无论何时,当学校不得不和外部团体,如格拉斯哥市议会或伦敦财政部,进行棘手的谈判时,往往都是请斯密出面。尽管有着心不在焉、粗心大意的名声,但是在处理实际事务的时候,他总是头脑冷静,而且很有效率。1764年1月,斯密离开格拉斯哥大学,接受了一项新的工作:为巴克勒公爵当私人教师,并陪同他到欧洲各地(主要是法国)旅行。在此期间他开始着手《国富论》的写作。巴黎之行,斯密至少和伏尔泰见过五六次面,并对他极为推崇。因为与休谟的友谊,斯密也进入了英国和法国的贵族阶层(休谟当时正在英国的驻法大使馆工作)。除了参加沙龙与崇尚文学的贵夫人聊天、去剧院之外,斯密还常参加魁奈在巴黎或凡尔赛宫寓所的聚会,并与重农学派的另一重要人物——杜尔阁相识。与重农主义者的交往,丰富了斯密的经济思想,至少是使他能够更深刻地思考在去法国之前就已经确立的自己大多数的经济思想。三年之后,斯密结束了私人教师的工作,回到故乡柯卡尔迪,并在隐居般的生活中,全力倾注于《国富论》一书的写作。1776年春天,《国富论》出版,反响强烈,立即获得了成功。第一版在六个月内全部售完,又以很快的速度连出数版。老友休谟在给斯密的信件中,表达了自己的赞赏与欣慰:“太棒了!好极了!亲爱的斯密先生,我对您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细细读完,我如释重负。这是您本人、您的朋友及公众都给予极大期望的一本书,我一直惦念着它的出版,现在总算放心了。”


编辑推荐

《国富论》由著名学者周国平作序推荐,别怕,我就是一读就懂的经典!有统计表时,少年时期是否接触过经典,关系到人的一生,最好的礼物就是为孩子种下一棵知识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富论》导读 PDF格式下载



建议尚未读过国富论的先行读一下该导读。可以省却很多时间。


《国富论》是一部经典,这本导读是经典的经典。


有了这本书,读国富论完全没有问题


文字提炼的很好,是精华之作,书质量很好,物有所值。


不错是大家所做。看这个导读在看原著就觉得容易了


红书啊


值得学习的书。


书挺薄挺小内容还可以概括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


经济必读


随身带的小册子


《国富论》原著那么厚的块头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相信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为了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才决定看的吧,这本导读虽然内容不多,却很好的归纳了国富论各章节主要的内容,还有对作者生平的介绍,以及相关书籍的推荐,看完以后感觉对国富论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自己要找的内容应该去看哪一章也知道了,挺不错


好书,有助于我们概略了解斯密及其《国富论》。


值得一读,学英语,呵呵呵


到多的第一时间就翻阅了,还不错,于是又准备购买导读其他系列的书籍呢


经济学爱好者必读


薄薄的A5纸大小的一小本,就几十页而已,内容是不错,就是太少了点,不够详细···


很浅显的一本书!基本上没有什么内容。


特点是内容简洁,缺点是内容过于简洁


没想到经典的导读编成这样,意外。


可能是基础差了,不大看的懂不过比原著好多了


想学经济学的最好还是买正式版的吧,《国富论》不错,只是这本导读有点不解渴,里面没啥东西


内容不算完整,不过基本能说明问题。


这个系列的书我都差不多去书店翻阅过,内容不错的,对于读懂国富论这本著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没时间看原版的人,推荐看这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