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实即弯路

邹波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邹波  

页数:

363  

Tag标签:

无  

前言

至少我兑现了上一本书的诺言:写作……要先去旅行、去现实里,再谋他图。至少这些文章没有主动的谎言——即为“描述得更漂亮”而刻意歪曲事实,有些文字的确是内心活动连接成的,但我努力让事实如实镶嵌在这些白日梦中。我逐渐成为记者,按职业要求,“自我”在工作稿中是不合法的,在最自我否定的时刻,我总想起荣格在哪说过:当一个人一心只有自我,他也只会在野外遇见自我。这瞎子的旅行是白白浪费时间。我清晰记得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变化:当生活终于扑面而来,我兴奋了一段,但不久,在我出差最频繁最熟悉中国地理的日子里,我曾写道:“旅行得越多,对中国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越少。记忆之宫完全和中国地图重合,和村落街道的结构一样,当我闭上眼睛,一切都是确凿的,我不再能凭空思考……”当感到“表象”重复出现,这简直是一种巨大的障碍,一种逆境,让人觉得它比一本坏书或者比阅读困难症更枯燥,尤其是在外表单调化的中国,逐渐,我去一个地方,不想写出任何东西,我的潜意识里只有厌倦,而旅行和采访,也仅仅是徘徊在那里,退缩一般地,权衡着,是真要从此。“投身现象的世界”,还是回到自我,继续写读书笔记,回到内心的挖掘现场,担忧现实仅仅使人年轻而愚蠢,只想有一个早老的灵魂。这时我开始看重火车上铺的阅读;去上海则会住在机场边上的旅馆,从不进城,在旅馆房间里,将自己压迫进诗歌的幽闭状态,而有时即使是采访完成,也久久不愿再听那些令人窒息的采访录音。但现在我逐渐明白,并不存在哪一种生活更正直更有效更强烈——向内还是向外——我们人生的大部分岁月,也许既没有充分地体验自我,也没有充分地体验现实,而只是一种混沌怯懦不去生活的状态。

内容概要

现实即弯路, 是一个虚幻的人迂回的现实感建立的过程。年轻人,被一些浮华的动机刺激,旅行,然后,如今,感觉到现实的切肤之痛,旅行开始发生变化。  文章按心理变化编排,本身又像一个小说。作者从对中国各地模糊的认识和感情出发,然后渐渐清楚自己感情的根源,祛魅,重生出更真实更深邃的新情感。旅行,生活,共鸣,成长。从“空中的梦想家”经过“大地上的事情”找回“真实的自我”。

作者简介

邹波,武汉人,1974 年生。2001-2005 年为《经济观察报》设计总监、专栏作家。其间完成文学评论集《书与画像:一部个人化的阅读史》。2005-2009 年就职于《生活》杂志:历任高级记者、采访部主任,期间完成《19 次国内旅行》(即《现实即弯路》)。现任《锦绣:国家商业地理文化》杂志主笔、创意总监。力求以文学及社会学的视角深入体察中国的现实生活。

书籍目录

自序一、 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在云南继续写诗 致昆明诗人余地的信 文学是一块遮羞布二、门外的自我 荣灵山史诗 狮子岩村的老同学 青藏铁路漫游记三、现实感 自由的森林 河魂 樟市电站采访记 重生 布吉舞者 卓别林在北京 冻土测量员 在轮下 奋斗 平凡的世界 秋收四、并非自然深处 在海口 东北之北 云南是平的 树上的孩子 小旅行 上海同学会后记

章节摘录

起码它发明过一种跳,“阿细跳跃”这动作推广到全国的学校,作为一种健康的男女生露营时的集体舞。这种集体舞是男女生最可以接近的机会,手拉手,轮流向左右两侧有节奏地踢腿,想踢却又踢不着和我手拉着手的女生,整体看像绵延的n个小天鹅的纹样,我喜欢看穿裙子的女孩踢腿时的姿态,可她又去徒劳地踢她那一边的另一个男生——虽然这个部落不立文字,“这也是叙述,体操也是叙述”——于坚比划这些舞蹈动作说。叙述无处不在,但现在各地污染的天空已暗淡得足以让本地作家写作时将其忽略,由于环境污染,许多东西从文学中退却了,这也是造成新小说苍白的观察的原因吧。“精神的洁净”与浑浊的实际环境无法共存,使庄严变得丑陋可笑。云南的天空尚能像个大眼睛姑娘让你无法忽略去写她。一定要写她。这里有个诗人最近写过:谈恋爱时,害羞的人说完了话,不是低下头,而是抬头仰望星空。昆明污染也在加剧,私家车数量激增,傍晚车轮卷起灰,大地被造物放弃,任人糟蹋。不过高原的风似乎尚能让云朵重新净化,仿佛有个清洗天空的过程,发生在昆明诗人竭力讴歌过的略干净的郊区,那是治理中的滇池,也是蔬菜基地、呈贡斗南的花卉市场。我记得2005年秋天这里房价暂时还不高——一个二三线城市如果房价如此,大概贫富差异不大,还无太多暴发户,也无太多赤贫者。长途车上,我确曾听见昆明的大嫂简短回顾她的一生:“这一辈子,不太穷,不太富,不太饱,不太饿……”这种不断修正的语气也许是这里人的习惯语法,无休止地讲一个琐事,藏着一种极强的“继续说”的能力:云南大学学生宿舍门前有条标语,写道:“要节约一粒米,一根线,一分钱……”——这是我在中国头一回看到带有省略号的标语——启发式的,而非命令。昆明郊外,老诗人邹昆凌的写生画里,塞尚“古老”的笔触凝固起来,并没有在他身上发展成塞尚之后的后现代,画中破碎的城市前景与优美的自然背景有着正常人的常识一般的调子,而老人本身也奇迹般地一辈子没有中断过读和写,这在必经文革洗脑的中国人当中已属罕见——他祖上殷实,可以不事产业,不需写诗出名。到文革,这地主家族据说因父亲和军队革委会的人有私交,才逃脱地主家族的杀身之祸——“这也是云南特色,杀起人来残酷,但地方上的土交情有时又温暖过革命”。透着明朗的乐感和处子的洁净,以及学天体物理的人模仿文科生写作时的骄傲,当然也少不了冷水浴一般地显示男子气概,时不时大吼一声,调动云南的大山大河。北京有诗人惊讶地向我打听:邹昆凌与米思及合编诗歌栏目的《滇池》杂志难道还在,这本杂志见证了中国当代诗歌的历史,海子等人未成名时总是成捆成捆寄来手稿……这个诗歌编辑部认为:诗歌编辑的作用在于让好的句子比诗人更早到达读者。在昆明邹昆凌是圈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这还体现在他是联结一切人的枢纽,大家都买他的账,其他诗人都只彼此爱或恨着同类某个很小的侧面,有些人甚至不能共处一席,一些年轻人能为好诗,但还不具备自我解释把事说清的能力,几句不和就会翻脸动手,也很是下得狠手。我想起菲利浦·福雷形容小林一茶之后的日本俳人流派:“在公共广场,各派纷争论战,暗地里却相安无事”,只是这次我很难分辨昆明这些诗人是否还有“公共人”的一面。或者这一切虚虚实实已经压缩到了狭小的饭桌中。当我在祥云,诗人洋子回忆当年与同学黑鸟、姚霏等在云大南门群殴,靠语言为生的人其实反而没什么共同语言。饭桌上各人肚里装满“自封的不可靠的知识”,谁也不比谁更有学问,谁也无法成为对方的知识,也因此,诗的才能最难学习和积累,它有它自己的命——灵感,人则因这偶然出现却又反复出现的东西耗尽了生命。诗人必须不厌倦地面对杂乱降临的灵感,就像记者不断拷问自己,中国地震你去过几回,同一种黑幕,你去揭过几回。祥云的洋子内心仍藏着疯狂,和昭通情绪不稳定的诗人樊忠慰相似又不同,樊是完全内化的木讷的人,甚至有点“圣愚”,洋子则是个帅哥,在当地中学任音乐老师,仿佛是某个偶像剧的主人公:但主人公规定不能离开县城范围,但可以在这个范围内做任何疯狂浪漫的事……洋子与许多在偏远地方写诗的年轻人一样,靠互联网,反而对田园、乡土视而不见,追求最纯粹的西洋诗的境界,时而寂寞得发狂。

后记

“我把圣经留给费尔明,我把这些日记留给费利克斯,我把工资留给我的妻子……我把灵魂交给魔鬼。”这是本哈明·库维洛斯遗嘱中的几行文字,他是一个26岁的哥伦比亚农民,他的遗骸是在热带丛林深处一座孤零零的简陋小屋子里被发现的,身旁放着一本(《圣经》和一个笔记本。他的尸体是被劳尔利马、奥斯卡·里约和六个土著人发现的,这些人在森林里迷路了,一直折腾了三个月。因为他们逗留太久,他们发现了更多隐居的人与尸体,他们感叹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遁世者,他们开始为那些人传递信件,为死者传递遗嘱,他们成了丛林的邮差,因为只有这伙迷路的人一个劲想走出丛林,如果死者没有遗嘱,他们就设法在附近树干上找到他们的名字。后来本哈明·库维洛斯这段被邮差们救出的遗嘱广为流传,哥伦比亚甚至出现了一种专门写遗嘱的信纸,页脚印着一句话:“P.S.我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即使你临死时什么都不说、都不写,你也至少有了一句缺省的遗嘱。唯一被这种做法侮辱的人,是写了完整体面的遗嘱的本哈明·库维洛斯——他发自肺腑的话成了其他人临死时的套话。又或者是你的陈词滥调、不该留存的轻薄语言,被印刷成迫使他人长久凝视的文字,这也是出版的后果之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荣誉就是一本书,印出来比手稿小很多,有时你以为你写了那么多,曾在大腿上写,在膝盖上,在屁股上,在胸脯上,在脚背上,在额头,在指甲盖,在一切大大小小的平面上,它们的密度不均匀,统一印出来其实只有那么一点,你自己首先脸红了,也许就这么死了当作家的心。一本精美的书后面是饥寒,子女失学,家庭危机。  ——(摘自(《文学是一块遮羞布》)他说话让人产生好感,当年是白衬衣的清秀的小生,现在母亲的优雅仍然活在他眉宇和皱纹之间。带着母亲那样纤细的面容,他去郑州无论做什么,拉煤,收废品,卖猪肉,都招人喜爱,都交到了各种朋友,从省长到科长,到科长的太太、居委会主任大妈,人人说他白面书生干啥都可惜了,干啥都仍是个白面书生,像藕洗干净了塘泥。  ——(摘自《奋斗》)且让我们仅仅观察一下河南省项城市至沈丘县的那些河流,各种颜色的工业废水重得无法行走,每个村庄喝下不同颜色的水,等于慢性吞金,患上不同的病——红色的泉河流经袜子庄,袜子庄的人主要患的是各种结石、心脏病、各种癌——其中以乳腺癌、肠癌和胃癌为主。  ——(摘自《河魂》)它是青海海拔最高的派出所,如果你在这里当警察,“一定要记住,追捕嫌犯的时候,冲刺不要超过20米……跑过了,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了……这时候该开枪就得开枪……”子弹壳落在地上,滚来滚去。  ——(摘自《青藏铁路漫游记》)“依兰”,听起来就是呼吸之间的城市,虚词的城市,邮寄起来非常轻。我意识到要写一个城市的故事,就得写出那种轻的感觉,人与事物互相侵蚀却不疼痛,城市漂浮在乡村上空,邮政气球停在天花板,犹如依兰那低矮的房顶。  ——(摘自《东北之北》)


编辑推荐

《现实即弯路》:刺激我游荡的,如今刺痛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实即弯路 PDF格式下载



当我还沉浸在他上本书的“有天夜里我们全城的人都听到‘蹭’的一声巨响,有人说是武汉长江大桥一颗巨大的螺丝松脱了”,时间其实过了好几年了,邹波又写了新书。期间也在《生活》杂志和思想乐趣的博上零零落落看到他的文字,让人觉得他越来越向着内心,写了很多,还是给人少言寡语、想多说少的印象,感觉他越来越神叨,越来越远离普通人的趣味,不过这本似乎更好读,前提是接受他的文字密集度、信息密集度,慢慢地、耐心地读下去,别指望在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半年内把它看完,一翻而过不算,不过可以指望更多收获……


这是邹波过去几年中所写游记的结集,写得非常好。


书不错,平邮实在太慢了,还得去趟邮局


尝尽人生百态,值得细看。


邹波的文字,很有诗意的旅行


当书本与飞鸟相矛盾时,相信飞鸟。


就是有空白页,又不支持上门退货。


这本书没有作者前一本书好(书名一时忘了),抱歉。


一间小房,门里的门,没有窗,白天采访诗人,夜晚不用来阅读他们的作品、准备提纲,而是试着也写些分行句子。我假装自己也在写诗,我甚至逐渐喜欢上这种写法,无论好坏,它让人肃穆,慎独,暂时放弃絮叨,在深夜也有所敬畏、有所珍惜。    舍丽·杰克逊在《难忘山居》里说:“没有任何活物可以在绝对现实的条件下神智清楚地长久生存;一些人认为,甚至连云雀和蚂蚱也有做白日梦的时候。”    荣誉就是一本书,印出来比手稿小很多,有时你以为你写了那么多,曾在大腿上写,在膝盖上,在屁股上,在胸脯上,在脚背上,在额头,在指甲盖,在一切大大小小的平面上,它们的密度不均匀,统一印出来其实只有那么一点,你自己首先脸红了,也许就这么死了当作家的心。一本精美的书后面是饥寒,子女失学,家庭危机。    他手中的歌词,和天与地一样混沌,既包含着一切秘密,又不可继续穿凿,如远古顽石,除了凝视它,你不可能有别的破解它的方法。    王湔一生苦于不能有充分的机会把话说完,连1996年的那期《实话实说》也没有给他充分的时间——尽管“小崔是个厚道人”,但小崔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当王湔准备辩护他的古机械项目并非伪科学时。小崔赶紧说:“打住打住,想不到知识分子争起来也挺……”    有人评价他:与农民结合得太紧,说话也越来...越像农民,他在和领导交谈的时候,越来越直率,反而毫无艺术可言,乡村干部的工作严重改变了他,用他的话说,“思想越来越琐碎……”那是一次关键的理论考试,但他发现自己再也写不出当年那种挥斥方遒的文章来,代之以一种朴实的风格,一个完全抽离掉套话的老百姓的口述……    它是青海海拔最高的派出所,如果你在这里当警察,“一定要记住,追捕嫌犯的时候,冲刺不要超过20米……跑过了,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了……这时候该开枪就得开枪……”子弹壳落在地上,滚来滚去。    “火烧得那么大,我都保持着理科的头脑”,但这清醒并未在救火的时候帮助他提防以后的陷害,“我平日很谨慎,可救火的时候顾不了那么多陷阱……”——而且庄学义并不在生人面前掩饰自己也曾精神几近崩溃,特别是坐牢的那一年,虽然连那些一同关押的盗窃犯、杀人犯和强奸犯都尊敬他,他们都曾是林区的职工。    且让我们仅仅观察一下河南省项城市至沈丘县的那些河流,各种颜色的工业废水重得无法行走,每个村庄喝下不同颜色的水,等于慢性吞金,患上不同的病——红色的泉河流经袜子庄,袜子庄的人主要患的是各种结石、心脏病、各种癌——其中以乳腺癌、肠癌和胃癌为主。    为了养家,他开始寻找更多的工作,考乡上的水利员,最老的一个,开始接政府工作队的活,去乡村担任计生干部,曾是最暴力的工作。查电的时候始终当自己是政府的人。这个民间小水电的合伙人仍然经常幻觉自己是人民公仆,执行罚款,村民则永远认为他们是电老虎,私有化之后,为大家干活更是理所当然。申报烈士的时候,县里犹豫,一个股份制电站的站长,不是国家电力的人,其修电的动机是否出于自己的私利。    儿子既已回来,罗美婷不再有什么可期盼的,生活几乎又回到从前了,只有活着的痛苦,地震并没有化解从前的痛苦。地震反而让人一时发懵,忘记平时的痛苦。    女孩子嘛,若要爱持久,就得持久花钱,“这就是深圳”。他们经济仍然拮据,收入忽多忽少,龙岗夜总会大火烧死那么多人,市政府从此对任何表演噤若寒蝉,户外的促销演出全取消,接着是金融危机。   阅读更多 ›


邹波叙事,充满文学化的诗意。


可惜快递不给力,把书的上角崩开了一个大口子,不想换了,用透明胶粘一下吧,鄙视这个物流


书的内容一流,相当深刻,邹波老师一贯风格。但是书稍微有些脏印,而且封面有个像装订的孔,不是特别美观。


閱讀鄒波的《現實即彎路》每每忍住哭意,默念那些激蕩、刺痛的言語;目前的我大概只會尊重那些值得尊重的生命和故事,因為他們或有思考,或有擔當,或有專業,或有為之奮不顧身的人和事和真理。摘抄《現實即彎路》P347的一段話:... 阅读更多


这是我第一次在卓越上买书。价格,还有书的纸张。送货到达的时间。都还满意。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