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徐坤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徐坤  

页数:

346  

字数:

24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也许,这是一本迟来的书。某种意义上,徐坤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早该在几年前就问世,的确,环顾四周,似乎找不到另一个十年前已经声名鹊起,却一直不曾发表其长篇小说的作家。然而,读完《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以后,我竟生出这样的感受——不论对徐坤自己还是对喜欢她作品的读者们来说,几年的延缓与等待,不光值得,也许更是必要的。  我要说,掀开第一页之前,我是抱着一种习惯性的意识,来接受和面对这部作品。我预期会看到一如既往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徐坤,以为这将是那种由王蒙命名的“虽系女流,实属大侃”的招牌式风格的又一次发扬光大……结果我却发现,在一位蕴藏着无限可能性的作家面前,上述想象显得多么贫瘠和笨拙。

作者简介

徐坤,女,北京作家协会一级作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厨房》《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通天河》,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八月狂想曲》,话剧剧本《青狐》(根据王蒙长篇小说改编)、话剧《性情男女》(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
  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京市文学艺术奖,庄重文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全国女性文学成就奖,连续四次获得《小说月报》读者评选“百花奖”,多次获得《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等评选的优秀小说秀。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日语。

书籍目录

会哭的血(代序)引子:第一次没感觉第一章 北京颂歌第二章 京哈线上第三章 “一缺三喽第四章 厕所礼赞第五章 酒吧地图第六章 东方外语学校第七章 “我走了第八章 分居是一种永远的痛第九章 妇科体检第十章 离婚登记处第十一章 春宵一刻第十二章 大年三十的慰问电话第十三章 高头大马.胡子哥哥第十四章 老太太的花儿第十五章 基因的故事第十六章 “探亲一号”第十七章 同居指南第十八章 与情敌狭路相逢尾声 长安大道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北京颂歌  1986年,一个辫子上绑了四根皮套(东北人管猴皮筋叫“皮套”)、头发乌黑、眼珠儿也漆黑的东北小土妞,紧跟在一个同样是头发乌黑、锛儿头锃亮、双眼皮大眼睛的小伙儿身后,一步一摇,在春天的曛风中晃晃悠悠迈进了北京城。  那就是当年的毛榛,大学四年级学生,跟着她的男朋友、大学同班同学陈米松,在外出实习往回返的路上,特地中途停留,来北京朝拜。  21岁的大四学生毛榛挎着个大书包,一条马尾辫被两根猴皮筋勒得像一条胖藕,翘撅撅地扬在后脑勺上,脑门儿两边细碎刘海儿也被一边一根猴皮筋勒着,牛仔裤把小屁股裹得溜圆,一双米色旅游鞋,小脸蛋红红扑扑,嫩得恨不能一把掐下水来,23岁的陈米松则具备了他们那个少数民族小伙子的一切特征:浓眉大眼,额头宽广,高鼻梁,厚嘴唇,面目洁净,睫毛忽闪忽闪,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咣哩逛蕩挂在细瘦的腰上,一双白色旅游鞋鞋帮磨得马上就耍咧开嘴。最牛气的是他的脖子上竟然挂着一台“理光”牌照相机。据说价值六千多块钱人民币,是那个年代的高档货,从系里借来的。因为他星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常拿这个给老师和学生照相。所以全系唯一的这么一台好相机,就被他以外出实习拍片名义借出来,一路上给女朋友照相。  那会儿他们已经到过济南和青岛,以毕业实习的名义,从沈阳那个千旱的城市来到了海滨,见到了大海,也登过了泰山,还游览过大明湖,趵突泉,青岛栈桥和崂山,他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就是北京。他们都急切地想要到他们心中一直景仰的圣地来朝拜。  此行他们一共宋了四个人,另两个男女同学也是一对儿。一起活动了一路之后、两对情侣都感觉出了不方便。于是在进京的火车上他们就商量,到达北京以后他们要一对儿一对儿分头行动,三天以后他们再在北京站会合集体返回沈阳。  火车是在清晨一大早进站的,下了车,两对情侣简单告了个別,然后就各奔想要去的地方,毛榛跟着陈米松。出了站,也顾不得休息,把简单的旅行包往站前小店里一存,就急忙查地图,找方位。他们想去看天安门,想看金水桥、想去瞻仰毛主席纪念堂,这个想法。已经在他们心里抓挠了好一阵于。又好像已经在身体里待了一辈子那么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PDF格式下载



从微薄了解到的作家,还是校友。特意百度了一下,徐坤老师的第一个长篇。《1980的情人》主人公是毛榛,这个小说开头人物也叫毛榛,巧合?大概翻了一下,感觉内容不错。


真情流露,让人看到婚姻失败对女性的杀伤力。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失婚这个问题上,其实也和普通女性差不多。女性始终参不透,男人,其实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个人,婚姻,其实根本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这是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由于不能忍受一个人生活的孤独和死一般的寂寞。本书告诉人们,在这一社会现象的后面人们在期待什么,渴求什么


正在看这本书,期待读后的感触


质量没的说,书还没看。等静下来好好读一读。


很好 送货快


推荐电子书 这种书看完了之后基本不会看第二遍


现代男女的爱情生活如果都是这样的话 ,尤其是有那么多的“谭小丽”,那是很可怕的。另,看完全书,都不知道陈米松是哪个少数民族,不知道书名中二十二的意思。


是针对非典时期人的感情说的 还行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