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于永玉,董玮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

于永玉,董玮 编  

页数:

150  

字数:

100000  

前言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德目。  什么是诚实呢?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待人处事以诚相待,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之本。“君子养心莫于诚”,“巧伪不如拙诚”,“以诚威人者,人亦以诚而应”,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历史上诚实的佳话不胜枚举。当然,传统意义上的“诚”有许多是同封建道德观相联系的,但从做人的品格讲,诚实于己是一种心灵的释放,是对自身人格和未来面目的一种尊重;于人则是一种交往的道德,是把握了良心和正义的一种大度和自信。  所谓情操、襟怀、气节、信仰等为人的美好品格,其实都是以诚实为基础的。生活中离开了“诚实”二字,交友自然不会是个好朋友,经商也不会是个好商人,为官更不会是个好干部。凡是变心的朋友,变味的商人,变质的干部,大多是从不诚实这个缺口渐变的。  诚实的内涵丰富,具有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张力,可以滋生出许多道德信条和道德行为。诚实渗透到政治生活领域可以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为信守真理视死如归,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为官清廉刚正,大胆执言,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任人举荐,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唯贤是举,唯能是用。诚实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之中,就会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在科学研究中,讲求实事求是,锐意探索,百折不挠追求真理;在商业活动中,讲求货真价实,公平交易,童叟无欺,诚招天下客,以信取胜;在育人活动中,讲求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奉献爱心,忠于职守等等。总之,诚实渗透到人际交往中,就会形成良好的美德。  诚实,像其他传统美德一样,源远流长、百代流淌,特别是在近现代,诚实尤其得到继承、发扬和光大。  中国共产党人以及革命历史时期的革命先驱,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其发展成为革命优良传统,形成了新的时代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光明磊落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革命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不论是默默奉献的劳动模范,还是叱咤风云的革命英雄,在他们的成长道路和感人事迹中,无不闪烁着诚实守信的光芒。  我们当代青少年应以无产阶级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继承、发扬诚实做人的美德,克服、批判“老实人吃亏”、“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树立以诚实为荣、不诚实为耻的思想观念。自觉做到像革命前辈那样,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忠诚。为人处事不造假,不说谎,不骗人;在人与人之间要讲诚实,讲信义,说到做到,答应的事努力去办,不食言,要勇于坚持真理、反省错误。对撒谎失信、说做不一的人要敢于进行批评和帮助。不自欺,不欺人,办事光明磊落,做一个诚实的人。

内容概要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诚·诚实无欺》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的内涵囊括进去。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诚实待人,童叟无欺
管仲被判死罪不失诚
诚实无欺的鲍子都
陈君贤教子不昧义
阎敞诚信不欺孤
高允坦荡不欺君
忠诚坦荡的班超
陈纪卖房诚实不欺
甄彬还金
以诚相帮两文人
陆元方卖房不掩短
明山宾卖牛
齐白石以画换白菜
徐特立解析断指血书
张爱萍诚招天下将
第二篇 诚实做人,诚实做事
郑玄弃注赞服虔
皇甫绩自愿挨打
杜甫让人打枣
司马光说谎受责
张说不作伪证
朱晖诚信不负友
太史慈应约来还
张辽闻教与友平
宋濂诚实无欺
李秀成直谏实言
梁启超信守诺言
瞿秋白的自知之明
王稼祥实事求是的回答
“只要多打粮,砍头我去”
陶铸从实际出发,纠正错误
王季思诚实做事、真诚待人
傅显忠对人民的诚实
第三篇 诚实传佳话
孔子不懂不装懂
诚实无欺的司马迁
诚实无欺的谢弘微
孙待封宁死不诬人
吴兢写史不欺人
诚实无欺的李约
李勉穷不贪财
不会撒谎的晏殊
周纯宁可充军不说谎
许衡不动无主黄梨
不掠他人之美的顾炎武
孙承恩誓死不欺君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邓增其认错

章节摘录

  阎敞诚信不欺孤  肃宗孝章皇帝(58—88年),刘坦,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75—88年在位,历13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庙号肃宗,死后谥号为孝章皇帝,终年仅31岁。  阎敞是东汉一位辅佐郡守的属官,他的职务虽然低微,但为人诚实可靠,很得他的上司——太守第五尝的信任。  不久,从京城洛阳传来一道圣旨:征调第五尝进京,另有委任。阎敞向太守表示祝贺后,就派人为太守收拾行李,开始为太守全家搬人京城做起了准备。可是第五尝并不高兴,他认为自己的年纪已经太大,快要告老退休了,此时赴京,恐怕担不起什么重任。临行,他把阎敞叫到身边,说:“谢谢你这些年忠心耿耿协助我办事,使得郡境安宁。现在我要赴京了,还有一件事我想只能拜托你办,我才放心!”  阎敞说:“府君有事尽管吩咐,我一定竭诚以赴!”  第五尝指着几个箱子说:“这里装的是我几十年的积蓄,大约有130万五铢钱。我本想告老返乡时,用这些钱置办一些田产房舍,留给子孙。此番皇上调我进京,我想,这几个箱子没有必要随我进京,因此想寄存在您这里,以待需要时取用。”  阎敞说:“我愿为府君效力!”第五尝离去之后,阎敞立即把箱子搬到自己家中。封存在一间屋子里。  时间一年一年过去,第五尝一去十年,竟杳无音信。阎敞守着这几箱五铢钱,不敢辜负第五尝所托,年年都要定期擦拭箱子,生怕锈坏箱内的铜钱。  一天,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来敲门。阎敞问:“公子有何贵干?”青年说:“奉先祖父第五尝之命,前来拜见阎敞长者。”阎敞定睛一看,果然是第五尝的孙子。离去的那一年,他只有9岁,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差一点没有认出来。阎敞急问:“府君可好?”这一问,青年不禁潸然泪下,说:“先祖父到了洛京不久,全家患病,一一身亡,只剩我孤身一人了。先祖父临终之际,拉住我的手说:‘你长大,一定要寻到阎敞老伯,我曾有所拜托。’那时我还小,直到今天来找老伯!”  阎敞听了,拉住青年的手,打开那间存箱屋子的门,指着箱子说:“你祖父托我办的事,就是看护这里面的130万五铢钱。全都在此,请你一一清点吧!”  青年睁大眼睛,说:“祖父说的是30万五铢钱,不是130万啊!”  阎敞眼眶一红,说:“听你这话,让我想到府君I临终前病得是多么厉害啊,连130万五铢钱都记不清了!公子啊,请全部拿去吧,不必迟疑了。你应当继承的,不是30万,而是130万啊!”  ◎故事感悟为了朋友的嘱托,阎敞遵守一诺十年不变,在朋友临终记错钱数时,他也如实相告,并如数奉还。这种诚信无欺的品德值得我们当代入学习。  ◎史海撷英  汉武帝联合乌孙  汉晋时期,乌孙是一个追逐水草迁徙的游牧部落。最初,乌孙和月氏都住在甘肃的西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后来,乌孙被月氏打败,乌孙王也被月氏人杀死,乌孙人便不得已归服了匈奴。乌孙王的儿子腊骄靡被匈奴单于收养。腊骄靡长大以后,才智过人,屡有战功,匈奴单于便把乌孙旧部交给他,腊骄靡做了乌孙王。这时,月氏人已经向西迁到伊犁河流域。腊骄靡为了报杀父之仇,在匈奴的援助下,把月氏人赶出伊犁河流域,并在那里从事放牧和狩猎,重建家园。乌孙盛产马匹,富户养马多至四五千匹,成为西域地区的一个拥有骑兵十余万的强大民族。汉武帝时,乌孙跟匈奴的关系已经疏远,乌孙王不想再继续依附匈奴。为此,匈奴曾派兵攻打乌孙,结果反为乌孙所败。  在汉朝对匈奴的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以后,张骞就向汉武帝建议联合乌孙。他说:“现在匈奴已被汉朝打败,乌孙过去居住的地方也因赶走了匈奴而空闲着。听说乌孙人对他们的旧居十分留恋,又很喜欢汉朝出产的物品,如果我们多送他们一些礼物,请他们重新迁到原来的地方,再把汉公主嫁给乌孙王做夫人,双方约为兄弟,乌孙王肯定会答应的。这样就切断了匈奴的‘右臂’。”张骞认为,只有联合了乌孙,乌孙以西的大夏等国都可以应招而至,向汉朝称臣。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并拜他为中郎将,派他出使西域。  ◎文苑拾萃  《白虎通》  《白虎通》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德论》。东汉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开白虎观会议,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等分别陈述见解,“讲义五经异同”,意图弥合今、古文经学的异同。在会议上。汉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会议的成果则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一书,简称《白虎通》。  因此,《白虎通》一向被视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的资料汇编。它不仅是经学发展中的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的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的典范价值。故而《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白虎通》:“方汉时崇尚经学,咸兢兢守其师承,古义旧闻,多存乎是,洵治经者所宜从事也。”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