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出国门的刘少奇

张文和 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1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文和  

页数:

207  

字数:

15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的中国,是神州觉醒、民族振兴的时代,是国富民强,独立自主的时代。但新生的人民中国也面临西方反华势力的敌视与封锁。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共和国领袖一道,更多地担任了走出去、广交天下朋友的外交重任。在这些走出国门的异国之行中,刘少奇以他特有的个人魅力,理论家的思辩,外交家的风彩,尽显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尽展中华民族襟怀宽广之情,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架起了一座座友谊,友好的桥梁。 本书以珍贵的资料,将刘少奇一次次走出国门的不朽的外交风采,用纪实的笔法,——重现出来,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作为新中国一分子的自尊与自豪。

书籍目录

卷一 1.“在1921年的夏初,我和几十位同学即被青年团派到莫斯科的东方大学学习。在莫斯科由青年团转入共产党。” 2.“当时在苏联,习惯用语反什么东西很了不得,第一反对派,第二反决议,第三反提纲,这就是敌我矛盾。所以对少奇不'感冒'”认为他是右倾机会主义。少奇的‘右倾机会主义’,是职工国际封他的。 3.……希望苏联能在这些国家之前承认新中国。我们将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和苏联一起站在反帝国主义阵营。 4.国内很缺少你们这样的人才,原来送你们到这里来,也是为了回去之后搞建设,祖国期待着你们回去能很好地工作。 5.中国与苏联的友谊,在中国人民经济建设上来讲,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条件。卷二 ……卷三卷四卷五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应刘少奇的要求,利哈乔夫首先介绍了工厂的行政领导(厂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三方面的任务、职权、工作范围,及它们之间的分工、相互合作,以及怎样为同一目标和完成共同任务而一致行动。 厂长负责全厂行政管理、生产计划和任务的执行与完成,以及有关这方面的一切事宜。这是最主要的根本的环节。 党委书记负责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政治生活、党组织的活动及党员的思想与政策教育、政治理论学习,监督党员模范地完成本职工作。当然,党委工作还包括关于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某项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的介绍、时事报告、专业科学知识的介绍与推广等等。 工会组织既是团结、组织、教育、培养全体职工的群众性组织,又是帮助工人群众排除困难的权威组织。 各个单位——业务行政领导、党务工作(包括共青团工作)与工会工作都有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时以行政、业务的安排为重点,有时以党、团活动为中心,有时又给工会活动让路。总之,三方面的工作都是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为中心、为最终目的,但决不是说三者之间没有矛盾。“据利哈乔夫说,三者之间经常闹磨擦,发生矛盾,因为三方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与活动,都想多占时间、多使用较精悍的人员、抢夺有利条件。这虽是矛盾,却绝非是对抗性的矛盾。” 在汽车工厂参观和座谈时,刘少奇作了简要的笔记。联想到1950年前后中共党内关于工会工作问题的一番争论,不难想像,刘少奇对于当年的这番座谈,还是有记忆和想法的。 在紧张的工作之际,刘少奇还把自己已有十年没有见面的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 刘允斌、刘爱琴是1939年随到苏联治疗臂伤的周恩来一起来到莫斯科的。转眼十年过去,当年的调皮少年已长大成人。当时,刘允斌在莫斯科大学二年级,刘爱琴在专科技术学校,学了3年毕业了。在毕业前夕,刘爱琴写了一个申请,要求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负责中国同学联络工作的陈祖涛到宿舍来找刘爱琴,叫刘爱琴赶紧跟他走。 刘爱琴说,为什么要跟你走,我这还有事呢。 陈祖涛悄悄地跟她说:你父亲来了! 不会吧?!都10年了,刘爱琴没有见过父亲,突然说父亲来了,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陈祖涛看她发愣的样子,又不好多说什么,只好说:你不要多问了,我们去接允斌去。 刘爱琴半信半疑地上了车,到莫斯科大学去接刘允斌。刘允斌也是觉得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连问这是怎么回事?不过,刘允斌已经在苏联入党了,显得比妹妹成熟多了。 难怪兄妹俩不敢相信,因为他们是从解放区去的,一去就是十年,既不知道中共中央已经进了城,更不清楚全国战局的情况,脑子里的概念还是解放区,还是地下斗争的危险与隐蔽,所以觉得非常的神秘。 车行一会儿,便到了刘少奇住的地方。去苏联的时候都是小孩子,现在都长成了大人,刘少奇看着这一双子女,不禁满面笑容。十多年没见了,父女感情挺亲切的,刘爱琴马上扑到父亲的怀里。,允斌是一个男孩子,不那么黏糊。 两个孩子和刘少奇住了一段时间,毕竟十年不见,父子们应该有说不完的话。但刘少奇太忙了,即使住在一起,也没有多少时间和孩子们在一块儿,只是出去参观时,带上孩子。 一次,刘少奇到农村参观,直接上田里去摸土看苗,7月份苗长得有那么高,他蹲下去看苗、看土。他跟女儿讲,苏联的农业专家种田的方法产量高,我们要学习,看看人家是怎么种的田。后来他看了看地垄,又跟女儿说,麦子长得虽然好,但是没有我们国内的农民种得细?爱琴问:怎么没那么细?刘少奇说,你看苏联地里的土都是一块一块的,我们国内的农民种地土都是很碎,一垄一垄的:苏联都是用机器弄的,比较粗,又不直,我们国内农民种地要比苏联人种地细得多。我们国家的农民起早贪黑,种地很辛苦: 还有一次,刘爱琴跟爸爸去参观克里姆林宫,到叶卡婕林娜二世的宫殿里去参观。那里有很多历史文物,比如说叶卡婕林娜的一些奢侈的服装、首饰,还有一些比较贵重的宝石制品等等。刘少奇看了之后,就说确实是很豪华,我们国家有一些民族的工艺品质量也是很好,做得很细。刘爱琴当时觉得父亲不但会欣赏,而且很了解制作工艺。能够听到他对这些东西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对这些很内行。 刘少奇虽然很忙,但还是抽出时间同中国留学生见面、交谈。这是一批在苏联留学十几年的学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甚至抗战之前来到这里的。他们中有瞿秋白的女儿,蔡和森的子女,任弼时的小孩……,在苏联生活了十几年,中国话都不会说。由于长期脱离祖国,他们对祖国的印象已经淡薄。有些晚去的学生,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还比较多一点,但像国内轰轰烈烈的抗战、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这些事情也都没有经历过,所以非常迫切地要了解祖国的情况: 因此,刘少奇在给他们讲国内情况的时候,学生们都很注意听。刘少奇主要介绍了国内的抗战、解放战争,还说我们要马上成立新中国,革命胜利了,现在我们要搞国家的建设,你们在这里学习,学成后回国去搞建设。回去之后,你们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好的条件,国内很缺少你们这样的人才,原来送你们到这里来,也是为了回去之后搞建设,祖国期待着你们回去能很好的工作。他还具体问了那个人学什么,这个人学什么,回去在什么部门。比如陈祖涛是在莫斯科机械工业学院学汽车的,后来回来搞了一汽二汽。还有蔡博,是钢铁学院的,还有赵世炎的儿子,学的也是钢铁工业。这些同学,偏重于重工业比较多。当然也有黄建中是学体育的。他说这些工作在国内都是需要的。 刘少奇问了每一个同学的政治面貌,谁人党谁入团了,准在学校里搞了学生工作,搞了社会工作,他都挺关心的。刘少奇说,你们的集体生活很好,锻炼了自己,但是你们脱离祖国这么长的时间,没有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祖国情况、风俗情况已经不太熟悉了,你们回去之后,在生活、语言上都有困难,特别是在语言上。所以你们回去之后,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困难,回去之后一定要继续学习。 对刘爱琴个人来说,思想上是准备回国的,但也有一些实际问题。她向父亲提出,自己是不是可以继续留下来学习。因为她已经结婚了,而且怀孕了。刘少奇的意思是不要留下来了,回去把生活好好安排一下,还可以继续上学。刘爱琴虽然心里还有些别的想法,但是还是觉得绝对应该回来,不管是从个人来说,还是祖国的需要来说,都应如此。最终,刘爱琴还是跟父亲一起回国了。对于这一段的情况,刘爱琴自己是这样写的: “在苏联访问期间,父亲每天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我因为要随父亲回国,就留在父亲那里。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20世纪的中国,是神州觉醒、民族振兴的时代,是国富民强、独立自主的时代。但新生的人民中国,成长在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相峙对垒的国际大环境下,西方反华势力的敌视与封锁,决定了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基点,也决定了共和国的领袖必须走出去、广交天下朋友的外交重任。同时,国际形势不断发生的深刻变化,各种国际力量的不断分化与重新整合,也注定了20世纪的中国,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共和国领袖的领导下,必定要发生许多令世界为之一震的外交盛举。 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在共和国所面临的上述国际环境下,更多地承担了作为国家元首的出访之旅。当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成员,刘少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也较多地承担了走出国门出席会议、协调分歧、征询意见等重任。在这些走出国门的异国之行中,刘少奇以他特有的个人魅力,理论家的思辩,外交家的风采,尽显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尽展中华民族襟怀宽广之情,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架起了一座座友谊、友好之桥。 譬如,1949年7月,刘少奇秘密出访苏联,向斯大林通报中国革命形势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的构想。他不仅带回了一批苏联援华专家,更带回了斯大林的忠告,带回了苏联人民的真挚情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予以承认的国家; 譬如,1956年波匈事件发生后,刘少奇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应邀赶赴苏联,与苏共中央就紧张局势进行了紧急商谈。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对苏共中央的决策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刘少奇也带回了诸多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开始重点研究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提供了更为直接的镜鉴与促力。 譬如,1963年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在东南亚再一次掀起了“中国旋风”。刘少奇那不论大国小国,在外交事务中一律平等的外交风范,王光美那仪态端庄的古国情韵,至今还在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人民心中留有深刻的、美好的记忆。 伟人已去,精神永存。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少奇,学习共和国领袖的外交理论与艺术,本书以翔实资料,将刘少奇的一次次的走出国门的情景,以纪实的笔法,再一次重现共和国领袖不朽的外交风采,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作为新中国一分子的自尊与自豪。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出国门的刘少奇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