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玄学与魏晋社会

李建中,高华平 著 冀人
出版时间:

2003-1  

出版社:

冀人  

作者:

李建中,高华平 著  

页数:

29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玄学在魏晋的演变,既有鲜明的阶段性特色,又对魏晋两朝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纵向地追溯魏晋玄学的历史发展,继之横向地剖析魏晋社会各个层面的复杂关系,力求在玄学三期与魏晋两朝的交汇处,揭示玄学对于魏晋社会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及哲学的意义。

作者简介

李建中,1955年生于湖北江陵,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思想文化的研究,出版有《心哉美矣——汉魏六朝文心流变史》、《乱世苦魂——世说新语时代的人格悲剧》、《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等学术著作10余种,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传统学术与社会丛书》序第一章 断裂与重铸 一 儒学式微与庄学复兴 二 清议之后是清谈 三 《人物志》:魏晋玄学之前奏第二章 正始新义 一 正始群彦 二 少年天才的哲学新创 三 言意·才性·圣人之情第三章 竹林清音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 二 声无哀乐 三 走不出的竹林第四章 元康有无之辨 一 裴頠崇有 二 郭象独化 三 玄智之无与般若之空第五章 江左复闻玄歌声 一 玄学人格 二 兰亭玄渚 三 张湛注《列子》第六章 玄学政治的无为而治 一 政出豪门的时代 二 简易,无为的政治主张 三 王导、谢安:玄学政治家的典范第七章 以玄对山水 一 士大夫的生存方式 二 翳然林水,自有濠濮间想 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第八章 玄学与社会心态 一 生死之思 二 出入之际 三 雅俗之间第九章 玄学与魏晋文学第十章 走向三教合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理之所体,所谓有也”。  这一命题是讨论“理”(即规律)与万物的关系。每一个(或一种)事物都必须依赖别个(或别种)事物,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间的规律就是“理”。理不能凭空存在,必须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必须体现于形象著明的事物,才可以成为“有”,这就是“理之所体,所谓有也”。裴颁又说“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意即具体事物是理之“迹”,而理和迹都必须还原到形象著明的具体事物上。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王弼认为,理是事物的宗主,它是统率事物的,最高的理就是“一”,即“无”。而在元康玄学的代表人物裴頠看来,“理”并不是独立于事物之上的东西,而是植根于事物的规律、性质及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裴頠还进一步探讨了各个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每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所谓“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裴頠又说:  有之所须,所谓资也。资有攸合,所谓宜也。择乎厥宜,所谓情也。  万有能够区分为不同的品类,各个族类的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各类事物也就不能包括所有事物的性质,都是各具一偏的。正是因为“所禀者偏”。所以每个事物的存在不能只依靠自己,而需要“凭乎外资”,也就是凭借外在的物质条件,如树木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人活着需要空气、食物、阳光和水。当然,外在的物质条件要符合自己生存的需要,这种“合”才是适宜的,亦即“资有攸合,所谓宜也”。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玄学与魏晋社会 PDF格式下载



玄学与魏晋社会——中国传统学术


李建中的书非常好,我想把他的书买全了,可惜当当网上不多。


书皮有两道红色圆珠笔痕迹,不大,略显旧书痕迹,未能确定


了解魏晋风度。


书开胶了


内容选取了不少材料,但立论观点没有突出之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