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建构

张俊才 著 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  

作者:

张俊才 著  

页数:

304  

前言

  本书是我在2006年申报的一个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其实,早在2004年我就以大致相同的内容向河北省教育厅申请过立项,只不过由于支持的经费不足,因此,我除了进行一些最基本的理论准备,并撰写了几篇相关的论文外,拟议中的研究计划便只好“泡汤”了。  但这个课题却对我有着持久的吸引力。之所以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我承认其中受到过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的启示。但也仅仅是启示而已,坦白地说,我至今连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文化与帝国主义》和佳娅特丽·c.斯皮瓦克的《属下能说话吗?》、《三个女性文本和一种帝国主义批评》等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经典文本都未认真读过。我之所以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更主要的原因是源于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即本书所谓“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现状的一种感受。众所周知,中国文学在由旧向新的嬗变——现在更“科班”的说法是“实现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西方现代文化(文学)的影响。由此,我们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和相应的价值取向:凡是学步西方的,就意味着开放、新潮、先进、前沿,一句话,意味着水平高、价值高;凡是属意、发扬传统的,就意味着封闭、保守、落后、普通,一句话,意味着水平低、价值低。特别是从1985年那个所谓的文学批评“方法年”开始,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化(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便如大海涨潮般地一波接着一波地登陆中国,先是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核心的“科学方法”走俏一时,接着是包括俄苏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叙述学、接受美学、心理分析批评、原型批评等在内的“本体批评方法”在中国“众声喧哗”,再往后就是存在主义诗学、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福柯后结构主义、德里达解构理论、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等后来居上,在中国轮番上演。

内容概要

  《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建构》“文本评析”部分中,作者们对鲁迅、闻一多、凌叔华、老舍、曹禺、沈从文、张爱玲7位作家,京派小说、现代派诗歌两个文学流派和解放区文学、新时期文学在民族性建构方面的特点、成就进行了认真的评析。尽管研究的对象中小说家占了更多的比重,但也涉及了诗歌、话剧等门类,诗歌中又分别论及新格律诗和现代诗两大种类,因此,全书实际上是以抽样的方式对“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建构”进行的较为全面的研究。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上篇 理论言说第一章 民族精神:文学民族性的核心与灵魂第二章 全球化:文学民族性建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第三章 一体同构: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之关系第四章 民族性视野中的闻一多诗论第五章 重议20世纪30年代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第六章 “野玫瑰”:战国策派的民族文学运动第七章 20世纪40年代意识形态引导下的民族形式讨论下篇 文本评析第八章 鲁迅文学:现代中国民族文学之经典第九章 闻一多新诗的民族性建构第十章 凌叔华小说的民族性建构第十一章 老舍小说的民族性建构第十二章 京派小说的民族性建构第十三章 曹禺话剧的民族性建构第十四章 沈从文小说的民族性建构第十五章 现代派诗歌的民族性建构第十六章 张爱玲小说的民族性建构第十七章 解放区文学的民族性建构第十八章 新时期文学的民族性建构之旅后记

章节摘录

  (二)串珠式的结构方式  可以说,在老舍的长篇小说中,十之八九都是传统的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珠式结构即着眼于事物纵向发展的、线索比较单纯的、故事性极强的结构,它是我国小说的传统结构方式,老舍对这种结构方式最为信赖,并使用得得心应手。写小说通常的还有“横式结构”和“网状结构”。“横式结构”的特点是选择生活的片断及其人物之间的关系来描写,如鲁迅的《孔乙己》、曹禺的《日出》等;“网状结构”则采用纵横交错的笔法,反映更宏阔的画面和更复杂的生活,如茅盾的《子夜》、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老舍受中国古典小说及民间说唱的影响很深,再加之他的故事和人物也不具备《子夜》或《红楼梦》的特点,因此,在老舍小说的叙事模式中,我们就可以更多地看到中国传统的串珠式结构的继承。从叙事时间看,老舍的小说,无论是《老张的哲学》、《赵子日》、《离婚》,还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多采用连贯叙述。采用倒叙的长篇只有《二马》,短篇也只有《月牙儿》、《阳光》等少数几篇。运用交错叙述的则更少,仅有《微神》和《丁》。就叙事结构来看,老舍的作品主要用情节作为结构的中心,很少以性格、心理、背景作为结构中心的。以心理为结构中心的也只有《微神》、《丁》两篇;强烈的故事性是老舍小说的一个总体特征。“无论题材如何,总设法把它写成个‘故事’。”  可以说,在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新小说家中,老舍的小说创作最鲜明、最突出地继承了中国小说传统的叙事模式。当然,老舍能够取得这一成就,也是经过艰辛努力的。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老舍的全部小说创作中,《牛天赐传》标志着老舍串珠式结构形态的成熟。在这部小说中,对牛天赐做“忠实”记录的20段描写中,每段都有一个小主题,而每个小主题又无不与主题相呼应,有如一曲乐章,一个主旋律反复出现。在这个结构里,主人公的失望与幻灭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微小的希望与更大的失望交替地光顾着他,直到以他最大的幻灭结束了这个故事。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建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